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龍山街道戶植十棵樹 村增千畝綠

掌上濟寧嘉祥訊(通訊員 王德領)當前正是植樹造林的大好時節,在臥龍山街道各村,從房前屋後到大街小巷,從河渠坑塘到荒山幹道,處處都有村民揮鍬挖土、栽樹培土、提桶澆水的身影,“戶植十棵樹,村增千畝綠”行動激發了廣大村民植樹造林熱情。

道道綠色扮靚村莊“顏值”

“這片空地以前是俺家的養豬圈,因為鄰居都嫌氣味難聞有意見,這兩年沒敢養,豬圈成了個垃圾池。如今拆掉豬圈栽上樹,看著就比以前舒服多了。”北馬村村民楊清合感嘆道。

該村主次街道分別寬25米、15米,衚衕也有10米寬。長期以來,村民在街道兩側空地上種青菜、放柴草、建豬圈、搭車棚,造成了村莊的髒亂差。春節前,該村來了次徹底的“大掃除”,讓大街小巷恢復了“本來面目”。近期開始圍繞整治出的空地做起植綠大文章,組織在大街小巷栽喬木、種灌木,村民也在房前屋後隙地和村莊周邊補植各類苗木。當前,全街道52個村莊的邊角地、廢棄地、荒山地、拆違地、庭院地“五塊地”都成了“香餑餑”,一個個村莊變得清新靚麗、多姿多彩。

棵棵樹苗鋪就致富“錢程”

“當年大葉女貞樹苗50元一棵,如今這些樹平均每棵能賣800多元,全村2000棵就增值100多萬元,扣除村民一半的分成,全村綠化樹木每年都將給村集體增加10多萬元的經濟收入。”這是谷莊村支部書記谷傳富的綠化經濟帳。

谷莊村於2018年就被評為市級森林村莊,嚐到綠化甜頭的村民見空插綠,有的在自家院內和房前屋後硬化地面上打出樹坑、回填土,再砌個池子栽上樹。有的在大樹下面再栽上小樹苗,等大樹成材銷售後也不留空檔。同時,該村在樹種上也進行了提檔升級,將價值低、樹型差的樹逐級淘汰,取而代之的是銀杏、桂花樹、元寶槭和玉蘭等名貴樹種。哪種樹木增值快、適應什麼土壤,該怎麼種、怎麼養都成為村民普遍關心的問題。村民已深刻認識到,樹木不僅能夠起到美化環境的效果,更是能夠讓腰包鼓起來的“綠色銀行”和“搖錢樹”。

枝枝葉葉皆關民生福祉

“抓綠化就是抓民生,‘戶植十棵樹 村增千畝綠’要求村民在自家院內、房前和屋後栽植不少於10棵樹,目的是讓村民在綠化造林活動中“唱主角”,街道辦事處負責人孔嘉良說。

今年,街道辦事處將適宜綠化路段和地塊逐一落實到承戶到人,除兌現上級獎補政策外,還專項列支40萬的綠化獎補資金,分春季依據栽植數量和效果、秋冬季根據苗木成活率兩次獎補。機關幹部的任務是搞規劃、定標準,村幹部負責劃線打點、代訂大苗,村民出資買苗、挖坑、栽樹和管理,並以合同的形式確定樹木收益歸農戶。考核辦跟蹤督導問效,集中植樹期間一天一通報植樹進度,栽樹數量和成效都與村裡和機關幹部的年終考核直接掛鉤。同時,街道辦落實林長制,不斷完善林木管護的長效機制,千方百計保障樹木能“栽得下”、“活得好”。截止目前,全街道新植苗木15餘萬株,植樹造林面積600餘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