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則謎語故事(下),很有趣味,很經典

45、標點官司

有個吝嗇財主,人稱“鐵公雞”。這土財主有三個兒子,為了各個能中舉升官,便專請先生來家教書,但因他刻薄,應聘者連連告退。有位老學究聽了,決意要治治“鐵公雞”。他找上財主家門,說:“老朽不才,茶飯隨便。”土財主笑問:“此話當真?”老學究拱手應道:“願立字為據。”說罷,揮笑寫道:“無雞鴨也可無魚肉也可。”可是,到吃飯時,老學究見桌上擺的是青菜蘿蔔,拍桌拆到:“堂堂縉紳,竟如此不講信用!”土財主愕然相問:“先生你怎麼出爾反爾?”掏出字據,向相鄰展示。老學究將字據奪過,用筆點了幾下,然後說:“走,上衙門打官司去!”縣令看了字據,斥道:“白紙黑字,又蓋了手模,尚要耍賴,先打三十大棍!”說罷將字據扔給土財主。你知道老學究是怎樣智鬥“鐵公雞”的嗎?

(謎底:“無雞,鴨也可;無魚,肉也可。” 。)

88則謎語故事(下),很有趣味,很經典

46、歸來馬蹄香

宋徽宗趙佶,本酷嗜繪畫,善工花鳥。有位時廣為蒐集歷代名人書畫墨寶,並親自掌管宣和畫院,經常考察宮廷畫師的藝術技巧。一日,趙佶踏春而歸,雅興正濃,便以“踏花歸來馬蹄香”為題,在御花園舉行了一次別開生面的畫考。由於花之“香”氣難用形象表現於畫面,許多畫師雖有丹青妙手之譽卻面面相觀,無從下筆。獨有一青年畫師奇思勃發,欣然命筆。宋徽宗俯身細覽,撫掌大千贊:“妙!妙!妙!”接著評道,“此畫之妙,妙在立意妙而意境深。把無形的花'香',有形地躍然於紙上,令人感到香氣撲鼻!”眾畫師一聽,莫不驚服,皆自愧不知。結果,這幅筆精墨妙,構思奇巧的丹青妙作被選進內宮清裱鑲掛。你知道那年輕畫師畫的是什麼?

(謎底: 在春意盎然的郊野,駿馬徐行,幾雙彩蝶追逐於馬蹄四周,翩翩起舞 。)

47、改對聯

國民黨反動統治的時期,其鄉長勾結惡霸,魚肉鄉民,無惡不作。有一年除夕,他在大門兩旁貼出一副春聯:“近智近仁近勇立德立功立言”。鄉民平時對他恨之入骨,當晚就有人把這副春聯中的字換了六個,改成了完全相反的意思。第二天,鄉民們看了無不拍手稱快。那個鄉長氣得吹了鬍子瞪眼。你知道這副對聯怎麼改的嗎?

(謎底: 近霸近官近賊;立惡立奸立邪。)

48、謀士收債

齊國孟嘗君手下有幾百名幕僚墨客。一天,孟嘗君派謀士馮爰前往薛地收債。馮爰問:“收債回來,要為大人買點什麼嗎?”孟嘗君道:“你看我缺什麼,就買什麼吧!”馮爰到薛地後,召集債戶說:“孟嘗君決定免掉諸位的債務!”並當眾燒燬了全部債據。眾債戶如釋重負,一個個熱淚盈眶。孟嘗君十分不快。一年後,孟嘗君被齊王罷官,回到薛地,受到百姓的夾道歡迎。孟嘗君概嘆地以馮爰說:“愛卿,你替我買的那無價之寶,我此時才覺得它真正的可貴!”你能猜出馮爰替孟嘗君買的是什麼東西嗎?

(謎底: 為孟嘗君買回的是“義”。)

49、牧童考秀才

16歲的窮書生解縉,考中全縣頭名秀才以後的第二年,他滿載父老鄉親的重託,自己挑著書箱,翻山涉溪,去省府南昌城參加選拔舉人鄉試。一日,解縉來到一處三岔路口,不知該往哪條路走才是去南昌的方向,心中十分焦急.正巧,有一位牧童騎著水牛,橫吹短笛,緩緩而來。解縉連忙放下肩上的書箱擔子,迎上前施了個拱手禮,然後問:“請問這位小弟弟,上南昌城該走哪條路?”那牧童見這位書生哥哥懂禮貌,心裡很高興,心想:“不知他學問如何,待我試一試!”於是,翻身下牛,不聲不響地走到一塊大石頭的後面,伸了伸頭。解縉一看,心領神會,連聲說:“謝謝小弟指路之恩!”說罷又深施一禮,然後重又挑起書箱,朝牧童的方向走去你知道解縉走了哪條路嗎?

(謎底:“石”出頭為“右”,解縉走了右邊那條路。)

50、打野獸

有一天,獵人出去打獵,直到天黑才回到家裡來。他的妻子問他:“你今天打了幾隻野獸?”獵人說:“打了9只沒有尾巴的,8只半個的,6只沒頭的。”他的妻子莫名其妙,弄不清他說了是什麼意思,獵人到底打了幾隻野獸,你知道嗎?

(謎底:獵人打了0只野獸。)

51、酒肉和尚

金陵清涼寺,有位廚僧法燈,常違犯佛家戒規,喝酒吃肉,全寺和尚嗤之以鼻。一日,長老法眼講道之後,考問眾弟子:“倘有一隻老虎脖子上繫了銅鈴,大家想想,只有誰能把它解下來!”眾待僧面面相覷,無一能答。恰巧,法燈喝得醉醺醺從外面近來,長老又向他發問。這酒肉和尚說:“師父,這有何難!”當即答了出來。你能猜出酒肉和尚是怎麼回答的嗎?

(謎底:“解鈴還須繫鈴人。” )

52、五十兩銀子

從前有位孝子田春生,忠誠老實,對母親十分孝敬。一天,春生進城賣柴,在一處茅廁裡拾到個白包袱,打開一看,裡面有50兩白銀。他想失者一定焦急萬分,於是站在門外等待,時已過午,春生怕餓壞了老孃,便先趕回家侍侯母親,並把拾到銀子的事向母親稟告。老人聽了連說:“孩子,莫記掛我的肚子,你是先去等那失主吧,早點把銀子歸還人家,免得人家著急。”春生聽了老母的話,趕緊趕回茅廁。只見一財主模樣的瘦老頭正領了一幫人在打撈東西,便問:“相公可否丟了銀子?”財主看了春生一眼,冷冷地回答道:“你怎麼知道?”春生笑道:“我在此拾到了個白包袱,可是相公的?”說著將白色袱遞了過去。那財主打開一看,先是心條一熱,然後馬上反咬一口說:“我50兩銀子,怎少了一小半?”不由分說,將春生拉去縣衙門。縣令是位清官,他聽罷各自訴說後想:田春生如是貪財之人,何不全部獨得?肯定財主之言有詐。於是驚堂木一拍,斷了此一疑案。全城百姓聞之,無不拍手稱快。你能猜出清官如何斷案嗎?

(謎底:縣官對土財主說:“你失落的乃是五十兩銀子,這三十兩銀子沒有失主認領,本官就獎給春生你奉養老母吧。”)

53、相思病

一日,趙明誠外出參加文朋舉辦的詩會,偶與詞苑新秀李清照邂逅。二人一見鍾情,相見恨晚。因封建婚姻要父母包辦,趙明誠回到家中便食慾大減,形體漸瘦,以至臥床不起。其父趙侍郎聞訊從汴京趕回家中,見兒子骨瘦如柴,呻吟不已,十分焦急,問兒子想吃什麼。趙明誠說:“昨夜夢見一遊方道士,為兒開了一劑良方……”趙明誠怯生生地說:“因在夢中,孩兒款得片紙,但藥單所列方劑,兒仍記得。”說罷,拖聲拖氣地吟曰,“言與司合,安上已脫;芝麻除草麻,芙容開新花。”趙父是位翰苑名賢,文章鉅公,皮迷有何難解,當即笑曰:“此事好辦,為父即刻派人去辦!”。結果,趙明誠的病很快就好了。你知道這治好趙明誠病的靈丹妙藥是什麼嗎?

(謎底:那藥方是趙明誠編的。轉彎抹角地講出了自己想做“詞女之夫”。趙父精通文墨,當即派人上李宅求婚,這才治好了兒子的“病”。)

54、詩人猜謎

宋朝時,秦少游曾作過一謎請蘇東坡猜:“我有一間房,半間租與轉輪王,有時射出一線光,天下邪魔不敢當。”東坡假裝猜不中,另作一謎請秦少游猜:“我有一張琴,琴絃藏在腹,為君馬上彈,彈盡天下曲。”少遊假裝才不中,就個蘇小妹猜,小妹說:“我也有一謎:我有一船,一人搖櫓一人牽,去時牽纖去,歸時搖櫓回。”這三個宋朝著名的文人作的三首謎語詩,謎底打的是同一種木工用具,你知道是什麼?

(謎底:木工用的墨斗。)

55、尼姑背醉

從前,有個男人在外面喝醉了酒,搖搖晃晃地回家去。他顛至一座庵堂前,跌倒於地,昏睡不醒。此時年輕尼姑化緣回庵,見醉漢癱臥如泥,便將他扶起,背進了庵堂。這事象長了翅膀,很快地遠村近戶風傳開來。一些人罵那尼姑“淫婦”,要綁她沉塘,以正鄉風。一位布衣老儒聽了,連連搖頭說:“冤哉,冤哉,錯怪人了。”眾鄉民迷惑不解地問:“那尼姑與醉漢是什麼關係呢?”老人笑曰:“諸位莫急,待老朽吟詩兩句,大家就一清二楚了。”說罷,他搖頭罷腦,哦詩兩句,“醉漢妻弟尼姑舅,尼姑舅姐醉漢妻。”你知道醉漢與尼姑是什麼關係?

(謎底:醉漢是尼姑的父親。)

56、李白斥縣令

一天,唐朝大詩人李白騎著一匹小毛驢趕路。當時正是夏天,烈日炎炎,熱得李白口渴難忍,嗓子都快冒煙了。李白心想要是有個酒店就好了,我可以痛快地暢飲一番。忽然,他發現前面不遠處有戶人家,門前挑出一面小旗。李白心中一陣高興,“啪啪”兩鞭,驅趕著小毛驢直奔那家小店。到了跟前一看,才看清小旗上寫的不是“酒”字,而是“佳醋”!李白一下涼了,原來是醋店。他轉念一想,倒也罷了,喝上幾口茶水,也比干渴著強。於是走。進店裡,只見屋裡桌旁坐著一個縣令正在歇息。李白對店主說:“一人一口又一丁,竹林有寺沒有僧,女人懷中抱一子,二十一日酉時生?”店主是個很聰明的人,他聽出李白是用詩謎在問他,心中十分佩服,就答道:“您問這是'何等好醋’?跟您說吧,這是有名的山西老陳醋,味道極佳,先生儘可品嚐。”李白說:“醋我可以買一罈,不過我口渴極了,煩店主給沏壺茶。”說罷掏出銀兩遞給店主。店主高高興興地給李白沏好了茶,又挑了一罈醋。李白端起茶壺一飲而盡,然後對店主說道:“鵝山一鳥鳥不在,西下一女人人愛,大口一張吞小口,法去三點水不來。”店主點頭應道:“您是說'我要回去’。多謝光顧小店,先生走好。”李白手提醋罈,剛要邁出門坎兒,只見那個縣令站起來喝道:“你是何等淺薄之人,竟敢在本官面前咬文嚼字,好不自量!”李白瞥了他一眼,一板一眼地說道:“豆在山根下,月亮半空掛,打柴不見木,王裡是一家!”說罷,走出門,騎上毛驢,一甩鞭子,揚長而去。

(謎底: 李白說的是“豈(豈)有此理!”可是蠢縣令卻不知道其中含義,聽後,反而暗自發笑。心想,可不是麼,我好比那一輪明月,他就是那山下的豆;我姓王,我老婆姓李,本來就是一家嘛!)

57、王安石字謎招書童

王安石打算身邊再要個書童,可連著看了幾個都不中意。這一天,家人又找來個書童,請王大人過目。王安石問了他幾個問題,小傢伙答得不錯。王安石看他聰明伶俐,也沒說什麼,在紙上寫了幾行字,交給了家人:一月又一月,兩月共半邊;. 上有可耕之田,下有長流之川;一家有六口,兩口不團圓。家人看了,沉思了一會兒,終於明白了主人的意思,就把小傢伙留下了。? 讀者朋友,王安石寫的是個字謎,謎底就是一個字,你們能猜出是什麼字嗎?

(謎底:是個“用”字。)

58、梁山伯問路

有一天,梁山伯到祝家莊去探望他的同窗好友祝英臺。一路上花紅柳綠,風景如畫。梁山伯欣賞著美景,不覺走到了一個三岔路口。這一下,梁山伯不知該走哪條路才好。忽然,他發現不遠處有一位老伯正靠在路口的一塊大石頭下休息。於是走上前去,恭恭敬敬地向老伯作揖問道:“老人家,請問往祝家莊怎麼走?”老伯一看,是個書生,也不答話,卻繞到大石頭後面,伸出頭來,看著梁山伯直笑。然後老伯拍拍身上的土,朝著梁山伯剛才過來的路走了。這下可把梁山伯給弄蒙了。這位老伯既不指路,也不答話,卻繞到石頭後面,伸出頭來,看著我直笑,真可氣。但梁山伯又一想,這裡面一定有文章,他把剛才的情景又仔細地琢磨了一遍,不覺脫口而出:“原來如此!”於是他按照老伯給他指引的方向,向祝家莊走去。你能猜出梁山伯走的是哪條路嗎?

(謎底:原來,老伯設了個謎讓梁山伯猜,謎底就是梁山伯要打聽的路。老人繞到石頭後面,伸出頭來,意思是“石頭”的“石”字,再“出頭”,不就是“右”嗎?所以梁山伯選擇了右邊的那條道,直奔祝家莊而去。)

59、搖錢樹

從前,有個人從小就好吃懶做,長大以後仍然惡習不改,整天吃喝玩樂,東遊西逛。後來,他把父親的遺產都糟蹋得乾乾淨淨,連吃飯都沒轍了。就這樣,他還寧可餓著肚皮,也懶得去幹活。有一天,他聽人家說有一種搖錢樹,只要找到這種樹,用手一搖,那錢就嘩嘩往下掉。懶漢心想:我一定要找到搖錢樹,找到它,這輩子就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了。於是,他見人就打聽:“搖錢樹在哪兒?你們這兒長搖錢樹嗎?”人們被問得莫名其妙,都以為碰到神經病人了,誰也不搭理他。就這樣他問了九十九天,也沒問出個結果來。雖然累得精疲力盡,但他還是不死心。到了第一百天頭上,他見到了一位精神飽滿的老農夫在田裡幹活,就拱手問道:“老大爺,您知道哪兒有搖錢樹嗎?”老人家上下打量了他一番,然後笑著對他說:“你要找的這搖錢樹啊,到處都有。”懶漢一聽,急忙說:“老大爺,您趕緊帶我去找一棵。”老人家一擺手,說:“你先彆著急,讓我把搖錢樹的樣子告訴你,你自己就可以找到它了。你聽著:搖錢樹,兩枝杈,兩枝杈,十個芽,搖一搖,開金花,柴米油鹽全靠它。”懶漢聽了,如夢初醒,連聲向老人道謝。從此以後,他按照老人的指教,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富裕起來了。你們說,老人說的搖錢樹是什麼呢?懶漢後來為什麼能過上好日子了?

(謎底:老人說的“搖錢樹”就是“雙手”。)

60、借衣

有一年的大年三十,丈夫和妻子商量正月初一去給岳父大人拜年。可是,這位姑爺家境貧寒,連件像樣的衣服都沒有,如此寒酸,有何臉面去拜見丈人?他眉頭一皺,計上心來,打算到隔壁劉三家去借件衣服穿。剛巧劉三出門不在家,家中只有劉三嫂。於是窮姑爺對劉三嫂說:“大嫂,我明天要和妻子去給岳父大人拜年,可我窮得連肚子都填不飽,更談不上有件像樣的衣服了。您行行好,把劉三大哥的長衫借我穿一天吧。”說著,他用手指了指放在桌子上的那件長衫。劉三嫂笑眯眯地說:“長衫倒是有一件,可是正月沒有初一啊,你拜的哪門子年?”窮姑爺一聽,心裡涼了半截,正月明明有初一,她怎麼說沒有初一呢?分明是不願借給我。於是,窮姑爺悻悻地走出劉三的家門,口中還不停地嘟囔著:“哼,正月沒有初一,正月沒有初一。”忽然他眼睛一亮,恍然大悟,急忙返身走回劉三家,一面向劉三嫂道謝,一面拿起桌子上的長衫,高高興興地回家去了。朋友們,窮姑爺是怎麼弄清楚劉三嫂是同意借給他長衫的呢?

(謎底: 原來,劉三嫂的話是個字謎。“正月沒有初一”是謎面,打一字。謎底是“肯”。這裡用的是增損離合的手法,把“正月”“合成”,“沒有初一”就是去掉“一”字,也就成了“肯”了。你們說劉三嫂聰明不聰明?而這位窮姑爺也真夠機靈的!)

61、賣藥人

一天,路旁有群人圍著個買藥攤子。那賣藥人頭上戴頂草帽,面前放著一隻藥箱,箱蓋上放著幾粒作廣告用的藥丸。此時,賣藥人正在口若懸河地兜售:“本藥是根據祖傳秘方,精心製作而成。專治脫髮、禿頂。治一個好一個,哪位買回去試試,包你滿意。”他說得搖頭晃腦,滿口噴沫,頭上的草帽也跟著上下顛動。圍觀者有的問這問那,有的掏腰包。賣藥人見生意馬上要開張,非常得意,就彎下腰去開箱,沒想到不留神把箱蓋把箱蓋上的藥掀落在地上,恰好又刮來一陣風,草帽也被刮掉了。賣藥的人慌里慌張的撿藥又撿帽。等他戴好帽,抬頭一看,周圍已經空無一人。你知道原因嗎?

(謎底:原來,賣藥人的草帽被吹落,露出了光頭。大家見他連自己的禿頭都未治好,賣的肯定是假藥,所以都走了。)

62、張飛應對孔明謎

話說劉備三請諸葛亮的時候, 諸葛亮感於劉備的誠心誠意,答應出山。但是,在未走出茅廬時,突然諸葛亮出難題,要求劉備他們仨兄弟猜個啞謎。劉備和關羽一聽,不敢應答,因為他們不會此術。可三弟張飛卻不買賬了,怪眼圓睜著,大聲吼叫:“這有何難! 待我去對待這老傢伙!”張飛不管三七廿一, 衝進了茅廬。諸葛亮一言不發, 舉起右手指指天,張飛見狀一愣,這是啥意思?但一想,既然“毛遂自薦”了,那就豁出去了,於是他用左手向地下一指。諸葛亮又伸出一指,張飛白了他一眼,用勁伸出三指回敬。諸葛亮馬上伸出三個指頭,張飛一看這老傢伙學我樣,沒門!他急忙改出九個指頭。諸葛亮收回手,然後用手在胸前劃了一個大圓圈,張飛雙眼眯笑,用食指向袖口裡一指。諸葛亮滿意地點了點頭,左手搖了搖鵝毛扇,說:“馬上出山!”久立於茅廬外的劉備和關羽倆兄弟聞言, 開心得不得了,他倆沒能想到,三弟竟有如此本領。諸葛亮出山以後,鼎力相助劉備成了霸業。事後,劉備和關羽問三弟張飛:“那次你和先生對的是什麼啞謎?” 張飛說:“那天他指天,是說天上雪大,我呢就指地,告訴他地上路滑。他又伸一指是問我們是不是初到寒舍,我告訴他,不是!我就伸出三個指頭,對他說三顧茅廬了。他伸出三個指頭, 意思是留我們吃飯,三人三張餅,我想這怎麼夠呢,就急忙伸出九個指頭對他說,三人九張餅。可先生這人非常小氣,他在胸前劃了個大圓圈,說是他家的餅特大。我指指袖口賭氣地說,剩下的可以打包帶走的呀。”劉、關兩人聽後,稱讚張飛真行真聰明。之後,劉備和關羽又對諸葛亮提起了“出山對謎”之事。諸葛亮說:“當初我出上知天文,張飛先是一楞,過了會兒他對下曉地理。我再出一統天下,這回張飛對得很快,他對三分鼎立。我又出三三歸漢,張飛他居然對九九化原。我最後出胸裝日月,誰能想到,張飛他思維敏捷,對袖藏乾坤。張飛呀,他真是能文又能武啊!”劉備和關羽一聽,啞然失笑,心想,張飛兄弟原來是這等學識,居然能把先生蒙了。

(謎底: 謎底在正文已解。)

63、滑稽秀士

一次滑稽秀士侯白和文朋詩友一起猜謎,規定謎底必須是大家都知道的實物,不許出稀奇古怪的東西,誰違規就罰他出錢請酒。生性詼諧的侯白眼珠一轉,嬉笑道:“我來牽頭!”說罷搖頭晃腦地唱了起來,“有個東西,背和屋一般大,肚和車橫軸一般大,口和小酒杯一般大。”大夥誰也猜不出來,都說:“天底下哪有此等怪物,純是胡編亂造!”侯白微微一笑:“謎底容後稟告,先再考考各位才子。”說罷又出了條謎語:“有個東西,大小像只狗,長相卻是牛。”書生們有的猜是獐子,有的猜是鹿,猜來猜去,誰也沒有猜著。最後還是滑稽秀士侯白自己道出了謎底。你知道前後兩條謎語各隱何物?

(謎底:前者:屋樑上小燕子壘的窩;後者:牛犢。)

64、農夫巧謎戲秀

從前有個秀才,整日酸文假醋,到處賣弄自己的“學問”。他自以為自己作謎語有一手,所以經常出謎語讓別人猜。可是每次他都難不倒別人,人家一猜就中。一天,他閒得無聊,出來逛蕩。不覺走到郊外,見前面有個老農夫正低頭在田裡鋤地。秀才想,這下機會來了。老農整日擺弄鐵鍬鋤把,能有什麼學問?我何不出個謎語考考他,也好讓他見識見識我的學問。於是,秀才走到農夫跟前,說道:“農家,敝人有一小小謎語,不知你能猜否?”老農夫答道:“你說吧。”秀才說:“長腳小兒郎,嗡嗡入洞房,欲飲硃砂酒,一拍見閻王。”老農夫聽罷,不禁一笑,馬上說道:“老夫這裡也有一個謎語,請你也猜猜:信號一聲響,紅娘上跑道,一圈一圈跑完時,不見紅娘不見道。”秀才一聽,愣住了,抓耳撓腮,半天也想不上來。老農夫見他這副難堪相,就笑著說:”告訴你吧,你的謎底見著我的謎底就跑。”說得秀才滿臉愧色,扭身逃走了。

(謎底:秀才的謎底是“蚊子”,老農夫的謎底是“蚊香”。蚊子見了蚊香還有不逃的?)

88則謎語故事(下),很有趣味,很經典

65、賣畫不要錢

清朝末年,有個雲遊四方的道士。這道士知識淵博,能畫一手好畫,尤其酷愛猜謎。一天,他來到京城。心想,人們都說京都里人才濟濟,我要親眼見識見識。於是,他精心畫了一幅畫。畫的是一隻黑毛獅子狗。那狗畫得栩栩如生,尤其那一身油黑髮亮的皮毛,更是讓人讚不絕口。道士來到鬧市,把畫懸掛在路旁,頓時招來許多行人看客。有人出錢要買這幅畫。道士笑著說道:“我這畫不賣,出多少錢也不賣。這幅畫內藏有一字,要是有誰猜中,本人分文不要,白白將畫送給他。”眾人一聽,天下竟有這等便宜事,不花一文錢,白得一幅好畫,於是爭相猜射起來。可是猜了半天,誰也沒有猜中。這時,只見一位老者,分開眾人,走上前去,將畫摘下卷好,也不言語,夾起就走。眾人看了愕然,道士也上前問道:“老翁您還沒猜呢?怎麼就拿走我的畫?”老人仍不吭聲,還是往外走。眾人也七嘴八舌地嚷開了:“嘿,先別拿畫,你說出謎底是什麼?”老人如同聾了一般,還是不吭聲,只顧往前走。道人看到這裡,不禁哈哈大笑道:“猜中了!猜中了!”你說說這位老翁為什麼猜中了?

(謎底: 道士出的是一個畫謎。畫中的“黑狗”,隱寓著“黑犬”的意思。“黑”與“犬”一合成,就是“默”字。所以老人自始至終默不作聲,難怪道士說他猜中了。)

66、巧聯得安寧

有個同學叫安寧。他學習非常勤奮,有空就愛看書。可院裡的其他幾個同學就不同了,放學後書包一扔,不是打牌,就是聊天,還常常闖進安寧家胡折騰,攪得安寧是成天不得安寧。安寧煩透了,又不好公開趕他們走。後來,他終於想了個主意,在自己的屋門兩旁,貼上了一副對聯:“古月門中市;言青山上山。”那幾個搗蛋鬼看見了這副對聯,一琢磨,咱們成了不受歡迎的人,就不好意思再去打攪安寧了。你能猜出對聯的含義嗎?

(謎底:這副對聯謎用了離合法。“古”、“月”合成“胡”,“門”中“市”合成“鬧”,上聯的謎底是“胡鬧”。“言”、“青”合成“請”,“山”上“山”是“出”,下聯的謎底是“請出”。合到一塊:胡鬧請出!安寧同學用對聯謎的形式,巧妙地批評了那幾個同學,為自己爭得了安靜的學習環境,是個聰明主意。)

67、船翁考子

從前有個老船翁,名叫張海,幫人運點小貨為生。張海深感自己沒有文化的苦,除白天駕船外,晚上還把自己學到的一點文化知識教給兒子,有時還為兒子買些詩書自學。有一天,父子運貨到了一個集鎮,兒子在街上看到朝廷考狀元的榜文,回船向張海要求赴考。張海恨透了封建仕大夫的殘忍,不讓兒子去。在兒子的苦苦哀求下,張海沒辦法,於是指著鄰近的一條船對兒子說:“你去那裡給我借一樣東西來。拿錯了就別去考,拿對了你就去吧!”兒子滿口答應。張海叫兒子拿出紙筆來,順手寫了這樣一首詩:“憶當年,生在深山,青枝綠葉,嘆而今,來到人間,青少黃多。經過幾多風波,受盡幾番折磨。莫提起啊,莫提起!若提起,無非點點淚滴江河!”寫畢,兒子很快到鄰近船上借來父親要的東西,父親無奈,只得依允兒子上京赴考了。 你知道張海要兒子到鄰近船上借什麼東西嗎?

(謎底:借“船篙”。)

68、父女猜謎

方老師有個女兒叫小玲,天真活潑,遇事好問個為什麼?方老師對她也注意因勢利導,遇到小玲提問題時,總是不忙於回答,而是啟發她自己去獨立思考,還經常出謎題給小玲猜。一天,方老師把一本小說《木木》交給小玲,叫她去還給圖書館,然後再借一本雜誌回來。小玲接過書問:“爸爸,借什麼雜誌?”方老師說:“雜誌名稱就在這本書上面,你自己猜。”小玲這才明白,原來爸爸又出謎語考我了。只見她大眼睛盯著手裡這本書,骨碌碌一轉,噢!知道了。不一會,小玲高高興興地將雜誌帶回家交給方老師。方老師滿意地點頭微笑。第二天,小玲剛起床就對方老師說:“爸爸,過幾天就是'六一’兒童節了,我們中隊要搞一個慶祝活動,每個同學都要帶兩樣玩具送給幼兒園的小朋友,您今天替我買兩件玩具,玩具的名稱就寫在這紙上。”方老師拿起一看,紙上寫的是一個“森”字,馬上笑著說:“你也想考考爸爸是嗎?”晚上,方老師帶回來兩樣玩具,小玲見了笑得嘴也合不攏。 親愛的讀者,請你想一想,方老師要小玲借的是什麼雜誌?小玲要方老師買的是哪兩樣玩具?

(謎底: 《書林》、木偶、積木。)

69、父子對話

有一戶人家,父子二人說話含蓄幽默,從不開門開山。新年快到了,父親高高興興地把兒子叫來說:“你在外面玩什麼?”兒子說:“階下兒童仰面時,清明裝點最堪宜,遊絲一斷渾無力,莫向東風怨別高。”父親聽了說:“明天,我再給你做一個,你到街上去幫我買樣東西來。”兒子問:“買什麼東西?”父親說:“能使妖魔膽盡催,身如束帛氣如雷,一聲震得人放恐,回首相看已化灰。”兒子聽後到街上買來了父親需要的東西。你知道兒子在玩什麼,父親要買什麼嗎?

(謎底:兒子在玩“風箏”,父親要買“爆竹”。)

70、三姐妹猜謎

一天晚上,三姐妹在院子裡乘涼。大姐說:“我出一則謎語,看你倆誰能猜著?一朵花兒怪,花枝繞幹排,晴天家裡栽,雨天開門外。”二姐正想說出謎底,調皮的三妹馬上插嘴說:“還是先猜我一個謎吧:'獨木造高樓,沒瓦沒磚頭,人在水底走,水在人上流’。”二姐接上說:“你倆的謎等一下猜,還是猜我的謎吧!'在外肥胖胖,在家瘦長長,忙時淚汪汪,困時靠著牆’。”說完三姐妹哈哈大笑。原來三姐妹說的都是同一物。親愛的讀者,您知道是一種什麼物嗎?

(謎底:雨傘。)

71、考媳婦

從前,有一戶姓魯的人家,給兒子娶了個媳婦,全村人都誇媳婦長得漂亮。兒子聽了很是得意。公公婆婆說:“模樣長得好,不一定就聰明;要真聰明伶俐,那才好呢!”他們決定考考兒媳婦。一天做早飯時,婆婆對兒媳婦說:“你去拿四樣東西來!”兒媳婦問:“哪四樣?”婆婆說:“四兩'沉’,四兩'漂’,四兩'張著嘴’,四兩'彎著腰’。”兒媳婦一聽,二話不說,轉身就去拿來了。婆婆一看,眉開眼笑;公公一瞧,連聲地誇獎:“聰明,的確是聰明啊!”請你猜一猜,婆婆叫兒媳婦拿的是四樣什麼東西?

(謎底:四兩鹽、四兩油、四兩花椒、四兩蝦米。)

72、壽禮

清朝時候,有一位窮畫匠,別看他吃了上頓沒下頓,可還是整天樂呵呵的,專愛扶弱濟貧。一天,他見村頭蹲著個小夥子在發愁。一問,原來是因為他家裡窮,沒錢給老丈人置辦壽禮。窮畫匠知道後笑笑說:“這有什麼可發愁的?這壽禮我包了!別看你大姐夫二姐夫騎著馬坐轎,這回呀,得讓你兩口子坐上橫頭。”小夥子半信半疑。第二天大清早,窮畫匠果然把壽禮準備好,裝了滿滿的一提盒送來了。當時正是數九寒天,外邊還飄著雪花,可提盒裡裝的盡是夏天才有的稀罕果品:紅噴噴的五月桃,黃橙橙的八月梨,翠綠的西瓜,紫色的葡萄,件件玲瓏剔透……小夥子往丈人家一送,可把老丈人給樂壞顛了,讒壞了。他仰著笑臉望著窮女兒窮女婿,大著嗓門喊道:“請,請上座!”等客人一走,老丈人忙不迭地伸手抓起個桃子就咬。這一咬可漏底了,把個老財主氣得差點兒昏了過去。你猜這是怎麼回事?

(謎底:這些果品都是用蘿蔔刻制的。)

73、小姑捱打

有一家人家只有三口人:哥哥、嫂嫂和一個小姑。這一天,小姑在門口做活,見一個過路人走來向他問路。小姑就熱心地又說又點,把問路人打發走了。晚上哥哥回來了,嫂嫂就跟她丈夫說:“你得管教管教你妹妹啊,她總站在門外和過路的男人指指劃劃,說三道四。”哥哥一聽火了,把妹妹找來想打她一頓。妹妹委屈地說:“你打我知曉,背後有人挑;因何出門來,為指路一條。”哥哥聽後,才知道錯怪了妹妹。後來有人把這四句話作為謎語,猜一樣東西。你知道猜什麼嗎?

(謎底:燈籠。謎面第一句中“打”字,即“提、舉”之意。)

74、無字家書

一個在外謀生的人託同鄉帶個妻子一封信和一包銀子。那個同鄉悄悄打開了信,看到裡面只有一幅畫,畫面上有一棵樹,樹上有八隻八哥,四隻斑鳩。他一想,信中並沒有寫多少銀子,於是便將銀子偷偷扣了一半。誰知見到了朋友的妻子後,她拿著信講:“咱們辦事要老實啊!我丈夫託您帶一百兩銀子,為什麼只有五十兩了?”你能猜出她憑什麼知道了原來有銀子一百兩嗎?

(謎底: 八隻八哥即八八六十四,四隻斑鳩即四九三十六,相加為一百。)

75、怎樣分牛

從前,有個老農養了十七頭牛。他臨終時,把三個兒子叫到跟前,留下遺囑:長子分二分之一,次子分三分只一,幼子分九分之一,但不能把牛殺掉。說完就死了。這可難壞了弟兄三人。正在發愁之際,有個鄰居牧牛歸來,一聽老農遺囑,便幫他們把牛分好了。弟兄三人皆大歡喜。 請你猜猜,這位鄰居用的是什麼辦法?

(謎底:鄰居牽出自己的一頭牛,這樣一共就有了十八頭牛。二分之一,得九頭;三分之一,得六頭;九分之一,得兩頭。正好分去十七頭,最後仍剩下這位鄰居自己的那頭牛。)

76、三兄弟求學

古時有三兄弟,都略通文墨,聽說縣城來了一位學識淵博的先生,一起前往求學。先生說:“我要考考你們,誰最聰明就收誰”。說著拿出三張紙,分給他們。每張紙上都寫著“一女牽牛過獨橋,夕陽落在方井上”這幾個字。三兄弟不知道先生要考什麼。老大靈機一動,以這幾個字為命題作起作文來;老二自作聰明以這些字為上聯,對出下聯;而老三不動筆墨,待老師收卷子時,才匆忙在紙上寫上自己的名字“王文”。先生看了卷子後,只留老三一人當學生。你明白先生究竟考的什麼嗎?

(謎底:姓名。)

77、謎詩破謎

范仲淹幼時勤奮好學,因家貧到醴泉寺借讀。不知不覺間,范仲淹在醴泉寺已苦讀三年。這天傍晚,他和醴泉寺住持踏著夕陽餘輝,到翠竹蒼蒼,奇石羅列的後園散步。住持觸景生情,得一字謎:“竹林高高留僧處。”讓范仲淹猜對。范仲淹以詩笑答:“竹下一寺院,天天把人盼,久候人不來,空把香火燃。”住持聽後,頻頻點頭。范仲淹的詩是“謎詩破謎”,可知二人的謎底為何字嗎?

(謎底:等。)

78、文必正猜謎

書生文必正,一肚子才學。這天,他到舅父家裡,表妹瓊玉生得不僅賽牡丹勝芙蓉,而且是個才女。兩人談詩論文,又猜起謎兒來。表妹說了一字謎,謎面是:“兩人並坐,坐到二鼓三鼓,一個怕貓,一個怕虎。”文必正心中暗想,兩人並坐,應該是兩個字合在一起,又想到魚兒怕貓,羊兒怕虎,不由面呈喜色,張口便說是個“鮮”字。不料表妹嘻嘻一笑,把頭搖得像撥浪鼓似的,說蕎麥皮打漿子,兩個不粘。請他再猜。他低下頭來踱來踱去,像老驢拉磨,原地打轉。這時,舅父提醒他,二鼓、三鼓兩個時辰是這謎的關鍵,你犯了喧賓奪主、本末倒置的毛病。文必正一聽,腦子就像開了一扇窗,頓時亮堂起來,很快就猜著了。 這是個什麼字呢?

(謎底:孩。)

79、李白訪友

這年春天,李白因想念朋友杜甫,就跋山涉水來到成都看他。這天,兩人在花間小酌,酒過三巡,李白面對桌上的小菜,酒興盎然,隨即吟道:“有洞不見蟲,有巢不見蜂。有絲不見蠶,撐傘不見人。”杜甫聽後說:“李兄之作是一謎面,我也用同底謎面答之:”兩頭尖尖像只稜,鑽進泥裡扎個窩,有人說它心眼少,有人說它心眼多。”杜甫吟完,兩人相視而笑。幾天後,李白要走了,杜甫滿屋瞅瞅,想找點禮物送給朋友,最後想了想,找出文房四寶,寫道:“左十八來右十一,十八十一在一起,左邊給你柴火燒,右邊給你糧食吃。”杜甫寫完,說:“這詩是一字謎,打一字,李兄若想我,就看看這首詩吧。”這兩個謎語的謎底究竟是什麼?

(謎底: 藕。杜甫的“杜”。)

80、佛印邀友宴

一天,佛印邀好友蘇東坡和蘇小妹來寺做客,佛印是烹飪好手,便問道:“二位喜歡吃點什麼菜?”蘇小妹慢條斯理地說道:“你給我來個,土裡生來水裡撈,石頭縫裡走一遭,白白淨淨沒骨頭,人人愛吃營養高。”蘇東坡風趣的說:“我來一盤,有根不落地,有葉不開花,都說它是菜,園裡不種它。”佛印聽了笑著說:“二位稍待片刻!”說罷下廚房去了。 工夫不大,佛印把兩盤佳餚擺上桌說:“兩位可是要的這兩個菜?”蘇東坡和蘇小妹望著桌上的菜,齊聲說:“對!”請問蘇家兄妹要的是什麼菜?

(謎底: 豆腐、豆芽。)

81、蘇小妹制謎

有一年中秋夜,少遊邀小妹同到後花園賞月。少遊欲出一字謎讓小妹猜,蘇小妹笑道:“夫君謎面中當須有月字。”少遊道:“帶月字,易事也!娘子你且聽來:夫人頭戴兩繡球,伴著月光戶外遊,先到前園賞花草,再到後河觀水流。”小妹聽後道:“官人差矣。*字雖作'水’解,然寫法各異。因此,'觀水流’句有誤導之嫌。謎面可否這樣更動:'仙人草下月色掛,兩點兩橫把人夾,看似水來非像水,眉山深處有它家。’”少遊聽後暗自讚歎。你猜得出是何字?

(謎底:藤。)

82、字謎

一天,蘇東坡、蘇小妹、秦少游聚在一起,席間,秦少游順口吟出一首絕句:“我有一物生得巧,半邊鱗甲半邊毛,半邊離水難活命,半邊入水命難保。”蘇東坡一聽,馬上附和道:“我有一物兩邊旁,一邊好吃一邊香,一邊上山吃青草,一邊入海把身藏。”蘇小妹文思敏捷,也脫口而出:“我有一物生得奇,半身生雙翅,半身長四蹄。長蹄跑不快,長翅飛不起。”他們三人說的都是同一字,你猜到了嗎 ?

(謎底:鮮。)

83、白罐黑罐

烈日炎炎,一個盲人到露天集市上去買瓦罐。他問攤主:“瓦罐都有什麼色的?”小販答:“我賣的瓦罐有四個白的,二個黑的。”盲人問:“多少錢一個?”小販答:“白的一個三枚錢,黑的一個二枚錢。”盲人說:“那我要個白的吧。”小販收了錢。欺盲人看不見小販就拿了一個黑罐子給盲人,盲人接過罐子,又把地攤上的罐子都摸了一遍,憤憤地說:”你欺負我是盲人,競然用個黑罐子冒充白罐子來騙我! 走! 我們到官府說理去,我要你加倍還我罐子錢。“請問:盲人是怎麼發現自己被騙的?

(謎底:白罐黑罐日曬後,白罐比黑罐溫度低。)

84、十分好笑

從前,有一個吳知縣,能書善講,文筆不凡,自謂:天下第一才子。一天,他與同官的張知縣猜謎,謎面是:東南西北路條條,八萬雄兵手提刀,一子一女並排坐,天上綠竹喜彎腰。吳知縣與臨鄉李秀才有文字之交,他猜到了謎語很得意,便興高采烈的跑到李秀才家說:“我今天又猜出一個謎語,真是才學不淺呢。”李秀才接過謎面一看,笑著說:“這謎是我出的呀。”秀才接著說:“我這裡還有一個謎面,你猜猜看:兩個幼兒去爬山,沒有力氣爬得上。歸家又怕人笑話,躲在山中不肯還。”吳知縣一下子被難住了,大家想一想,第一則謎語打一句什麼話?第二則猜的是什麼字?

(謎底:十分好笑、幽。)

85、他們各姓什麼

大道上駛來一輛兩匹馬拉的大車,車上坐著一個釣魚的,一個挎著弓的。駕車的問:“您二位貴姓?”釣魚的抓起一條大魚,對著夕陽高高舉起,說:“我就姓這個!”另一人把肩上的大弓使勁兒拉開說:“我姓這個!”他倆又問駕車的怎麼稱呼,駕車人笑嘻嘻地指著前面兩匹馬說:“喏,那就是!”請你猜猜,他們三個人各姓什麼?

(謎底:釣魚的姓魯;挎著弓的姓張;駕車人姓馮。)

86、猜猜看

有一天吃過晚飯,小軍的爸爸出了一則謎語:“寫起來只有兩個人,看起來掛著千盞燈。行起來道路無窮遠,想起來實在大無邊。”小軍想了想,說:“我知道了。”說完,他靠在爸爸的耳旁說出了謎底。媽媽說:“我出一則謎語,你來猜一猜:有眼沒有眉,有翅沒有腿;長翅不能飛,無腿行千里。”小軍說:“這個謎太好猜了。”媽媽問他是什麼,他說:“晚飯時我們吃過了的呀!”媽媽聽了滿意地笑了。最後,小軍說:“現在該你們猜我的謎了:腦袋尖,身子長,眼睛長在屁股上,滑溜溜,亮閃閃,進出全為人爭光。”這一下可把爸爸媽媽難住了。你能猜出這三則謎語的謎底嗎?

(謎底:天、魚、針。)


88則謎語故事(下),很有趣味,很經典


87、買酒

從前,有個店老闆,米糠裡都能榨出油。一次,他叫一個夥計替他買酒。不但不給錢,反而說:“聽說,沒錢買來酒,才叫會辦事。”夥計接過酒瓶,眨了眨眼就走了。不一會兒他回來了,雙手恭敬的遞給老闆一個空酒瓶說:“老闆,請。”老闆接過一看,大怒:“怎麼沒酒?”夥計卻笑著說:“老闆息怒,沒酒也能喝,才叫會喝酒哪。”請您猜四字成語一。

(謎底:無中生有。)

88、難不倒

某城有一家酒店叫“難不倒”酒店,顧客所點菜餚都能滿足。某日,有一食客進城辦事,正遇晌午時分,他找到“難不倒”酒店,該食客喜愛小呷幾斟,點了四道下酒菜,服務員記下後為難地離開了,他立即向經理彙報,經理聽後立馬找到大廚,大廚一看四道菜分別是:皮外皮、皮內皮、皮裡皮外皮、皮打皮。經理和大廚怕砸了“難不倒”酒店的招牌,幾經曲折,找到了告老還鄉年過花甲的老廚師才解開這個謎。親愛的讀者,你猜猜,這四道菜分別是什麼?

(謎底:豬耳朵 豬肚子 豬舌頭 豬尾巴。)


圖文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