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瓢酒,足以慰風塵”,韋應物的山水田園詩為何讓人著迷?

ARkam


“我有一瓢酒,足以慰風塵”火了。

火到什麼程度!在某博上曾創下了短短三天時間轉發量已經接近10萬的紀錄。而且還不都是單純的轉發,評論超過了2.3萬,不少詩作還都相當有意境,令人拍案叫絕。閱讀量更是超過三百萬。以至於網友發出了“國人詩性未死”的感慨。

輝煌的紀錄

其實這句詩出自唐代代詩人韋應物的《簡盧陟》,雖然詩人在《寄全椒山中道士》中也寫過欲持一瓢酒,遠慰風雨夕.的句子,但這並不是詩人的得意之作。

火爆的原因是因為網友杜子建 的一條微博,他自稱自己非常喜歡“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這兩句詩,總想再續兩句,但恨才華不夠,於是求助網友幫忙,並承諾續的好就送酒,最好的送拉菲。結果沒想到,這兩句詩和這條微博迅速火了起來。真真是詩在民間。今天就摘錄幾首,由於大作太多,就不一一列舉了。

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把盞問天月,笑做江湖人。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願與君把盞,共看白雲深。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酒醒清宵半,枕月思何人?

詩句的出處

可憐白雪曲,未遇知音人。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濱。
澗樹含朝雨,山鳥哢餘春。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風塵。

真是可惜了這高雅的《白雪》古曲,

不知到何時才能遇到欣賞它的知音。

我因為軍務而忙碌不停,整日誠惶誠恐。

失意的流落在淮海之濱。

山澗的樹上沾滿清晨的雨露,

在暮春的山林中只有山鳥不停的悲吟。

那又有什麼關係呢,只要樽中有酒,

就足以慰藉這奔勞的苦辛。

韋應物是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但這首詩並不是他的代表作。這只是對親人的勸慰之言,盧陟是韋應物外甥。首聯直言對方懷才不遇,飽含讚賞。頷聯追憶對方人生經歷坎坷。頸聯點醒本應傷感的暮春朝雨景象,於壓抑中透出清新和生機。

詩人的代表作

山水田園詩源於南北朝的謝靈運和晉代陶淵明,以唐代王維、孟浩然宋代楊萬里為代表。這類詩以描寫自然風光、農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隱居生活見長。詩境雋永優美,風格恬靜淡雅,語言清麗洗練,多用白描手法。

韋應物是山水田園詩派詩人,他的詩風格恬淡、意境遠逸、氣韻溫潤、言辭洗練。用清靜幽美的山水田園景色,表達了恬淡自適和幽遠孤寂的意境,為山水田園詩的創作開創出了新的面貌。後人每以王孟韋柳並稱。因出任過蘇州刺史,世稱“韋蘇州”。代表作 有《寄全椒山中道士》《西塞山》《觀田家》《滁州西澗》等。今天我們就一起欣賞一下他最有名的代表作《滁州西澗》,來告訴你他的山水詩為什麼讓人著迷。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澗邊生長著我最喜愛的幽草,

黃鶯在幽深的樹叢中啼鳴。

湍急的春潮夾帶著暮雨,

惟有一葉無人的小船在江邊泊停。

作者喜愛西澗清幽的景色,一天遊覽至滁在滁州城西的郊野,寫下了這首詩情濃郁的小詩。描寫了春遊滁州西澗賞景和晚潮帶雨的野渡所見,寫的雖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經詩人的點染,卻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韻之畫。

黃叔燦《唐詩箋註》:閒淡心胸,方能領略此野趣。所難尤在此種筆墨,分明是一幅畫圖。宋顧樂《唐人萬首絕句選評》:寫景清切,悠然意遠,絕唱也。

美人絕色


唐朝韋應物的詩令人著迷,有三個方面原因:

一是,狀情描景層次分明,虛實結合;

二是,擅長用對比手法,突出主題;

三是,借物抒懷的“特徵化意象方式”,更容易引起讀者共鳴。

很多人都很喜歡詩詞,但又感到自己很難寫出名言佳句,所以很是驚豔那些神來之句,是如何被詩人們想出來的,其實這是有秘訣的,有規律可循。

而韋應物的詩的三個特點,正是這種規律的體現。

一 狀情描景層次分明,邏輯清晰

提問者所言的“我有一瓢酒,足以慰風塵”這句詩,出自韋應物寫給他外甥盧陟的書信詩《簡盧陟》,該詩全文如下:

可憐白雪曲,未遇知音人。

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濱。

澗樹含朝雨,山鳥哢餘春。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風塵。

詩歌是需要有欣賞者的,而一首詩能否被讀者所欣賞,最基本的原則,是要“傳情達意”,讓讀者容易看懂,明白你在說什麼。

如果都不明白你在表達什麼意思,那麼如何來評價詩文的好壞呢?

除了讚歎詩句的文辭華美之外,是沒法和作者產生共鳴的,也是無法理解詩歌好在哪裡的。

所以,寫詩填詞雖然簡短,但和寫文章的道理一樣,都要層次分明,條理清晰。

那麼,我們來看下這首詩是如何傳達情感的。

詩作背景:安史之亂剛平復,神州滿目瘡痍,人心惶惶。

首先,第一句先拋出問題:可憐《陽春白雪》般地高雅曲調,有些曲高和寡,難覓知音。

這是通過比喻的方式,描繪作者靜雅的內心與現實中粗糙、動亂生活的格格不入,有痛苦,有不甘,有無奈,有苦悶,但卻無力改變。

其次,第二句接著敘說被這問題所困擾,而造成的影響。

這句通過“互文”的手法,來描寫戎旅生涯的悲苦動盪,以及作者內心由此而生的惶惶不安的窘態。

作者感嘆大好年華,竟在行旅之中慢慢揮霍掉,在淮海水畔看著人生如水流逝而去,而這一切與作者的初心相悖,卻又無奈得去面對現實的滄桑落魄之感。

再者,第三句“由實入虛”,作者不再平鋪直敘自身現實的境況,而是移情換景,把視角從自身的悲惶,轉移到了山間景色的“小清新”。

“澗樹”告訴我們寫詩地點在山間近水處;

“朝雨”,告訴我們寫詩時間是早晨;

“山鳥”還在飛,告訴我們這雨是微雨,或者此時雨停了沒多久;

“餘春”告訴我們,寫詩的季節是暮春夏初。

這句詩描繪的場景非常清新自然又閒適安淡。

暮春的早晨,微雨朦朧的山澗,空氣清新,景色如洗,翠綠的樹梢上,還沾著一滴滴晶瑩的雨珠,飛鳥在林中婉轉啼鳴,飛舞嬉鬧。

這種清新自然的場景,一掃前文的悲愴鬱結,讀來令人心胸大暢,而這種場景所代表的生活的氛圍,才是作者所心心念念嚮往的,才是作者所言的“白雪曲”。

最後,第四句以一種自嘲樂觀的情緒,再“由虛入實”,回到現實,並給出了問題的解決方案。

前一句說出了作者嚮往的“虛化”的生活場景,然而“現實”是殘酷和動盪的,作者從幻想中再次回到現實裡。

畢竟陽春白雪不管飽,擺在眼前的還只是一碗陽春麵。

面對現實問題,該怎麼辦呢?

作者以曠達的心胸說,現實雖然並不如我意,但好在我腰間還有一壺老酒,聊以慰藉我風塵僕僕之苦悶。

所以,這首詩層次和邏輯非常清晰流暢,先點出詩題,述說境況,然後寄託追求,最後再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讀者對於作者所思所為,一目瞭然,也更能體會作者心境。

二 強烈對比的手法,來凸顯主題

《孫子兵法》曰:“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

一味地正面描寫或訴說一種心境或一種事物,並不能達到非常好的效果,所以就需要以正面描寫為主,以側面描寫或反面描寫來對比,方能出奇制勝,令人印象深刻,加強理解。

這正如說冬天很冷一樣,如果一直說冷,讀者並沒有體會冷到什麼程度的概念,這時如果寫屋外的花凍死了,而室內同樣的植物卻開出嬌嫩的花了,花香滿屋。

這樣一對比,我們就會對冬天的冷有了深刻的印象和體會。

這首詩第二句寫悽惶地行旅生活,悲苦得在淮海邊虛度年華,內心之苦楚萬分,卻難以找到知音吐露心聲。

而第三句就與之形成鮮明對比,整個時空變換,由落魄惡劣的生活環境,轉為樹葉還凝結著雨珠的山間春色,一幅山居恬然的生活情景。

通過這種完全相反的場景對比,更加凸顯出來詩人漂泊不定的惶惶然處境,讓讀者更加體會到詩人對現狀的悲鬱迷茫。

正所謂,沒有對比,就感受不到傷害有多大。

作者這種對比手法的運用,也出現在其很多詩作中。

譬如,在《夕次盱眙縣》中的詩句“人歸山郭暗,雁下蘆洲白。”

“山郭暗”和“蘆洲白”,一明一暗,對比強烈,暗者愈暗,白者愈白,一幅蒼涼而廣闊的風景畫卷,如在眼前。

再如,在《雜曲歌辭·三臺二首》中的詩句“朝來門閤無事,晚下高齋有情。”

時間上,“朝來”對應“晚下”;

事件上,“無事”對應“有情”。

晨來本無事,昏去卻有情了。

這種多重的對比,既相映成趣,又將詩中賦予的情感,強烈地表達了出來,令讀者讀來琅琅上口,又印象深刻。

三 借物抒懷的“特徵化意象方式”

世間最複雜的,莫過於人心的情感,沒有介質,沒有實體,不可捉摸。

那麼,如何把複雜的情感,通過詩中短短的十個字,來準確的傳達給讀者呢?

這就需要用到一個賦詩填詞的創作技巧:通過“特徵化的意象方式”,來把複雜的情感賦予某種具體的實物,傳達給讀者。

讀者就可以通過對這個具體的、存在的實物的認知,來讀懂作者賦予它的情感符號。

詩人心懷陽春白雪,而現實卻漂泊悲苦,詩人又無力改變現狀,只好既悲傷又無奈地自嘲式樂觀一下,自我安慰一下。

詩人就通過具體的“一壺酒”的實物,“喝酒澆愁”的舉動,來表達這種心中的複雜情感。

這種方式,就很容易讓讀者腦中出現“詩人風塵僕僕的憔悴模樣,在旅途中偶然地停下來,解下腰間一壺老酒,仰首痛飲一番的‘江湖路遠,人在天涯’的蒼茫寂寥,又曠達豪情”的畫面感,為之產生共鳴。

這種用法,成就了很多名詩名句。

譬如,蘇軾《戲贈張先》中的詩句“一樹梨花壓海棠”;

再比如,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中的語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韋應物的詩作層次分明,邏輯清晰,又擅於對比手法、虛實相間的手法等等,多種方式渲染情感,並通過“特徵化的意象方式”表達出來,從而引起讀者強烈共鳴,所以才令讀者著迷,愛不釋手。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45225612104309475"} --}

西詞上仙


“我有一壺酒 足以慰風塵”出自唐代詩人韋應物的《簡盧陟》,原詩為:

可憐白雪曲,未遇知音人。

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濱。

澗樹含朝雨,山鳥哢餘春。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風塵。

全詩釋義為:

人生就像高雅的樂曲,卻難遇懂得欣賞的人。

在悲傷不安的羈旅中,失意流落在淮海之濱。

澗樹沾滿清晨的雨露,山鳥悲啼著春色將暮。

我只有這一瓢酒,願能慰解這一路艱辛勞頓。

試想一下一千多前的某個清晨,山間樹林掛滿了雨露,好似昨夜下過一場雨,鳥兒啼叫著,似乎感嘆春天已經接近尾聲!正在旅途中的詩人看到此情此景,有感而發:人生就像一首高雅的樂曲,卻很難碰到懂得欣賞的人,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舟車勞頓後,還好我帶著一壺酒,足以慰藉這一路的艱辛勞頓!



寓情於景,借景抒懷。這是每個山水田園詩人共有的特點。首先描寫一下週圍環境,讓讀者至身無於作者描寫的環境當中;藉著山川草木之間的聯動,在表達作者的心情與感悟!當你讀起他們的詩時,彷彿就是自己就是詩人本人,也能切身感受詩人表達的情感,初聽不知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所以讓你著迷!


知古鑑今


我覺得迷人的大概是韋應物的這瓢酒,裝了日月山河,裝了豪情碧波。它撫慰的不僅僅是旅途奔波,還撫慰了我們內心所有的不安與焦灼。

簡盧陟
——韋應物
可憐白雪曲,未遇知音人。
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濱。
澗樹含朝雨,山鳥哢餘春。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風塵。

雖說山水田園詩多是優美恬靜,可韋應物的這句“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風塵”卻寫得相當大氣,豪放豁達。


韋應物是中唐成就較高的詩人,多寫山水田園詩,有時也會寫民間疾苦的詩。詩風淡雅樸素,自然而清新。


他的詩句“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一樣出彩。湍急的水流中,有一葉扁舟放任自己悠閒自由,不受拘束。人還沒有外物來得自由,厭倦了官場,幽居山林,從身到心都得到了解脫。


“此日相逢思舊日,一杯成喜亦成悲”與好友相逢,共憶往昔,悲喜交加。與故人重逢,是一件值得開心的事,人情不淡薄,人心不淡漠,能與你悲喜與共的人,值得珍惜。


“浮雲一別後,流水十年間”離別後如浮雲一般漂泊不定,轉眼過了十年。

聚散總有時,這是人生必經的緣,不是人為可以阻止的事。坦然接受,該走就走,該留就留,想懷念就懷念,人生難得自由。


佐一一的文字


韋應物(737——789)是中唐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不但能做官,且擅詩文,並且為人做事很能把握分寸。韋應物十分欽佩陶潛的為人,詩歌的風格更是近於陶潛一流,追求恬淡平和,閒靜幽遠。韋應物不僅在中唐文壇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即使在中國文學史上,也有一席之地。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風塵。”這兩句詩,出自韋應物的一首五言古詩《簡盧陟》中,原詩如下:

可憐白雪曲,未遇知音人。

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濱。

澗樹含朝雨,山鳥哢餘春。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風塵。

詩的結點落在一瓢酒上,從表面上看似乎誇大了酒的功能,達到“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的效果,實際恰恰體現了詩人對人生的淡定,對困難的藐視。

2016年,網絡上突然興起了一次火爆的續詩活動,關注量特別大,短短几天轉發量就接近了10萬,閱讀量更是超過了300萬。很多網友都參與了續寫詩歌的活動,甚至有人感慨“國人詩性未死”矣!那次活動的主旨便是以“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續詩。不難看出這兩句詩的出處便是來自韋應物的詩句,只是稍加修改罷了。由此可見,韋詩對後人的影響有多麼深遠。

當年我所在的社團也參與了續詩活動,我把當年的續詩帖在此處,作為當年續詩的一個收尾,同時也表達一番對韋詩人的敬愛之情。

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

春來和綠煮,秋去伴花斟。

酷暑酌芳意,嚴寒吻玉魂。

百年香馥郁,知取一心人。





佳木棲息


我有一瓢酒,足以慰風塵。

你情愛獨鍾,何懼雨中曲。20191026



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君若有閒暇,我便掃榻迎。花生煮一碟,牛肉切半斤,蘿蔔須燉爛,芹菜要炒生。平民布衣聚,不作英雄吟,古談李太白,今聊沈從文,飲罷登山頂,長嘯驚四鄰。


巴山惆悵客


初讀之下,韋應物這首詩可能可以理解為:你是陽春白雪,曲高和寡,而世人大多隻能欣賞下里巴人,因此沒有人賞識你。結果你棲棲遑遑,流落行伍。兵役結束回來後,繼續沒著沒落,在淮海之濱蹉跎歲月,不能有所作為。於是,你棲居山澗,日日看帶著朝雨的春樹、聽鳥的歡快鳴唱。來吧,我這裡備有酒酌,歡迎你前來。我們把酒言笑,你應能忘懷眼前的失意,在詩酒快意中重新領會生命的意義。

唐朝實在是一個人才輩出的朝代,任何一個詩人放到其他時期都是震鑠古今的存在,但是他們都太過於閃耀了,再加上李白杜甫王維白居易這些人的光芒萬丈,很多人看起來似乎顯得不那麼重要了,韋應物就是這麼樣的一個存在,詩風恬淡高遠,以善於寫景和描寫隱逸生活著稱。



草原上的海洋


山水田園詩給人一種淡然的感覺,讀起來讓人體味到深遠的意境。生活在城市的人厭倦了嘈雜的城市,渴望平和美好的生活,詩中描寫的美麗景色與淡然意境正好符合他們的理想生活,給他們一個精神寄託,以緩解生活壓力。生活在農村的人則更簡單,他們大多數文化水平不高,山水田園詩將他們的日常生活高雅化,這讓他們感到被認同,令他們自豪,所以會對其喜愛。



桂花落


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

有一種居於市井卻超然物外的淡泊,

文字最大的魅力在於可以讓你感同身受,

你至少會有一瞬間品味到那種輕薄萬物的感覺,

這恰恰是我們這些俗人可望而不可即的,

他能夠讓你體會到夢想成真的感覺,你又怎會不喜歡他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