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義白衣戰士疫情面前顯擔當,越是艱險越向前!


順義白衣戰士疫情面前顯擔當,越是艱險越向前!


樣品檢驗組成員在生物安全實驗室進行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徐彥 攝

順義白衣戰士疫情面前顯擔當,越是艱險越向前!


專家組仔細分析患者肺部恢復情況。李冬雲 攝

順義白衣戰士疫情面前顯擔當,越是艱險越向前!


疫情信息組成員統計當日數據。康迎節 攝

順義白衣戰士疫情面前顯擔當,越是艱險越向前!

就診患者通過不同通道進入順義區醫院門診大廳。康迎節 攝

庚子新春,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不期而至,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漢蔓延,波及全國。疫情發生以來,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區衛生健康系統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齊心協力、全力以赴,出色完成階段性戰疫“雙零”工作目標:10例確診患者全部治癒出院,實現“零死亡”;我區沒有醫務人員感染病例、沒有院內感染病例、沒有“本土”病例,實現“零感染”。

逆行而上齊戰疫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面對疫情,區衛生健康委科學、規範、有序地開展新冠肺炎的防控,衛生健康系統全體幹部職工日夜堅守工作崗位,用實際行動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踐行著守護人民健康的初心與使命。

疫情當前,區衛生健康系統承擔著極其繁重的疫情防控、醫療救治任務。區衛生健康委領導班子在武漢疫情剛出現時,對疫情形勢進行研判,提前部署。1月15日,衛生健康委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領導小組成立,決定全區衛生健康系統全員停休。在順義出現第一例確診病例後,領導小組召開專項工作會議,及時部署,建立醫療救治網絡,在轄區內開設順義區醫院、順義區中醫醫院、順義區婦幼保健院、順義區空港醫院、順義區第二醫院5家發熱門診,其中順義區醫院為區級定點醫院,重點做好確診患者重症病例的集中收治,順義區第二醫院作為後備醫院,重點承擔發熱患者篩查、確診輕症病例的集中治療工作,順義區婦幼保健院發熱門診重點接診兒童發熱患者。26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嚴格落實入院人員體溫監測工作,加強對發熱患者的管理。區衛生健康委還研發了順義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信息系統,於2月10日16時正式上線,採用網絡直報的方式,實現新冠肺炎疫情醫用物資、發熱門診、留觀人員、密接人員、醫療廢物動向等重要數據實時採集與上報,快速形成精準的統計數據與圖表分析,為決策提供有效的數據支撐。

全區形成了以區衛生健康委為技術指導、各鎮街緊密配合的群防群控網絡。區衛生健康委指導各行業、各類場所、不同人員科學規範開展新冠肺炎防控。屬地政府與醫療機構密切協同配合,對外地返京人員進行摸排,對異常情況聯合監控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早隔離。

面對疫情,區疾控中心打亂科室,將人員分為10個疫情處理小組,分別為綜合協調組、流調訪視組、密接管理組、消毒組、樣品檢驗組、疫情信息組、輿論宣傳社會指導組、技術諮詢組、院感稽查組、後勤保障組。各小組齊心協力,晝夜無休,全力以赴投入疫情防控工作中。

疫情信息組需要24小時監測疫情網絡,彙總數據分析疫情變化趨勢並實時上報最新動態,提出簡要建議,以便相關部門結合防控部署及時推進更加科學有效的措施,發揮銜接流調訪視組、密接管理組、樣品檢驗組的交通樞紐作用。每日2時、8時、14時、20時四次上報相關疫情信息,每日24時上報前一天的監測數據……

樣品檢驗組直面病毒。自1月20日第一次開展新冠肺炎檢測以來,實驗室每天連續檢測,共檢測樣本超過1000件,每日四輪檢測頻率位居全市第一,單樣本檢測時間中位數5小時,為病例防控及臨床資源高效配置提供了重要依據。面對著可能病毒含量極高的樣本,他們穿著厚重的防護服不能吃喝、不能上廁所,精神高度集中在生物安全櫃中進行復雜的實驗操作,連呼氣都不敢幅度過大,怕護目鏡哈氣模糊了視線。半天下來,臉上手上全是深深的勒痕。

輿論宣傳社會指導組利用微信公眾號、微博、數字化科普平臺等多途徑實時發佈相關科普信息,印發海報摺頁發放到村、到戶,廣泛動員居民參與疫情防控。小組與各行業主管部門主動聯繫,通過現場、電話、暗訪的形式進行指導,並走訪社區及企業等,針對復工復產單位疫情防控需求,進行精準化的指導和服務。走訪過程中,一位物業經理向他們諮詢重點地區來京隔離人員的垃圾處理問題,因為不知如何處理垃圾已經堆積了好幾天。工作人員立即指導該物業對垃圾進行消毒,隨後按照生活垃圾分類正常處理。輿論宣傳社會指導組成員張世偉介紹:“我們對全區25個醫療機構專業技術人員進行了‘一企一策’社會指導工作培訓,提高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指導水平,從而更好地為轄區各企業、各單位復工復產提供指導。同時要求各單位指導過程中,‘問題不過夜、整改不過天’,不合格單位及時進行再指導。”

嚴防嚴控“零感染”

全區各醫療衛生機構積極落實行業責任,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截至目前,順義區沒有醫務人員感染病例、沒有院內感染病例、沒有“本土”病例,實現“零感染”。

記者來到順義區醫院門診大廳,大廳內的患者並不密集,自2月20日起,區醫院實行非急診全面預約掛號制度,患者全面實行網絡、電話預約掛號,取消現場掛號(急診、發熱門診除外)。記者觀察到,來來往往的患者均戴著口罩,掛號、取藥等窗口前患者自覺遵守地上“一米線”指示,保持安全距離。來到門診大廳的患者都是已經經過醫院“三道崗”的層層篩查,醫院在東大門、門診樓前預檢分診處、門診大廳入口處設三次體溫篩查和問詢,並將預檢分診處分為孕產婦、本地人員、外地來京人員不同通道,通過掃描二維碼確認患者最近兩週內的旅居史。發熱患者和有流行病學史的患者都將通過專用通道進入發熱門診進行篩查。區醫院門診辦主任盧小峰表示:“通過嚴密的篩查流程,醫院確保每一名患者能夠安全、順利地完成診療。”

按照防控要求,順義區醫院摘除門診各處門簾,在醫院各診臺、窗口、服務處、電梯設立“一米線”提醒患者保持距離。檢驗科成立“特檢室”集中檢驗確診和疑似患者的標本;放射科設置單獨CT檢查發熱患者,安排專人引導;最大限度避免交叉感染,藥劑科設置發熱門診專用藥房;封閉相關出入口,並做好提示,達到職工與病患路線完全分開。區醫院感染管理科主任李會芳介紹:“我們為全院人員包括保潔、保安多次進行感染防控知識與技能培訓,並對重點科室、重點崗位人員反覆強化培訓,現場考核,達到人人過關,保證院感培訓工作全覆蓋,有效提升了全院院感防控意識及傳染病防控能力。”

順義區各醫療機構設置專職院感稽查員,按照院感要求,院感防控稽查員在預檢分診、發熱門診、普通病區、隔離區、急診等重點區域,對醫務人員個人防護、預檢分診情況、患者健康宣教、人員培訓、物資儲備、人力調配、醫務人員健康監測、醫療廢物及重點生活垃圾管控等方面進行檢查,堅持做到“整改措施不落實到位不放過、問題不解決到位不放過”。據統計,目前全區40家一級及以上醫療機構均已全部啟動院感防控稽查工作,院感防控專項工作稽查員126人,兼職人員286名,發現並整改各類問題951個。

全區各醫療衛生機構把好每一關口,做實每一細節,切實做好院感防控工作。空港醫院採用風險識別的管理工具Kaiser風險評估矩陣模型對院內風險防控進行梳理與評估,結合醫院實際,運用Kaiser模型確定風險類別和項目,針對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危害性、準備情況等建立風險評估表,梳理已知和潛在風險點,由事後處置轉向事前預防。南彩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預檢分診、發熱篩查門診、臨時掛號收費處均設置在院外,醫生、患者均有不同通道和病室入口,達到醫患雙通道。趙全營鎮板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將發熱篩查通道的警戒線換成金屬隔欄,使發熱患者和普通患者分流,“硬隔離”的方式得到了全區醫療機構的推廣。

全部治癒“零死亡”

順義區成立了新冠肺炎專家組,涵蓋呼吸內科、感染性疾病科、重症醫學科、放射科、檢驗科等,以及為完善後期治療而集結的中醫隊伍。截至目前,全區10例確診病例已全部治癒出院,確診患者“零死亡”。

“新冠肺炎是新型傳染病,可參考的東西不多,從國家衛健委層面上有診斷標準,但大多是一些條文,在此前誰也沒見過這種病例,唯一可做內心支撐的只有2003年我在前線抗擊SARS病毒的經歷,我們邊摸索邊診治。”順義區新冠肺炎專家組組長、區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陳希勝說。臘月二十七,區醫院收治了第一例發熱患者,在診療的同時推翻了團隊對SARS病毒的抗擊經驗,相較之前完全不同。

第一例病例到區醫院就診,通過起初的診斷標準以及傳染病、流行病學史來看,確診或疑似患者均為湖北武漢地區人員,其他地方還未涉及,雖然患者有發熱症狀,拍攝肺部CT後有陰影,但是血常規中的白細胞卻沒有明顯問題,這個不典型的患病傾向,專家組醫生一時無法確定其是否為疑似。“這個病人只是有一些症狀,但他從外地返京,途中接觸到的人員無法估計,所以我們警惕性很高。我認為他的發燒不可急於歸為一般性的病症,就準備為他做更精確的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陳希勝說。

核酸檢測是一個曲折的過程,該病人的第一次檢測結果為弱陽性,弱陽性與陽性的區別不大,需要更加精確地鑑別。取病人的咽拭子是一項危險性極大的工作,隨著患者張口咳嗽的動作就會伴有病毒噴濺的危險。為他進行了第二次檢測,結果還是弱陽性,隨後在第三次的核酸檢測中這位病人被確診了。作為順義區第一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對整個專家組的意義非常大。“第一例確診病例雖只是一個普通發燒的患者,他沒有呼吸不好、血氧低、心跳快等症狀,但迅速、果斷、準確的診斷也非常重要。”陳希勝說。

隨著疫情開始肆虐,發熱門診由每天幾十人的門診量,迅速增至每天300至400人次,專家組也不光是診治區醫院的病人,同時還要面對順義區中醫醫院、順義區婦幼保健院、順義區空港醫院以及各基層衛生院的發熱病人,會診頻率隨之不斷增加。“有時剛躺下2小時,就被深夜的電話鈴聲喚醒,用冷水衝醒後,我就立刻前往科室查看肺部CT影像,這已成為家常便飯,病症不允許我們絲毫怠慢。”陳希勝說。

期間,院內收治了一位女患者,焦慮、緊張、壓力使她每天在病房中哭泣,醫生與護士多次勸說都無果。“由於確診病人在密閉房間中隔離,且自身對於病情充滿恐懼,時間一長有的患者會有類似幽閉恐懼症的病症,也有的病人情緒焦躁,會間歇性發脾氣,我們就請來精神科專家針對每個患者的不同表現形式對症心理疏導,用專業的治療方式幫助他們克服心理障礙。”陳希勝說。護士對患者的護理也很重要。“她與外界的交流都是通過醫生、護士和手機看新聞,結合她自身病情,我們告訴她這個病的治癒率很高。我每天都陪她聊天,舒緩她的緊張情緒,她的心態慢慢轉好。”區醫院感染性疾病科護士長田雅利說。出院兩週以後這位病人前來複查,核酸檢測為陰性,且對各項治療措施與藥物吸收的都很好。

順義區最小的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僅2歲。順義區新冠肺炎專家組成員、區醫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楊力生看著孩子在這個公共空間內吃不到自己喜歡的東西也沒有玩具消磨時間,就自掏腰包拿出200元給他買來小零食和玩具,為他帶來溫暖,小孩子在看到新鮮事物後用最純真的笑容感動了所有的醫生和護士。

順義區高度重視患者的醫療救治工作,每日安排醫院專家會診,專家團隊24小時待命,隨時進行會診和指導診療。“對於新冠肺炎患者的診療和護理,無論是確診病例還是疑似留觀,醫院在醫藥、技術、人員、設施等方面都給予了全力保障。面對疫情,守護人民群眾的健康,是醫務工作者的責任與使命,無論面臨多大的風險,我們都不會退縮。”楊力生說。

跟蹤隨訪不放鬆

3月7日10時,順義區確診的最後3名新冠肺炎患者從區醫院治癒出院,目前,順義區確診病例全部治癒出院,已連續超過一個月沒有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為做好新冠肺炎患者治癒出院後的跟蹤隨訪工作,區衛生健康委制定順義區新冠肺炎出院患者跟蹤隨訪全流程管理工作制度,順義區醫院、區疾控中心、屬地政府、基層醫療機構密切配合,加強信息溝通,實現全流程管理。

患者治癒出院後,基層醫療機構會指定專人負責患者出院後的跟蹤隨訪、康復、複診和健康管理。跟蹤隨訪是為了更好地促進患者恢復健康,實現全流程管理,有利於瞭解新冠肺炎出院患者病情變化並指導患者康復,也能時刻關注患者的心理狀況,及時、有針對性地進行疏導。

記者瞭解到,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預防保健科科長專門負責轄區內一名出院患者的跟蹤隨訪,與其添加為微信好友,在為期四周的康復期內,每日8時和14時分別記錄該出院患者體溫,瞭解其是否有發熱、乾咳等身體健康狀況,如有異常,馬上上報,同時叮囑其居所每日通風、消毒。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他進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建立健康檔案,並督促患者出院後第2周、第4周到醫院進行隨訪、複診。當這位出院患者提出想要捐獻血漿的想法後,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積極與區衛生健康委聯繫,並對他進行身體檢查,各項指標評估合格後與區衛生健康委取得聯繫,積極推進捐獻血漿事宜。

在隔離兩週、四周時,出院患者需前往順義區醫院進行復診,複診時重點複查血常規、生化、氧飽和度,必要時複查新冠病毒病原學檢測。有肺炎的患者複查胸部CT影像學檢查,瞭解肺部炎症吸收情況。在每次複診檢查後,家庭醫生都會對其結果進行追蹤,並告知這期間也要注意心理變化,有不舒服可以進行溝通等。

順義區所有新冠肺炎出院患者均由專人進行健康監測,經四周隔離期且複診結果正常後,出院患者可解除隔離監測,通過全流程管理,確保出院患者健康狀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