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綱于謙“郊縣天王”的日子,到底有多慘?

有句諺語說“條條大路通羅馬”,很多人以此來激勵自己,不過有時候人生的不公平在於,有些人出生就在羅馬,你努力半生可能只能達到對方的起跑點。

你說氣不氣人?


郭德綱于謙“郊縣天王”的日子,到底有多慘?

這是郭德綱和于謙最初相識的真實寫照,曾經的郭德綱江湖漂泊,過得都是苦日子窮日子,連續不斷的磨難,讓郭德綱也產生了退縮。

最初的郭德綱對自己的藝術水平相當自信,很多前輩藝人也對郭德綱非常欣賞,可惜的是郭德綱寄予厚望的相聲小劇場,卻始終都在賠錢,一絲黎明的曙光都看不到。

世無英雄,遂使豎子成名,可能這就是當時郭德綱最真實的心理寫照。


郭德綱于謙“郊縣天王”的日子,到底有多慘?

這個時候郭德綱遇到了一個機會,某曲藝團給郭德綱伸出了橄欖枝,並且承諾幹夠兩年,有可能解決編制問題,甚至有可能解決郭德綱和夫人的戶口問題。

郭德綱大喜過望,欣然接受了這個邀請,正是這個決定,成為德雲社後來達到如此地位的關鍵,因為郭德綱遇到了一生的好搭檔于謙。

郭德綱是為了正式工和戶口這個“餅”來的,但是于謙卻不把這個當成什麼有價值的事情。


郭德綱于謙“郊縣天王”的日子,到底有多慘?

當時的于謙遲到早退,幾乎沒有按點打卡上班的時候,他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到各大劇組客串上,夢想著有朝一日成為明星人物。

郭德綱到這個曲藝團的時候,因為搭檔去了國外,一時之間缺少一位合作搭檔,這個時候劇團領導想到了于謙,幾句話就讓于謙回來和郭德綱搭檔了。

“你來劇團這麼久了,也沒作出什麼貢獻,這樣,你和郭德綱搭檔說幾場,別的演員回來的時候就把你替下來”。

于謙也是覺得我行我素了這麼多年,雖然有時候一個月工資都扣光了,但是畢竟名義上還是劇組的正式員工,所以礙於情面下於謙開始了和郭德綱的搭檔。


郭德綱于謙“郊縣天王”的日子,到底有多慘?

一開始於謙抱著說幾場之後就走,還是繼續客串戲的打算,結果第一場合作,郭德綱和于謙就相互引以為知己,雖然是第一次合作,但是互相欣賞的不得了。

這次的合作長達一年多,郭德綱和于謙也成為名副其實的郊縣天王,演出的過程可以用慘來形容,這也恰恰說明於謙對說相聲樂在其中,否則早就跑了。

寒冬臘月,郊區連舞臺都沒有,兩臺拖拉機鬥對在一起,這就是舞臺了。冷風如刀,鑽進衣服裡,割在臉上。

郭德綱和于謙裡邊穿上厚厚的軍大衣,外邊再套上肥大的長大褂,就這樣一場場的演了下去。


郭德綱于謙“郊縣天王”的日子,到底有多慘?

最後還有一個小插曲,時間快到兩年的時候,郭德綱也意識到了這是曲藝團給畫的一張餅,什麼正式工,什麼解決戶口都不可能,所以就離開了。

這個曲藝團引進了某知名演員,號稱“春天到了”,結果給這位演員解決問題之後,他就離開了該曲藝團。

短暫的春天就這樣結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