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析】不同角度看疫情影響, 行業重塑帶動物流自動化升級

【評析】不同角度看疫情影響, 行業重塑帶動物流自動化升級

導語:“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新冠疫情下的各行業發展也是如此。一方面疫情阻礙了各行各業的發展,同時也為眾多行業的格局重塑帶來了機遇。


疫情下,企業生存難

自新冠疫情爆發後,有關企業的“不幸消息”接踵而至,復工、交付等一切生產、商業活動全部為了防疫需要而遲滯或停頓。

製造業首當其衝。據統計,2020年1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50.0%,較上月下降0.2個百分點,由於調查時點在1月20日之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影響尚未在調查中充分顯現,而這一影響在2月預測值表現了出來,預測值為45.0,可見製造業的發展將進一步受挫。

儘管有政府的各項政策支持,但唯有“復工”才是保持企業自身造血能力的關鍵。可在如今嚴峻的疫情下,限制性的復工同樣帶來了一系列的“供應鏈”問題,而且,如何在復工和防疫之間取得雙贏,成為了目前企業關心的重點之一。

據統計,截止到2月22日之前,中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工率,以產業來看,口罩企業產能利用率已達到110%,鋼鐵企業復工率為67.4%,有色金屬企業復工率為86.3%,全國糧食應急加工能力復產率已超過70%,煤礦產能恢復率達到76%,鐵路裝車數已恢復到節前正常水平的95%左右,民航、港口、水運均正常運營。由此可見,復工行業也以應急抗疫為主,其他地區和製造業領域仍將受到疫情影響有限制復工,而且疫情解除期限目前暫無具體消息,何時全面恢復正常仍是未知數。

【評析】不同角度看疫情影響, 行業重塑帶動物流自動化升級

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2019年3月~20202月(預測)

疫情下的行業升級換代

不過事物需要以辯證法來看待。此次疫情帶來的影響,除了負面之外,也確實推動了生鮮電商等行業發展,同時對於傳統制造業而言,也是生產力升級換代的契機。

【評析】不同角度看疫情影響, 行業重塑帶動物流自動化升級

製造業領域的自動化建設被進一步推動

長久以來,中國製造業領域由於人口紅利,一直是勞動密集型行業的代表,儘管近年來在“中國製造2025”戰略的推動下,部分企業開始了智能化升級和改造,而不少企業囿於成本並未有所行動。同時,相關業內人士指出,相比於發達國家,中國製造業領域中存在著為數不少,仍舊處於手工和半機械化作業的企業,部分企業處於半自動化作業階段,在“中國製造2025”戰略下,這些企業的首要任務是提升自身機械化作業水平,並向自動化作業靠。也只有在這樣的基礎上,才能夠真正地為實現“智能化”做鋪墊。

但是不少企業仍舊維持著原有狀態,原因主要集中在中國人口紅利還未完全消失,企業對於自動化成本投入不足等原因。在如今疫情影響下,人員聚集成為了企業復工最大的阻礙,想必也有不少企業考慮,如果啟用了自動化生產線,企業復工的限制和成本相對更低,畢竟不需要為設備做防疫措施。

以汽車行業為例,特斯拉年前在中國正式投產,儘管遭遇新冠疫情,但是特斯拉已經於2月10日復工,這除了特斯拉自身建立相應的應急措施,以及上游供應商同步復工保證零件供應的因素外,汽車行業自身的高度自動化也能夠幫助企業在防疫方面減輕壓力。而且,特斯拉甚至做出了擴張產能的決定。

關於製造業領域的自動化需求,其實本刊在102期已經做了詳細分析,也為裝備企業提供了相應的服務思路,這裡略作表述。核心是提供符合客戶需求的高性價比解決方案,不侷限於採取半自動、自動化結合的方式。這需要企業深入理解客戶的痛點和需求,包括對客戶工藝流程的瞭解,對於需求不明確的客戶,企業可以以自身豐富的經驗引導和梳理,幫助客戶真正實現製造升級的效果。此外,完善的售後也是服務的重點,這包括配件的更換,故障維修的響應速度,以及後續軟硬件的升級等,這些能夠幫助企業和客戶形成持久、緊密的合作關係,進而提升自身在該行業的品牌和影響力。

【評析】不同角度看疫情影響, 行業重塑帶動物流自動化升級

醫藥自動化建設需求仍然旺盛

疫情影響的另一大行業,自然就是醫藥領域。疫情當前,醫療物資緊缺的消息不絕於耳,為了滿足一線抗疫物資的使用,不少知名企業走上了轉產的道路。除了大量的服飾企業,諸如格力電器、富士康、比亞迪、五菱、廣汽等企業也相繼宣佈轉產口罩。

然而讓人感到難過的是,抗疫物資的物流運作讓人捏了一把汗。面對市場海量的需求,醫療物資在短時間內面臨了大量的出入庫、運輸需求,這裡面還包含著上下架、檢驗、複核等更多的環節作業。此前某機構爆出物資管理混亂、週轉調撥不及時等問題,其實也暴露了中國醫藥、藥械物流信息化、自動化建設仍然存在不足。

不過,我們已經看到了醫藥行業對於物流自動化發展的努力,據統計,目前中國自動化倉儲應用各領域的佔比中,醫藥行業達到了13%,僅次於菸草行業(為16%)。另一方面,中國醫療機構和零售藥店數量也在不斷地增加,這為醫藥行業的物流服務增加了更多的壓力。根據衛計委和食藥監局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醫療機構數量和零售藥店數量分別達到99.73萬個和48.9萬個,同比分別增長1.08萬個和3.5萬個。在此次疫情中,各類物資在終端的緊急需求,也考驗著醫藥物流企業的反應速度。無疑,自動化更加能夠提升這樣的速度和效率,也更安全。而且,在有了眾多自動化標杆項目之後,中國醫藥行業對於物流自動化的建設也會更加得心應手,對於服務企業而言,醫藥客戶的需求也更容易把握。除了自動化之外,信息化建設也是服務企業可以關注的重點,尤其是針對醫療機構和零售藥店內部,這些場景對於自動化的建設相對較少,反而是可以引進諸如電子標籤等半自動化的設備幫助提升揀選效率。例如上海高通就為南京鼓樓醫院藥房、華潤醫藥上海普陀區中心藥庫等醫療單位和醫藥企業提供了相應的服務,幫助客戶對倉庫的進貨、存貨、拆零揀貨、出貨實現全電子化管理。

【評析】不同角度看疫情影響, 行業重塑帶動物流自動化升級

生鮮電商再獲生機

疫情推動的行業,還有生鮮電商行業。全國各地居民們只能通過減少外出的方式來達到防擴散的目的,諸如超市、菜場等人員密集型場所也無法正常營業,為了保證居民的日常生活,原本式微的生鮮電商再度火熱起來。

而在這背後,物流的瓶頸也開始顯現。一方面是配送問題,春節假期以及疫情高峰,讓原本緊張的配送運力更加緊張,不少平臺早已關閉訂單結算,只因為擔憂運力不足而影響最後的交付。

另外就是揀配問題。由於訂單量激增,每個訂單需求不盡相同,所以商家面臨了巨大的揀貨壓力,不少企業仍在依靠人工揀貨和包裝。對於消費者而言,“乾淨、新鮮”一直是消費的主要需求,尤其是在疫情嚴峻期間,這些直接影響了對商家的評價。

那如何保證乾淨?除了必要的規章制度外,企業可以考慮中央廚房的建設。例如學習日本橫濱物流株式會社,為消費者提供生鮮的截切加工服務。為了應對友商競爭,橫濱物流在原來的批發市場基礎上,增加了中央廚房的截切服務,創新了生鮮食品的流通模式,橫濱物流為客戶提供從入庫到送達的全過程中配送、商品信息追溯、安全範圍管控等核心服務。對於中國生鮮電商而言,為消費者提供更安全、新鮮的產品自然是義不容辭,而建設中央廚房不僅能夠滿足這個核心需求,同時還能夠通過標準化和規模化來降低成本,提升自身的盈利,一改“賠本賺吆喝”的境遇。

當然,中央廚房的建設,除了本身所需的加工設備以外,物流自動化建設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課題。尤其是在食品安全要求下,大量的生鮮產品進出物流中心,更應該依靠可靠的設備來實現安全的保障。例如絕味食品武漢工廠,從安全和效率兩方面考慮,引進了椿本鏈條作為物流自動化的合作方,打造了貫穿生產和倉儲的自動化物流體系。

還是那句話,企業對於自動化的需求仍然是量力而行,而且在疫情影響下,“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式的做法不可取也不現實。不過疫情終將過去,除了活在當下,我們還是要為未來作打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