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P2P理財能買嗎?

A發現更大的世界


提這類似問題的人,我可以很肯定,大多數人都是沒有理財知識,甚至很多人是沒有獨立思考能力!

你沒有相應的統計數據,你可以觀察一下你身邊,也可以看看新聞報道,跑路的平臺不計期數,但凡有點常識的人,就是那些業務員說破天,我也不會投資。

讓我非常震驚是,你們還真敢把自己的血汗錢放到這些地方!

關於P2P平臺的具體詳細的暴雷數據,我之前已經回答過,感興趣的可以自己去看!

關於理財,尤其是金融,本身不產生價值,只是提供利益和風險的轉移,如果你瞭解金融的發展史,你就知道,裡面的血腥和欺詐遠遠超過你們大家的認知!所以,我建議大家,請慎重考慮。

那麼,市面上,我們都有那些投資工具,他們的風險等級是怎麼樣的呢?

以上基本上是市面上所有的投資理財產品。各位在投資之前,請考慮一下,風險能不能承受,能力夠不夠。

關於理財,我給大家一下幾個建議!

第一、不合法的不投資

在我們身邊,各種各樣的理財,比如什麼私募股權(很多圈錢的私募)、外匯、二元期權、現貨、數字貨幣等在嚴格意義上都是不合法的。不建議普通投資者投資。

最近,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也協會發布,703傢俬募機構已列入失聯公告名單,286家機構已被註銷登記

第二、合法,但是沒有監管的不投資

很多人投資P2P,就是看中他的利息高,而且有實體公司,所以選擇投資,甚至很多把P2P理財和銀行的理財產品比較。說實話,這些基本山對投資理財市場的常識都不懂,銀行有合法的監管和法律保障,把銀行理財和P2P相比,那是對銀行侮辱!而P2P是沒有嚴格的監管,這就是很多平臺到後期出現流動性風險,不能及時兌付資金時跑路的原因(資金全部在自己公司的賬戶裡面)

這是2018年暴雷的平臺分佈。現在更多!

第三、合法,但能力不夠的不投資

那我我們國內那些投資是合法的呢?比如股票、期貨和黃金(交易所交易黃金)等主動投資的投資工具,是合法的,但是,風險太大,很多人能力達不到,所以,不建議不懂的投資。

從理論上來說,股票的風險遠遠比私募和P2P理財的風險要小,你最多也不可能把全部資金都損失,但是私募和P2P一旦跑路,基本上都是有去無回。

第四、合法,但是流動性差的投資工具不投資

比如我們常見的收藏品市場,房地產市場(自住房除外),這些投資品流動性有很大的問題,往往會出現有價無市情況出現。

如果大家不懂投資,還想著高收益的人,我建議這些人一定要轉變觀念,高收益意味高風險,投資高風險的產品還不如不投資。投資不光有正收益,而且還有負收益。如果你損失了大部分本金,恭喜你,你在理財的道路上有重新開始了。

很多擔心上當受騙人,我認為,最適合大家的就是老老實實的去買貨幣基金或者投資基金(一定要找到好的渠道和產品,渠道不同,手續費和收益會大不相同)

以上是我個人的觀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牛熊獵手


作為P2P從業人員,首先先表明下我的態度:

希望大家能下車的儘快下車,下車後先別冒險,等一切都明朗之後再去投資,冒著本金清零的風險實在太恐怖了。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這句不是空話,等這句話應驗到自己身上,可就晚了,下面是我的一點感受,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一名P2P從業人員的自述

Part 1

2014年中,大學畢業後機緣巧合進入P2P行業,那時候P2P行業還是新興行業,找到工作的我開心的不行,還清晰地記得,班主任用互金行業“弄潮兒”來形容我。。。


而現在,P2P幾乎到了人人喊打的地步,這個行業的生命週期不禁令人感慨,短短几年,到底經歷了什麼?

我的同行,有人在號子裡冷著,有人失業著,有人賠上了全部家當,還有很多人轉行到各個領域。同行聊天,甚至說著在求職中面臨地各種歧視,有的招聘廣告直接寫明“不考慮P2P從業人員”,有的遭受面試官的各種白眼。


我先後穿梭於三家頭部P2P公司,期間還有過兩次非常魔幻的經歷,一次去了P2P孵化公司,在行業新興之初,搞個網站,弄幾張看起來專業點的辦公和證書照片,直接營業那種;還有一次,誤入了現金貸公司,第一天上班看到借款年化收益率直接嚇哭了。。。

Part 2

說實話,P2P的業務模式確實是一個很好的創新,在國外一直髮展地很好,到中國就變味了。


就理財端而言,廣大投資者想找一個穩定、收益率還OK、期限還靈活的投資平臺實在太難了,P2P剛好符合了這個要求,一拍即合,大家紛紛上車。P2P發展伊始,新手標年化收益率幾十的比比皆是,甚至大平臺也不例外,其他標年化10%+。投資者無比熱情,P2P最多的時候有6000+家。


但大家蜂擁而上的時候,是考慮不到風險的,18年年中各種暴雷,到現在,頭部平臺團貸、證大暴雷、陸金所老大哥退出,P2P只剩700多家了。

就借款端而言,敢於高息借貸的企業或者個人,風險也是相對高的。因為,理財端給投資者的收益,加上公司人員、營銷等運作成本,借款端最低要15%+,甚至20%,P2P公司才能運作下去。


但眾所周知,好的資產都被銀行、頭部互聯網公司、消費金融公司拿走,大的P2P公司還有議價能力,能拿到相對優質的資產,中小P2P只能走各種野路子,而這一切的後果終會一覽無餘地呈獻給公眾。


本身,按照P2P的運營模式,假設借款人不還錢,投資者是應該承擔一部分風險的,即有本金虧損的可能。但在中國,P2P公司如果不剛兌就存活不下去,投資者根本不買賬,借款人逾期的部分只能公司墊付,一旦資金鍊斷掉或有其他風險,公司只能倒閉,這是中國P2P發展的悖論,也是客觀存在的事實。


Part 3

9月初,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網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聯合發佈《關於加強P2P網貸領域徵信體系建設的通知》,支持在營P2P網貸機構接入徵信系統。重大利好,投資人老淚縱橫,落實情況我們拭目以待。


我今年也終於轉到了傳統行業,再不想經歷朝不保夕的日子了,我也是P2P行業重度投資者,80%的存款都在裡面,即使頭部平臺,每天也顫顫巍巍,數著日子等到期,畢竟那些大平臺也是前一天還正常經營,第二天就要坐車去維權了,投資人辨別好壞平臺實在太難了,什麼都可以造假的時代,給公司穿個馬甲,鍍層金實在太easy了。

最後的最後,希望大家能下車的儘快下車,下車後先別冒險,等一切都明朗之後再去投資,冒著本金清零的風險實在太恐怖了。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與各位共勉。歡迎同行留言交流~


50度生活


3月28日,“安全運營”了好幾年的團貸網突然爆雷,再一次引發P2P行業大地震!
投資人恐慌、後悔、憤怒……但都無濟於事。
從以往案例來看,想要拿回全部本金基本不可能,因為那些錢早已經被平臺轉移或做其他投資,結局註定是悲劇。
“平臺從前很好,現在這是怎麼了?”
“我用團貸網幾年了,回款一直很及時,怎麼會突然爆雷?”
“聽到團貸網的消息,確認性的看了一遍又一遍,不知道怎麼說話,雖然沒投過團貸,可印象中團貸是不會雷的,迷茫要不要把其他平臺的錢都轉出來。”
為什麼一個人人說好的平臺,一夜之間說倒就倒了?雷聲不止的P2P到底還能不能投?下一步應該怎麼辦?
在分析團貸網事件及其影響之前,我們先好好聊一聊P2P。

一、什麼是P2P

理論上來講,P2P是一種去中介的模式,即資金所有人(出借人)和資金需求人(借款人)之間的直接借貸行為。
相對於P2P的模式,傳統意義的銀行貸款業務,是作為資金所有人的你(存款人),把錢存在銀行;而後銀行再將錢借給有資金需求的人(貸款人)。
在此過程中,存款人和貸款人之間沒有直接和法律意義上的借貸關係,亦即銀行在這一過程中實際上扮演了嚴防“信息中介“異化為”信用中介“的監管角色。
作為資金所有者的存款人,你需要承擔的風險是極低的,除非銀行倒閉。而且《銀行存款保險條例》已於2015年5月1日起正式實施,最高50萬元償付限額能夠為我國99.63%的存款人提供全額保護。
由於(幾乎)所有的風險都由銀行承擔了(而且其具備監管法規及《存款保險條例》作為背書),作為存款人的你承擔的風險極低,甚至可以說零風險,因此你只能獲得一個相對較低的收益,而這個風險收益在邏輯上是合理的。
絕大部分銀行屬於風險厭惡型,為降低自身風險,銀行只願意將錢借給優質的公司和個人。那麼,資質不優的公司和個人怎麼辦呢?直接找別人或別的公司借款。
錢由一個人(P)直接出借給另外一個人(P),也就是產生了我們今天所說的P2P借貸模式——人(出借人)與人(借款人)之間的直接借款。這個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
一方面,缺錢的P想找到人借錢給他;另一方面,手裡有錢的P不甘心將錢放到銀行賺取很低的利息,也希望找到一些願意支付高息借錢的人。但是,這兩部分人互不相識,無法取得聯繫,更無法達成交易。
在前互聯網時代,一個缺錢的P只能向身邊有錢的P借錢;但在互聯網時代就不一樣了,P2P平臺應運而生,缺錢的P就可以直接通過平臺向任何有錢的P借錢。
從初衷上看,如果能做一個平臺,一邊連接缺錢的人、一邊連接要有借款需求的人,撮合二者交易,實屬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
此時,平臺在這一借貸關係間扮演的是一個什麼樣的角色呢?
一方面,平臺負責蒐羅有借款需求的人,並負責審核借款人的資質。
舉個栗子:A稱自己想借100萬。在出借這筆錢之前,平臺需要對A進行資質評估,確保此人是否具有相應的還款能力,以及按時還款的意願等,因為出借人一般並不具備這方面的專業評估判斷能力。平臺方則需要幫忙審核A的資質,評估可借款金額,以及合適的借款利率。
另一方面,平臺還需要拉攏持有資金並期望獲取更高收益的出借人,增加出借人在平臺的活躍度,保持平臺的借貸供求平衡及活躍度。好比做一個相親平臺,如果用戶均為男性,沒有女性,供求關係不成立,平臺便無法持續經營下去。
綜上,P2P平臺理論上需要做的事情很多,聚客、運營、客戶資質審核……而做這些事情的成本其實並不低。所以平臺在A和B之間的作用,並非簡單撮合“A將錢借給B,B付本金及利息給A”而已。
一般情況下,P2P平臺會向借款人收取一定比例的費用以填補自身的運營支出,順便實現盈利,而平臺收取的費用可能並不比出借人獲得的利息低。
國內某頭部P2P公司的借款費用和利率
以上表為例,交易費率由平臺方收取,借款利率由出借人收取的,由此可見,交易費用基本佔到了利息的2/3,借款人的成本最高接近了年化70%。
理論上,作為P2P的平臺方是不參與到客戶的交易行為中的,也就是說,其中的風險需要出借人自行承擔,如若借款人不還錢,平臺方將不會有任何動作。但這樣一來,出借人就會因為風險過大,不願意進入平臺。那怎麼辦呢?
這個時候,平臺方就會想辦法保障出借人的權益。具體的做法是,向借款人多收一筆錢,假定每筆借款多收5%,將形成一個類似於“代償金”的備付機制;當出現借款人不還錢的情況時,平臺可以從中拿出錢代借款人清償這筆借款。
以上就是正常P2P模式的全貌。

二、P2P暴雷真相

聽起來是不是毫無漏洞?按照上面所述, P2P可謂是利國又利民,是國民經濟重要補充。然而,實際情況遠沒有預期的那麼美好……
你們是否注意到一點:P2P整個運轉模式中的借款人究竟是誰,其資質到底如何?其實全靠平臺告訴投資人。
這一點充分暴露了P2P平臺最大的問題:第一,缺乏監管;第二:誘惑極大。
即便創建人原本計劃認真做一個正常的P2P平臺,辛苦掙點“中介”的血汗錢,但當他發現,隨意編造一個借款人(或機構或底層資產)就可以輕鬆融來幾千萬甚至上億的資金,且這筆錢可以任由他支配時,很少有人能抵制住這個誘惑。畢竟,拿出去賺了錢是他的,虧了卻是出借人的。
這種無真實借款人、無底層資產的,我們稱之為“資金池”。P2P公司設立資金池的行為,其實就已經異化為具備吸收社會公眾存款性質的非法業務了,當然這種非法業務還有一個大家更為熟悉的名字——非法集資,但吸收社會公眾存款業務在任何國家都是被嚴格監管的。在缺乏監管的情況下,部分P2P平臺為了既得利益,往往會存在自設資金池的嚴重違規行為。
此外,P2P行業准入門檻很低,平臺創建人只需要花100萬買個系統,就可以開始攬業務。只要能拉來足夠的出借人,這個事就能成了。
於是,很多人開始花些小錢建P2P平臺,然後到各個網站打廣告,用15%的年化利率吸引了一群資金在手、有投資慾望的出借人,到平臺將錢投給所謂的借款人(借款人可能根本不存在,項目也不存在),平臺一下子收到了幾千萬。而後平臺拿著這幾千萬去炒股票也好、做別的投資也好,根本無人知曉。如果虧了,直接拿著剩下的錢跑路。如果平臺拿這筆資金掙了錢,就把錢連本帶利返給投資者,這樣一來出借人反倒認為平臺非常靠譜,再借給平臺1個億……
再回到團貸網事件本身,據相關專家推測,該企業可能非法募集了幾十億的資金去做一些其他的投資業務,現在血本無歸無法兜底,再一看,跑路是不可能了,只好自己去投案自首。
團貸網倒閉,投資人損失慘重。
第一,團貸網做資金池融的那筆錢,註定血本無歸。投了這部分所謂資產的人,肯定無法追回這筆資金了。
第二,團貸網暴雷,那些在團貸網正常借款的借款人不再還錢,那麼向這部分借款人提供借款的出借人必定會跟著遭殃。
根據我們上面科普的P2P平臺兩種情況:
一、當它只充當信息中介,撮合A把錢借給B的時候,不叫非法集資;
二、當它虛構借款人/底層資產募集資金的時候,就屬於非法集資了。
根據警方通報,“對“團貸網”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立案偵查“,也進一步印證了“團貸網”非法集資,也就是非法吸收社會公眾存款的違規行為。

三、雷聲不斷,P2P平臺何去何從?

團貸網事件過後,P2P行業再次陷入旋渦中心。行業信任危機不斷加重,投資人信心崩塌,紛紛撤資或不再復投。從可觀測數據來看,行業成交量僅為事件前1/3。且在此之後,陸續有平臺宣佈退出或採取緊急措施。“極力清場”似乎正在上演,“絕對合規”恐怕是平臺活下去的唯一道路。
毫無疑問,這條路,依然是荊棘密佈。

招聯金融


2019年是P2P備案完成年,絕大多數中小規模、不合規平臺將會被清除出場。按照1月份曝光的1號文和15號文,最終剩下的平臺預計在100家左右。若2019年要投P2P,選擇一線大平臺,其他的建議都不要碰。

1.預計通過備案P2P平臺最終剩下100家左右。

2019年1月曝光了兩大文件,1號文和15號文,明確規定了只有嚴格合規大平臺才能繼續備案。意思是隻有存款規模夠大,10億以上,資產小而分散的平臺才能有繼續經營的可能。其餘的要求2019年3月前全部勸退。

按照這個要求,預計只剩下100家左右會活下去,即只有5%左右平臺。

2.2019年投P2P,其實並不難,選頭部平臺即可。

根據第1點分析,未來只會剩下頭部平臺能夠繼續備案,持續經營,那麼2019年選擇策略只有一條:選擇能夠繼續備案,持續經營的平臺。

如何選?看存量規模,看品牌影響力,看行業排名。選擇行業排名前20的平臺投就行了。行業排名第三方網信主要有貸羅盤,網貸天眼,網貸之家,融360等。

總體來說,2019年投資難度變大了,因為當前1600餘家正在運營的平臺最終可能只剩下100家。另一個角度,2019年投資難度降低了,因為不用花時間去挑選其他平臺,只需要聚焦頭部平臺。


大南山伯爵,NUS博士後,資深金融科技人士,用專業的知識、大白話的方式為您科普投資理財,讓天下沒有難懂的金融!歡迎關注、留言交流。


大南山伯爵


個人觀點,如果在這一行工作很多年了,對這一行非常瞭解,可以少量參與,如果是才接觸沒多長時間的,建議不要參與了。

2017年7月的時候,紅極一時的P2P巨頭紅嶺創投提出三年內清盤,退出P2P市場;今年的7月,媒體爆出陸金所計劃退出P2P市場,後來陸金所沒有正面肯定這個觀點,隨即回覆,公司會配合要求做好“三降”,現有投資者權益不受影響。所謂“三降”大體就是降低規模,降低借款餘額,降低投資者人數,從官方的表態來看,目前並沒有繼續大力支持P2P,所以投資這個行業要謹慎。

為什麼P2P會發展到這個地步,個人經驗來看,本人從行業剛開始火爆的階段參與到這個行業,當時所有公司都在大力宣傳國家對於互聯網金融的政策支持,大屏幕循環播放政府會議裡任何關於鼓勵支持的內容,市場非常火爆,很多從業者也是盲目加入,運營的過程中我發現,對於小額的互聯網金融業務,運營是個大問題,費用是非常高的,整體的資產質量也不高,最終的結果是小額業務獲利非常難,大額業務存在一定的市場空間,可以降低成本,運營好的話,能夠盈利,但後期大家都知道,國家政策支持小額,限制大額。在整個行業發展過程中,各種不合法,不合規的問題頻繁出現。運營上很難獲利,加上政策要求越來越嚴格,牌照問題,監管問題,小的機構是很難生存的。

為什麼個人建議對這一行非常瞭解的從業者還能少量參與呢?這一行國家並沒有一棒子打死,還是有少量機構會存活下來,站到最後,對這部分機構,市場潛力同樣非常巨大,具體會以哪種方式存活,還不可知。



走進燈塔


希望有人可以好好看這個觀點!

不論什麼時候P2P都不能買!!!下面娓娓道來!

我在投資理財行業已經13年了,最初是證券公司投資股顧問。我以自己真正看到的,和我們如何看待這個問題角度分享,希望大家重視!

P2P行業是在英國產生,發跡於美國,最初開始也有二十多年了,雖然中國才十年多。但是一個行業特點值得大家警惕,中國無論是整體行業規模,還是單個公司規模,已經遠遠領先於國外,甚至國外公司的規模連中國公司規模零頭都不到!這是為什麼。大家一定要好好思考!

中國人更聰明,還是什麼,老外做不到的,中國可以,幾百億,上千億資金匹配老外不行,中國可以??反正這些公司我是看到不斷宣傳自己的大數據能力,另外一個現實就是中國大數據分析能力和老美那差距不是一點點。為什麼?

這個行業最大的問題就是匹配,如果只有10億,乃至幾十億的規模,還是有機會做好的,但是如果是五十億呢,一百,或者更多?看看已經爆了的,還有那麼多沒有爆的,他們是如何匹配的,哪裡來的合格債權,如何篩選,如何匹配?不要相信故事!

這還是說正經做的,再不正經一點呢,手裡出現這麼多錢,幹嘛,投還是怎麼樣?這是另一個問題,太多錢在手機放不出去就開始空轉!

壞賬率是多少,誰說的清楚,哪個P2P能把自己的壞賬說清楚那絕對天才,恐怕自己都不記得哪個真,哪個假了吧!

最後一個為了填補窟窿,資本運作,這是說的好聽點,炒股坐莊或者其他的,死在這個上的也不少吧?

投到P2P只能說自求多福。你的機構既要能力強,又要運氣好,可以多玩一段,這個就是遊戲,沒有大小好壞之分。黃奇帆已經說了超過4%的收益的投資都是風險投資,這個絕對。沒有這麼高利息還有討論安全的投資。反正這麼多年沒看到過!


開石理財工作室


以前投資P2P可以賺大錢,現在投資P2P血本無歸還賠錢,大家都知道2018年開始,大量的P2P平臺爆雷,清退,很多平臺老闆直接卷錢跑路了,平臺也垮了,投資人投資的錢全賠進去了,根本拿不回來,從2018年開始金融行業進入備案階段,但一直延遲到2019年上半年開始推行備案政策和流程。

從2018年到2019年,國家不斷地發佈政策,如2019年初發布的175號文,就明確指出P2P平臺能退則退,這無疑是給P2P平臺一個勸告,也給投資人一個警惕,後續陸續進行備案當中,但備案結果還未出來,至少要到10月份才知道整個金融市場的情況,而在這一備案階段,哪敢隨意投資。

也就在7月份,有消息傳聞陸金所要退出P2P市場,準備配合國家進行備案,但官方有提到目前的業務產業正常進行,不受影響,但未明確指出該事情的影響,也沒有明確表示該消息是否虛假,所以陸金所後續要進行轉型是必然,但轉型結果怎麼樣還待考驗。

大家都知道陸金所是消費金融的龍頭企業,在P2P市場行業上排名前三,如果陸金所都面臨清退或轉型,那麼其他的P2P平臺也難於繼續經營,而國家監管金融市場,就是想從根本上一刀切,重新整頓金融市場,金融行業在未來的一年內還是岌岌可危,從事該行業的人也在面臨轉行,這行業的失業率在2018年和2019年達到高峰。

所以現在投資P2P理財不可行,市場行情太不穩定了,一不小心平臺就垮了,還是緊跟國家政策走吧,現在的P2P風險性太高,市場不穩定,國家也還在管控,備案還未出結果,後續發展怎麼樣都還是未知的,這時候最不應該投資的就是P2P平臺,可以等等後續備案結果出來了再做打算,或者看國家後續還有什麼新政策,總之,跟著國家政策走,不會錯的。


今融易說


塵埃落定,我們再也不用買P2P理財了。

2019年11月27日,互金整治辦和網貸整治辦共同發佈了《關於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轉型為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的指導意見》。文件要求,申請轉型試點的P2P平臺必須承諾對存量業務承擔兜底責任,相信沒有P2P平臺願意承諾。另外,10億的註冊資本紅線也已將絕大多數平臺排除在外。“未來,陌生人之間的借貸將會徹底成為歷史”。

2019年11月15日,河南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公告表示,至今未有一家網絡借貸平臺完全合規通過驗收。外省在河南從事網絡借貸業務的分支機構,也均未在該省金融監管部門備案。 這代表著繼四川、湖南、山東、重慶以後,又一省份的網絡借貸平臺全軍覆沒。


要從事借貸服務,必須要符合“一辦法三個指引”,它們是《流動資金貸款管理暫行辦法》、《個人貸款管理暫行辦法》、《固定資產貸款管理暫行辦法》和《項目融資業務指引》。相信幾乎沒有P2P平臺能夠符合這些要求。

有人感嘆,難道掙點高收益就這麼難嗎?其實,國家並沒有禁止民間借貸,而是對互聯網借貸進行了規範。與其將自己的錢借給不認識的陌生人,還不如借給認識的人呢。現在普通的民間借貸利率也能高達15%~20%,比P2P平臺收益率還要高。民間借貸只要約定利率不超過24%,國家法律就可以保障。所以,還是相信現實吧,別沉迷於網絡了。


暖心人社


作為一個研究網貸行業6年的人,有以下觀點:

第一,從政策面來看。

2019年P2P網貸行業進入到“攻堅”時刻,也是洗牌時刻。所以現在全行業目前情況是山雨欲來風滿樓。從政策導向來看,雖然並未明示說要完全取締這個行業,但是一次又一次的政策發佈卻都在顯示對這個行業的收緊。尤其,所謂的備案也好,監管試點也好遲遲沒有具體動作,反倒是清退名單一批有一批的下來。政策方面的,偏暗。

第二,從地方政府態度方面來看,更是趨向於取締。

前兩個月先是湖南,再是山東、重慶。都宣告取締所在轄區內的網貸平臺的。儘管這些地方都是所謂的網貸小省。就是網貸機構不多的省份,但是頻繁的、接連的出現全省取締的現象,在此前是沒有過的。這可能是地方政府不願意擔風險的表現,但是窺斑見豹,難道網貸大省,政府就願意承擔這個風險了麼?也不盡然,對麼?

地方政府態度,偏暗。

第三,從網貸平臺來看。

目前來說,只有北京地區因為政策相較於其他地區偏中性,網貸平臺的沒有太多的動作。其他省份是轟轟烈烈。上海,陸金服宣佈退出網貸業務,母公司平臺集團也在近日發佈公告要申請消費金融拍照,背後的意味,我想投資者品品就能明瞭,這是在為轉型找出路做準備。拍拍貸,創始人都公開講話說“與P2P沒有任何關係了”,現在的資金全部來自於機構,完全轉型成助貸公司了。作為中國本土第一家網貸公司,大佬都妥協了,剩下的的兄弟出路幾何,真是不敢說。而且,互金協會最新的政策方面也說了,促進平臺積極轉型,都沒提到備案或是監管試點的隻言片語。網貸平臺出路,偏暗。

綜上,還是先觀望吧,不急於這一時,別被割了韭菜。


莫吝金錢


我還是那個觀點:96.5%的平臺都逃不過爆雷跑路或清盤或被兼併的命運,剩下一雙手能數的過來的平臺還是可以持續盈利的。

無非就是一下幾家:陸金所 拍拍貸 玖富小贏網金 51人品 宜人貸 桔子理財。以上平臺將來全部都是上市平臺且每一家都有履約險(保險賠付),這兩個特徵是p2p平臺安全的唯二特徵,上市說明平臺的盈利能力得到市場認可,有履約險說明風險可控(不然保險公司不敢承保)。去年的雷潮中我損失慘重,然後得出這樣的結論,不要全面否定p2p,不過就算我上述安全平臺也要隨時關注平臺的發展動態,隨時調整倉位,因為無論如何平臺也是企業,只要是企業就有衰亡倒閉的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