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一條腿走路,果然不太穩

作為《白夜追兇》的姊妹篇,《重生》起用了跟潘粵明同級別的中生代演技派張譯。但少了顧小白對劇作成熟度的把握,只餘指紋一人做編劇的《重生》,似乎無法企及《白夜追兇》當年的輝煌。


兩劇的豆瓣評分可以印證:《白夜追兇》至今保持在9.0分,而播出不過數集的《重生》豆瓣開分8.0分,如今已一路下滑至7.7分。


《重生》:一條腿走路,果然不太穩


《重生》的劇本基礎不差。縱然沒有《白夜追兇》那樣的雙胞胎男主做噱頭,卻有男主失憶前後的對比提供足夠的戲劇張力。


跟《白夜追兇》一樣,《重生》也從一開始就將男主置於某個真相迷離之大案的嫌疑人位置上。該懸念作為主要矛盾將貫穿始終,且伴以男主人性陰暗面的不時展現,從而令觀眾時刻對整體劇情保持好奇心,不至於在看完某個單獨的小案件之後便“忘”了繼續追劇。


類似手法在美劇中十分常見,《白夜追兇》的成功也證明了它的行之有效,《重生》的效仿算是對類型劇創作規律的一種尊重。


《重生》:一條腿走路,果然不太穩


但是,有專業的態度,卻不代表有能力將每個細節都做到足夠專業。劇情剛開始,作為一名死裡逃生且痛失戰友的倖存者,張譯飾演的秦馳記憶混亂且明顯患有PTSD(創傷後應激障礙),他的內心應該跟他本人表現出來的外表狀態一樣:困惑、茫然,既想知道真相又本能地想要逃避。


但劇本卻為他安排了大量的內心獨白——邏輯清晰,情感充沛,彷彿內心從未受過重創。在我看來,這是該劇一大敗筆:顯然編劇並不相信一個沉默寡言的角色可以僅用行動來表達複雜的內心世界,覺得非要說上一段話否則觀眾會看不懂。如此畫蛇添足非但不必要,還給人物本身的統一性帶來了不小傷害。


《重生》:一條腿走路,果然不太穩


當年《白夜追兇》劇作由指紋和顧小白共同完成。前者做過律師,後者則是成熟的職業編劇。如果你看過這部劇,同時也看了顧小白擔任主編劇的《心理罪》以及如今由指紋獨立擔綱的《重生》,你或許會猜出為何《白夜追兇》的評價比其他兩部高那麼多。


《白夜追兇》其實是兩人揚長避短的互補之作,擅長本格推理的指紋與深諳劇作套路的顧小白缺一不可。如此便能理解《重生》的缺憾。一個比較明顯的現象:每當劇情出現推理或記憶的閃回,鏡頭的切換便開始令人“眼花繚亂”——案件邏輯或許尚存,劇作邏輯卻已放飛。


《重生》:一條腿走路,果然不太穩


但不可否認的是,《重生》作為一部懸疑推理劇仍在水準之上,尤其在人物塑造方面不乏靈性的閃光點。譬如少女陳蕊的復仇,為男主的人物塑造拓展出了一個新維度。還有,男主在小吃店為故去的戰友結賬時,那本看似家常卻能瞬間擊中人心的記賬本;回憶跟前妻的甜蜜往事時,記起對方說起的那句“很多事跟事實沒關係,看你願意相信什麼”……均屬剋制而“高級”的小細節。


從這個角度講,指紋完全可以表現得更自信些。若他能找一位更有經驗的職業編劇助力,不用憂心劇本的框架,或許能更自在地揮灑他對案件和人物的創造激情。而《重生》也不至於像現在這樣,陷於半生不熟的劇作套路里,戴著鐐銬起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