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民營企業家李正魏為何從領頭雁變身階下囚?(二)



法犟

理性呈現 推動法治

(提示)點擊上方"法犟"↑輕鬆訂閱本刊


銜接上篇:曲靖民營企業家李正魏為何從領頭雁變身階下囚?(一)



“夏商古玉風塵裡,多少精光落土泥。”

——《周汝昌傳:一生為紅樓解夢》



改革開放40多年來,伴隨著中國經濟持續迅猛增長,民營經濟在黨的鼓勵、支持和引導下,撐起了中國經濟的“半壁江山”。特別是2005年,國務院發文強調只要是政府沒有禁止的領域,民營資本就可以進入,進一步拓寬了民營企業的發展空間。然而,在中央決策層多舉措鼓勵、扶持民營經濟的同時,地方上卻頻傳不和諧音調,某些體制優勢的既得利益者,坐享民營資本紅利,卻一再上演“兔死狗烹”的鬧劇……


抽資辦學,瀕“死”職校獲甘霖


2002年的春天,曲靖的天氣乍暖還寒。一則消息傳來:曲靖市委、市政府擬撤銷曲靖經濟幹部學校(曲靖工商職業技術學校前身,以下稱“工商學校”)。生死存亡之際,曲靖市委、市政府多方考慮後決定暫時保留工商學校。雖然幾經周折工商學校暫獲倖存,但“死亡”的憂患仍難避免。


學校發展的瓶頸始終如鯁在喉。為解決生源擴招與校園面積侷促的矛盾,學校先後租用了曲靖師院東校區等四個單位的閒置房子,一度形成了“借雞生蛋”“一校五區”尷尬的辦學局面。

在工商學校為生存發展輾轉掙扎之際,曲靖市政府對本土知名企業家李正魏寄予了厚望,希望他旗下的民營企業能投入資金參與工商學校改制,“盤活”工商學校。出於對改革開放政策的感恩及回報社會的情懷,李正魏積極響應政府號召,同意參與工商學校改制。

然而投資建校,既要考慮學校發展,又要保障出資人的權益,此前並無先例可循。在曲靖市政府的指導下,工商學校與李正魏多番洽談,最終達成了以股份制形式籌資建校的共識。即由李正魏旗下的山江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作為民間資本控股,曲靖工商學校以老校區置換金作為國家股、教職工籌資作為自然人股參股的模式,建成股份合作制學校,由控股方代表李正魏擔任董事長。

“敢於吃螃蟹”的改制方案獲得了曲靖市委、市政府的肯定,在曲靖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及當時作為主管部門的曲靖市經濟委員會的直接指導下,雲南省第一家由民營資本控股、國家和自然人參股的股份制學校誕生了。


改制工作按部就班地進行著,漸漸李正魏意識到,工商學校建設所需的資金缺口遠比最初設想的龐大。為保證新校區建設順利推進,李正魏咬牙捨棄了當時利潤回報率極高的房地產本業,將主要資金都投放在工商學校。李正魏及山江公司用不到一年的時間,便建成了建築面積8萬多平方米的教學樓、學生宿舍樓等一期工程;同2002年原校區相比,佔地面積擴大了近20倍。2009年9月,工商學校八千多名師生員工整體遷入新校區,“一校五區”的分散辦學格局到此得以終結。


曲靖民營企業家李正魏為何從領頭雁變身階下囚?(二)


中流砥柱,力挽狂瀾,誰也不曾想因為李正魏的介入,一所瀕臨關閉的中等職校僅僅用了不到兩年的時間,便經歷了起死回生、煥發了勃勃生機,並在此後短短數年內就迅速躍升為曲靖職教界的一顆耀眼明珠。


革故鼎新,力行改革創輝煌


思路決定出路,股份制辦校的創新為工商學校的發展注入了生機與活力。在學校管理上,董事長李正魏帶頭摸索出的“多層次、多形式、多元化”職業教育辦學模式及“面向市場、服務企業”的特色新路子,幫助工商學校創造了曲靖職業教育發展的奇蹟。

曲靖民營企業家李正魏為何從領頭雁變身階下囚?(二)

時任雲南省政協主席王學仁(右)

、曲靖市委書記趙立雄(左)與李正魏合影


內外力聯動之下,工商學校告別了過去僵化貧弱的境況。如今的工商學校,校園環境優美,建築面積達16萬平方米,辦學規模已超2萬人,大批學子慕名前來學習深造,吸引了國內外眾多馳名大企業前來爭搶畢業生,已成為“黨委信任、政府放心、社會滿意、家長信賴、學生成才、教師成功”的名牌學校。作為民營教育的改革先鋒,工商學校受到了曲靖市政府前所未有的重點關注。

人才培育快速增長有力見證了工商學校的高速發展。畢業於工商學校的絕大部分學生成長為各行各業的業務、技術骨幹,曲靖工商學校因此成了名副其實的“人才搖籃”。憑藉突出的辦學效益和辦學成績,學校先後榮獲“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全國中等職業學校先進集體”“雲南省文明單位”等國家、省、市榮譽稱號70餘次,實現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


曲靖民營企業家李正魏為何從領頭雁變身階下囚?(二)


從小到大、由弱到強,工商學校在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市場經濟大潮中破浪前行。十餘年的光陰,在歷史的長河中不過是彈指一揮間,而對李正魏主導投資建設的工商學校來說,她所經歷的革故鼎新、興利除弊,卻是一段浴火重生、鑄就輝煌的難忘歷程。


禍起蕭牆,掘井人無水可飲


工商學校一度呈現出了欣欣向榮的發展態勢,然而,表面平靜的湖水下卻潛藏著暗湧的激流。工商學校改制時雖有政策和政府文件,但因法律規定的缺位,學校性質問題與在編人員身份問題卻成了學校發展中的“地雷”,不時引爆工商學校原有在編職工與新進投資人及政府之間的矛盾,旋即禍起蕭牆,並導致工商學校的整個局面發生了重大轉變。

建校之初,曲靖市政府批准的《曲靖工商職業技術學校改制實施方案》及《股份制曲靖工商職業技術學校章程》明確規定:改制後,“學校的性質、名稱、隸屬關係、教職工身份待遇和人事編制管理不變,學校經費由財政撥款的渠道不變,國家和省市對學校的扶持政策不變”;在主體資格登記方面,學校實行“事業單位法人登記”與“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的“法人雙登記”制度。在“法人雙登記”政策的指導下,工商學校獲得了曲靖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局頒發的《事業單位法人證書》(該證書有效期自2009年9月9日至2010年3月31日)及曲靖市教育局頒發的《民辦學校辦學許可證》(有效期限自2010年6月至2013年8月);2013年10月18日,工商學校獲得了曲靖市民政局頒發的《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證書》。

然而,部分學校在編人員卻以工商學校性質及教職工身份受影響為由,屢次糾集上訪,阻撓股份制改革繼續進行。“法人雙登記”制度,本是一項創新性制度設計,既保證了原有在編人員的事業單位編制,也保障了民營企業的投資主體獲得合法身份,而且改制後學校在編人員薪資客觀上也有了大幅提升,但他們仍然以將學校登記為“民辦非企業單位”會影響他們所謂的“公職身份”及其他福利等為由,聚集上訪、抵制民營資本控股。迫於上訪壓力及改制過程中的一些不規範約定,2013年12月13日,曲靖市政府指令曲靖市民政局撤銷了工商學校《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證書》。

如此一來,工商學校的管理變得混亂:2010年3月,《事業單位法人證書》到期後未再延續;2013年8月,《民辦學校辦學許可證》到期後未再延續;2013年12月13日,《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證書》被撤銷後未再申請重新登記註冊。這就意味著,一所同期在籍學生達2萬餘名的工商學校,自2013年12月開始,是一所完全沒有合法資質的“無證辦學”教育機構。

相應地,李正魏作為學校董事長的身份,也被一些掌握學校實際運營權力的“在編”人員抵制,以致鉅額投資十多年來李正魏不僅得不到任何經濟回報,還因在簽訂學生用工合同後,由於學校實際掌握權力者的不配合而致合同不能履行。李正魏也因此被合同對方控告到公安機關,導致2019年9月10日教師節當日被司法機關刑事拘留。


為眾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凍斃於風雪;為眾人掘井者,不可使其渴死於泉下。中華民族是一個崇尚信義、崇尚知恩圖報的偉大民族。受人滴水之恩,當思湧泉相報。幽幽數千載,華夏子孫演繹了無數知恩圖報的故事。而李正魏,這位曲靖工商職業技術學校發展史上無疑最大的功臣,何以不僅不能享受辦學成功的回報,反倒淪為階下之囚?


背後到底有著怎樣的故事?敬請關注近期系列文章。


點擊閱讀上篇:曲靖民營企業家李正魏為何從領頭雁變身階下囚?(一)


曲靖民營企業家李正魏為何從領頭雁變身階下囚?(二)

法 犟

客觀呈現 推動法治

長按二維碼一鍵關注

閱讀 475

在看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