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良:工作隊一線顯身手 雨麥紅種出好蔬菜

春回大地,萬物復甦,陸良縣活水鄉雨麥紅村的500多畝露天蔬菜種植基地,村民李柱生正忙著收割自家的小橄欖蓮花白。受疫情影響用工困難,活水鄉黨委政府組織30多名志願者前來幫忙,一個多小時就裝滿了一整車。“這車菜今天下午5點就能送到昆明,明天早上就可以發往全國各地。這幾天菜價不錯,8畝多小橄欖蓮花白可以賺兩三萬元。去年,在縣駐村工作隊和鄉黨委政府的支持下,我在基地裡種了43畝蔬菜,有小橄欖蓮花白、西蘭花、松花、白花等品種,每個月都有蔬菜出售,駐村工作隊不僅為我引來了項目,還教會我怎樣種好菜。”李柱生興奮地說。

陸良:工作隊一線顯身手 雨麥紅種出好蔬菜

活水鄉雨麥紅村屬高寒山區,有農戶794戶2806人,耕地2794畝,雖然地處山區,但仍有部分耕地灌溉條件不錯,卻受傳統種植模式的影響,多年來一直種植一些低產出、低效益的農作物,有的地冬季甚至撂荒,土地利用率低、村民收入不高。2019年全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05戶327人,貧困率11.6%。駐村扶貧工作隊派駐以來,村裡經濟發展出現轉機。派駐雨麥紅村的駐村扶貧工作隊員是4名年輕人,其中3人來自縣農業局,隊長杜福友是農業局助理農藝師。“扶貧先扶智,我們主要是想通過轉變村民的觀念,改變他們傳統的種植模式,在技術上輔導他們,通過發展產業增收脫貧。”駐村工作隊隊長杜福友說。

2019年初,駐村扶貧工作隊在鄉黨委政府和村“三委”班子的支持下,從村民技術培訓入手,通過技術宣傳、田間輔導,動員村裡的大戶種植山地蔬菜50畝。引進雲南省沃坤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入駐,種植出口外向型蔬菜,成立陸良縣塔峰種養殖專業合作社,從村民手中流轉土地450畝,反包給村裡的種植大戶,形成以沃坤公司提供種苗,指導種植並負責銷售的訂單化模式。一年下來,創收460多萬元,合作社創收3萬多元。通過土地流轉、務工就業分別讓群眾增收合計41萬元、91萬元。2019年底,雨麥紅村僅蔬菜一項實現人均收入增長1639元,成為該鄉的又一個蔬菜產業發展示範村。

陸良:工作隊一線顯身手 雨麥紅種出好蔬菜

駐村工作隊還專門與合作社簽訂建檔立卡貧困戶就地就業協議,重點安排建檔立卡貧困戶到基地務工。“收菜一天工錢100多塊,平時除草、施肥一天80塊左右,一個月有2000來塊錢,可以啦,可以啦!”52歲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保昆昆興奮地說。

在村子邊上就能打工賺錢,這是村裡很多貧困戶沒有想到的事。讓村民更沒想到的是,山區的土壤、水和獨特的氣候成為提升蔬菜品質的優勢和資源。在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基地種植的蔬菜獲得綠色食品種植基地認證,供港澳備案基地、出口歐盟GAP(良好農業規範)認證,出口蔬菜種植基地備案和出口食品生產企業備案認證,ISO22000食品認證等資質。有了這些資質,村裡的蔬菜不僅在國內好賣,還遠銷到香港、澳門和泰國、新加坡等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