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紅:短視頻和直播是“有樂趣的經濟活動”

疫情之下,不少社會及經濟活動受到限制,而以短視頻和直播為代表的新的傳播方式卻逆勢增長。

3月19日下午,由中國經營報社與中國傳媒大學網絡視頻研究中心聯合舉辦的“短視頻直播助力中小企業經濟發展研討會”上,長期從事視聽傳播研究的中國傳媒大學教務處處長、中國網絡視頻研究中心主任王曉紅說道:“短視頻和直播最大程度地調集了人們參與的熱情,也就是創造與活動的熱情。在這次疫情中,我們看到了短視頻、直播對中小企業經濟復甦的這種價值。”

王曉紅認為,社會需要正視,在視聽傳播領域,甚至整個人類社會活動領域,正在經歷的這場生機勃勃並且極其廣闊深遠的視聽化轉型革命。

自從1895年電影誕生、1936年電視節目出現,視聽表達始終是重裝備高門檻的專業範疇。用視聽語言自由書寫、自由表達的願望直到2005年,Youtube、土豆網的分享視頻的出現,才得以實現。“今天,短視頻、直播成為很多人的生活必需品,更成為了社會表達的核心語言,彷彿是我們的口語。”王曉紅講道。

從4G到5G,這種人類活動視聽化轉向的速度極其驚人。從2016年到2019年,我國短視頻用戶規模從1.53億人增長到6.5億人,平均每年增長近1.7億人,相當於每年增加一個巴西(巴西人口1.8億人);“抖音”的日活躍用戶量在2018年初為3000萬人,到2020年初已突破了4億人。我們更可以看到,人的各種活動在各種短視頻平臺展開,全方位、立體化、多樣性地展開,伴隨著豐富的創新活動,完全改變了我們既往的活動經驗。

“從電影到電視,再到今天的短視頻、直播,對社會創新來說,它的內在動力機制到底是什麼?”王曉紅的團隊在半年前就對這個課題研究發佈了階段性報告。

報告的核心議題是,短視頻創新的核心機制是讓每個人被看見。王曉紅分享道:“短視頻與傳統影視不同在於門檻低、便捷性,讓每一個人都有可能自由表達,進而‘被看見’,它為每個人提供了一種可以展示自己的機會,提供了一種活動場景,其中隱含了無限的可能性和創造性機會。”

王曉紅認為,短視頻、直播所能帶來的改變難以估測。這種變化是短視頻的技術特質。“我把它概括為雙5E。Everybody’s Engagement;Every day’s Experience;Every where’s Emotion;Every Moment’s Envision;Every Group’s Enlightenment。”

第一個E是時空維度上。即Everyone、Everyday、Everywhere、Every moment、Every group,人人可為,隨處可見、隨時可用。這個“5E”決定了短視頻/直播的需求之大、連接之廣、基礎之厚、運用之便。

第二個E是功能維度上。即Engagement(參與)、Experience(日常經驗)、Emotion(情感)、Envision(想象)、Enlightenment(啟迪)。短視頻、直播的“可見”“在場”使得這5E的功能倍增,使得互聯網活動與表達帶有豐富的、情感的、心理的、場景的體驗,相較於文字、圖片乃至長劇,更容易隨時參與、更容易被帶入。

但是,不是每個人“被看見”就能轉化成經濟價值,還必須實現從“被看見”走向“被關注”。“被關注”才意味著可能匯聚起大量的資源,包括人際資源,包括流量,從而實現流量變現,流量隱含著經濟價值。

王曉紅認為,短視頻和直播的魅力之一是便捷性、低門檻特點,這是雙5E第一個層次。出於改變、改善或者獲得更好生活的需求,大量的人輕鬆投入短視頻、直播活動中,因為它隨手可為、隨時可為,非常方便。為了吸引關注,各出奇招,其中展示了無限創造性,短視頻、直播幾乎是歷史上最廣泛地把人們納入了經濟活動領域。

短視頻和直播的魅力之二是雙5E的第二層次,“有樂趣的經濟活動”。包含了在場感、過程性、情境化,包括了審美、文化、生活方式的展示,情緒情感的即時互動,哪怕不創造經濟價值,人們也流連忘返。

王曉紅提出:“短視頻和直播對於社會創新的最大意義是拓展了人類活動空間,極大豐富了活動形態。手機視頻的出現是今天到未來全新活動空間的原點和邏輯起點。”

人們的活動不再只是某方面的活動,比如經濟活動,即便是一種經濟活動,它也具有了豐富的形態,隱含了文化活動、審美活動、學習方式、生活方式。視頻所展示的不僅僅是產品,還有互動過程、生活方式的推薦,它超越了“信息”“展示”意義,也引發了政治方式、經濟方式、學習方式、生活方式、思想方式的變化。比如,疫情期間縣長、區長走到田間地頭、商場推廣商品,還有無數人通過視頻採購生活用品,這是生活方式的巨大改變。

(本報記者李靜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