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萬軍隊形同虛設?為何軍隊龐大的印度奈何不了巴基斯坦?

靜夜史


巴基斯坦和印度在常規軍事力量上是沒法比的,而且幾次印巴衝突基本上都吃虧,經濟方面也非常劣勢,印度的GDP在兩萬多億,是巴基斯坦的好幾倍,印度還擁有13億的人口優勢,好像是巴基斯坦的7倍,而且巴基斯坦經濟潛力遠不如印度。但在在印度擁有核武嚴重打破軍備平衡後,巴基斯坦在某大國幫助下也成功的試驗了核武器,而且在核彈頭數量上還有一定的優勢,大家都有互相毀滅的能力,自然印度拿巴基斯坦也就沒有任何辦法了!

首先我們主要看一下印巴軍事力量方面的詳細對比:

1.綜合軍力

印度近些年在各大軍榜排行中全球第4,海陸空的裝備比巴基斯坦先進很多,坦克、戰鬥機、戰艦,以及包括其他很多武器裝備,無論是數量還是整體質量都不是巴基斯坦能夠比擬的,而反觀巴基斯坦的排行根本無法進入世界前10。而且伊朗的軍隊高達140萬左右,巴基斯坦只有52萬。不但如此在軍事影響力方面,印度基本能夠掌控整個南亞,在第三世界各國中的影響力很大,在中國未崛起前甚至是公認的第三世界國家中的領袖。而且印度在美俄之間左右逢源,整個西方國家、以色列與印度的關係都不錯。當然巴基斯坦在外交上感覺更成功,與美俄關係也不錯,更關鍵是得到了中國和沙特的鼎力支持,甚至在中國曾經差點在印巴戰爭中得到巴基斯坦請求而出兵印度,沙特則是巴基斯坦的金主,如果沒有大國的支持,以巴基斯坦的國力來說恐怕很難扛住印度的進攻!

2、空軍方面

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是靠著大量印度裝備來武裝自己,印度的工業實力比較弱,巴基斯坦的工業實力更弱,兩國都沒有太拿得出手的空軍裝備,基本都是靠買買買。當然印度更有錢,自然也就裝備更好了。

目前印度空軍有上千架飛機,其中146架三代半的蘇30MKI是絕對骨幹,三代的米格29和幻影2000共一百架左右,剩下的是二代的,即將裝備法國陣風。而巴軍有400多架作戰飛機,骨幹是三代的F16A/B和梟龍,主力是二代的殲7和幻影3/5。

而且在空軍飛機方面印度的優勢更大,印度依靠自身的優勢大量從美俄引進軍火,建立了亞洲第一的運輸機隊伍,還從以色列引進了預警機,雖然巴基斯坦也從中國引進預警機,但是整個空軍體系與印度無法相比。

印度也極力想戰機國產化,LCA光輝戰機就是印度國產化的第一步,但是這款戰機完全就是機場守衛者,空戰能力也一般,實在有些不夠看。而最近傳出美國準備將F-16甚至F-18的生產線轉移到印度,如果實現恐怕對印度的幫助會非常大。巴基斯坦未來空軍主力是梟龍戰機,已經實現了國產化,這讓巴基斯坦的空軍實力上升了一個檔次,但是真正打起來,空軍對決是耗不過印度的!

3.海軍力量

印度目前有1艘航母、2艘核潛艇,另外各型潛艇16艘,驅逐艦11艘,護衛艦12艘,輕護24艘,兩棲登陸艦隻10艘。而巴海軍只有5艘潛艇與10艘各型護衛艦。這個差距是非常大的,前不久的印巴衝突,雖然在空軍對決中巴基斯坦依靠梟龍戰機擊落米格21,搬回一程,但是海軍卻完全被印度封鎖,甚至連中國海軍70週年閱兵都沒能參加,實在有些落魄!


4.陸軍力量

印度坦克、裝甲車的數量遠多於巴基斯坦陸軍,印度還有著世界領先的火炮。印軍有1000多輛T90S、約150輛阿瓊、2400多輛T72M1和550輛T55;巴軍有約2000輛相當不錯的哈立德2000、T80和85II,升級的59式II(含巴產版)有1200輛,另外老式的59、T54/55和輕型的69式也有2300輛,陸軍整體差距要小一些,這也是克什米爾對抗中能夠和印度不相上下的原因所在。

印度的優勢還是有的,比如印度號稱最強的山地作戰部隊,而且印巴兩國的地形山地居多,但是巴基斯坦在這方面作戰經驗也是非常豐富!

5.核力量

根據2018全球核力量分佈圖顯示,巴基斯坦核彈頭庫存量達140~150枚,而印度則有130~140枚,巴基斯坦稍微有點優勢。這也是印度雖然全面佔優勢但是卻無法撼動巴基斯坦的根本原因!

巴基斯坦的策略其實就是核拒止戰術,印度無疑是一個強國,巴基斯坦軍事上不管從海陸空哪個方面都不能與印度針鋒相對,只能採取小國對抗的的策略:不對稱作戰。而最好的不對稱作戰就是核武器,核戰模式下人人平等。印巴雙方核彈頭數量差不多,也都有發射載具,一旦爆發核大戰都將是不可承受的災難,所以巴基斯坦就是利用核武器作為拒止印度的戰略的武器,在前不久印度大選公佈的前一天,巴基斯坦試射了沙欣2中程彈道導彈,就是告訴印度,不管誰當選,巴基斯坦家裡可是有大傢伙的,你們可要悠著點!

綜合來說,印度的軍事力量、經濟實力都全面領先巴基斯坦,甚至兩者都沒法比。而且印巴的矛盾是越結越深,而且宗教矛盾根本無法調節。常規力量的火拼印度肯定能夠戰勝巴基斯坦,但是還是那句話,雙方家裡都有大傢伙,因此衝突也就基本能控制在局部小衝突範圍,並不敢貿然犯險!

而巴基斯坦對印度有著歷史仇恨(印巴獨立時還有幾個州本來是穆斯林佔優勢的,但是印度強行出兵干預了;還有東巴基斯坦也是在印度出兵獨立成現在的孟加拉),還有宗教衝突以及現實政治上的考量,在擁有核拒止戰略,以及國際盟友的支持,加上巴基斯坦本來就不錯的戰力,巴基斯坦對印度的強硬態度也就不難理解了


狼煙火燎


印度無論是國土面積、人口規模、GDP總量還是軍費開支,都遠大於巴基斯坦,是地地道道的南亞霸主,然而140萬的龐大軍隊卻奈何不了巴鐵,這是什麼原因呢?

首先,注重數量,不求實效。印度3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卻養活了13.6億人口,並且人口還在爆發式增長,而印度儘管這幾年發展很快,卻改變不了貧窮落後的事實,文化教育普及率必然不高,文盲半文盲現象一時難以改觀,反映在軍隊上,就是人員的軍事素質很難達到現代化軍隊的要求,在戰備訓練、作戰風格、抗打擊能力以及靈活機動上,表現不足。而巴基斯坦雖然經濟比不上印度,軍隊數量也遠遜於印度,但巴鐵注重軍事戰鬥人員的素養,著力打造能打仗、大勝仗的優秀隊伍,培養廣大官兵吃苦耐勞的精神,對維護國家主權、領土完整的使命感更為強烈,這就在氣勢上壓倒了印度軍隊。

其次,盲目採購軍火,導致武器混亂。隨著經濟的蓬勃發展,印度在國防方面的投入隨之增加,2018年度軍費高達506億美元,在排名前十的國家中,增長率最高,達8%,是僅次於美中英三國的軍事存在。基於此,印度實行“拿來主義”,美國、俄羅斯等多國的武器裝備都被印度作為購買的對象,這樣印度的軍火便五花八門,多種多樣,應接不暇,導致官兵在軍訓中難免出洋相,多年來不知摔毀了多少戰機等軍事裝備,這樣的演練狀況如何在戰場上佔據優勢?而巴基斯坦儘量將有限的資金用於刀刃上,不求全但求精,並要求軍人熟練掌握每一項武器裝備的性能特點,作戰要求,努力做到不浪費一槍一彈,確保百戰百勝。

最後,大家都有國之重器,印度須謹慎行事。印巴都是核武器擁有國,而核武器是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保證,是最後一棵救命稻草,是萬不得已情況下出手的一張王牌,故而幾十年來,雖然印巴爆發多次克什米爾衝突乃至戰爭,但是雙方都心知肚明,適可而止,不將對方惹急,一旦任何一方被逼得走投無路,大家都不會有好果子吃。

鑑於此,印度140萬軍隊又能怎樣?在巴基斯坦看來,戰略上藐視他、戰術上重視他,只要軍事過硬,敢於玩命,再龐大的軍隊也無所謂。

點贊太容易,評論顯真情,歡迎關注、留言,等你評論,等你『一鳴驚人』!

江淮聖手


印度奈何不了巴基斯坦?

這未免也太小看印度了,自印巴分治後,巴基斯坦可是吃了不少來自印度的苦頭!

就拿1971年的第三次印巴戰爭來說,印度50大軍東西出擊,硬生生將巴基斯坦肢解為兩個國家,要不是後期種花家向巴基斯坦提供眾多援助,巴基斯坦都有亡國的可能。


作為大英帝國在東南亞的繼承者,印度還是有著很強的綜合實力的,如若不是如此,印度怎會有自稱“世界第三強國”的信心?

就印巴兩國的綜合國力而言,根本就不是一個體量級別。

拋開外部國際環境的影響來看,印度無疑要比巴基斯坦強大的多,不論是從人口,國土面積,經濟總量還是軍事實力來看都是如此,總而言之,在印度跟前,巴基斯坦就是弟弟。

又拿這一次的克什米爾爭端來說,印度強行取消克什米爾在憲法中的特殊地位,並向克什米爾地區派遣軍隊,嚴重損壞了巴方利益。


但巴方對此並無太多反手之力,因此不得不尋求國際社會的幫助。

最開始,巴方向美國尋求幫助,想著美國在阿富汗戰爭中,也從巴基斯坦獲得不少支持,這一次,美國應該會投桃報李,然而,美國卻站在了印度的一方。

為此,巴基斯坦不得不將克什米爾問題提交聯合國,希望藉助聯合國的權威,尋求國際社會的幫助,並向印度試壓。

可以想象,如果不是因為種花家在五大常任理事國中,巴方的訴求,就算提交聯合國也不會有太多的作用。


畢竟其他四個常任理事國,都視印度為最大的金主,這可是當今全球最闊綽的軍購買家,誰又願意得罪這樣一個土豪朋友呢?

巴基斯坦軍隊雖然同樣精銳,但如果是同印度爆發大規模的衝突,面對印度的進攻,如果沒有支援,還是很吃力的。


Mr茶農姚


巴基斯坦是我國全天候戰略合作伙伴,也是世界唯一一個擁有這種關係的國家。要說巴基斯坦被欺負,那麼肯定我國不會坐視不管。所以有些東西不是你印度想欺負誰就可以欺負誰的,世界也不是你印度的世界,況且雖說你印度有一定實力,但還沒達到為所欲為的地步。那麼印度貴為南亞霸主,制約它拿巴基斯坦沒辦法的因素有哪些?我們來看看


1.我國的因素,既然是全天候戰略合作伙伴那就不能白叫,有什麼事巴基斯坦知乎一聲我們肯定會支援。以現在印度的實力攻打巴基斯坦沒什麼問題,但同時抵抗中巴那就沒什麼能力了,所以世界格局錯綜複雜,現代戰爭不能只考慮簡單的一對一比較。


2.核武器,說到這個世界最厲害最可怕的發明就是核武器了,核武器的出現讓世界大國間保持了幾十年無世界大戰發生,不然以現在美帝的脾氣要沒核武器制約著早就將世界打一遍了。巴基斯坦和印度都是有核國家,甚至巴國的核數量還要略微高於印度,所以印度把巴國逼急了,搞不好搬出核武器對誰都沒好結果。所以印度對此不得不考慮周全,想進攻就要先解決核武器問題。


3.西方國家約束,雖說你印度現在左右逢緣,要什麼歐美國家都會滿足你需求。但你印度看不懂明眼人卻看得很透徹,被坑了多少回都不長記性的國家,人家西方國家不坑你坑誰!你印度想在南亞一家獨大,人家西方會那麼輕鬆的讓你達到?不可能的事!為什麼挑唆你印巴、中印關係?那還不是為了好讓你買武器賺大錢。你要是在南亞稱霸,沒什麼威脅你印度了那人家武器咋賣?所以西方不會那麼輕易讓你稱霸的!


4.印度自身原因,印度現在國內經濟發展挺快,也積累了一定的財富,你說發生戰爭很多東西將會失去。這點印度肯定接受不了,國內一些富人也受不了。還有就是印度國內內部矛盾也多,分裂主義也不在少數,所以想入侵別人還不如先想想怎麼解決自身問題來得實際。


5.印度的武器裝備,別看印度武器數量眾多而且比巴基斯坦先進,但實力打起來這可不一定。印度摔飛機,軍艦趴窩、起火等新聞又不在少數。之前印度戰機越界還不是被巴國擊落,所以說別那麼高估印度實力,那隻不過是西方吹出來好賣給印度罷了!而且印度這個萬國牌到戰時武器後勤也不一定跟得上,所以這塊印度估計心裡也沒什麼譜。

分析了那麼多還是印度實力不夠,想當地區霸主卻沒有地區霸主的實力,這就是印度現在尷尬的地方!不過現在印度發展挺快,印巴實力會越拉越大,未來巴基斯坦還要加把勁才行,把經濟多放在發展經濟上來自身實力才有保障。


兵器蝦侃侃


印度的140萬大軍為何搞不定巴基斯坦?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其實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問題之所以沒法解決,不是印度解決不了,而是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巴基斯坦的態度可能並不重要,當然至少在印度眼裡就是這樣,而印度要想搞定巴基斯坦,最起碼要得到聯合五常的支持,但是聯合國五常會支持嗎?當然不會,下面我便將我的觀點給大家闡述一下。



印度和巴基斯坦是一個歷史問題,尤其對於克什米爾地區的控制權,他們都互不相讓,而印度和巴基斯坦,本身就是一個同根同源的國家,但是英國當年的殖民,到之後二戰的爆發以及國際冷戰的局勢,才造就了現在的印巴分治。不過印度比巴基斯坦強了很多,印度是世界上僅次於中國的人口大口,軍事實力也不錯,經濟發展水平雖然不均勻,但是也在世界前十。



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印度就做起了自己入住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夢,妄圖增強自己在國際上的話語權,甚至一統南亞地區,成為大國。面對這種情況,印度的野心當然要受到其他國家的制約,因此印巴問題,美國肯定是不支持的,並且態度極其曖昧,而我國對於印度的野心更是不支持了,畢竟印度和我國好多地區有著領土紛爭,甚至印度還支持西藏藏族人民,搞獨立運動。

而巴基斯坦則不一樣,對於我國巴基斯坦是很親熱的,因為現在的巴基斯坦尋求的就是經濟的發展,所以本身並沒有成為強國的野心。



而印度近幾年的經濟發展,以及大肆購買武器,發展軍事,也使得印度領導人野心勃勃,妄圖靠軍事震懾,解決印巴問題,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而現代戰爭更是可怕的,印度雖然軍事力量勝於巴基斯坦,但是巴基斯坦也是個人口大國,如果真的和印度打起來,受苦的還是印巴兩國的人民,所以和平解決問題,對於印巴兩國的人來說,都是莫大的幸運。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歡迎大家留言評論!


西北老張看世界


第一,先看看巴基斯坦的大哥是誰。第二次印巴戰爭,大哥是如何調停的,在巴基斯坦面臨極限壓力時,新中國建國以後的唯一一次公開最後通牒給的就是三哥,如果再打,解放軍就越線進攻,很直接。印度不得不停火談判,讓巴基斯坦保住了戰鬥成果,第二次印巴戰爭公認為巴基斯坦是戰勝方。如果真戰爭規模擴大,中國鐵定無條件支援小巴,印度阿三隻能捏著鼻子被美俄敲竹槓。

第二,印巴交界的地區,以山地高原為主。印度雖然140萬人,但實際上能擺開的不會超過40萬。如果再考慮到後勤補給方面,前線能維持20萬人部隊就算三哥大能耐了。所以,在我們跟印度交界的地方,解放軍部署三個旅就夠了,印度方面擺了好幾個軍,還是防禦姿態!幾十萬人就為了防禦我們那三個旅,真是大手筆。

第三,大家都有核彈。真到了滅國那一步,我想巴基斯坦是不會介意往新德里,孟買扔幾個大傢伙的,反正要滅國了,無所謂了。印度肯定不能承受這個代價,哪怕把巴基斯坦轟平了也划不來,因為那時候印度也殘廢了。

所以,別看印度在南亞嘚瑟,只要他北方的鄰居一天是亞洲一哥,他就別胡思亂想做白日夢,老老實實當他的三哥為好(二哥目前暫時還是日本)。巴基斯坦


東嶽巍巍汶水幽幽


印度軍隊戰鬥力低下是一個事實,雖然印度的國家總體量遠遠超過了今天的巴基斯坦,但是在很多時候,印度人在與巴基斯坦的較量中,往往都要吃上大虧。

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一方面是國際上大國對印巴雙方支持力度的不平衡,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印度的社會發展慣性,導致印度平民對戰爭始終都是處於一種應付的狀態,由這樣的人組成的軍隊,想要有點戰鬥力,說實話真的很難。

印度的種姓制度對印度國民的禁錮,使得大部分平民毫無為國作戰的慾望,在這一點上印度與巴基斯坦有著天壤之別。

印度自古以來印度都是一塊被征服的大陸,在這裡生活的人們,由於國家長期被外來者佔據等歷史原因,逐漸誕生出了以種姓制度,來進行社會資源分配的發展手段,即使到了今天,印度已經進入了文明社會,這種狀況仍然沒有得到徹底的改變。

雖然曾經跟隨大英帝國四處征戰,但是老實講凡是由印度人組建起來的軍隊,其作戰實力其實都不怎麼樣,原因就時在印度教以及種姓制度的禁錮下,整個印度社會被人為的分成了婆羅門(僧侶)、剎帝利(軍事將領、貴族)、吠舍(自由民)、首陀羅(被征服者)這四個等級。

在這四個等級中,對外發動戰爭一直都是剎帝利才能擁有的權利,而對於那些廣大的首陀羅而言,打戰永遠都是貴族們的事情,不管是誰與誰開戰,自己的社會地位永遠都不會發生改變,也永遠都得不到任何好處,自然就沒有積極作戰的動力了。

因此我們在印度社會里,就能夠看到一個十分奇怪的現象,那就是在印度國內,高種姓的印度精英階層比較好戰,而那些印度平民卻對戰爭並不感興趣,即使是那些參加軍隊的印度士兵,在工作的時候,基本上都是敷衍了事,這種現象已經在印度部隊的方方面面被體現出來。

而與之相反的是,巴基斯坦雖然曾經屬於印度的一部分,但是這個國家與印度最大的區別,就是這個國家信奉伊斯蘭教的國家,而且其國內民風彪悍,國民上下對於來自外部的入侵的勢力,經常都是給予強力反擊的態度。

這就使得巴基斯坦在軍事裝備實力上弱於印度,但是部隊的作戰意志方面,印度卻遠遠不如巴基斯坦強烈,這也就導致了印度與巴基斯坦的對抗中,雖然處於強勢地位,但是吃的虧卻遠比巴基斯坦要多得多。

印度在國際上所面臨的壓力,要遠大於巴基斯坦,這就使得其不能傾盡全力與巴基斯坦對抗。

如果我們單單去比較印巴兩國的軍事實力的話,事實上印度的整體軍事實力是要超過巴基斯坦的,別的不說,印度總兵力位127萬,2018年的軍費開支為506億美元,排名世界第4位。而巴基斯坦的軍隊總兵力為61.7萬人,2018年軍費開支為114億美元,排名世界第20位。

從印巴兩國的軍隊總數以及軍費開支的情況來看,巴基斯坦很顯然是不能與印度比的,但是如果我們考慮到印巴兩國在國際上所面臨的挑戰時,我們就可以發現印度由於其國家戰略等問題,其所承受的軍事壓力,要遠遠大於巴基斯坦。

因為從1947年印度獨立之後,印度就開始將自己擺在為亞洲的領導者的位置上,在尼赫魯時代,印度宣稱自己是第三世界的領頭羊,並且在南亞地區呈現出擴張的事態,不斷對周邊國家發動戰爭,去吞併他國領土。

對於這樣一個野心勃勃的印度,世界上的其他大國很顯然是不感冒的,特別是印度與蘇聯結盟之後,美國以及他的北方鄰居,都呈現出對印度的一種抵制狀態,雖然時至今日蘇聯早已解體,但是印度的“大國夢”卻從來都沒有停止過,也就導致了印度在很多時候,不得不面臨其他強國的打壓。

在這個問題上,巴基斯坦的壓力就要小很多,因為巴基斯坦很清楚自身的狀況,在國際上的主要敵人,僅僅只有印度這一家而已,因此巴基斯坦在國際上所面臨的戰略擠壓的力度,要遠遠小於印度。

此外,由於其他大國對印度實力膨脹的擔憂,不得不被迫考慮通過提高巴基斯坦的軍事實力的方式,來從側面遏制印度軍事力量的崛起,於是我們就看到了,在上世紀80年代至今,美國就陸陸續續向巴基斯坦出售了7~80架F-16戰鬥機,目的就是為了平衡印巴兩國之間空中力量的“平衡”。

因此對於印度來說,雖然印度軍事總體實力要強過巴基斯坦,但是印度的國家戰略目標要比巴基斯坦多,在國際上面臨的對手也比巴基斯坦多,因此並不能集中全部力量來對付巴基斯坦,這也從某種程度上造成了印巴在對抗時的劣勢。

總的來說,印度的整體實力雖然強於巴基斯坦,但是在大多數時候,印度並不能集中所有力量,去專門對付巴基斯坦,再加上國際力量對印度的掣肘,印軍始終不能徹底擊敗巴基斯坦軍隊,也就是一個很正常的事情了。


落下m


印度的軍事不是很差,基本上和巴基斯坦平起平坐,印度之所以奈何不了巴基斯坦,是因為巴基斯坦涉及到很多國家的利益,印度不敢輕易發動戰爭,印度無法徹底打敗巴基斯坦,印度和巴基斯坦只能在克什米爾地區僵持著,印度不敢越界,巴基斯坦也不敢越界!

印度有144萬人的軍隊,巴基斯坦只有50多萬人的軍隊,從人數上來看,印度確實比巴基斯坦有優勢。另外,印度2018年的軍費支付高達506億美元,排名第四,高於俄羅斯的484億美元,僅次於美國、中國、英國。如果這樣來算,印度比巴基斯坦有優勢,印度可以甩巴基斯坦幾條街。

印度的常規軍事力量比巴基斯坦強大,但是,巴基斯坦和印度一樣,都是核武器擁有國,巴基斯坦有核武器作為護身符,印度就不敢把巴基斯坦徹底打敗,印度和巴基斯坦只能在克什米爾地區小打小鬧,如果爆發全面的印巴衝突,就有可能爆發核戰,印度害怕,巴基斯坦也害怕!

印度奈何不了巴基斯坦,是因為巴基斯坦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克什米爾地區的地理位置比較重要,是通往中亞的通道,是中巴經濟走廊的戰略要地,印度對巴基斯坦開戰,將會得罪很多巴基斯坦背後的大國,背後的大國會支持巴基斯坦,讓巴基斯坦將印度打趴下。其次,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是南亞大國,涉及到南亞的安全,涉及到亞洲的安全,除了美國、英國之外,亞洲國家都不希望印巴發生大戰,印度不想和亞洲國家為敵,就不敢貿然發動大規模戰爭,這才是印度奈何不了巴基斯坦的真正原因。

另外,人多不是決定戰爭勝利的關鍵,現代戰爭靠的是科技,靠的是先進的武器裝備,印度軍費高昂,喜歡任性的買買買,俄羅斯就是印度最大的軍火供應商,更多俄羅斯的高端武器都來自俄羅斯。不過,巴基斯坦也不弱,巴基斯坦之前和美國關係密切,從美國那弄了不少武器裝備。如果讓印度和巴基斯坦打,在沒有外國勢力幫助的情況下,在不使用核武的情況下,印度144萬人的軍隊會打敗巴基斯坦的50萬軍隊,印度慘勝巴基斯坦。

在南亞,印度第一,巴基斯坦第二,第一和第二打架,兩敗俱傷,就像美國和俄羅斯一樣,俄羅斯的常規軍事力量不如美國,但是美國還是不敢對俄羅斯開戰,因為俄羅斯有美國害怕的核彈頭,印度和巴基斯坦的關係就是這樣!


老鱷魚觀天下


前不久印巴兩國在邊境地區爆發了一場小規模的空戰,結果印度空軍的一架米格21魔改被巴基斯坦空軍的梟龍戰鬥機輕鬆擊落,一名印度飛行員跳傘逃生淪為巴基斯坦的戰俘。另外綜合各方信息顯示,還有一架蘇30MKI也大概率地遭到了梟龍戰鬥機的“毒手”,兩名印度飛行員直接報銷,此番較量印度軍隊可謂是完敗。因此很多人不免對印度的軍事實力產生了輕視,認為印度空有140萬軍隊,卻連小小的巴基斯坦都奈何不了。

印度和巴基斯坦是南亞次大陸上的一對冤家對頭,自從1947年的印巴分治之後,兩個國家就長期處於互相敵對的狀態,光是大規模的印巴戰爭就打了三次,除此之外各種大大小小的軍事衝突更是接連不斷,可以說印巴邊境是世界上最緊張、最危險的地區之一,比起半島中部的三十八度線絕對有過之而無不及。從整體實力來看,印度明顯在巴基斯坦之上,印度的人口數量和經J總量都是巴基斯坦的10倍左右,軍費開支是巴基斯坦的7倍。

因此三次印巴戰爭的結果都是以巴基斯坦的失利而告終,其中在第三次印巴戰爭中,巴基斯坦的損失最為慘重,當時印度出兵一舉佔領了東巴(也就是現在的孟加拉國),並扶持當地成立自治政府,最終成功將巴基斯坦肢解成了兩個國家。孟加拉國的分離導致原本實力就處於劣勢的巴基斯坦,一下子減少了56%的人口,也喪失了東西兩面夾擊印度的戰略優勢,更加無力與印度正面抗衡,印度奈何不了巴基斯坦的說法其實並不成立。

不過印度沒有趁印巴戰爭的機會將巴基斯坦徹底解決掉,也是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巴基斯坦雖然實力不如印度,但是絕非任人宰割的菜鳥,巴基斯坦軍隊的整體素質比起印度軍隊明顯高出一截,尤其是巴基斯坦空軍,訓練保障體系更加接近美國的理念,比起以蘇式體系為主的印度空軍更有戰鬥力。印度儘管憑藉體量優勢在印巴戰爭中取得了一定的勝利,可是自身也付出了不小的代價,要想乘勝追擊、擴大戰果也是有心無力。

其次印度主要面對的假想敵並不是巴基斯坦,而是比自己更加強大的北方鄰國,因此印度無法將自己的大部分精力用於對付巴基斯坦。第二次、第三次印巴戰爭巴基斯坦形勢不妙的時候,中方都及時伸出援手,向印度發出了明確的軍事警告。印度為了避免陷入兩線作戰的局面,不得不見好就收,使得巴基斯坦趁機躲過一劫。再加上90年代以後印巴兩國相繼擁有了核武器,雙方放手一搏、捨命相拼的可能性已經基本不存在了,最多就是在邊境地區小打小鬧一番,而小規模衝突又不是印度的強項,所以給人們留下了印度反而被巴基斯坦教訓的印象。


晨曦談兵


題主的前提有問題——印度和巴基斯坦雙方都沒有消滅對方的意圖 不存在什麼始終奈何不了一個小小的巴勒斯坦

印度和巴勒斯坦爭端是克什米爾,不是印度統一巴基斯坦,或巴基斯坦要統一印度。這才是正確的認識。

印巴爭的是克什米爾屬於誰的問題,不是印巴相互要分個輸贏。因此來說,印巴戰爭都是局部戰爭,都侷限在克什米爾。

1947年印巴戰爭是印巴爭奪克什米爾,最終形成了今天的印巴克什米爾停火線,印度奪取三分之二、巴基斯坦奪取三分之一。

1965年印巴戰爭是巴基斯坦為了奪取印控克什米爾而發動的,但最終失敗了。

1971年印巴戰爭是印度支持孟加拉國獨立,主要戰場是在東巴基斯坦。

1999年印巴戰爭是巴基斯坦意圖佔領克什米爾印度控制的卡吉爾地區,但最後以失敗告終。

簡單總結印巴戰爭就是:1947年印巴搶奪克什米爾地盤,印度搶最多,巴基斯坦不服,連續發動兩次印巴戰爭(1965、1999年)意圖從印度手裡奪取更多克什米爾土地;1971年印度通過支持孟加拉國獨立成功削弱巴基斯坦。

印巴從來沒有爆發全面戰爭,都是以克什米爾為中心的戰爭。若是全面戰爭,以新德里和伊斯蘭堡平原地區,印度和巴基斯坦根本就沒有地方可守,只有發生像斯大林格勒那樣的絞肉戰才能定出勝負。

英屬印度分裂出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錫蘭、緬甸等5個國家

若是印巴想要統一,就不會有1947年印巴分治問題

1947年英國最初給的方案是印巴自治但組成一個同意的國家——印度聯盟。既能滿足印度教和伊斯蘭教在國家是世俗化還是政教合一的爭議,又能保持印度的統一。

但這個方案都被印度和巴基斯坦雙雙拒絕了,最後英國就制定出了1947年印巴分治方案:

印度教地區成立印度國家、伊斯蘭教地區成立巴基斯坦。

印度和巴基斯坦從來沒有想過來攻佔對方國土,他們都覺得印巴分治很好,沒有人為失去一個統一的印度而惋惜。


每天原創,給你有價值的觀點!隨手關注,你的支持才是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