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車、造手機,格力多元化總翻車,空調逼成老二再降價自救?

格力每次的轉行、跨界,未免都太厲害。不過,回望每一個跨界,結果卻差強人意。

造車、造手機,格力多元化總翻車,空調逼成老二再降價自救?

從最近的造口罩來說,3月9日格力電器生產的口罩通過“董明珠的店”銷售,,但預約剛上線就陷入供不應求的狀況,有不少用戶抱怨格力口罩難搶,甚至有網友直指格力是藉口罩帶貨。還有更糟糕的,3月17日,格力地產收到上海證券交易所的問詢函,要求其說明“出口一億片一次性醫用口罩”並“積極推進出口業務”等事項是否屬實,格力地產回覆稱,該信息發佈確實不符合信息披露規則,並就此道歉。

不光是口罩,董明珠和雷軍2014年簽署了“遊戲合同”後,2015年3月就推出了手機。但與董明珠公開聲明的“格力必須是全國第二,格力必須在幾分鐘之內殺死小米”相悖,3年時間格力每部手機的銷售都很慘淡,很少有人購買。董明珠還制定了一項計劃,要求格力員工購買自己的手機。有人說,小米做空調成功了,格力做手機卻失敗了。

造車、造手機,格力多元化總翻車,空調逼成老二再降價自救?

手機之後,格力又把眼光放在了新能源汽車上,致力於打造“好汽車,格力造”。但隔行如隔山,先是收購銀隆失敗,後因行業的巨大差距讓格力造車之路變得並不順利,近幾年已經聽不到關於格力造車的任何消息。

格力電器先後涉足冰箱、洗衣機、空氣淨化器、淨水器、電飯煲、加溼器、手機等眾多家電品類,還造過芯片。在大家電領域,格力收購的晶弘冰箱雖然銷量增速不錯,但在中國冰箱行業中,也只能排到第二集團的靠後位置(2018年,總銷量行業第九),格力品牌的洗衣機甚至沒有出現在TOP25的榜單上。在小家電領域,格力的大松小家電與美的相距甚遠。另外,格力進入的機器人、光伏空調、模具產業,目前也都是雷聲大,雨點小。

造車、造手機,格力多元化總翻車,空調逼成老二再降價自救?

到頭來,格力電器的增長仍然高度依賴於格力空調。因為繼承了“朱江洪時代”的質量基因,格力的市場規模越做越大。而董明珠執掌的格力,戰場看似越來越大,前景也充滿更多想象,但企業的營收依然沒有突破朱江洪時代打下的空調基礎。而其中的原因也是格力空調一直宣稱的“掌握核心科技”,但在這些進軍的新領域,他缺乏質量與技術的優勢。

面對如今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家電企業的寒冬也變得更長了。3月17日,董明珠對外表示,受疫情影響,預計今年格力產值會下滑,原話是“因為我們二月份基本上一個月都沒有銷售,往年銷售一百幾十億、兩百幾十億,今年幾乎是零。”

從中怡康年累數據來看,格力在規模上的優勢也不在,已經被美的超了。3月最新一週零售額份額看,美的40.8%,格力31.8%。

造車、造手機,格力多元化總翻車,空調逼成老二再降價自救?

格力究竟還能扛多久?雖然董明珠一直強調“真正的一個好企業,價格戰是不可取的”,但2019年末她還是坐不住了,先後宣佈三輪降價,總幅度超過100億。眼看紅4月就要開始了,格力又發起了第11屆萬人空巷搶格力行動,在搶萬人專供價格的基礎上還再享2.1折紅利,這場新的價格戰,被其稱為歷年來空前的、超乎想象的。但這種自救方式是否能為格力收穫紅利,還不得而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