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順:宜居宜業鄉村的美麗畫卷徐徐展開

富順:宜居宜業鄉村的美麗畫卷徐徐展開

圖:海升標準化柑橘種植基地

自貢網訊(記者 曾鵬程)日前,中共四川省委辦公廳、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通報表揚2019年度全省農村改革和農民增收先進縣(市、區),其中富順縣榜上有名。2019年,富順縣按照“接續試點、全面探索、重點突破”的總體思路,持續深化農村改革,進一步探索創新,有力促進鄉村振興戰略落地落實。

富顺:宜居宜业乡村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

圖:海升標準化柑橘種植基地

緊盯園區建設 推動現代農業提檔升級

3月17日,記者來到富順縣獅市鎮馬安村海升標準化柑橘種植基地,發現神奇的一幕。千畝柑橘樹上幾乎都掛著拳頭大小,黃中透紅、果色飽滿的血橙,散發濃厚果香,誘人垂涎欲滴。同時,柑橘樹的每根枝丫上,都生長著白色的花骨朵,在陽光和時間的孕育下,靜待綻放。

這是果樹種植裡比較常見的花果同樹種植方法。但傳統的花果同樹是指上年的柑橘成熟了,出於錯峰上市的考慮,採用技術手段留樹保鮮。“這些血橙都還沒有完全成熟,現在正處於脫酸期,還要1個多月才徹底成熟上市。”管理人員王鑫告訴記者,海升標準化柑橘種植基地內,卻是採用技術手段,使柑橘在生長期時,就進入柑橘開花期,同樣呈現出花果同樹的效果。

“等到5月份這批血橙上市,市面上除了經過冷凍處理的,已經基本沒有同類產品,錯峰上市銷售效果更好。”王鑫介紹,海升標準化柑橘種植基地採用肥水一體化系統、土壤墒情職能監測等現代科技手段管理,可畝產4至5噸高品質血橙,畝產值4萬元左右,相較於傳統種植方法增收5至10倍。

“海升集團是第一家入駐園區的企業,率先開展柑橘標準化種植,我們以此為標準,要求之後入駐的企業必須採取標準化種植模式,並示範帶動傳統柑橘種植提檔升級。”獅市鎮副鎮長熊建敏介紹,截至目前,該鎮柑橘種植面積1.5萬畝,其中新建標準化種植基地5000畝,帶動傳統柑橘種植改良升級3000多畝。

富順縣將現代農業園區建設作為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的重要載體,提出“1+4”現代農業發展佈局,建成“龍貫山”“苗仙湖”“小三峽”“沱江沿岸”“板永”等五大農業示範園區,建成以柑橘、蔬菜、水稻、高粱為主的100萬畝糧經產業產業基地、以黑山羊、生豬為主導的兩個100萬頭優質畜禽養殖基地,實現農業融合產值200億元,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推動由農業大縣向農業強縣的跨越。

富顺:宜居宜业乡村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

圖:琵琶鎮理策村溫室大棚托盤高粱育秧

激活資源要素 為農村發展注入活力

琵琶鎮理策村31組村道旁,溫室大棚內春天的生命力正在勃發,一個星期前種下的高粱種頂起覆土,露出鮮嫩的綠芽。

“採用漂浮育秧技術,秧苗生長更迅速、根系更發達,產量和高粱的品質也得到提升。”琵琶鎮鎮長鬍宇鳴介紹,這批高粱秧苗是為理策村村集體經濟聯合社240畝高粱種植基地所準備的。該鎮將撂荒地整治與壯大集體經濟有機結合,採取農戶土地入股、集體經濟聯合社統一管理,組織有富餘勞動力的村民耕作的方式,結合訂單農業模式,既整治撂荒地,為村民開闢增收渠道,還能擴大產業規模、壯大集體經濟,一舉多得。

富順縣將壯大集體經濟作為激活農村發展潛力的主要途徑之一,探索投資入股、集體經營、發包和出租經營等發展模式,推動全縣集體經濟發展取得突出成效,2019年實現集體經濟收入554萬元,平均村集體經濟收入2.66萬元。

此外,該縣從人才、用地、資金三個方面強化要素保障,為農村發展注入活力。2019年,全縣累計投入資金558萬元,培育新型職業農民2574人。構建“3+3+1”農民工服務保障體系,設立1000萬人才發展資金,活用1000萬基層黨建專項經費,大力推動返鄉創業,累計返鄉創業企業2000餘家,返鄉創業人員10餘萬人。該縣安排5500萬元鄉村振興發展專項資金,完成“三農”投入25億元。

富顺:宜居宜业乡村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

圖:槐花坵聚居點

強化鄉村治理 聚力建設美麗宜居鄉村

來到鄧井關街道新灣村槐花坵聚居點,以前“個性張揚”的村居民舍已經華麗變身,白牆青瓦風格統一,房前屋後的小菜園精緻實用,與道路兩旁的花圃相得益彰,各家各戶門前擺放著分類垃圾箱,村民們已經習慣分類處置生活垃圾。聚居點一角的太陽能胃動力汙水處理設施已經投入使用,截汙管網延伸至每戶家庭。

“環境打造好了,關鍵在於維護保持。我們從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培養上入手,採用牆體彩繪的方式,村規民約、鄉風文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內容上牆,潛移默化引導村民。”新灣村第一書記潘勁松介紹,2019年7月,新灣村實施行政村建制調整後,村委增設社會治理專幹,強化鄉村治理水平。

2019年,富順縣在全省率先完成行政村建制調整,調減行政村建制110個,推進村黨組織書記“一肩挑”,並在每個村配置1名鄉村治理專幹,強化鄉村治理。

該縣整合投入資金2.4億元用於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從去年4月起,每月採取“縣主要領導掛帥、臨時確定時間、隨機抽取鎮鄉”的方式,圍繞打違法治亂、生態環保、場鎮秩序等重點,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督促考核。通過每月召開現場會,每季度開展階段性成果考評,檢驗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果,層層時時傳導工作壓力,鞏固治理成效。

此外,採取政府購買服務方式,每年投入3600多萬元用於城鄉垃圾一體化治理,率先實現城鄉垃圾一體化全覆蓋處理,生活垃圾有效處理率達93%。大力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全年新改建公廁43座,改建無害化衛生戶廁6173戶。探索農村汙水分類分級處理,對農戶、集居點和場鎮實行分類治理。2019年,全縣新建農村聚居點生活汙水處理設施32個,實施24個鎮鄉生活汙水處理廠(站)提標升級工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