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貓俠”胡曉範:不是模範 我是曉範

南昌新聞網訊 “胡大哥,感謝您為獻血公益事業作出的貢獻,您是新時代的‘模範’。”2020年3月17日,胡曉範像往常一樣獻了400毫升血漿,意外地收到了鷹潭血站中心贈送的鮮花,這讓他激動得有些說不出話,“我不是什麼模範,我只是曉範,能為別人做點好事,這就夠了。”

據悉,再過三個月,胡曉範將年滿60週歲,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這是他最後一次無償獻血。“我等通知很久了,因為60週歲後就不能獻血了,還怕趕不上這趟。”胡曉範坐在椅子上,欣慰地看著鮮紅的血液從自己體內流進血袋。

胡曉範是南鐵鷹潭機務段的一名職工,也是一名特殊的獻血者。“我是Rh陰性血型,也就是俗稱的‘熊貓血’。”胡曉範說,在我國,99%以上的人是Rh陽性血型,Rh陰性血型約佔0.3%。

2004年胡曉範的第一次獻血,是因為家人生病的機緣巧合,他意外發現自己竟然是稀有的“熊貓血”。“我知道,這種血型的病患生死關頭經常‘一血難求’,從那時起我就開始獻血,幫助需要幫助的人。”胡曉範當場決定加入固定獻血隊伍,這一堅持便是16年。

由於“熊貓血”患者輸血時只能找同樣血型的“熊貓血”,而且珍貴的“熊貓血”每次獻血必須間隔6個月以上,並且不可主動獻血,只有等血站通知才能獻血,所以“熊貓血”往往比“普通血”要得急,胡曉範需要“24小時待命”。

有一次,胡曉範接到血站求助電話,一名8歲白血病男童急需“熊貓血”的血小板救治。他二話沒說,便急衝衝趕到醫院,可看到獻血裝備從針管變成了一臺血細胞分離機,他心中打起了退堂鼓。“我一般是獻全血,獻血小板是要分離血細胞單採血小板,再把剩下的血液輸回體內,感染的風險會更大。”但得知男童生病後一直很勇敢積極對抗病魔,胡曉範還是決定留下來。“我也是做父親的人,盡己所能,能幫就幫。”胡曉範說道。經過3小時血小板採集,血站成功提取了胡曉範珍貴的血小板,幫助男孩渡過了一關。

“幫助別人,最終收穫快樂的是自己。”胡曉範經常這樣教育兒子胡雪瑋。胡雪瑋遺傳了父親的“熊貓血”,第一次被父親“拉”來血站是2006年的夏天。

“當時是一個產婦急需用血,用血量比較大,我一個人不夠,就把兒子拉來了。”胡曉範打起了兒子的主意,可妻子洪佩卻不幹了,堵在門前說道:“自己去就行了,不能把兒子也搭進去。”為了說服妻子同意兒子獻血,胡曉範好一番“軟磨硬泡”,最終是兒子發了話,“我想去,我也要像老爸一樣去救人。”

從此,血站常常能見到胡曉範父子倆的身影。2004年獻血至今,胡曉範共獻血12次,獻全血4600毫升,兒子胡雪瑋也已累計獻血2600毫升。

“獻血站裡還有幾張我的全家福。”胡曉範打趣道。起初,他同兒子茶餘飯後聊得最多的就是爺倆獻血救死扶傷的事兒,妻子洪佩常常插不上話,被爺倆“排斥”久了,洪佩坐不住了,喊上胡曉範一同去獻血,如今也成為獻血隊伍中的“常客”。

善良處事,以己度人,無論是對待獻血還是工作,這都是胡曉範的人生信條。最後一次獻血,胡曉範心情複雜:“雖然以後不能再獻血,但是我還可以當志願者,傳遞無償獻血的大愛精神,讓更多人參與無償獻血,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胡曉範說道。(吳朋珊 鄒維 全媒體記者 胥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