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誦讀經典」劉俊:《蓼蕭》——蓼彼蕭斯,零露湑兮

「誦讀經典」劉俊:《蓼蕭》——蓼彼蕭斯,零露湑兮

繼承總理遺志 踐行全民閱讀

「诵读经典」刘俊:《蓼萧》——蓼彼萧斯,零露湑兮

蓼蕭

——蓼彼蕭斯,零露湑兮

誦讀者:

劉俊,

長安街讀書會中直組成員、供職於農業農村部。

「诵读经典」刘俊:《蓼萧》——蓼彼萧斯,零露湑兮

★點擊收聽誦讀音頻★

蓼蕭

【作者】佚名 【朝代】先秦

蓼彼蕭斯,零露湑兮。既見君子,我心寫兮。燕笑語兮,是以有譽處兮。

蓼彼蕭斯,零露瀼瀼。既見君子,為龍為光。其德不爽,壽考不忘。

蓼彼蕭斯,零露泥泥。既見君子,孔燕豈弟。宜兄宜弟,令德壽豈。

蓼彼蕭斯,零露濃濃。既見君子,鞗革忡忡。和鸞雍雍,萬福攸同。

參考註釋:

⑴蓼(lù):長而大的樣子。蕭:艾蒿,一種有香氣的植物。

⑵零:滴落。湑(xǔ):葉子上沾著水珠。

⑶寫:舒暢。

⑷燕:通“宴”,宴飲。

⑸譽處:安樂愉悅。朱熹《集傳》引蘇轍《詩集傳》:“譽、豫通。凡詩之譽,皆言樂也。”處,安。

⑹瀼瀼:露水很多。

⑺為龍為光:為被天子恩寵而榮幸。龍,古“寵”字。

⑻爽:差。

⑼泥泥:露水很重。

⑽孔燕:非常安詳。豈弟(kǎitì):即“愷悌”,和樂平易。

⑾鞗(tiáo)革:當為“鎥勒”。鎥,馬勒上的銅飾;勒,繫馬的轡頭。沖沖:飾物下垂貌。

⑿和鸞:鸞,借為“鑾”,和與鑾均為銅鈴,系在軾上的叫“和”,系在衡上的叫“鑾”。雝(yōng)雝:銅鈴聲。

⒀攸同:所聚

又高又長艾蒿,露珠滴滴凝聚。已見周朝天子,我心十分歡愉。飲宴談笑頻頻,樂樂陶陶嬉娛。

又高又長艾蒿,露珠點點閃亮。已見周朝天子,承受恩寵榮光。天子美德不變,長壽永遠安康。

又高又長艾蒿,露珠顆顆輕浥。已見周朝天子,非常安詳愷悌。兄弟親愛和睦,美德壽樂齊集。

又高又長艾蒿,露珠團團濃重。已見周朝天子,攬轡垂飾擺動。鑾鈴聲響叮噹,萬福聚於聖躬。

參考賞析:

全詩四章,全以蕭艾含露起興。蕭艾,一種可供祭祀用的香草,諸侯朝見天子,“有與助祭祀之禮”,故蕭艾以喻諸侯。露水,常被用來比喻承受的恩澤。故此詩起興以含蓄、形象的筆法巧妙地點明瞭詩旨所在:天子恩及四海,諸侯有幸承寵。如此,也奠定了全詩的情感基調:完全是一副諸侯感恩戴德、極盡頌讚的景仰口吻。

首章寫初見天子的情景及感受。“蓼彼蕭斯,零露湑兮。”自古以來,陽光雨露多是皇恩浩蕩的象徵和比喻,而微臣小民多以草芥自比,因此,這開頭兩句可以是興,也可以看作比。有幸見到了君王,或是得到了君王的恩寵,當然是喜上眉梢,喜出望外,心裡有多高興自不待言,因此說:“既見君子,我心寫兮。”似是日日夜夜,朝思暮盼,今日終遂心願後的表述。因為在諸侯看來,入朝面君,無疑是巨大的幸事,一個“寫”字,形象地描畫出諸侯無比興奮、誠惶誠恐、激動得難以言表的感受。境由心造,心情舒暢當然見什麼都高興。和君王在一起宴飲談笑,如坐春風,因此,自然會得到君王的首肯、讚許,盡情享受那種恩遇帶來的精神愉悅。因此,當他們與天子共享宴樂之時,便爭相傾吐心中的敬祝之情,完全沉浸在聖潔的朝聖之樂中。

二、三兩章進一步描寫君臣之誼,分別從諸侯與天子兩方面落筆。對諸侯而言,無疑應感謝天子聖寵,“為龍為光”,這當然是“其德不爽”的結果。故最後祝天子“壽考不忘”;對天子而言,則是描寫其和樂安詳的聖容及與臣下如兄弟般的深情。可以說抓住了兩個最有代表性的方面,恰如其分地刻畫出了天子的風儀及修養。這樣可親可愛的天子,不可能不受到臣下的擁戴與崇敬。

末章借寫天子離宴時車馬的威儀進一步展示天子的不凡氣度。看那威風凜凜的高頭大馬,聽那叮噹悅耳的鈴聲和鳴,威而不濫,樂而不亂,恰恰表明天子不僅能夠澤及四海,而且可以威加四夷,因此,他才能夠集萬福於一身,不愧受命於天的真命天子。全詩以“和鸞雍雍,萬福攸同”作結,為讀者描繪了一派其樂融融的大祝福場面:四方車馬齊聚,鸞鈴叮噹悅耳,臣民齊祝君王,萬福萬壽無疆!想來真是令人激動滿懷,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此詩無論內容或是形式,均體現出雅詩的典型風格。因表現的是諸侯對天子的祝頌之情,未免有些拘謹,有些溢美,比起健康活潑、擅長抒發真情實感的民間風詩來,在藝術與情感上,可取之處便少了許多。

注:授權發佈,轉載須統一註明來自長安街讀書會公眾平臺:changanjie-read。

長安街讀書會

「诵读经典」刘俊:《蓼萧》——蓼彼萧斯,零露湑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