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志愿者的英国抗疫记录(4):伦敦西敏市政厅搭建临时停尸房

作者|宁远(化名)


今天真的是个大晴天,天是真蓝云是真白。


起床打开手机就看到了这些天一直碎碎念的邮件,孔院外方院长(十多年前留英的地道中国人)写给所有相关人员的信:按照英国政府的提议,为了保障学生和老师们的健康,从明天上午8点起,所有汉语教师将不再上课,何时重上,另行通知。我一看邮件收到时间是昨晚的11点,这意味着从今天的上午8点起,再也不用去上课了。哇啊,终于全面停课了,路上班上等等有可能各种中毒的机会终于被有力遏制在摇篮里。


课是停了,接下来然后呢?还没等我仔细想清楚这个“然后”,我就接到了又一邮件,SWC孔子课堂的英方负责人在信中要求所有汉语老师11点务必去学校参加极其重要的会议,可是我看到的时候已经10:50了。哇啊,头也没梳,穿了外套就往外跑,到了街上,才想起来口罩没带围巾没带,可是已经没时间再返家了,只好低头往前冲。


急急找到开会的办公室,英方的两个负责人已经在了。原来是三个不同校区的网上隔空会议,主要议题是接下来然后怎么办。比如小学、中学、大学成人课的汉语教学如何进行、原定的五六月份的汉语水平考试如何进行、如何进行网上教学、教学材料的准备、教师每周考勤表、学生网上签到等等。差不多两个小时后,会议结束。我们在临出门时拍了一张合影,因为不知道何时才能再见。


今天的教学楼里既空又冷,我转身进了教师办公室。里面有一个老师还在电脑前工作,以前我们在这里见到时都会互相问好,今天也同样,她说她第一担心她的上初中的孩子今年无法参加学校的考试了,第二担心她的父母。我们彼此说了些积极鼓励的话,我把包里的一个中国书签拿出来,在背面写上come on! 加油!jia you!送给她,留个纪念吧。


回到家里没有2分钟就收到了刚才开会的英方负责人的邮件,她已经把需要汉语教师准备网上教学的汉语内容分做许多小话题发到了邮件里,希望老师们各自认领两个,然后开始备课,这样小学生们在家也可以学习汉语。


刚从这个SWC孔子课堂的邮箱里退出来,那边奥斯特大学孔院又发邮件了,让大家在邮件里回复本周五上午的网上全体会。为了这个全体会需要先下载skype for business,于是赶快下载安装试用,但是失败了。于是赶快在工作群里求助,大群里热闹非凡,有问的有答的有出招的有解囊的。这时,如果离开大群两秒钟再返回,那么你就需要爬长长的楼梯了。我的手指就在手机上的这几个地方来来回回进进出出,眼花缭乱手忙脚乱中总算把这个软件弄好了。


此时突然瞥见大群里的一个留言:建议储备30天的食物。


手忙脚乱中我又开始心算加脑算,还实地到我的两个大箱子前考察了下,怎么看怎么算好像也不够30天的,又想起来厕纸那档事,要不要出门买买买呢?这真是一个问题。


最后觉得厕纸事小、失节事大(这种事真不好意思跟别人讲啊),还是要先备上,这样才能心安。于是又是一番严包密裹地勇敢地出门了。


今天的天的确好,无风,太阳照得我暖洋洋的。街上看起来和往常没有什么不同,许多店铺都在正常营业,一片祥和与宁静,丝毫感觉不到任何紧张与危险。迎面走过来一个着春装短裙的中年少妇,平常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会互说hello,这是当地人的社交习惯,街上碰面即使是完全不相干的陌生人也是这样问候。我看见她一脸犹豫和尴尬,嘴角动了下,终究没有说出那个hello,我们就这样擦身而过。


走了几步,又碰上两个穿中学校服的女生,我们侧身而过的时候,我听见那使劲压着却压不住的低低笑声,已经六步开外了,我还能听见那笑声。


我进了一镑店,可是以前放纸的架子上空空如也,一个纸毛也没有。


门口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扶着个婴儿车,他一直盯着我看,大约是奇怪,这个脸上为什么只有两个小眼,看不到别的。


我准备去另一个超市,街上来个大约六十来岁的老者,他大声地对我说hello,一如平常。我也回了hello,只是这hello要穿过四五层布才能达到他的耳朵里。


在这个超市里同样没有纸,我只好买了几盒鸡蛋,我早就准备腌鸡蛋了。


收银员真的是训练有素,还是一如既往那坚定的笑容和那两句话:“你好,需要袋子吗?”听不出来看不出来与往常一丝一毫的不同。倒是我,有些害羞地把头低了又低。


出了超市,又是一头的香汗和一后背的汗。我敢说,在这里除了我以外,再没别人戴口罩了。


是紧张还是害怕还是热的?我听说在贝法的同事,因为戴口罩被扔过鸡蛋被骂过脏话被假装咳嗽恶作剧。


碎碎念的厕纸依然没有买到,我已经开始算计回家后找出一个多大面积的布头,以便未雨绸缪。


回到家,屁股还没坐到椅子上,就看到了奥大孔院发的邮件:明天上午12点以前上交各种教学统计及一份英文教学报告。哇啊,宅家的第一天,这工作量来得太及时了,赶紧把厕纸问题扔一边,全力投入到工作中。


正工作着,又看到SWC邮件里,让大家赶快下载Whats App,(英国的微信),建群入群。又是一通眼花缭乱加手忙脚乱。手机上东西太多了,不得不先卸载再下载,手机速度明显变慢而且耗电极快。


这时又收到了国内单位的留言:请速填报以下个人信息并上报,如没有特殊情况,请勿重返中国。祝在英快乐!


我的脑海忽然蹦出一个新闻:伦敦直飞北京的商务包机一票高达18万被秒抢(如果讲被动语态,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句。光这个例句就可以讲两节课)。


目前以一己之力想要重返中国,科学地说这是“死路一条”。


晚饭只是一个饼加了点咸菜,顺手拿起了一块饼干,可是哗哗的塑料小包装提醒我,这个是可以长久储存的硬货,我又默默把它放回原处,还是留待那个最后时刻吧,也许可以活自己也许可以活别人。


吃饭的当口,听了几耳朵广播,是一个采访节目,主持人问被采访的父母:怎么应对孩子们宅家的日子?


据我目测,这里四十岁上下的父母大概率是三个娃,年龄差可以高达15岁,平时周末孩子们可以参加各种训练营或是公园或是博物馆,可是非常时期三个娃外加俩大人,全天候耳摩丝鬓,外带吃喝拉撒睡,这压力不是二般的大。所以几乎所有被采访父母都说到了challenge(挑战)这个词。而这个词也是我近些天听到的最多的词之一,对父母是挑战,对孩子是挑战,对整个英国整个欧洲整个世界又何尝不是挑战。


已经深夜十二点了,可是我的教学统计还没有写好,打算明天上午再接着写。


我匆匆看了下公众号,英国已经死亡104例,他们不是现在冰冷的数字而是曾经鲜活的生命啊。为了让更多尸体得到妥善安置,伦敦西敏市政厅决定在公共停尸房旁边搭建临时太平间。


“小鲍”的那句“曾被引用,正被证明”的名言:“我们中的许多人许多家庭将会痛失所爱”还会在未来被不断证明。


阿弥陀佛,现在最忙的是上帝,他要怎么迎接这么多重返天堂的孩子?


我的眼又湿了,我轻轻地叹了一口气,像万千众生中的一个小蚁。


我顺手关了灯。明天的太阳还会照常升起,可是又有谁看不到明天的太阳呢?


本人所有观点仅代表个人,于20年3月19日凌晨3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