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娓娓美國疫情日記:華人到底該不該回國,聽聽紐約華人華僑的心聲


看當天的確診數字現在已經成了每天必做的“功課”。截止到3月18日,美國累計確診9232例,新增確診2656例,而紐約州累計確診3045例,新增1242例。紐約依舊“領跑”美國確診榜,並對比昨天更有大幅增長。現在美國50個州均已全部“淪陷”,更加讓人惶惶不安。

華人的“回”與“不回”

海外華人華僑雖然身在海外,但是祖國的大事小事卻從未缺席過。在祖國新冠疫情突發的時刻,美國華人華僑捐款捐物,到處蒐羅抗疫物資,馳援祖國抗疫,中美航班停飛就包機運回中國。紐約各僑團社團,也是身體力行,號召並組織各種捐助。不過,隨著美國疫情的日益升級,華人華僑歸國的問題引起網上的討論。

為此,我們採訪了幾位在美的華人華僑,聽聽他們怎麼說。

高娓娓美國疫情日記:華人到底該不該回國,聽聽紐約華人華僑的心聲

紐約北京同鄉會現任會長張寶利: “這個問題很尖銳也很糾結。作為一個來美多年的美籍華人。我會選擇不回去。現在在美有事業,有家庭,有朋友,還有著所肩負的社會責任。危難時刻,更應該跟社團,跟朋友們一起,共克難關。我相信一定能走出疫情的陰霾。在新冠疫情在中國爆發之初,我們海外華人華僑也為祖國捐款捐物,這次新冠肆虐美國,我們同樣責無旁貸。”

高娓娓美國疫情日記:華人到底該不該回國,聽聽紐約華人華僑的心聲

美國川渝同鄉會常務副會長曾澄:我們在美國工作和生活都能正常進行,所以我覺得沒有必要回去,而且國內疫情現在剛剛穩定下來,我們現在回去不是給大家添亂嘛。

高娓娓美國疫情日記:華人到底該不該回國,聽聽紐約華人華僑的心聲

紐約北京同鄉會創會會長侯建利:選擇不回中國,不能一有事就跑,我們對這個社會有自己不可推卸的責任。

高娓娓美國疫情日記:華人到底該不該回國,聽聽紐約華人華僑的心聲

紐約專業獵聘陽光姐姐:我不會回中國,因為這裡有我的家人和朋友,危急時刻,和家人在一起更安心。

高娓娓美國疫情日記:華人到底該不該回國,聽聽紐約華人華僑的心聲

HELEN YAN:在美國注意防疫沒必要回中國。

聽了以上朋友們的講話,再對比這幾天炒得沸沸揚揚的“豌豆公主”、“跑步女”,我覺得任何一個群體中的一兩位個體造成的不良影響,最後都得讓群體這個整體來擔著。不論是黑人,白人,還有黃種人。有幸的是,大部分的人們還是明事理,分是非的。我們都不喜歡個別的人曝光於媒體之下,從而讓大家對一個群體產生誤解,甚至很多人認為這不能代表這個群體,因為畢竟大部分這個群體中的人沒有被人們看見。這就是所謂的“倖存者偏差“吧。但是都沒關係,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不論是什麼人,只要是對民族國家有幫助,有愛國之心的人,都不懼怕非議與指責,因為他們的心是紅的。

馳援“不封城”的紐約

紐約終於決定暫時不封城了。除了關閉一些不必要的設施,生活應該不會受到影響。在經歷10天內第4次熔斷後,紐約證券交易所交易大廳將關閉,23號起全部轉為電子交易。巴菲特曾戲言,他活了89歲,只見過一次美股熔斷。那我這10天就見了4次,看來活著就能見證奇蹟啊。

今天,離娓娓比較近的幾個華人區,比如法拉盛、埃爾姆赫斯特等都已相繼出現了確診病例。這下子真的感覺,新冠病毒真的“近在咫尺”了。

好在特朗普總統宣佈,將派美國軍隊“舒適號”醫院船前來紐約,以幫助紐約應對疫情。船上的1000個房間將為紐約大大緩解床位困難問題。

高娓娓美國疫情日記:華人到底該不該回國,聽聽紐約華人華僑的心聲

“苦中作樂”的留學生

去給外州的留學生及口罩,剛好也瞭解了一下留學生現在的情況。目前美國很多學校都已停課,全部改為線上授課。有很多同學是最後一學期,調皮地稱自己“已經畢業了“。學校的設施基本已經全部關閉,很多喜愛健身的同學更是如坐針氈。原來的減脂計劃暫時告終,身上的肉肉表示難過,無奈只能在家裡舉舉小沙發練個胸,做做俯臥撐,種類花樣數不勝數,非常有趣。

給老人們的愛

前幾天,澳大利亞兩張老人對著被搶購一空的貨架發呆的照片刺痛了很多人的心。那些生活靠自理,不會上網、搶購又搶不過年輕人的老人們受到關注。

美國的老人大多是不和孩子一起居住的,他們非常獨立。如果身體允許,生活都靠自理。現在他們是最易感染病毒、最需要儲滿物資在家裡自我保護的人群。好在疫情下有溫情。美國有政府頒佈了一項政策,所有的超市,早上9-10點專供60歲以上的美國公民,其他人10點以後才可以進。這是為了保證在疫情之下,給最脆弱的弱勢群體一個保障。讓他們有的東西囤,也讓他們避免人群太多的接觸,很貼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