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11歲五年級,寫作業時,我四次提醒他坐直別駝背,他很憤怒的叫我出去,我怎麼辦?

鑽石j


首先要看你的孩子的心理特徵,是小霸王,熊孩子,媽寶,學霸,乖乖,迷糊,還是沒人疼,沒人管。

其次要看你和孩子的關係模式,威權,責罵,勸誘,慣壞,順從,還是親密,友善,榜樣。

針對不同的個性和不同的關係,會有不同的原因和解決方式。

根據你的描述,泛泛來說,可能會有的問題是。

1 孩子專注於學習,對打斷非常煩躁,說明你的孩子愛學習,專注力強,有上進心。應該學習成績也不錯。

2 從你的表現看,你非常自我,只關心自己主觀的想法,對別人的情緒不敏感。你連續4次進行打斷,說明你對孩子不夠尊重。

3 你可能不善於學習,遇到問題喜歡簡單粗暴的指責和推卸,不善於分析癥結。這樣你和你先生相處可能會有一定矛盾。孩子的脾氣可能來自家庭影響。

4 孩子並非不懂駝背不好,但是孩子無法接受你的溝通方式。溝通的前提是尊重和理解,如果你的態度讓人無法接受,內容就不重要了。孩子對你的態度是一個非常不好的信號。

5 如果孩子自主能力較強,引導要多於教訓,以身作則要多於批評。要明白良好關係是溝通的基礎。

6 涉及具體問題,可以通過讓孩子照鏡子,拍照片等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形象問題,孩子的自尊心會讓他產生改善的願望,這時提供幫助孩子比較容易接受。但是切忌嘲諷,會讓心理脆弱的孩子破罐破摔。

7 涉及具體方法,包括培養孩子注重禮儀,注意保持整潔形象的習慣,找到造成駝背的原因加以調整(不合適的桌椅,坐姿,睡姿,光線,眼鏡等),如果較嚴重可以考慮使用矯正帶。

8 比孩子駝背更重要的是你和孩子的關係問題,不能讓孩子逆反的心理繼續發展,但也不能用錯誤的方式進行壓抑。其中庸尺度,要靠自身的學習實踐慢慢掌握。祝你好運!


吉祥光音


我曾經也跟你一樣煩惱,孩子寫著寫著就把頭低下來了,我每次都要看著他,實在是太累了。後來我發現一款神器,可以把孩子擋住,不讓他低頭,你可以買來試試。效果挺好的,孩子沒辦法低著頭寫字,我也不用老是提醒他 了。


還有你的孩子11歲了,開始有自主意識,比較不耐煩。討厭大人的嘮叨,凡事點到為止即可,再說多,他就煩,效果並不好。


下面的圖就是我買的這個架子,防近視的,我覺得挺好的,孩子沒辦法低頭了,而且可以任意調高高度,能用好長時間的,為了排除廣告的嫌疑,我截了部分圖,你可以自己去淘寶搜索下。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喜歡的麻煩點個贊。

我是輕煙說育兒,專注育兒理念的傳播,歡迎關注交流!


輕煙說育兒


看來你兒子叛逆期到了呀,會想我初中的時候,回家正在換鞋,我爸媽要是說:“快洗手吃飯”,我就會怒火中燒,沒別的原因,就是單純的覺得,這個還用你提醒?我tm自己不知道去洗手吃飯?我又不是沒洗手做別的去了!反正就是大人說個啥,都有可能引燃心裡的不爽~正常正常……


柒顆果子


孩子小時候不直背的情況似乎還挺普遍的,我家孩子是女兒,我女兒小時候也有段不直背的經歷,我女兒改的比較早也比較徹底,方法簡單,不過能堅持做才管用。

忌出言責備,宜經常鼓勵。

女兒從4歲到9歲學跳舞學了5年,看到她不直背的時候,我一般會輕撫她的後背,然後開始說“**(暱稱)不愧是跳舞的小姑娘,挺直後背的時候身材特漂亮。”

當然不能緊著一種說法誇,多換幾種,習慣了說好聽話,很快就會習得妙語連珠的本事(捂臉)。

題主家是男孩,可以這麼說“兒子脖頸這麼長,學習久了習慣低頭了,其實媽媽發現你直起背來脖頸顯長,看起來特陽光”。



忌當外人面提醒,宜單獨相處時找時機緩言。

何所謂緩言?壞話好說,狠話柔說,重話輕說,急話慢說。尤其注意不要在孩子情緒不穩的時候大聲責備、嘮叨說教,設想一下,將來老了反應慢了,孩子從家長這兒沒學過緩言,像家長對孩子現在這般姿態,換位思考一下,就知道孩子的感受了,現代教育有種說法叫“共情能力”,家長多學習多揣摩,我相信您會做的比我更好。



忌隨意打擾,宜靜靜陪伴。

孩子學習的時候,家長在旁邊看書提升思維認知,比一眼不眨緊盯著孩子的一舉一動,對孩子的正面影響力更大。

以前我輔導過一個初中孩子學習,她媽媽可能是出於禮貌客氣或者心疼孩子學習辛苦,一會兒送盤切好的水果,一會兒送碗麵條或2個包子,一會兒又問喝不喝飲料,好不容易讓那孩子集中的注意力,沒多長時間又散了,真心心累。



其實引領孩子學習特別簡單,他寫作業,你看書;他做卷子,你記筆記,經常和孩子探討學習上的細節或者竅門或者任何有意思的事情,孩子自然心思都在學習上,最好的親子關係是一起成長、互相成全,多看些現代家庭教育的書,有助於家長學習換位思考和靈活變通的溝通方式,和孩子相處更輕鬆,孩子懂愛比懂孝更暖心。

最好的教育是喚醒,最快的成長是自燃。我是[阿娥你好],一個擅長和孩子交流的媽媽,[關注]我的原創內容,和孩子一起進步,見證彼此的成長。

阿娥你好


不要怨孩子,我們家是我老公就這個問題就反反覆覆叨叨個沒完,他本來作業多我聽著都煩,後來我讓他別說了,等孩子寫完作業我告訴他下次試試寫之前胸離桌子一拳距離感覺會不會好點,過後寫作業自己反而會注意了,一發現不對我就輕聲提醒一下一拳的距離自動就改了


梅精12345


在我的班級裡,有十幾個孩子寫作業的時候也會出現這種情況,有的孩子是一開始能坐直寫作業,往往是寫著寫著就駝背了。其實,當孩子寫作業出現駝背的情況時,一定不要忙著去提醒,不妨多多觀察,看看孩子因何而駝背。



孩子寫作業時為什麼會駝背?

孩子寫作業時駝背,家長要分情況來看,不妨多觀察兩天。孩子寫作業駝背,可以分為以下三種情況。

一是,孩子的駝背是偶爾性的。比如:孩子寫作業特別投入,尤其是遇到一些挑戰性的題目,就會不自覺地就會駝背,是非常正常的情況,而一直坐得特別直的話,並不利於孩子精神集中。在我帶的班級裡,就有孩子平時體態很好,但偶爾在做題的時候也會出現駝背的情況,但並沒有什麼不好情況。

二是,孩子的駝背是經常性的。不管是寫作業,還是看書,還是平時的行動中,如果家長能經常看見孩子駝背,那麼就要特別注意了,這可能就跟孩子的體態、坐姿等習慣有關。

三是,可能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桌椅的問題。當凳子過高而桌子過矮的時候,孩子坐直寫作業就會不太舒服,為了讓自己舒服,就會出現駝背的情況。

四是,孩子對駝背的認知不足,相比坐直,駝背會讓孩子感覺更舒服。很多孩子,才不管以後會有什麼不好影響,他們更喜歡當下的舒服。

面對孩子寫作業駝背,家長該怎麼做?

看到孩子寫作業駝背,作為家長一定不能太著急,也不能太嘮叨,說多了可能適得其反。

如果孩子的駝背是偶爾性的,在特別專注的時候才出現的話,家長不妨放寬心,不要反覆去提醒,家長的多次提醒反而會影響孩子的注意力。

如果孩子孩子的駝背經常出現,家長與其不斷提醒,不如從以下幾點去解決。

一是,檢查孩子的桌椅,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要根據孩子的身高比例去調整。

二是,可以給孩子購買矯正器,幫助孩子矯正坐姿。



三是,想讓孩子有一個好的坐姿,關鍵還是要看孩子的認識。不妨找個機會給孩子好好談談,讓孩子明白經常駝背會帶來什麼後果,甚至可以給孩子找一些相關的視頻、圖片來看看。



四是,可以讓孩子學習一些形體課,讓孩子明白什麼是好的體態。同時圖片展示一些因為體態好而氣質佳的人物圖片,激發孩子對體態美的嚮往。畢竟,愛美之心,人皆有之。



不管是哪種情況,使用哪種方法,作為家長一定不要急躁,也不要嘮叨,畢竟誰都不喜歡被人一直提醒錯誤,何況一個11歲,即將步入青春期的孩子呢。


八卦文瀾


作為一個小學老師,我來談談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首先,來說說為什麼孩子會那麼憤怒,因為:客觀來說,你的做法不對,哪怕你多次提醒他是出於為他考慮。孩子在寫作業的過程中,需要一個安靜的氛圍,因為嘈雜的環境容易擾亂孩子的心境,會打亂孩子的思考問題的思路等等。換位思考一下,包括我們成年人,在專心工作的過程中,如果有個人,一直在旁邊聒噪,我們也會有情緒。何況五年級的孩子,他們的情緒自控能力,還遠遠不如成年人。所以,孩子有那樣的表現是正常的。

從問題描述中,推斷得出來你是一個對孩子的學習上心、負責任的家長,但是卻不知道方法。接下來說說針對這個他寫作業過程中坐不直的問題,該怎麼跟他溝通怎麼做。他生氣憤怒的根源在於寫作業的過程中被打擾到了。但他坐不直的事確實是個問題,對這事較好的做法,給幾個建議供參考:



1、在孩子開始寫作業之前,就提醒他要坐直;

2、在他的書桌上,放一個提醒他坐直的比較醒目的標識;

3、給孩子買一個預防駝背的物理工具。如背背佳、支撐下巴的那種矯正器之類的。

最後,要提醒的是:家長在輔導孩子時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如果不掌握正確的方法的話,是很容易適得其反的。

您好!我是一隻蟀老師,一名在職小學數學教師。專注解答小學階段孩子的教育問題及和教育相關的問題,歡迎關注!

一隻蟀老師


“事不過三”!其實第三次去提醒就不合適了。

事情的起因是糾正小孩兒的駝背問題,這是個體態問題,靠他人提醒是達不到效果的,靠自我提醒也不會奏效。最終還是背部肌肉力量起決定作用,“肌肉控制體態”!

有空可以叫小孩兒不斷嘗試一個動作:雙腿開立站好,雙肩下沉,肩胛骨夾緊,雙手放到身後十指交叉,雙臂伸直,儘量上抬到頂端時停頓,頭部後仰,保持這個姿勢,直到感覺堆積在一起的肌肉發僵時,放開雙手緩慢放鬆站好,同時頭部回覆原位。小孩兒寫作業期間休息時就可以做這個動作,同時也起放鬆作用。

更好的動作就是抱頭深蹲,一定要肩胛骨夾緊,慢蹲慢起。進一步可考慮木棍深蹲乃至於空杆兒深蹲,以後再慢慢加重量,適當的負重對動作訓練和肌肉的刺激效果更好,同樣是慢蹲慢起。

這都是體態訓練,要多次重複,形成習慣,過程中肌肉力量也會不斷增強,最後的效果是自覺地形成一種動作習慣,且由於肌肉力量的影響而保持持久性,這裡就特指避免駝背的習慣。





40之後健康健身俱樂部


當孩子出現一些生活習慣的錯誤,比如說坐姿不好時,想要達到好的效果,可以用這種方法來解決。

第一,家長一定只用描述事實的表達,不說指責的話。

看到孩子坐姿不好看時,家長可以說:我看到你寫作業時,後背有些彎了。一定不要用命令的語氣說,誰都不愛聽批評,孩子也一定。想要孩子能夠改掉這個習慣,家長不能一直說,說得孩子產生了牴觸情緒,才會跟家長髮脾氣。

一定要保持好心態,才有智慧想到好的解決方法。

第二,溫柔地與孩子溝通,讓孩子明白這樣做的後果。

可以在孩子心情很好的時候,或者在散步的時候,問一問孩子:你知道你在寫作業的時候,後背有些彎了嗎?孩子會說:不知道,我只顧著做題了!媽媽溫柔地說:你知道,總是在寫作業時後背不直,會有什麼樣的後果嗎?孩子說:不知道!

可以找一些圖片,就是孩子坐不直以後,產生了脊柱變形的例子,讓孩子看一看,如果不能保持一個好的坐姿,以後就會後背變形,影響身體的健康,還很難看,身體會很痛苦。

孩子看到不良習慣的後果,就會明白,媽媽的提醒,是為了他的健康著想。這時,媽媽可以問孩子:你希望以後自己的身體是這樣的嗎?

孩子說:不想,這也太嚇人了!我以後一定坐直再寫作業,要不然身體得多遭罪啊!


朋友在孩子不喜歡刷牙時,就是給孩子看了一個因為不愛刷牙,不得不拔牙的視頻,孩子後來不用提醒,自己就去刷牙了!

孩子不是不願意改壞習慣,而是不知道後果,還有家長的態度,讓孩子難以接受,才會願意不改的!多理解孩子,在與孩子溝通時,一定會控制好情緒,才能真的幫助到孩子!


愛心談育兒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給大家講一箇中午開心爸爸吃飯,看到的事情吧!

在飯店,開心爸爸對面坐著一對母子,媽媽要了不少東西,有雞翅雞排以及麵條等,不過這些東西都擺在孩子面前,媽媽呢,在那裡看著孩子吃。

按理說這應該是一副“媽媽疼愛兒子,兒子感激媽媽”的動人場面,但這位媽媽生生的用自己的嘮叨把這一副場面,變成了“大型嘮叨”現場。

媽媽先是很不耐煩的說“你吃飯的時候不能往前靠靠嗎?你看看灑了一地一桌子啊!”,孩子默默的把椅子往前移了移繼續吃;不一會媽媽又說“吃完雞翅的手,就不能先用餐巾紙擦乾淨嗎?這全是油的,粘在衣服上怎麼辦啊?”孩子抬頭看了看媽媽,默默的擦了擦手,繼續吃雞排;沒吃幾口呢媽媽又開始說了“你就不能好好吃嗎,左一口右一口的,就像是狗啃過的!”,這下孩子忍不住了,直接站起來甩了一句“我不吃了,你自己說去吧!”轉身離開了座位。

是不是這位媽媽和問題中的那位媽媽一樣呢?雖然說自己想的是為了孩子好,但是類似的話說上好幾遍,引來的只能是孩子的奮力反抗。要不是奪門而出,要不就是直接衝著媽媽吼了出來。

其實生活中,很多爸爸媽媽的做法和上面那位媽媽做的是一模一樣的,煩惱也是一模一樣的“我都是為了孩子好啊,為什麼孩子還要衝著自己吼呢?”“為什麼我說了這麼多遍,孩子就是不聽呢?”

其實答案很簡單,用一個心理學名詞來解釋的話,就是超限效應。

所謂的超限效應,指的是在很多刺激或者持續過久的刺激下,會讓對方產生不耐煩或者逆反的情況。而這種效應,更多的出現在爸爸媽媽和孩子之間。

很多時候爸爸媽媽本來是怕孩子不知道,或者沒聽到心裡去,為了能達到教育的目的,就自動選擇不斷的對孩子重複。但是對孩子來說,這種教育根本算不上是教育,甚至連溝通都算不上,孩子自然就會覺得和自己沒什麼關係,自然就變得不聽話了。

說了這麼多,那麼如何說孩子才會聽呢?一般來說爸爸媽媽們需要注意三個方面:

注意說話的時機

對孩子的教育,其實是需要注意時機的,正確的時機才能做到事半功倍。而正確的時機,不是在事情發生之前,就是在事情發生之後,事情發生中的教育,一般來說是沒什麼太大效果的。

比如問題中說的媽媽想告訴孩子用正確的方式來坐,可以在寫作業前就把這件事情說清楚了,而不是在孩子寫作業期間一次次的打斷的去教育。

注意教育的方式

有的時候有些事情,確實是爸爸媽媽怎麼說孩子都很難聽進去的。

比如開心看平板的時候,說幾次他都不捨得放下,那麼我們該怎麼辦呢?其實很簡單,給平板設置一個自動關機的時間,到了這個時間,孩子想看都不能看了,事情就很好的解決了;再比如問題中說的想讓孩子坐的直一些,與其一遍遍的提醒,還不如直接給孩子買個背背佳之類的矯正帶,不提醒他們也很難駝背了。

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方式方法很重要。如果爸爸媽媽用了適當的方式,有的時候不用說就能達到想要的效果。

適當的給孩子點教訓

當然,給孩子點教訓並不是真的等孩子駝背了才後悔莫及,爸爸媽媽完全可以給孩子看一些駝背危害的視頻啊,舉一些身邊沒注意坐姿造成的嚴重後果啊之類的方式,加深孩子的印象,這種方式遠比在孩子背後嘮叨的效果要好得多。

教育孩子有沒有好的方法?其實是有的,那就是尊重。

只有爸爸媽媽在尊重孩子的基礎上,理解孩子,找到合適的方式方法以及最恰當的時機,才能事半功倍,取得想要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