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好三“動”,輕鬆解決閱讀時看了記不住的問題

今天,閨蜜打電話過來訴說跟先生的委屈,講了大半天,我發現問題不在於他先生有多渣,而在於閨蜜對婚姻關係的認識以及溝通的方式存在誤區。

於是,我告訴閨蜜:“你可以看看《非暴力溝通》這本書,如果你沒有,我可以借給你。”閨蜜說這個我有啊,我都買了好幾年啦。我又說你還可以看看《親密關係》,“這個我也有啊!”


把握好三“動”,輕鬆解決閱讀時看了記不住的問題

天啊,閨蜜的書比我的還全,那為什麼還會出現溝通的矛盾呢?是不是買回來當了裝飾呢?閨蜜說:“我都看過了,就是記不住,你說起來我就有印象,但具體講的什麼,我又想不起來。”

很多人會認為是專注力不夠,導致看書的時候沉不下心,無法運用思考腦來吸收理解知識。於是,買番茄鍾、治療拖延症、一天吃掉三隻青蛙,甚至參加各種時間管理的課程,但是收效微乎其微。

看了記不住,這其實是因為看的次數少,沒有把知識與實踐結合起來。

01

看了記不住,是因為看得次數少

有那麼幾年,我特別喜歡出去旅遊,一次去一個地方,去了後就在地圖上打個勾。前幾天,跟兒子聊起我們一起去的湖北的九宮山,我兒子就記住了他在車上跟同行的小朋友分享零食的場景,我只朦朧記得那個地方有風力發電的設備,還有卡拉OK,其他的都不記得了。而我家小姑對那個地方就瞭如指掌、如數家珍。


把握好三“動”,輕鬆解決閱讀時看了記不住的問題

我為什麼記不住,就是因為我只去過一次,小姑為什麼這麼清楚,是因為小姑是導遊,帶團去九宮山去了不下十趟。同理,我們看書記不住的原因,就是因為我們看的次數太少。

02

看了記不住,是因為知行沒有合而為一

小敏是書院讀書會的成員,特別看書,也喜歡跟人分享書。昨天書友在網上小聚,小敏就聊到她最近看了維泰利的《零極限》,其他的書友一聽書名就很感興趣,於是問小敏:“這是本什麼書呢?”“他講了些什麼內容?”小敏說這本書就是好,但說不出來。有書友說到《小強升職記》裡小強確立目標的故事,小敏連連回應:“就是這樣的,我好像也看過,但不記得具體的內容了。”


把握好三“動”,輕鬆解決閱讀時看了記不住的問題

小敏的故事就是典型的看了沒印象,因為看的時候沒有把書本的知識和自己的實踐結合起來。

03

三個要決,助力解決記不住的閱讀困惑

記得有一組漫畫,說的是打井的問題。有的人,打到地下一米,離水源還很遠的時候,就放棄了,然後再打第二口井,就這樣繼續下去,最終白白費了一生的力氣,沒有打出一口水來。而有的人,選定一個地方後,就一直堅持著,最終取得了源源不斷的甘甜井水。


把握好三“動”,輕鬆解決閱讀時看了記不住的問題

雖然是漫畫故事,但它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做事要做一釐米的寬度,一萬米的深度。我們閱讀也應當如此,對閱讀的書籍不要滿足於淺嘗輒止,而應該堅守著一個知識點,反覆看,吃透知識點,提高書本知識的致用性。

一是動動眼,來回看。對閱讀的知識,第一遍,往往只能看熱鬧,看到三四遍,才能看出點門道。我見過一個講《道德經》特牛的朋友,一聊到《道德經》,他信手牛來,旁徵博引,後來詳聊,我才知道這個大神他光看《道德經》這本書就看了不下百遍。他說每看一遍,就會對《道德經》的領悟更深了一層。這兩天我在帶拆書幫的訓練營,我發現學員對書本原文片斷的理解各有千秋。看一遍的,往往從東說到西去了。那些個能準確理解到原文的意思,並把他準確無誤的複述出來的,是有反覆閱讀習慣的學員。

把握好三“動”,輕鬆解決閱讀時看了記不住的問題

二是動動手,去踐行。這是對閱讀的知識的一個鞏固過程。毛澤東在《實踐論》中就講到,理論來自於實踐,最終也要放到實踐中去檢驗,一是驗證它的正確性,二是可以得到進一步的昇華。我這陣在看陳海賢的《了不起的自我》這本書中,看到書中關於挫折的這一章節,我就把它聯繫到我去年換工作的那段時間,我當時的心情是什麼樣子的,我是怎樣度過迷茫期的,又是怎麼重生的。然後把我自己的故事與書本的內容做比較,如果基於書本上的知識點,我能否順利的度過我的那個挫折期,如果可以,與我沒運用書上的知識點時,他們的區別在哪裡,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區別。


把握好三“動”,輕鬆解決閱讀時看了記不住的問題

三是動動嘴,講出來。分享是學習的助動力,我現在的分享其實就是我的一次學習過程。但怎樣分享卻成了很多朋友的難題,一個網絡大V告訴我分享有套路,掌握了這個套路,所向無敵。這個套路就是5W3H。

把握好三“動”,輕鬆解決閱讀時看了記不住的問題

WHAT:是什麼,用什麼,講的是什麼

WHY:為什麼我會很喜歡

WHO適合哪些人用

WHEN在什麼時候用

WHERE在什麼場合用

HOW怎麼用

HOW MUCH多少數量或程度

HOW MANY多少錢,價值是多少

把握好三“動”,輕鬆解決閱讀時看了記不住的問題

先秦的《淇奧》詩歌裡頭有一句很經典的詩詞: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這句話後來被引用到了論語裡頭。他說的就是有文化的君子,會對所學的知識像雕琢玉器鑽石一樣,反覆的切磋打磨,不厭其煩,直至讓知識煥發出它內在的光芒。

雖然現在已經步入了速讀時代,但要想學好讀懂書本上的知識,還是要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態度,通過動動眼來回看,通過動動手去實踐,通過動動嘴來分享,把原本印在書本上的沒有冰冷的文字,通過閱讀,內化成自己的知識。


作者:成靜,生於農村,長於農村。喜歡閱讀,喜歡找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