對孩子大吼大叫,孩子變得內向,膽小,有什麼補救的辦法沒有?

重頭再來254860354


你好!

對於這個現象有孩子的家庭肯定不陌生。在我們身邊每天都會發生。最近熱播電視劇《小歡喜》裡面文潔就屬於典型的大吼大叫。對兒子吼叫張口就來。可是有時候父母需要思考是不是所有的吼叫都有必要?



其實吼叫並不是不可以用,有一種情況我們就可以使用吼叫:就是當孩子處於危險時,我們就可以使用吼叫的方式。比如她過馬路時,或者她喂小寶寶吃不能吃的東西。這時的吼叫是可以給孩子帶來安全感的。改吼叫時就可以吼叫,除了這種情況,其他的時候我們最好不要吼叫。

很多人會說道理我都懂,可是我就是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我有時也是這樣。不知道哪來的火氣,就是要發洩出來。可是吼完後我恢復平靜又非常後悔,覺得自己很不應該。為什麼要這樣對孩子,可是下一次我又會爆發。又會對孩子吼叫,總是這樣反覆循環。不知道是不是媽媽們都這樣?想改變卻無從下手。

直到最近我我聽了一本書,叫《不吼不叫》。很多人說這是一本很慈悲的書。為什麼呢?因為它不會讓媽媽感到愧疚,它會理解媽媽!我們有時看些育兒書,會覺得自己很愧疚,很失敗,可是這本書不一樣,它會讓我們知道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很多家庭存在這樣的情況,不會讓媽媽焦慮。只有媽媽改變,才會更好的改善親子關係。



首先我們不能自責或愧疚。我們首先學會接納自己,做了就是做了。做錯了要承認。我知道自己這樣做不對。我接納我自己的情緒,如果你總是自責,你就會沒有動力去改進。就是首先要自愛,才會有能力去愛孩子。我們需要找到自己改進的路徑,而不是藉口。我以前也是這樣總是覺得是孩子的錯,是因為她不聽話,所以我才吼的。我一直給自己找藉口,根本沒有想過去改變一下。我是一個害怕承認自己做錯了的人,好像錯了我就是失敗了,我沒有面子。不知道你是否也是這樣呢?



我們為什麼要吼叫?我們發火背後會有一個觸發器。就是當我們看到孩子玩具亂丟,老公不愛乾淨,亂丟髒衣服。我們就會不斷聯想。腦袋裡的想法不斷升級,如果這時孩子這時你有一點不滿意,就會遷怒於孩子。我真的有時就是這樣。有一天晚上,小的因為感冒總是哭,大的又要我講故事。可是我老公晚上還要出去和同學吃夜宵。這時我心裡真的就不斷的想。白天我帶孩子,晚上你也不幫我帶。你晚上就不能幫忙帶下嗎?還出去和同學吃飯。是不是我不重要,他根本不愛這個家,他根本不愛我。越想越委屈,這就是我內心從孩子哭演變到你不愛我,日子過不下去了。有沒有媽媽是和我一樣的?

書中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方法,就是記錄!不要小看這個動作。我嘗試過,確實有用。我會寫日記記錄。對我來說是有效果,可是也是一定要堅持你才會看到效果。我發現我最近的吼叫頻率確實很低。和孩子溝通也越來越順暢。這個方法你也可以試試,寫下來,真的有幫助。只要你和你女兒溝通越來越好了,不用刻意彌補,你的孩子也會慢慢改變的。讓孩子知道你對她真正的愛。

那最後我們怎麼做才能儘可能減少吼叫呢?

第一:就是和孩子溝通時要具體。你要讓孩子明白你的具體意思。而不是模糊的。不然孩子就不會理解。比如:現在去洗手,不要打妹妹……這就很具體。不要說你怎麼不聽話,你怎麼回事,跟你說過多少遍了等這樣很模糊不清的語言。你這樣說孩子不能理解,她不知道該怎麼做,就會產生吼叫。

第二:冷靜,冷靜在冷靜!深呼吸或者逃離你要吼叫的現場。

第三:對孩子要有同理心。想想孩子此刻最需要什麼。是你的擁抱?你的建議?你的傾聽?做到這些可能不容易,慢慢來這些也需要我們不斷練習才會有更好的效果。



其實書中還有講了許多,你可以去買這本書來看看。相信你可以學到許多並運用好裡面的方法。我覺得每個有孩子的家庭都應該買這本書來看看。希望我們以後對孩子儘量少的吼叫,每個孩子可以和媽媽爸爸有很好的親子關係!希望可以幫到你!

歡迎關注 ,和孩子一起成長,成為更好的媽媽!


筱蔓媽媽


相信對孩子大吼大叫,發現讓孩子變得內向膽小,是很多媽媽都遇到和困惑的問題,今天我們來說說有什麼補救的辦法。

站在媽媽的角度來說,對孩子大吼大叫不是自己的本意,甚至可以說,是“被逼的”,因為孩子“不聽話、任性、總是叫不聽”。

媽媽無計可施之下,最直接的做法就是提高音量,黑起臉來,惡狠狠的對孩子吼叫。這樣的方式肯定是有效果的,只是這個效果卻不是我們想要的。

哪種效果呢?一種效果是孩子變得內向膽小,碰到什麼事情都可憐巴巴的看著你,等你的命令;另一種效果則是耳邊風,孩子完全不理會你的吼叫,這種時候就是我們對抗升級,下一步有可能就是體罰和打孩子了。

實際上,兩者是同一個方向,程度輕的是內向膽小,程度重的是直接把你屏蔽,當你是空氣。走到這一路,問題就比較嚴重了。

站在孩子的角度呢?他對於媽媽對自己的一些誤會、缺乏溝通、沒有給予及時的回應很是惶恐。

所謂不聽話,很多時候是媽媽的指令不清,或者要求過高。他和媽媽總感覺有隔閡,無法很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似乎媽媽也不想了解這些想法,媽媽要的是一個“聽話、乖巧”的孩子,不是一個總有自己想法的孩子。

被批評教育得多了,他就會變得內向膽小,因為害怕出錯,所以怎麼做,他都要得到媽媽指令才能行動。

這時候,孩子成為提線木偶,媽媽發現這一點時,就得趕緊補救了。

具體要怎麼做呢?

1、既然問題主要來自於溝通,媽媽和孩子就需要提升溝通。溝通兩個方向,一個是溝通的頻次,經常性的溝通會讓孩子有更多與媽媽表達的機會;另一個是溝通的質量,也就是說,能讓孩子說出自己發自內心的話。

2、所以,溝通一定要跟提升親子關係聯繫起來。沒有關係就沒有教育。我們和孩子之間的很多問題,表面上是各種各樣的,往深層次來看,卻能尋到親子關係的這條根源。所以解決問題的思路,就跟中醫一樣,並非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應該是對症下藥,從根源來來入手。

提升親子關係,常用的可以是陪孩子做親子共讀,陪孩子玩親子游戲,睡前陪孩子說說話。挺簡單的,只要家長願意,都是可以做到的。要注意的是,在陪伴的過程中,我們一定是全身心投入,而不是一邊陪著一邊玩手機。

3、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和情緒

你很傷心,是嗎?你不想去那個地方,對嗎?你能幫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孩子就覺得你懂他。原來的情緒與感受就大大的緩解,我們就有機會對孩子做引導,讓他走出情緒。

4、情緒好了,就很容易取得孩子的配合,孩子並沒有這麼複雜,他的觸動點在於情緒。好情緒觸發好行為,壞情緒觸發壞行為。解決了情緒的問題,孩子天然就願意配合父母來做很多事情。

5、允許孩子說不

家長對孩子嚴厲的氛圍中,是禁止孩子說不的,因為說不就是在跟家長對抗,就是不配合,就是不聽話。這種思維方式是把問題擴大化,不利於問題的解決。

而允許孩子說不,是對他的一種平等與尊重,是認可他有自己的觀念和想法。說不是合作的開始。這麼說是因為,當他說了不,而你同意了之後。孩子會覺得自己已經獲得了認可和勝利,那麼做為回報,你提出的另的建議,他會更傾向於接受與執行。

所以,同意說不,卻讓事情往我們希望的方向前進了。


說了這麼說,最重要的還是尊重這個孩子,他是一個獨立的人,他可以有情緒,有自己想法,有消極的時候。當你願意接受這一點,他就會在你的接納中,逐步恢復到自我正常髮長的狀態。當然,這個需要時間,也需要你的耐心。


補充一下:對於這個問題,有非常多的家長給我在後臺留言,無法分別說明,我重新寫了詳細的文章,想進一步瞭解的家長們,可以點擊這個鏈接閱讀:對孩子大吼大叫讓孩子變得內向,膽小,補救方法再詳解(有乾貨)https://www.toutiao.com/i6794335898633765387/


如果你覺得對你有幫助和啟發,可以點贊和評論。
歡迎關注我,育兒路上有我相伴。讓育兒變得輕鬆又自在。

庭爸談育兒


有一句叫: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如果家長能深刻理解這句話,你就會用長遠發展的眼光看待你對孩子粗魯的管教行為了。如題主所問,既然以往對孩子大吼大叫讓孩子變得內向和膽小,現在該用什麼辦法改變呢?下面我給家長几點建議供參考。

第一,深刻反省你的育兒觀念。我們都知道觀念決定行為,如果你的育兒觀裡沒有尊重孩子這一條,你可能隨時以老子(老孃)天下第一的醜陋觀念,隨時對孩子動粗。你必須要清楚一點,你的簡單粗暴恰是導致孩子缺乏心理安全感的根源,當孩子害怕你的吼叫時,隨時會做好自我保護,時間長了會讓孩子膽子越來越小,不敢隨意說話,不敢盡情展現自我。

第二,家長成為情緒的主動管理者。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是人常見的兩種情緒表現,以往對孩子大吼大叫是在向孩子發洩消極情緒,而這種情緒並不能讓家長自己帶有好心情。與其這樣,為何不能用積極情緒去面對孩子呢?當你微笑地看著孩子時,會讓孩子感受到你對他(她)的欣賞或讚許。當你用嚴肅的表情盯著孩子時,孩子能從你的眼神中理解你的內心感受,根本用不著你大吼大叫。

第三,家長要和孩子約定好管教時的手勢動作。既然以往家長養成了缺乏耐心,且易煩躁的壞脾氣,那不如在管理孩子時多用一些手勢輔助,比如看到孩子在家裡大喊大叫,就約定暫停手勢。如看到孩子在床上、沙發上、客廳地板上亂蹦亂跳時,約定好馬上停止手勢等。多一些肢體語言的輔助管理,容易讓孩子馬上知錯並停止胡鬧。

第四,用溫和的語氣和孩子聊天說話。有些時候,家長如果心態變糟糕了,很可能和孩子說話時隨時用那種生硬甚至是大嗓門去吼孩子,這對孩子來說內心是非常恐懼的。與其這樣,倒不如用溫和的語氣,蹲下身來,或彎下腰下,目光和孩子平視說話。說話時再面帶微笑,極容易讓孩子內心感受特別舒適,這樣就擁有了心理安全感。

第五,鼓勵孩子根據場合與時機大聲說話。只要你降低了高分貝音量,也改變了大吼大叫的習慣,你會發現孩子膽子會一天比一天大起來。在這個過程中要鼓勵孩子根據場合大聲說話,也可以結合平時帶孩子閱讀時,利用大聲朗讀,有節奏朗讀,或者互講故事等環節,讓孩子學會掌握適合的音量說話。請家長記住,孩子需要你協助。

第六,利用親子游戲時間鍛鍊孩子冒險精神。想讓孩子突破膽小這一瓶頸束縛,就需要爸爸平時多陪伴孩子,多做一些親子游戲。比如戶外運動時的攀爬,或者做一些器械活動,或者組織孩子和玩伴一起做一些小比賽的遊戲,通過孩子參與其中,爸爸適當鼓勵,會讓孩子自信心不斷提升。再加上平時多鼓勵與肯定孩子做事,會讓孩子不斷突破自我。

以上幾點建議,希望家長認真閱讀和思考,好爸爸好媽媽好心態,孩子的童年需要快樂與幸福感,而這一切都掌握在你手裡。做一名睿智的爸爸或媽媽,你需要有一顆童心,需要不斷學習育兒知識,做科學育兒的父母自然會容易養育活潑健康的兒女。


寒石冷月


不要大吼大叫了唄

總愛大吼大叫對孩子的媽媽,可以看看這本繪本《大吼大叫的企鵝媽媽》描述的是一個企鵝媽媽,對著小企鵝大吼大叫後,小企鵝最後碎了一地的樣子。


畫面很逼真,企鵝媽媽那麼高大,小企鵝那麼渺小。

最初,小企鵝不願意離開,被企鵝媽媽強硬地拉開,小企鵝不甘心地撲閃著翅膀,試圖掙開媽媽,瞬間,企鵝媽媽發怒了,她使勁長著大嘴,大聲吼叫著。

小企鵝的腦袋飛到宇宙裡去了

小企鵝的肚子落到大海里了

小企鵝的翅膀掉進熱帶叢林啦

小企鵝的嘴巴插在了高山上

小企鵝只剩下了一雙腳,跑啊跑......

它想叫,但沒有嘴。它想看,但沒有眼睛。它想飛,但沒有翅膀。跑啊跑,到了傍晚跑到了撒哈拉大沙漠,它累了。

好在,它的媽媽最後把一切都找回來,將它縫起來。

看到這個繪本,愛發脾氣的媽媽們會不會充滿了自責?

其實,這大概是每個媽媽都曾經經歷過的畫面,孩子的一些舉動瞬間點燃了我們的小宇宙,我們大發雷霆,站在孩子角度,他可能只不過想再玩一會玩具,想再做一回車子,他困了,他餓了,所以他開始鬧了,他站在高大的大人面前那麼渺小,在大吼大叫的爸媽那裡,他全身心都是恐懼的,害怕的,擔心的,無助的,他逐漸變得卑微渺小,甚至想縮小自己。


著名心理學家溫尼科特曾說過:“與孩子相處這件事,即尋常又不尋常,尋常之處是這事兒天天發生;而不尋常之處在於孩子將不得不一開始就由一位‘業餘選手’來照料。

1.準備發脾氣之前,請默唸1.2.3,親生的,親生的,親生的;

2.準備一條情緒錶帶,戴在左手上,如果發脾氣了,就換到右手上,這樣來回換時就在有意提醒自己不要過於發脾氣;

3.事後覆盤:發脾氣之後不要光是難受自責,想想看為啥發脾氣,下次怎麼避免這種狀況。

4.寫日記:寫日記不光是對自己行為的反思,也可以記錄與孩子之間的美好回憶,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記著記著你會發現,對於孩子你不會再特別沒耐心,原來,他有那麼多可愛之處。

jason媽咪有辦法,喜詩詞,愛旅遊,寫有溫度的文字,做靈魂有香氣的媽咪。
資深文案,多平臺原創簽約作者,育兒路上一路修行中。
原創不易,請求關注點贊並轉發!

jason媽咪有辦法


對孩子大吼大叫,孩子變得膽小內心,有什麼補救辦法嗎?

有,停止你的歇斯底里!

有,改變你那暴脾氣,直性格!

1,一個不懂教育的家長很喜歡大吼大叫,因為在他的腦子裡,大吼大叫就是最好的教育方式,或者說他根本就不知道教育孩子要講究方法,在他的意識裡,吼和叫就是最好的教育方式,他的父母就是這樣對他的,所以他還是以同樣的吼叫方式對待自己的孩子。你看,吼叫竟然像傳染病,又像遺傳病。

對這種人的補救措施是:多點讀一讀關於孩子教育方面的書籍,讓自己懂得一點教育理論,不要讓自己變得那麼無知,教孩子不是大聲吼就是大聲叫,不是出手打就是出口罵,這種做法要改一改。

2,教育不在聲高,智慧的父母都是該嚴厲的人時候絕對選擇不原諒,該慈愛的時候絕對不會兇巴巴歇斯底里,我真的很佩服懂育兒方法的好媽媽。

有些父母啊,那把嗓子絕對賽過村裡的高音喇叭,教訓起孩子來整個村子都聽得到,對於這種習慣了扯開喉嚨大聲責罵孩子的家長也該歇歇了,讓自己靜下來吧。

3,如果由於吼叫式教育導致孩子性格變得內向膽小,有沒有什麼補救措施呢?有——①就是從現在開始,停止你的吼叫,還孩子自由,給孩子自主空間,讓他的個性自由發展。②不要擺家長架子,和孩子交朋友,變成無話不談的好朋友,千萬不要高高在上,更不要把孩子當成出氣筒。③理解和包容鼓勵孩子,相信自己孩子的能力,千萬別來語言暴力。④把內向膽小的孩子往樂觀開朗自信的方向培養。


關注我——上山畝教育,一個專注教育的號,更多教育話題與您探討。


上山畝教育


不要企圖改變孩子的性格,即便你知道錯了,但強行扭轉孩子的性格,只會讓孩子失去安全感。

性格是平衡心理的外在表現,您說孩子內容、膽小,實際上孩子用這種習性來保護自己:

如果我內向一點,膽小一點,我就能繼續忍受父母對我的大吼大叫而不至於崩潰。

簡單點來說,孩子在用內向膽小,讓自己減少被攻擊的可能性,這份你所不喜所懊惱的內向膽小,恰恰是他覺得安全的,一個事實是,如果父母不能給予孩子安全感,成為孩子的安全島,那他就只能依靠自己。

如果強行改變孩子的性格,那就相當於把他最後的自我安全感都摧毀。

與其改變孩子的性格,不如發揮其內向的優勢,當然,前提是家長必須改變教育孩子的方法。

內向的孩子,通常會比外向的孩子專注,更安靜更坐得住,這就是他們的優勢。

不妨借題發揮,讓孩子在一些安靜的項目上發展。


淅爸育兒記


我也經常對女兒大吼大叫,但前段時間女兒一句話,我再也不敢了!明白再不控制自己情緒,孩子都會被我害死!

老公在外地,我一個帶娃,兼顧上班,晚上

還加班,一天忙的陀螺轉。好不容易到家停下來,女兒東問西問,要我幫這幫那。本來工作事多加班,最近因為女兒晚睡上學遲到,被老師說,我又遲到被老闆說。現在她又折騰,我忍不住發火了,大罵她,責怪她,把責任情緒都推到她身上。女兒哭了,哭的很傷心,哭著哭著睡著了。。。事後又心疼不已,但每次看到她礙我事,依然控制不住發火!

直到2月24號晚上,幫女兒洗臉洗腳,女兒突然冒出一句,媽媽,以後不要打我了!當時我整個人懵了半天,原來這段時間我給女兒留下這麼壞的印象。我面目猙獰,嘴齒不饒人的樣子全深深印在她腦海裡了!

唯一讓我值的慶幸的是,女兒學會表達自己的感受了,也會開始拒絕說不了!不會被罵的不吭聲,或者以別的方式叛逆我,或者性情大變,沉默寡言,冷暴力。她還是個健康的孩子!趁她沒有被物化之前,我真的需要好好調整自己的狀態和心態了。

女兒之所以敢說不,和平時她爸的寵愛以及平時和她溝通的表達方式有很大的關係!他爸除了不犯原則上錯誤,基本都是寵,給足了安全感。而我平時雖然比較嚴厲,但很多事情會徵求她的意見,比如我想吃她的零食,可不可以吃一點你的蛋糕,媽媽好餓了,看起來好好吃哦!再比如她要我幫忙開電視,當時正忙,我會直接表達,媽媽現在有點忙,可不可以等五分鐘?再比如她不願意分享零食,我會建議她分享零食,上次哥哥給了你兩包餅乾吃哦,這次可不可以也分享點哥哥吃呢?

大多都是以徵求她的意見為主,如果她不願意,也會問為什麼,要是她實在不願意,我們也不會勉強。她這麼小,以自我為中心是可以理解的。這是人的本性,好的留給自己。這是與生俱來!我不喜歡在公共場合為了維護別人和自己的面子,委屈自己的孩子!明明對方孩子錯了,偏偏教育自己孩子謙讓,大人不記小人過的樣子!做錯了道個歉,我們還是好朋友。

我為什麼說這些,如果孩子長期被吼的膽小,內向,那麼需要重新建立信任,安全感和良好的溝通方式了,當然自己的情緒控制也非常重要!經常和孩子擁抱,親親,對孩子說我愛你,晚上半夜孩子睡醒,給足一個擁抱,再繼續睡。帶孩子的真的非常不容易,一起加油!


復古平民公主


根據我多年的班主任經驗,孩子內向、膽小是多種原因導致的,並不只是吼的問題,而更深層的原因可能是以下幾點:

一、女強男弱家庭

曾經有這麼一個男生,高一開學後不久就休學了,原因是這個孩子非常內向,不適應高中生活,內向喜歡某個女生,但是又不知如何表達,於是搞了個惡作劇,給女孩發了個恐嚇信息,他媽媽在他的日記裡,也發現了孩子寫的很多不太正常的日記,對女孩充滿了威脅。於是主動聯繫學校,讓孩子休學了。

在這過程中,我跟他父母接觸過幾次,最大的印象就是這個家庭的話全讓孩子的媽媽說了,嘟嘟地說個不停,而孩子的父親,整個過程顯得非常木訥,基本上是一言不發,孩子也是父親的性格,可以想象這個家庭的日常是什麼樣子的,這種環境對孩子影響非常大。

二、擁有一個“巨嬰”的父親

這種類型和第一種類型基本相似。我一個鄰居家的孩子,上完初中就輟學了,父母急著給張羅婚事,以便早抱孫子。誰知道,結婚後,男孩根本就沒有擔負起任何做父親的責任,一天到晚玩網絡遊戲,根本不和對象交流,雖然有了孩子,但是基本上沒有管過,孩子慢慢長大,變得越來越內向,越來越膽小。

三、過早把孩子送進寄宿制學校或者學屋

老家有個親戚,家裡有工廠,孩子小的時候,正式工廠起步階段,兩口子都一起經營工廠,孩子沒人管,但是又非常重視教育,把孩子送到城裡的一所最好的小學,但是因為無法住宿,所以在學校旁邊找了個學屋,就這樣一住6年,到了初中,又送到一所寄宿制民辦中學,所以孩子到了高中,基本上不和別人交流,說話聲音非常小。到了大學後,他爸爸想鍛鍊他,給他錢讓他請輔導員或者請宿舍舍友出去吃飯,他竟然都不敢請。假期回來,他爸爸讓我繼續開導他一下,結果說著說著,一個男孩竟然哇哇大哭起來。

四、父母經常打鬧,家庭不和諧

一個從小就親眼經常看到父母打架、吵架家庭裡成長起來的孩子,也因為沒有安全感,而變得膽小、內向。

可以說,90%孩子的問題,都源自家庭和家長,其中家庭關係不和諧,父親長時間缺失是主要原因。有人說:母親決定孩子的智商,父親決定孩子的情商,這是非常有道理的。研究發現,在大腦負責記憶和思維的區域內,沒有父親的細胞;而在負責情感的區域,沒有發現只含母親基因的細胞。相反,只含母親基因的細胞,出現在負責語言和計劃能力的“執行區”。因此,他們相信對人類來說,母親的基因在大腦皮質的形成中有更大貢獻。

所以,當孩子出現內向、膽小的問題時,要想改變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父親的迴歸,讓父親多陪陪孩子,多帶帶孩子,多做一些冒險的、刺激的優秀,營造一個健康和諧的家庭,才是解決的關鍵,而且發現越早,越有利於解決問題。

我是“贏在高三”,專注教育,歡迎關注!


贏在高三


育兒的過程中你內疚過嗎?我敢說,多半的家長都曾經內疚過,而且對孩子大吼大叫就是其中最為常見的一種內疚的因素,換句話說我們確實初衷都是為了孩子好,但是做過了,我們又會後悔,只要你後悔,那就說明你的行為過火了,只要是過火了,那就會對孩子的心理產生影響,產生的影響可大可小,對於本就內向的孩子影響會大一些,對於外向的孩子影響會小一些,影響造成了很難說百分百挽救,但是補救一定要百分百的好過不補救,補救不一定有希望,但是不補救百分百沒希望,那麼如何補救呢?結合也曾吼過孩子的我的育兒經驗,簡單做一個分享:

第一:吼完後要有一個完美的收尾!


  • 能不吼則不吼,實在控制不住吼了,一定要記住吼完不是終結,一定要有一個妥善的收尾!所謂的收尾,意思就是說,你要依靠收尾工作來彌補你剛才的大吼大叫給到孩子帶來的心靈創傷,讓孩子意識到你還是愛他的!


  • 尤其對於小一些的孩子,我們建議大吼大叫完畢以後,一定要蹲下來把孩子擁抱在你的懷裡,用溫柔的語言告訴他:孩子,首先爸爸剛才這樣做確實不合適,沒有考慮到你的承受能力就大喊大叫,爸爸向你道歉,但是你知道爸爸為什麼生氣嗎?就是因為剛才你的做法也同樣沒有考慮到別人的感受,我們雙方都有問題,爸爸生氣不對,你剛才的做法也有問題,我們一起努力,都改掉自己的不好的地方好嗎?


  • 當然,你不要寄希望於所有的孩子都能坦然接受,那是不可能的,尤其到了小學高年級的孩子,很多都會有點自己的小脾氣,有的根本不理會你,所以你一定要記住,這個收尾工作不是象徵性的說一遍就結束了,什麼時候可以結束呢?那就是孩子的態度平和了,接受你的道歉了,並且意識到自己的不足了!

第二:對孩子要有愛,要充滿愛,即使是批評也能讓孩子感覺到是帶著愛的批評,這是家長必須不斷修煉的一門藝術!


同樣的兩種批評孩子的方式來比較一下:


  • 1:你這樣簡直就是胡鬧,傻子都比你聰明,你到底是不是我們親生的,怎麼就這麼笨呢?什麼時候能長長腦子啊?你是豬嗎?


  • 2:首先爸爸要告訴你,爸爸生氣是針對你的行為,而不是針對你,我們就你這一個兒子,爸爸媽媽都很愛你,不過你今天的行為確實讓我們感覺到不舒服了,這樣的做法確實不合理,以後這樣的事情絕不應該再犯明白嗎兒子?因為這是不對的,你這樣做了,就會對你今後的學習產生不好的影響,所以我們既然發現了,意識到了就要改正,好不好,來跟爸爸擊個掌告訴自己以後一定要注意好嗎?



  • 兩種批評你認為哪個更有效呢?但是組織語言很重要奧,可不是你靈機一動就能想出來的,必須功夫要用在平時,要進行大量的學習,直到內化為自己的想法,這樣才能有效的進行輸出!你要明白你交流的對象還是個孩子哎,你總是以成人的語調、思維、語氣跟他進行對話,他怎麼可能吸收的了,尤其是詆譭式的,謾罵式就更加的會給孩子帶來終生抹不掉的影響,因為他會感覺自己的父母都感覺自己不行,那自卑的情緒就會一直圍繞在他身旁了!


第三:不妨時不時的開個月末自我批鬥大會,讓孩子反客為主也能客串一把,既能發洩一下內心的那些負面情緒,也能加深親子感情!


  • 我們一般是在月末抽個週末大家都有空的時間,找一個舒服的空間,大家舒服的坐在一起,然後就開始暢所欲言,首先是每個人先做自我批評,這個月裡面自己覺得自己哪些方面做得不夠好,自我批評完畢,每個人都要送上幾句激勵性的話!


  • 自我批評完畢以後進入互換角色環節,孩子變身爸爸或媽媽,對我們一個月來的表現進行角色互動,用我們的語言來批評我們,當然為了鼓勵孩子說,我們還會給他設立幾個小獎勵,比如一起去看場電影或者去公園玩等等,讓孩子徹底放鬆去進行反饋,你就會發現你在孩子心目當中是一個怎樣的形象了,而且這樣的一種活動,也能讓家長真正意識到站在孩子的角度,當他受到責罵 的時候是一種什麼心理狀態了!



  • 當然最後不能草草收場,每個人都要做總結,最後相約大家一起努力,都向好的方面進步,都能更和諧的一塊相處,這個時候就是制定規則的好時機,而且多半這種情況下,孩子也樂意接受!


教育孩子是需要鬥智鬥勇的,但如果演變成好勇鬥狠那就走向事情的反面了,作為父母我們必須要不斷的學習,你得先了解自己的孩子,同時更要了解如何有針對性的教育孩子的知識,兩者結合,加上自己的實踐和領悟,才能給到孩子最好的教育!


葛老師教育新智匯


看到這個標題,從心底裡覺得應該寫上點什麼。

我家有兩個男孩,而且性格都屬於比較活躍那種。用我婆婆的話說,從早到晚,除了看電視、睡覺、看書那會兒,基本上就是一出出的武打戲。精力那是相當的旺盛。

在有孩子之前,我看了很多的文章,心裡就暗暗決定,以後我的孩子,再皮,也不能語言暴力,一定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用溫和的態度,講道理的語氣,來跟他們溝通。力求讓他們養成冷靜、成熟的性格。

所以老大小的時候,我很少大聲吆喝他。不管他再怎麼的無理取鬧,始終耐著性子講道理。但是這種情形在老二出生之後,就改變了。

兩個孩子,雙重的打鬧,加上還要兼顧工作上的壓力。讓我的耐心變的沒有那麼好。特別是老大進入到小學之後,輔導作業簡直就是噩夢。各種寫作業的毛病,一併爆發,讓我有限的耐心很快就消耗完了。也開始出現大吼大叫的情況。

但是我發現,吼叫是會有一定的作用,卻不能從根本上改變他

。吼叫過後,頂多半天,他就又故技重施。而且,因為我深知吼叫教育的壞處,經常在吼叫過後,仔細觀他的反應,並且及時的進行關懷教育。不管是具體到那件事情還是媽媽吼叫這個行為。所以,老大的性格並沒有特別的內向,也不會膽小。但是確實有些不夠自信。

所以,我覺得,如果形勢所逼,無可避免的對孩子大吼大叫。一定要在事後,進行及時有效的親情干預、關懷教育。不能放任不管或者是心裡難受。我們需要讓孩子明白,媽媽對他吼叫的目的,以及媽媽對他的愛。另外一點就是,吼叫確實不是一個很好的行為,不僅僅是影響孩子的成長和性格形成。更重要的一點,對吼叫者本人的心情和身體都是不好的。長期的發火、焦慮,很容易讓女人患上乳腺、扁桃體、卵巢方面的疾病。所以,能避免一定要避免發火。立規矩、講道理,不一定就必須要大吼大叫。堅持原則,對錯分明,即便是普通的音量,一樣可以讓孩子體會到你的認真。

那麼怎麼改變孩子膽小內向的性格呢?

1.家長學會控制情緒。

孩子很容易被大人的情緒感染,也會模仿大人和大人學習。所以,如果家長們情緒很大,愛發脾氣,那麼當孩子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時,也會發脾氣、大吼大叫。因此,家長們一定要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避免在孩子面前發脾氣。

2.尊重孩子。

孩子也需要尊嚴,就算孩子犯錯了,家長也應給予孩子尊重。當孩子犯錯誤時,不要喋喋不休抓住這個錯誤不放。要給孩子彌補錯誤的機會,給孩子尊重,否則很可能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把孩子當做成年人一樣的溝通,和聲細語的用淺顯易懂的道理進行雙向溝通。

4、給孩子營造一個好的家庭環境。夫妻和睦,婆媳關係融洽。

其實要做個統計的話,一般孩子比較膽小的家庭,多是女強男弱型。爸爸多數在家地位比較低。夫妻之間的溝通也多少有點問題。有的是家裡經常爆發一些婆媳矛盾,小的爭吵不斷。當孩子深處這樣一個環境中,不自然的就會受大人情緒影響,習得一些大吼大叫、指責埋怨的行為。


我身邊有一個朋友的孩子,特別優秀,整個求學階段,都是最好的學校,後來以高分考上了北大。我們溝通的時候,他們就提到過,每當他們家裡有事情需要處理的時候,大家會心平氣和的坐在一起,每個人輪流發言,從來不會爭吵或者貶低對方。回家後,大家也是各做各的事情,做飯的做飯,看報的看報,孩子自覺主動的在自己房間寫作業或者看書。

4、教會孩子如何正確的宣洩情緒。

如果孩子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就發脾氣,那麼家長可以先觀察,等孩子冷靜下來,再去詢問原因,並哄哄孩子,因為這個時候孩子的心理是很脆弱的。隨後教給孩子如何正確的宣洩情緒,找到健康的、有效的宣洩渠道,及時有效的調整自己的情緒。畢竟,他們還小,後面必然會經歷很多的事情,其中不乏不順心的事情,沒有一個良好的調整情緒的方法,對他們一生都會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

大家都說,性格決定成敗。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這話,誠然有理。所以啊,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如果你存在大吼大叫的行為,那就趁現在還來得及,調整教育方針,做出及時的干預。相信,假以時日,每個孩子都是可以成為棟樑之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