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服務“硬核”助力大學生就業

據媒體報道,戰“疫”期間,華中師範大學的“85後”輔導員王璐,通過微信群、公眾號、招聘網站等線上平臺,為畢業季學子充分就業解疑釋惑,獲得廣大師生點贊。

“停課不停教、隔空不隔愛”,王璐這樣的“青椒”僅僅是齊心戰“疫”、心繫學生的高校教師圖鑑中的一道優美“剪影”。受疫情影響,目前各企業的線下招聘基本取消,“雲就業”成為大勢所趨。教育部近日也發佈了多項舉措開展“雲就業”,鼓勵畢業生和用人單位通過網絡進行供需對接,為高校畢業生提供每天24小時全年365天的網上校園招聘服務等。由“面對面”改為“屏對屏”,對於廣大畢業生來說,這是前所未有的挑戰。不少畢業生存在“如何在鏡頭裡表現得更優秀一些”“不熟悉線上平臺,說話緊張”“網絡環境不好,容易掉線”等困惑。

由線下轉戰線上,面對畢業生存在的各種就業困惑,需要高校提供對接精準的“雲服務”。應堅持教師主導、以生為本的原則,整合互聯網新媒體平臺、精準分析就業大數據、實現全過程技術管理,以多樣化、互動化、協同化的方式,打好組合拳,以技術硬核幫助畢業生順利就業。

高校要引導和滿足畢業生的各類需要,以在線課程、專業諮詢為主,以網絡分享、模擬面試為輔,為畢業生求職就業保駕護航。通過大範圍、寬視域、高頻率的在線即時溝通,使供需雙方信息在網上更加對稱。線上交流為教師的全程指導提供了綠色通道,以點對點的溝通為師生之間和生生協作創造了有效載體,把正確的價值導向和職業生涯的規劃有機融合,這種溝通方式有助於調動學生的廣泛參與度,挖掘自身潛力。

互聯網招聘、視頻面試、電子簽約的方式正在逐步成為趨勢,不受場地限制、時間更為靈活、選擇更有針對性,這在客觀上要求打造新型互聯網模式+就業服務相結合的“雲就業”服務平臺。高校要堅持全員抓、人盯人、步步高的理念創新,動員學校教師、幹部、校友等各方面資源,為畢業生找單位、找崗位、找信息;要主動聯繫用人單位,建立校企合作對接平臺,在重點區域、重大工程、重大項目中加強人才供需對接;要發揮規模和質量優勢,開展與企業集團總部“強強聯合”式空中宣講和網上招聘。為學生求職、職業輔導、就業管理服務再上臺階提供有力支撐。

高校要拓寬渠道、創造條件,使就業輔導安排、就業信息核對、招聘會預約及現場招聘均實現數字化管理,更好為畢業生提供就業指導服務。要即時掌控全體畢業生的生活狀況、求職意向和心理需求,通過與學生在線建立“一對一”聯繫,點對點解決學生就業困難和心理困境、督促跟進每個學生擇業狀態,全面、智能、精準形成就業大數據。學生則可以通過預約經驗豐富的指導教師接受“屏對屏”的就業輔導,使用專業的職業測評軟件進行職業興趣、職業能力測試,在線觀看來自國內外的名師就業講座等,接受就業指導服務。

(作者系南京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

《中國教育報》2020年03月20日第2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