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伊朗霍梅尼與薩達姆是仇敵,為何說薩達姆成就了霍梅尼?

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成功後,伊朗便進入政教合一的特殊體制,該國最高領袖是該國最高決策。第一任宗教領袖是霍梅尼,他至今還被人推崇。因為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成功,是霍梅尼一生為之奮鬥的結果。其實伊朗伊斯蘭革命成功應該還有薩達姆的功勞。


探析:伊朗霍梅尼與薩達姆是仇敵,為何說薩達姆成就了霍梅尼?


我們都知道,兩伊戰爭爆發後,伊朗與伊拉克兩國打了8年,兩國損失都很慘重。薩達姆與霍梅尼也成勢不兩立的仇人,為何薩達姆還幫助伊斯蘭革命,甚至是霍梅尼的“恩人”呢?


探析:伊朗霍梅尼與薩達姆是仇敵,為何說薩達姆成就了霍梅尼?


1.起因

要說起薩達姆與霍梅尼的關係,還應該從伊朗的巴列維王朝說起。伊朗巴列維王朝,雖然是一個上世紀二十年代建立的君主制國家,但巴列維王朝在伊朗實行的是世俗化體制。我們從伊朗巴列維王朝統治時的照片可以看到,伊朗很開放。如果後來伊斯蘭革命不成功,伊朗無論人口還是面積,都是成為世界上最大伊斯蘭教世俗化國家。只可惜巴列維失誤政策,以及他做事不果斷,最終導致下臺跑路的命運。


探析:伊朗霍梅尼與薩達姆是仇敵,為何說薩達姆成就了霍梅尼?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伊朗當時在美國的大力支持下,該國成為當時中東地區實力很強大的國家,特別其軍事,能進入世界前五。伊朗經濟社會也很發達,雖然有貧富差距問題,但相對其他國家來說,巴列維國家是一個很開明、很仁慈的國王。在巴列維的治理下,伊朗允許不同宗教的發展,對宗教勢力雖然有所壓制,但總體來說還是很寬容的。因此霍梅尼正是藉助巴列維不限制宗教的前提下,才迅速發展起來。


探析:伊朗霍梅尼與薩達姆是仇敵,為何說薩達姆成就了霍梅尼?


但上世紀六十年代時,巴列維實施了一個低級的做法,他在國內推行“白色革命”。關於“白色革命”,我之前在文字中介紹過,其實這是巴列維王朝全面改革,雖然初衷是好的,前期也促進伊朗經濟社會發展,但後期“白色革命”,卻使貧富差距越來越大,而且伊朗全面向西方看齊,導致民眾不滿。

伊朗民眾對巴列維王朝的腐敗很痛恨,而當貧苦民眾無著落時,他們就寄託在宗教上。此時伊朗的教士階層發揮了疏導作用。巴列維王朝瞧不起伊朗的教士階層,以為伊朗已經是西方式國家,不可能再回到宗教國家,恰恰就是在巴列維的不重視,導致伊朗宗教勢力迅速發展起來。

而霍梅尼就是此時崛起的教士,他從1964年反對巴列維的“白色革命”,甚至用傳教鼓動民眾對巴列維王朝產生仇恨。巴列維對霍梅尼進行了打壓,並把流放到土耳其。

而土耳其不願接收霍梅尼,很多穆斯林國家都不願接納霍梅尼。於是霍梅尼到了伊拉克,在伊拉克納傑夫,這裡聚集了什葉派穆斯林,也是什葉派的發源地。


探析:伊朗霍梅尼與薩達姆是仇敵,為何說薩達姆成就了霍梅尼?


2.驅趕

如果巴列維下死手,直接暗殺霍梅尼,或許就不會有後來的事。霍梅尼在伊拉克期間,並沒有掀起什葉派運動,而是潛心研究宗教理論。

其實霍梅尼何嘗不想在伊拉克繼續鼓動伊朗境內的宗教運動,但當時伊拉克在薩達姆執政之下,而伊拉克又是一個以遜尼派為主的國家,薩達姆不可能讓霍梅尼在伊拉克為所欲為。

為了保持與伊朗巴列維王朝的關係,薩達姆要求霍梅尼在伊朗不允許發表任何言論,而且還派人監視他。在這種環境裡霍梅尼並沒有任何機會操縱國內的教徒。


探析:伊朗霍梅尼與薩達姆是仇敵,為何說薩達姆成就了霍梅尼?


從資料記載看,霍梅尼在伊拉克呆了14年,如果繼續居住下去,他或許成為伊斯蘭什葉派的神學專家,不可能成為伊朗最高領袖。因為,霍梅尼在伊拉克不自由,還不如伊朗國內自由空間多。

但霍梅尼在伊拉克寫的一些書籍還是流傳到國內,引起了伊朗國內教徒的追捧,伊朗注意到這一點。因此伊朗向伊拉克薩達姆施壓,要求其看緊霍梅尼,不要讓霍梅尼再發表任何宗教言論,影響伊朗局勢和兩伊關係。


探析:伊朗霍梅尼與薩達姆是仇敵,為何說薩達姆成就了霍梅尼?


當時伊朗在中東實力很強,前文我們說了,其實力中東堪稱第一。薩達姆深知伊朗這個親美國家不好惹,因此,就決定不再讓霍梅尼繼續呆在伊拉克了,於是薩達姆下令驅趕霍梅尼。當時薩達姆是副總統,但已經有了實權。薩達姆很聰明,並沒有粗暴驅趕,怕引起國內什葉派的不滿,只是捎話告訴霍梅尼,讓霍梅尼去別的國家。

1978年,霍梅尼才決定去法國。薩達姆沒想到,不到兩年,兩人便以各自元首指揮兩國軍隊刀兵相見。


探析:伊朗霍梅尼與薩達姆是仇敵,為何說薩達姆成就了霍梅尼?


3.後果

霍梅尼到了法國後如魚得水,因為法國雖然是西方國家,在對待宗教上很寬容,特別是對伊斯蘭教。當然法國也想以大國自居,願意收留這位來自伊朗的反對派,法國認為可以把霍梅尼作為將來影響伊朗的“籌碼”。

因此霍梅尼在法國後,不斷公開發表演講,甚至直接抨擊巴列維王朝。法國媒體也對霍梅尼很感興趣,他們不斷報道霍梅尼的新聞。

霍梅尼在法國的言論不僅傳到伊朗,而且霍梅尼在世界上都有名,就連美國人都同情這位宗教領袖。

霍梅尼正是法國這一年時間,他被人稱為伊朗的革命領導人,其實霍梅尼只是一個教士,有很多教徒追隨,但這些就已經足夠了。他藉助西方發達媒體為其宣傳,就連國內反對巴列維王朝勢力,都不得不聽從於他,即使這些人不是教士。

後來伊朗伊斯蘭革命爆發後,霍梅尼從法國歸國,並逐漸掌握了伊朗大權。


探析:伊朗霍梅尼與薩達姆是仇敵,為何說薩達姆成就了霍梅尼?


結語

在霍梅尼崛起併成功的路上,應該說他得益於薩達姆,如果伊拉克不放霍梅尼,而是繼續讓他留在伊拉克,並把他當作與伊朗交換的條件,那麼伊斯蘭革命不會成功,因為霍梅尼那時還撳不起風浪。但霍梅尼到法國後,在法國等西方媒體的推波助瀾的下,才得以把他在伊拉克寫的言論宣傳出去,被人們所認可並擁護。

換個角度看,薩克姆是霍梅尼的“恩人”,當然還有一個“恩人”就是巴列維,他如果沒有這些昏招,或許就不會促成霍梅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