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暗藏儒釋道第一智慧,天地人神妙真諦

春分,暗藏儒釋道第一智慧,天地人神妙真諦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春秋繁露·陰陽出入篇》又說:“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春分,不僅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點,還是晝夜等分、寒暑均平之日,所以古時又稱“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


所以春分的精髓,正是一個“中”字。而這個中字,其實既包含著儒釋道的第一智慧,又詮釋著天地人的神妙真諦,乃最能代表中國文化內涵的一個字。其中智慧,意味無窮。


春分,暗藏儒釋道第一智慧


中國文化的最高處,是一個“道”字。什麼是道?南宋張三丰言:“夫道,中而已矣”。道,就是中。中國文化的三大源流是儒釋道,而儒釋道的根本智慧,都是一個“中”字。儒家稱為中庸,道家稱為中氣,佛家稱為中觀。


得儒家中庸,人才正派


很多人理解的中庸都是老好人、和稀泥,其實離真正的中庸差了十萬八千里。宋代程頤言:“不偏之為中,不易之為庸。”中就是不偏不倚,庸就是永恆不變的理念和原則。說白了,一個真正中庸的人,是一個內心有著堅定的原則和操守,為人行事公道正派的人。


這是一種大智慧,更是一種真修養。按照這種準則去行事為人,則就是那條修煉之途。


得道家中氣,人才大氣


何為中氣?《道德經》言:“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中氣就是天地間陰陽二氣在對沖之中形成的暢達一氣。一個有中氣的人,底氣足,心胸闊,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中氣十足”。這樣的人,往往是一個大氣的人。一個小氣的人,則往往是精神萎靡、底氣不足的。


如何才能有一份中氣?《莊子·人間世》講“託不得已以養中”,中是需要養的,養料則正是人間的那些“不得已”,吞得下委屈,才能喂得大格局和氣量。老子又講“多言數窮,不如守中”,中又是需要守的,守的方式就是不多話、不多事,容得下,忍得住。多話多事的人,往往心性輕浮,斤斤計較。


天地有陰陽,人間事同樣有陰陽,是的非的,好的壞的。心胸夠大,才能容得下二氣對沖;心地夠正,才能心不動使其貫通為暢達一氣。這就是大氣的真諦。


得佛家中觀,人才心大


大乘佛教有兩大學派,一個是唯識,另一個便是更受推崇的中觀。所謂中觀,就是心不落在任何一邊,不在這也不在那,不在正也不在反,說白了就是不要有任何執著。沒有任何執著,才沒有任何束縛。一有執著,心便受困;執著越大,心便越小。


不執著太難,儘量放下一些卻是可以做到的。如何去做?最有用世人卻往往不自知的一點,就是覺察自己的心。在你不自覺中,你心裡暗地生起的慾念就會綁架你的意識,教唆你去做種種追逐,進入一條沒有盡頭、惡性循環的不歸路。而一旦覺察,這些念頭就會自己消失,就如鬼是見不得光的。《楞嚴經》所謂“念起即覺,覺已不隨”。


不斷覺察,就是在不斷化解自己的執念,不斷擴大自己的心量,一直大到空明。心一大,眼前天地就廣,腳下之路就寬。


春分,暗藏儒釋道第一智慧,天地人神妙真諦


春分,暗藏天地人神妙真諦


春分這個節氣極妙,它不僅是春天的中點,晝夜等分之日,還是兩個大有深意的節氣的中間節點——前一個是驚蟄,後一個是清明。


驚蟄,眠伏一個冬天的蟄蟲開始甦醒,同時寓意蟄伏和奮發,是一個最好的開始;清明,《曆書》雲“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天清地明,則如同一個最好的結果。春分,正處在這兩個節氣的中間,寓意的便是那個過程,以及所應秉持之道。


這便是中道。綜合儒釋道的大智慧便是:以中觀修空明之心,以中氣做大氣之人,以中庸行正派之事。春分是天時,大地上是春意正在盎然,人如果能夠惜此天時地意,秉持奉行中道,便正是天地人和的氣象。


再將驚蟄之道和清明之意相連接,便就是那天地人合一的神妙真諦所在。對這一真諦的最好詮釋,是《中庸》裡的一句話:


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驚蟄就如同“喜怒哀樂之未發”,春分就如同“發而皆中節”,清明則是那“天地位焉,萬物育焉”。三者合之,便得“天下之大本”“天下之達道”。這條路,叫“致中和”;這種境界,名“中和”。


因此《逸周書·周月》說:“春三月中氣:驚蟄,春分,清明。”中國文化的根本,就是“中和”二字;中國人幾千年來的最高追求,就是入中和之境。


這種境界,也正是王陽明心學“四句教”所說:“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最內,是不動心;動心,則明善惡;做事,須憑良知。


千言萬語還是一句話——做個好人。這一點,極淺,也極深。


從春分到清明,是春分的三候:“一候元鳥至;二候雷乃發聲;三候始電。”春分後,燕子從南方飛回,下雨時開始打雷,然後出現閃電。《七十二候集解》認為,雷聲是陽氣奮激掙脫陰氣包圍所發出之聲,閃電是陽氣大盛抑制陰氣所發出之光。


這是一個陽氣生髮而到大盛的過程,極盛之後,便是天清地明之境。人生,從蟄伏到奮發,在奮發中最終登頂巔峰,見識到更廣大悠遠的風景,不也是這樣嗎?


春光正在明媚途,人生須向得意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