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寶黛真愛,為何寶玉從未在家長面前提及非黛不娶?

元元的天下


賈寶玉與林黛玉之間並非真愛,不但不是真愛,而且是根本不愛。

一、賈寶玉不愛林黛玉

實例1:

五月初一清虛觀打醮,黛玉中暑。賈寶玉不時來騷擾。不但不讓她靜養,而且趁機以黛玉說錯話為藉口,故意和她吵架。直氣的黛玉渾身顫抖、嚇得戰戰兢兢,把吃過的藥一口一口的都吐了出來。

世間有哪個神經病會趁著自己的愛人生病時與他大吵?還摔砸與性命有關的東西?

如果你是女孩子,有一個男人這樣對你,你會覺得他愛你嗎?如果你是男人,有一個這樣的男人“愛”你妹妹或你女兒,你能保證自己不會把他揍死?


實例2:

晴雯死後,賈寶玉總希望讓林黛玉與晴雯合二為一:

首先,賈寶玉把去弔唁晴雯說成去看黛玉;其次,賈寶玉在讀完《芙蓉女兒誄》之後,直接對黛玉說你倆“親厚”,誘導黛玉的悲傷情緒(實際上林黛玉與晴雯一點都不親厚)。

最殘忍的是,賈寶玉給晴雯寫祭文,竟然照著黛玉的樣子去寫:

眉黛煙青,昨猶我畫;指環玉冷,今倩誰溫?

這句裡竟然有黛玉的名字!

芳名未泯,簷前鸚鵡猶呼;豔質將亡,檻外海棠預老。

這一句裡面不但有黛玉的鸚鵡,而且直接詛咒黛玉將要死了!

賈寶玉怎麼會愛林黛玉呢?這分明是想殺死黛玉呀!


二、林黛玉不愛賈寶玉

寶黛初會,賈寶玉給黛玉留下了油嘴滑舌、暴躁易怒的印象,所以林黛玉不可能對賈寶玉一見鍾情。

在一起生活之後,因為賈寶玉不斷地欺負黛玉,黛玉越來越看清了他的真面目,那就是賈寶玉是一個又壞又傻的白痴加神經病。

實例1:

賈寶玉把《西廂記》帶到林黛玉面前,告訴林黛玉:“待我放下書,幫你來收拾。”但是又故意的藏了一下,用來推卸責任(壞)。意思是可不是我讓你看的呀,是你非得找著要看的呀!

林黛玉笑道:“你又在我跟前弄鬼,趁早給我瞧,好多著呢。”

這哪裡是妹妹說哥哥?分明是一位老姐在說小弟弟。“好多著呢”,這是人們哄傻子的時候常說的一句話。

隨著黛玉漸漸長大,他對賈寶玉越來越失望。


實例2:

清虛觀打醮之後的五月初六,史湘雲來賈府。賈寶玉因要去會見賈雨村,而追上了林黛玉(賈寶玉倒三、混亂)。

賈寶玉抬手要替林黛玉擦淚,林黛玉趕忙後退,責備他“要死”。

賈寶玉笑道:“說話忘了情,不覺的動了手,也就顧不得死活。”林黛玉道:“你死了到不值什麼,只是丟下了什麼金,又是什麼麒麟可,可怎麼樣呢?”

這時候賈寶玉急得一臉汗,筋都爆起來了。(怕黛玉向他要金麒麟,因為他曾說過金麒麟是為黛玉留著的)

一般的正常人這時候都會說,“金麒麟我是要送給你的呀!”但是賈寶玉不會說,因為他不會送給林黛玉,因為他原本就是要留著金麒麟來氣黛玉的。

林黛玉此時已經看透他了,又是給他擦汗,又是給他陪笑,趕忙哄他,“你彆著急,我原說錯了。”

實際上,還是像哄傻子一樣哄賈寶玉。


賈寶玉之所以不向家長提出非林黛玉不娶,是因為他根本就不愛林黛玉。

大家請看慧紫鵑情辭試莽玉一回,寶玉只要求不讓林黛玉走,並不提出要娶林黛玉。他在紫鵑面前信誓旦旦,說什麼活著一處活著死的時候一處死,也並不一定是要紫鵑做他的姨娘,做他的丫鬟或者不出賈府都是在一處!

賈寶玉當然也是懦弱的,但是即便再懦弱,如果他真心喜歡林黛玉,即便是說禿嚕嘴的時候,他還是會說一句要娶林妹妹的。他之所以從不要求娶林黛玉為妻,主要是因為不愛。

賈寶玉不但不愛林黛玉,實際上他誰也不愛。


十點書妝



薛蟠對林姑娘一見傾心想娶黛玉,薛姨媽和寶釵都知道,但薛姨媽並不認可。

薛蟠中意夏金桂二人兩廂情願,薛夏兩家母親也樂意,“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的包辦婚姻也就成了。
寶黛二人都從來沒有向賈母表示過個人意願,為什麼呢?

個人以為:首先就是“金玉初識”搶佔了先機,或者說是因為寶釵的到來和“金玉良緣”在賈府中的影響逐步形成,催生出了“寶黛愛情”。可以說“寶黛愛情”從萌芽開始就處在了“一年三百六十五,風刀霜劍嚴相逼。”的環境中了,先是王夫人薛姨媽姐妹、之後甚至元妃都很可能有意的“金玉”,然後是賈母暗示的“金麒麟”,再後來是賈母獨寵詳問“八字”薛家小妹寶琴,讓“寶黛愛情”一直處於逆境之中。如果寶黛二人向賈母明確提出“木石姻緣”的願望,應該也不會有什麼希望吧!

第三回、黛玉初進賈府,寶玉七、八歲、黛玉五、六歲兩小無猜,何來愛情?

第五回、薛寶釵初進賈府十二、三歲的青春少女德智體美勞全方位實力碾壓心高氣傲的九、十歲女童林黛玉。

第五回、賈寶玉十歲、十一歲年紀初入青春期,與侄兒媳婦兒秦可卿“夢中雲雨情”和貼身丫鬟襲人姐姐“初試雲雨情”經歷了異性之間的性啟蒙。

第七回、賈寶玉與秦鍾一見傾心,同窗共讀、同床共枕基友情深,經歷了同性之間的性啟蒙。

第八回、十一歲青春少男寶玉和十三歲青春少女寶釵“金玉初識”,寶釵身上的“冷香丸”異香撲鼻而來,寶玉聞香要討“冷香丸”吃,十歲女童黛玉吃醋含酸,此時寶玉“見了姐姐,忘了妹妹。”。

第二十回、秦可卿秦鍾姐弟先後去世,黛玉喪父揚州歸來,婷婷玉立林家妹妹初長成。十二歲少女林妹妹情綿綿玉生香,黛玉的青春女性魅力“香玉”之香終於吸引了寶玉。

第二十二回、 賈母為寶釵過十五歲生日,黛玉又是當眾吃醋。

第二十三回、寶黛“共讀西廂”初定情,“寶黛愛情”在第八回”金玉初識”三年多之後才有了雛型。

第二十五回、寶黛“共讀西廂”幾天之後,鳳姐調侃黛玉“吃茶”,寶玉鳳姐立即被魔魘了。鳳姐寶玉生命垂危,“雙仙”來到賈府持頌“通靈寶玉”顯靈救命。

第二十七回、鳳姐寶玉剛剛康復幾天,晴雯不給黛玉開門,黛玉悲作《葬花吟》“一年三百六十五、風霜刀劍嚴相逼。”、“三月香巢已築成,梁間燕子太無情。”,感受到自己父母雙亡、寄人籬下的孤立無助,黛玉為剛剛萌芽的“寶黛愛情”而焦慮不安。

第二十八回、黛玉悲作《葬花吟》元妃賜下獨寶玉寶釵相同的端午節禮,賈府的“四個女孩兒”黛玉和三春姐妹次一等。黛玉向寶玉抱怨說自己沒有“什麼金什麼玉的”是“草木人兒”。

第二十九回、清虛觀打醮張道士提親後,賈母為寶玉指出“金麒麟”,黛玉當場失態。之後寶玉摔玉、黛玉剪了玉上的穗子,賈母說“不是冤家不聚頭”。
第三十回、寶黛和好,寶黛遭寶釵譏諷“負荊請罪”。

第三十二回、黛玉為了“金麒麟”吃醋,寶玉“訴肺腑”說“我為你也弄了一身的病,又不敢告訴人,只好挨著。”

第三十四回、寶玉“訴肺腑”才兩三個小時之後就捱打了。寶玉讓晴雯送舊帕子給黛玉,收到“定情信物”黛玉作《題帕三絕》,“尺幅鮫綃勞惠贈,為君焉得不傷悲。”,此時“寶黛愛情”終於確立了。

第三十五回、黛玉作《題帕三絕》後第二天,賈母在怡紅院中與寶釵互贊,並且幫寶玉求寶釵“叫鶯兒來給寶玉打絡子”,寶釵配金線絡上了“通靈寶玉”。

在第三十五回之後,不管是賈母還是鳳姐都再沒有了關於寶黛二人兄妹關係之外的任何說法。

從“金玉初識”到元妃賜下寶玉寶釵相同的端午節禮的三年多時間裡,隨著“金玉良緣”的逐漸推進的步伐,催生出了“寶黛愛情”,兩小無猜的表兄妹寶玉和黛玉成大了,寶黛“共讀西廂”十四歲的少年“老司機”寶玉和十二歲的純真少女黛玉之間有了小兒女“私情”。

寶黛二人農曆三月“共讀西廂”,兩個月之後端午節剛過寶玉贈舊帕子、黛玉作《題帕三絕》“寶黛愛情”有了定情信物正式確立,第二天賈母便在怡紅院中誇讚“我們四個女孩兒(三春黛玉)都比不上寶丫頭”。

半年多之後,賈母先詳問寶琴八字、後“掰謊”痛斥“私情”為“賊情”。然後黛玉病了、紫鵑為了“寶黛愛情”試玉,寶玉發痴病了。薛姨媽同情寶黛“苦戀”在瀟湘館放風願意為“寶黛姻緣”保媒,然而直到前八十回結束賈母鳳姐等都再沒有了關於“寶黛姻緣”的任何表示。

部分讀者認為賈母是力挺“木石前盟”到底的,可是認真閱讀原著後會發現寶黛二人對於賈母能否支持“木石前盟”是根本沒有信心的。

第三十二回、黛玉本人就想得很明白“既你我為知己,又何必有金玉之論呢?既有金玉之論,也該你我有之,則又何必來一寶釵呢?所悲者,父母早逝,雖有銘心刻骨之言,無人為我主張。”,可見在黛玉內心第二十五回鳳姐曾經說過的“吃茶”不過是調侃,在第三十五回賈母當眾誇讚過寶釵之後,連鳳姐的調侃也變成了想要為寶琴做媒了。而之前賈母在第二十九回唯一說了一句“不是冤家不聚頭”連黛玉本人也並沒有對賈母能否為“木石”主張有任何信心。

在第三十五回賈母讚了“我們家四個女孩兒都不如寶丫頭”之後,賈母更是詳問寶琴八字,接下來又“掰謊”痛斥“私情”,然後就是王夫人請寶釵協理大觀園。“金玉”與“木石”正如黛玉在第二十八回元妃賜下端午節禮後所說的“我沒這麼大福氣禁受,比不得寶姑娘,什麼金什麼玉的,我們不過是草木人兒罷了!”。

事實上“木石”在賈府從來都沒有正式進入過“寶二奶奶”的候選人範圍,賈母表態明示和暗示過的兩個“寶二奶奶”候選人是“金麒麟”史湘雲和薛家小妹寶琴。第三十二回黛玉因為“金麒麟”醋意十足“他不會說話,就配帶金麒麟了。”,可見黛玉對賈母向寶玉指出“金麒麟”而自己“無人為我主張”的焦慮心態。

如果真的有賈母替“木石”主張,黛玉又何至於湘雲都已經有人家相看了,還要懷疑寶玉會因為“金麒麟”可能與湘雲做出“不才之事”呢?

第三十二回寶玉對著黛玉訴肺肺腑“好妹妹,我的這個心事從來也不敢說,今兒我大膽說出來,就是死了也是甘心的!”,這分明就是因為“木石”是大逆不道的“兒女私情”見不得光的呀!第三十六回寶玉說“金玉”和“木石”也是在夢裡說的“什麼金玉姻緣,我偏說是木石姻緣!”,在現實中第五十七回寶玉因為“紫鵑試玉發了痴病時都沒有說出“木石姻緣”的話來呀!可見“木石前盟”這樣見不得光被黛玉稱為“無人替我主張”的“兒女私情”,寶玉在發痴病的情況下都能控制住自己不要說出來呀!

如果真有賈母力挺“木石姻緣”,寶玉又何至於真的這樣“挨著”挨出痴病來都不敢講出口呢?


阿丹151014015


提過的,只是作者沒有明說,所以大家都沒意識到。

寶玉開始不提是因為沒必要,根據二十五回的書中批語,早期在賈府中人人都知道寶黛未來會結婚,兩人就是一對準未婚夫妻,只等大了就完婚了,水到渠成,現在年齡尚小,急切的表白既無意義,又會被質疑二人的人品,自然不會跟長輩提及。我把批語截圖放在下面,可以看一看。

後期提了自然是因為有了變故了,長輩們不再支持二人,這時逼著黛玉和寶玉都各自表明了一次立場。

由於黛玉的那一次爭議頗多,我們就先說寶玉這次。這一次發生在元宵家宴之後,黛玉又病了,寶玉探視,紫鵑跟寶玉說林姑娘要回蘇州嫁人,然後寶玉得了急病,忽然失心瘋。當時他當著賈母王夫人明確表示,誰都不能接走黛玉,凡接林妹妹的都打出去。這個就已經很直白了,林妹妹永遠不可以離開賈家,那她的身份只能是做寶二奶奶。因為寶玉不可能明說,我喜歡林妹妹,求求老祖宗讓我們結婚吧,這種方式基本就是廢,還敗壞了兩人的名聲,就是現在戀愛自由的時代,趕上家長不同意,你用這方法也幾乎沒用,這是最軟弱的一種方式。所以你看寶玉他一上來就拼命了,直接就把賈母王夫人給打懵了,賈母嚇得立即表態,誰都不接黛玉,接的都打出去。

那麼前文也說了,寶玉黛玉原本是有著非常好的群眾基礎,輿論支持的,她們基本不用操心,靜等長輩給她們定親就行了,為什麼忽然這麼激進,先是黛玉要回蘇州,以退為進逼寶玉表態,然後寶玉又用了近乎自殘的方式予以響應,是什麼讓她們二人感到恐慌。那麼這起事件的始作俑者紫鵑,她在服侍寶玉的最後一夜給出了答案,

紫鵑笑道:“果真的不依?只怕是嘴裡的話。你如今也大了,連親也定下了,過二三年再娶了親,你眼睛裡還有誰了!”寶玉聽了,又驚問:“誰定了親?定了誰?”紫鵑笑道:“年裡我就聽見老太太說要定了琴姑娘呢,不然,那麼疼他?”

這就是最根上的原因,老太太看重寶琴,甚至要求聘寶琴,黛玉慌了,黛玉紫鵑都沒底了,摸不清老太太的心思,其實在寶玉這次反擊之前黛玉也有一次,就是在元宵家宴,但是失敗了,隨即黛玉就病倒了。所以你看寶玉之前說,你都是因為不放心的緣故弄了一身的病,和尚說要想病好就不要見外姓親友,我們一直以為指的是寶玉,以為不見寶玉不動情就不會死,其實不是,寶玉是拼了命保護黛玉的,讓黛玉放心的,黛玉還給寶玉的淚不是因為寶玉三心二意,辜負了黛玉而流的,而是為了二人痴心不改卻終不能嫁給寶玉才流的。誰不讓她放心呢,誰不讓她嫁寶玉呢,是外姓親友。



藍鈴花般的火苗


這個問題大概要分幾個方面來談。

從社會道德禮儀來說,寶玉不能輕易跟父母說自己要娶黛玉。在白玉為堂金作馬的賈家,私情是被視為絕對不可接受的。所以黛玉連收到寶玉贈怕都要覺得可怕,要是私情被家長知道,黛玉就只有尋死了。

有人說薛蟠就可以跟母親說自己想娶誰,可是薛蟠情況不同,薛家是商人,不是世家大族官宦人家,並且薛蟠父親去世了,他自己是一家之主。

寶玉是自己經濟還沒有獨立,學業無成,他拿什麼去跟父母談條件?我們看到薛蟠十六歲已經娶了香菱為妾,賈珍十六七也有了賈蓉,而寶玉,直到八十回時也十七歲了,卻連給襲人轉正都不行,因為他事業學業都不行。

從當時情形來說,寶玉也覺得沒必要去說。鳳姐曾開玩笑說黛玉要給賈家做媳婦,興兒也說寶黛將來是一對兒,可見上下輿論如此。

寶玉自己覺得白胖膀子長在黛玉身上自己是有福摸的,說明他自信將來黛玉必定是他的,他又曾有黛玉襲人這倆人是可以同死同歸的念頭,說明他心裡覺得黛妻襲妾是將來板上釘釘的事。

既然如此,何必非要說出來呢?說出來早了,他就得被搬出大觀園。因為未婚夫妻是不能見面的。

從個人品性上說,寶玉也不會說。因為寶玉雖然愛黛玉,卻並不渴望結婚。通常人們結婚只是為了滿足愛人廝守和生理需要,寶玉的生理需要有襲人碧痕等丫鬟,而黛玉又住那麼近,基本上可以朝夕相處,何必非要結婚呢?

況且寶玉最愛的生活不是與黛玉的婚姻,而是與眾多姐妹丫鬟共處大觀園。一旦結婚,作為成年男子,他就只能見到黛玉及各自的丫鬟,像寶釵岫煙妙玉寶琴李紈香菱等人及其丫鬟就都不能見到了,這對寶玉來講是不可承受的打擊。

他當然知道姐妹們最終都得一個個嫁出去,但是他希望自己是最後結婚的一個,這樣,當人家都一個個嫁掉了,剩下黛玉了,他才能死心結婚。

再有就是,寶玉在心底是抗拒結婚的,因為結婚了就是成年,需要承擔家庭義務,需要去謀生和應酬,需要生兒育女,平衡妻妾,這些都讓他覺得麻煩。他只想享受,不想承擔責任。希望在童年狀態越久越好,所以他也有點故意拖延結婚的意思。

如果寶玉也像賈珠那樣十四歲進學,他十六七的時候就可以娶黛玉了!黛玉的《秋窗風雨夕》《桃花行》恐怕都沒機會寫了。

可是寶玉的無能和不作為導致了夜長夢多,日久生變,黛玉的健康也被消耗掉了。最後倆人天人永隔。

只能說,根本原因還是寶玉不那麼愛黛玉,他更愛自己。在愛情中,他不肯作出真正的努力和付出。



憑欄翠袖


如果寶玉和王夫人提出要娶黛玉,王夫人不打死寶玉,也會堵死寶玉娶黛玉的路。

封建社會里兩個少男少女互生情愫,私定終身,這是為社會所不容的,是不道德的。為什麼大觀園裡的孩子不能讀《西廂記》,就是因為崔鶯鶯和張生私定終身,會把少爺和小姐教壞了。

寶釵為什麼讓黛玉跪下,要審問她,就是因為寶釵抓住了黛玉讀禁書的小辮子。黛玉之所以改變了對寶釵的看法,就是因為寶釵拿到黛玉的把柄後沒有告發,所以黛玉認為寶釵是一個好姐姐,以前自己誤會她了。

父母可以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給他訂婚,但是不允許他們自由戀愛。

王夫人趕走晴雯後向賈母彙報,賈母敏銳的感覺到王夫人嫌了黛玉,怕寶玉和黛玉有除了兄妹之情外的男女私情。所以賈母說了這樣一段話。

我也解不過來,也從未見過這樣的孩子。別的淘氣都是應該的,只他這種和丫頭們好,卻是難懂。我為此也耽心,每每的冷眼查看他。只和丫頭們鬧,必是人大心大,知道男女的事了,所以愛親近她們。既細細查試,究竟不是為此。豈不奇怪!想必原是個丫頭,錯投了胎不成?

賈母的話明顯是為寶玉辯解,寶玉和丫頭們鬧著玩,和她們親近不是因為他懂了男女之事,而是單純的友誼,想必寶玉的前世是女孩子!寶玉最親近的女孩子是黛玉,賈母告訴王夫人,寶玉和黛玉親近,沒有男女之事,只是兄妹之情,你不要風聲鶴唳,草木皆兵。連賈母都不敢承認寶玉和黛玉有情,寶玉更不敢承認了。

寶玉沒有向長輩提出娶黛玉,不是他懦弱,而是他要維護林妹妹的名聲。


潤楊的紅樓筆記


那是個父母之命、媒灼之言的時代,男女別說不經父母成婚了,就連不經媒人成婚都不被世俗的主流社會所承認,這在古代婚嫁制度中有材料可以找到。

寶玉愛黛玉不假,至於找誰和他婚配,卻由不得他,大家族的婚嫁背後牽扯的東西太多。首先要門當戶對。寶玉是寧榮兩府實際掌權人賈母的心肝肉,金貴得不的了。而賈家是賈史王薛四大家族之首。黛玉只是個寄人籬下的孤兒,條件不對等啊。

另一個就是一個八字相合的問題,從賈母到賈政其實就想給寶玉找個八字相合的,寶黛肯定不行,賈老太太其實也考慮過,可能也找人合過八字,一個金氣重,一個木氣旺,金木相剋不成婚。這才綜合考慮選擇了既是四大家族,又與寶玉八字相合的薛寶釵。

賈寶玉薛寶釵,中心字寶字相同,賈寶玉林黛玉,第三字玉相同,寶在先玉在後,曹公在起名時已作了暗示。大家族之寶只能和大家族之寶婚配。


易知周


應該是提了,但曲折,賈母說二玉是前世怨家,怨家二字的含義人盡皆知的,鳳姐說,二玉已經扣了扣了。這含義也十分明確。二玉的事,賈府上下盡人皆知。

賈璉的小廝興兒笑道:“若論模樣兒行事為人,倒是一對好的(寶玉和尤三姐)。只是他(寶玉)已有了,只未露形。將來準是林姑娘定了的。因林姑娘多病,二則都還小,故尚未及此。再過三二年,老太太便一開言,那是再無不準的了。”











朵朵佬爺


寶哥哥姐姐妹妹太多了,他認為"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見了女兒便清爽,見了男子便覺濁臭逼人。"曹雪芹在那封建男權社會居然能如此看重女性實屬那個時代異類,所以寶玉也是如此,他憐惜身邊每一位女子,花襲人、晴雯、碧痕、秋紋、麝月、金釧、鴛鴦、尤家二姐三姐、平兒覺得哪一個都是好的,寶釵姐姐、湘雲妹妹喜歡的太多都顧不過來,起始大家都小在一起只是打鬧並沒有多想,後漸漸通了人事才和襲人試雲雨。

寶玉年長時一直未與王夫人提及黛玉一事,估計他認為賈母及王夫人都是知曉寶黛兩小無猜心意相投之事,另外寶玉心思單純也沒往寶姐姐處想,一心只想以後只娶林妹妹。

寶黛雖性格不同,但是他倆有共同價值觀,寶玉不喜從官從政,嚮往無拘無束、自由浪漫的生活,恰恰黛玉清冷孤傲也不喜官場醜態,他們精神完全契合,寶玉視黛玉為紅顏知己。曹雪芹筆下向往的理想愛情,精神伴侶。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願奴脅下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

"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寶玉也不枉對黛玉好了一場,黛玉一生只為他一人喜悲,世間本無物,何處惹塵埃。







梅吉3882174592


這個問題我覺得有些奇怪,是看古裝言情劇看多了才問出來的嗎?

在我的概念裡,那個年代的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鮮有年輕人自己作主的。像賈府那樣的大家族,就更是如此了。大戶人家尤其講究道德禮儀,年輕人自己選擇配偶是不合規矩的,哪怕是在長輩面前主動提出來也不合適,除非是長輩詢問。

以女性為例,現在不是有個搞笑段子嗎?男方提親,女方如果滿意,就會說“婚姻大事全憑父母作主”,如果不滿意,就會說“女兒還想多孝敬父母兩年”,可見,即使對方是自己的意中人,女孩子也是要託詞父母作主,自己“同意”,而不能直接說自己喜歡的,這才是合乎規矩和禮節的。

那麼男生呢?男生照理應該主動一點沒錯。但在我的理解裡,所謂主動也就是對長輩的決定有更深的參與。比如在開明的家庭,可能男孩本人擁有最終的決定權,或者在父母一開始計劃婚事時男孩就參與,提出自己的意見。總之,父母作主這個程序是少不了的。在程序上,父母才是最終決策者。

所以,正常情況下,在年輕人的終身大事被長輩提上議事日程之前,年輕人是不會跟長輩討論這個事情的。畢竟在古代,尤其是大戶人家,一般沒有婚前自由戀愛這回事。年輕人的結婚對象都由長輩挑選,提親時“默認”雙方都是首次協商締結連理的可能性,而不是“默認”雙方已經是一對,走走程序而已。

這跟現在社會,男女青年先確定了關係,然後才見家長,完全不一樣。在古代如果這麼做,家長會懵掉的:我做長輩的還沒給你選對象,你自己先定了,幾個意思?私相授受?有傷風化的啊。——這種情況下,如果家長開明也就算了,都年輕過的,理解嘛。如果是死腦筋的呢,說不定本來還滿意對方的,這下也不能同意了,有礙“名聲”啊。

因此,古時年輕人如果要在婚前向長輩透露自己有心上人,那是一件有風險的事。因為這種行為在以前屬於不當行為,弄不好還會把本來可能締結的姻緣攪黃了。要不然,古代那些男女青年為了愛情私奔的戲碼為什麼會成為佳話?因為這本身就是一件彰顯勇氣的事。

也有幸運的,碰上開明的家長,同意了孩子自己的選擇,那就皆大歡喜。這種情況其實也不少,畢竟古往今來,家長還是愛孩子的多,許多尋常人家也不必像大戶人家那樣死守禮法,人際交往會更自由和自然一些。但即便如此,家長同意之後,在公開層面,也還是要操作成“家長作主”的形式,有點類似於今天怎麼都得領張證才叫合法。

說了這麼多,應該可以理解為什麼寶玉不在家長面前提及非黛不娶了。

一是沒想到,二是沒必要。

寶黛是真愛,這個沒有疑問。但正因為如此,他們的戀愛是不符合當時社會的禮儀規範的。這就是為什麼寶玉情不自禁說“我就是個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傾國傾城貌”時,黛玉會說寶玉欺負她;當寶玉說“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鴛帳,怎捨得疊被鋪床”時,黛玉乾脆被氣哭了;當寶玉飲了黛玉手中的酒時,會引來賈母“掰謊”掩飾,拼命說自己家不會出現這種才子佳人私相授受的事情。——婚前戀愛,在當時的社會是個禁忌,寶黛再怎麼互相傾心,也不能公開承認自己在戀愛。愛護他們的賈母再怎麼看出端倪,也不能承認他們是在戀愛。

既然不能承認有戀愛這回事,又何談在家長面前提及非黛不娶?

那麼,寶玉不向家長表達自己的決心,會不會影響他和黛玉的婚事呢?

從結果來看,寶玉娶了寶釵而不是黛玉,但我不認為這是因為他沒有向家長表達非黛不娶的決心的緣故。相反,如上所述,寶玉如果說了,恐怕他和黛玉的婚事就更加無望。因為黛玉會背上和寶玉私相授受,“帶壞寶玉”的罪名,這是王夫人最不能接受的。

事實上,寶玉沒有說,是因為他壓根沒意識到他和黛玉的婚事會有阻礙。

賈府的最高領導是賈母,賈母最疼的兩個孫輩是寶玉和黛玉,這在賈府幾乎眾人皆知。

就連賈璉的小廝都會說,寶玉將來的那一位早就定了,肯定是林姑娘,只不過現在還小,沒現形跡,過兩年賈母一開口,這事就準了。

一個小廝都這麼認為,寶玉本人更是理所當然地覺得,將來家裡的大人一定會作主,讓自己娶了黛玉。看看第六十二回黛玉和寶玉閒聊,說自己閒時算一算,就知道賈府出的多進的少,如果不省儉,必致後手不接,而寶玉的反應是“憑他怎麼後手不接,也短不了咱們兩個人的”就知道,寶玉平時毫無危機意識,不但意識不到家裡的經濟狀況有問題,也意識不到自己和黛玉的姻緣並非自己以為的那麼篤定。在他的概念裡,他和黛玉是“咱們兩個人”,默認的一對兒啊。他自己這麼以為,他也以為別人這麼以為。

所以,既然這樁婚事確定無疑,何必節外生枝跑去家長面前訴說非黛不娶,讓大家都尷尬呢?

大不了,當家長提出的婚姻對象並非黛玉時,再來表明心跡也不遲啊。

實際上寶玉的心跡已經通過和黛玉口角摔玉、夢中大叫不認金玉良姻只認木石前盟、被紫鵑一通說辭嚇出瘋病等等行為表露無遺,效果也跟直接對家長說非黛不娶差不多了,要不然,通行本續書裡,為什麼要煞費苦心安排一出調包計,還得趁寶玉病得昏昏沉沉認不清人才能成功讓他娶了寶釵?可見家長們也是非常明白寶玉的心跡啊。

寶玉不是懦弱,他只是把事情想得太簡單。

參見之前的相關問答:

《有人說整個賈府都在反對寶玉和黛玉的結合,但是賈母卻支持他們,對此你怎麼看?》——關於賈府對寶黛姻緣的認知

《寶玉為林黛玉飲一杯酒,算是失禮嗎?》——關於寶黛愛情對寶黛姻緣的阻礙

《王夫人為什麼攆走晴雯?》——關於王夫人對黛玉的厭惡

以上是頭條號“海闊天空詩酒花”的回答。歡迎在今日頭條APP關注“海闊天空詩酒花”,圖文、問答、視頻,海闊天空隨便聊。


海闊天空詩酒花



此問是以今天的視角來衡量古人了,中國在結束兩千年的封建社會後,一個最大的進步就是人的覺醒,獨立的人的意識,充許表達自己了,可惜的是,《紅樓夢》的時代完全不是這樣的,個人的婚姻是完全受宗法制度制約的,自己不但沒有選擇的權力,連過問的權力都沒有,尊從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相當於今天辦理結婚證明,不經過這個,根本就是與全社會為敵。

讓賈寶玉公開灼自由戀愛、自己選擇伴侶根本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就算曹雪芹思想再超前,也還有時代的侷限性。尤二姐算是自由戀愛的,可是看她的結局,以及曹雪芹左一個拖油瓶、右一個沒品行的評價她就明白了。這注定了,曹雪芹的代言人賈寶玉,無論他多麼的愛黛玉,不論他多麼排斥金玉良緣,他都不可能直接去表達、去要求,那怕在最疼愛他的祖母面前。


不直接表達不代表沒表達,作者讓寶玉用了多種方式表達自已只要木石姻緣和堅決反對金玉良緣的態度,摔玉砸玉的形為已經算是很激烈了,夢囈算是更直接的表達,一聽說黛玉要回家,直接病倒,差點丟了半條病。寶玉的這些行為已經表達的很清楚了,賈府里人人心知肚明,可他這些舉動,在眾人看來不過是瘋話、傻話和病中的胡話,都是可以接受的,如果寶玉很認真的去向長輩要求,敲定他與林妹妹的婚事,這是近代西方思想的產物,中華傳統觀念裡壓根沒這個基因。你看曹雪節借賈母之口講了一出《掰謊記》,直接批評那些青年男女私定終身的行為叫做:父母也忘了,書禮也忘了,鬼不成鬼,賊不成賊。



賈寶玉和林黛玉雖然彼此早已通了心意,但二人從無逾禮之處,就連寶玉表白、贈帕,黛玉要麼阻止他,要麼獨自題帕,並沒有與寶玉有實際的互動,只能說:一切盡在不言中!

每個時代都有倫理、制度、公序良俗侷限性,這就比如古人無比推崇的“小腳”現在看是變態和醜陋的一樣,同樣,我們不能苛求曹雪芹或者賈寶玉擁有我們今人的思維。



(我是屏山,歡迎點評、關注,圖片來自87版電視劇《紅樓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