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問一下什麼是神盾級軍艦?

用戶楊佳軍


可能題主對“神盾”艦有些誤解,這不是一種劃分艦級的標準,只不過是對一類裝備“綜合導彈防禦作戰系統”艦船的稱呼,更多的只是媒體和軍迷強加的“外號”,這種系統巡洋艦、驅逐艦、護衛艦等諸多類型水面戰艦都可以安裝,而裝備以後就可以叫做“神盾”艦。此類系統的發端是美國的“宙斯盾”(也有媒體稱為神盾)系統,後來具備類似系統功能的“俄版神盾”、“中華神盾”隨之出現。此外,無論“宙斯盾”還是“神盾”艦,並不是單指艦上安裝的四面固定相控陣雷達,這些雷達僅僅是“宙斯盾”(神盾)系統中設備的一部分而已,所以不要一見裝了幾面相控陣雷達就叫“神盾”艦。

"宙斯盾”(神盾)的起源

宙斯盾(神盾)系統,是一種綜合數字化戰鬥管理系統,具備決策輔助功能,是現如今美國、日本、韓國、西班牙和澳大利亞等國最主要的水面戰艦整合式作戰系統。上世界六十年代末,為應對蘇聯大量反艦導彈的飽和攻擊,解決水面戰艦面臨飽和攻擊時的“反應時間、火力輸出、攔截效率和運作妥善率”問題,美國開始開發“先進對面導彈防禦系統”。基於該研發項目的不斷髮展,1969年底美軍正式將項目改名為“Airborne early-warning ground integrated system/Advanced Electronic Guidance Information System”,英文縮寫正好是“AEGIS”,aegis正是希臘神話中的“宙斯之盾”,所以該系統也被成為“宙斯盾系統”。有些媒體也將宙斯盾系統稱為神盾,將裝備這套系統的艦船稱為“神盾”艦,不過並非官方稱呼。

宙斯盾系統的組成

實際上如上圖所示,宙斯盾系統(AEGIS Combat System)的組成是非常複雜的,而且各分系統和軟件版本迭代較多,我們以美國較早期版本的宙斯盾系統為例,簡介其大概組成部分。大體來說,宙斯盾系統由六個分系統組成:1、AN/SPY-1系列多功能相控陣雷達分系統,就是你常見的那四面固定陣雷達及其後端部分,可以說是整個宙斯盾系統的“眼睛”,由相控陣雷達天線、信號處理機、發射機、控制及輔助設備等組成,當然現在更多軍艦都開始採用雙波段雷達。2、指揮決策和顯示系分統,該系統負責顯示並處理艦上各傳感器傳回的信息,判斷威脅等級、建立戰術原則、制定火力分配,協調控制整個戰鬥系統的運行,是全艦的指控中心,可以看做是神盾艦的“大腦”。

3、武器控制分系統,該系統執行指控中心的作戰指令,對武器進行目標分配、武器發射等功能,其下的火控系統按照指令協調相控陣雷達一起工作,利用火控雷達照射目標為已經發射的制導彈藥提供製導。4、作戰整備檢視分系統,該系統與其他分系統相連,自動完成對其他系統的監視和故障檢測。5、垂直髮射系統。

宙斯盾(神盾)系統的主要設備

以美製某型宙斯盾艦的系統設備為例(雖然後來多有升級,但是基本功能目的類似),一套宙斯盾系統包括:6部UYK-7計算機和11部小型UYK-20計算機(基線1-3版本),其中指控與顯示系統使用2部UYK-7計算機、相控陣雷達系統使用1部UYK-7,武控系統使用1部UYK-7和6部UYK-20。作戰整備檢視系統使用1部UYK-20,MK-99導彈火控系統、MK-86艦炮火控系統各用1部UYK-20,戰斧巡航導彈火控系統配備1部UYK-20和一部UYK-19。反潛裝備中的聲吶系統和水下武器火控系統各配1部UYK-7計算機,同時聲吶系統還需與一部UYK-20連接。顯示分系統裝備4面大型彩色屏幕,戰情中心配置18座顯控臺,還有戰斧導彈控制檯、電子戰操作檯和反艦導彈控制檯。


綜上所述,神盾艦不是指某一級軍艦,而是指安裝了類似系統,具備綜合作戰指控能力的艦船。


裝備空間


題主所說的“神盾級軍艦”其實是指中國海軍的中華神盾艦。其實這些所說的“盾艦”的最初標準來源於美國為應對蘇聯的“飽和攻擊”而提出“先進水面導彈防禦系統”計劃,正式名稱是“空中預警與地面整合系統。”而美國就是該技術領域的先驅,所以美國與1980年代那個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以及後來的阿利伯克級驅逐艦奠定了盾艦的基礎。其標誌性的外觀特點就是,艦橋上面安裝四面大型平面相控陣雷達,並且搭配垂直髮射導彈。


而目前相控陣雷達使用的工作波段分別為s波段和x波段兩種,各自有著優缺點。S波段是用得最早的,它的最大探測距離遠,最遠能達到300~400多公里,而且擁有多目標攻擊能力,不過它的缺點也很明顯,那就是體積、重量大、耗電量也大,而且,探測精度相對於X波段較低,典型代表是中美兩國的盾艦。而X波段的優點在於重量輕,而且探測精度高,無多目標攻擊能力高於S波段,不過探測距離較近,約為70多公里,代表作為俄羅斯2235型護衛艦。

那麼有沒有一種結合兩種工作波段的軍艦,這樣既可以看得遠而且探測精度又能提高,當然有。那就是中國新服役的055型大驅,它同時裝備了S波段和X波段兩種工作波段的相控陣雷達,這樣的雙波段雷達遠近結合,互補優劣。既然中國有這樣即兩種雷達優秀性能於一身的軍艦。那有沒有即兩種雷達缺點於一身的軍艦呢?當然有,那就是印度的加爾各答級。雖然印度也擁有了自己的盾艦,但是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的印度選擇的相控陣雷達體積是小型雷達,但是卻選擇了大型相控陣雷達的S波段,由於體積太小,功率也相對較小,所以既沒有S波段雷達的探測距離,也沒有X波段雷達的探測精度,可謂是集缺點於一身。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所謂的神盾艦,是指安裝了神盾(或者翻譯為宙斯盾)系統的軍艦,其代表性的艦型就是美國海軍的“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阿利伯克”級導彈驅逐艦等。

(世界上第一艘宙斯盾艦,美國海軍1983年建成的“提康德羅加”號導彈巡洋艦)

宙斯盾系統(AEGIS)是美國1969年開始研發的一種軍艦作戰綜合指揮和控制系統,1983年創造了採用這一系統的第一型軍艦,即“提康德羅加”級的“提康德羅加”號。

宙斯盾系統的核心,是多面相控陣雷達以及指揮決策系統,可以快速完成多目標的搜索、識別和跟蹤,能夠同時對付空中低空乃至海面的多批目標。此外還包括了武器管理系統、火控系統等分系統,以及與之匹配的防空、反艦導彈和艦炮等武器,能夠實現電腦化的集中指揮、統一管理、分散控制,同時執行防空、反艦、反潛作戰,是迄今為止世界水面艦艇上最為先進的戰鬥系統。

狹義的神盾艦,僅指安裝了美國宙斯盾系統的軍艦,諸如美軍自己的一系列軍艦,以及日本的“金剛”級等軍艦等。廣義的神盾艦,則包括了裝有類似美國宙斯盾系統的軍艦,諸如人民解放軍海軍的052C、052D等,就被稱為中華神盾。


海研會


冷戰時期,蘇聯海軍對美國海軍處於劣勢。沒有航母,缺乏遠洋作戰能力。

為了打擊美國航母編隊,蘇聯發展了艦載遠程反艦導彈,空中發射的機載反艦導彈,還有潛艇發射的反艦導彈。力圖構成一個不同高度,不同射程的反艦火力網。到航母發動飽和攻擊。

當時美國的艦載防空導彈採用簡單的雷達制導,發射架發射導彈的防空系統。發射的攔截導彈數量有限,目標數據處理計算機容量小,機械雷達天線轉動搜索速度慢。

為了對抗蘇聯的導彈攻擊,美國在相控陣雷達基礎上,應用數字計算機處理目標數據,自動評估威脅程度,指揮防空導彈的打擊次序。美國的這一套防空系統被命名為宙斯的盾防空系統,中文簡稱宙斯盾。其核心是計算機數據處理系統,採用相控陣雷達獲取目標信息,控制導彈發射,制導導彈飛行。早期採用發射架發射導彈。後來仿照蘇聯基洛夫級導彈巡洋艦的垂直髮射方式,研製了垂直髮射系統替換髮射架,成為一套標準的防空系統。

所謂神盾艦,就是指安裝了宙斯盾系統的軍艦。一般是巡洋艦。後來美國進行了簡化,小型化,安裝在驅逐艦上。現在排水量6000噸級的護衛艦也可以安裝小型宙斯盾系統。

目前宙斯盾艦的外在標準有兩個——相控陣雷達和垂直髮射系統。內在核心是計算機綜合情報處理系統。這個是看不見的。

相控陣雷達早就有了。美國的長灘號導彈巡洋艦和企業號航空母艦都安裝有相控陣雷達,但是沒有和防空導彈結合起來,也沒有用計算機進行控制和指揮。單純的相控陣不代表具有綜合防空能力。

宙斯盾系統體現了技術進步的巨大優勢。蘇聯通過數量的疊加,實現的打擊能力,花費巨大成本。可持續的優勢時間不長。宙斯盾系統通過信息化技術,實現了技術進步,可持續時間長,可以通過技術升級保持先進性。這就是技術進步的力量。

質變效果遠遠超過量變的效果。


一葉楓流


神盾一詞來源於美國“宙斯盾”防空導彈武器系統作戰艦。

宙斯盾(Aegis)作戰導彈武器系統最早是美國海軍為滿足艦隊艦載防空作戰需要而研發的:先進艦艇導彈武器系統(Asms)。

宙斯盾:又來源於古希臘神話“大神宙斯的…盾”。宙斯盾是一整套防空作戰多系統整合模式防禦系統:由相控陣雷達系統、垂直導彈發射系統

、密集陣近防炮武器系統組成。也是(NMD)與(TMD)組成部分。

宙斯盾艦:以美國海軍的“阿利-伯克”級為典型代表、日本海上自衛隊的“金剛”級驅逐艦、中國海軍的“052”型系列驅逐艦都屬於防空導彈武器系統驅逐艦。號稱:“中華神盾”級驅逐艦。

代表當今最先進技術的大型驅逐艦當屬中國剛剛服役的萬噸大驅“055”型。

圖2:宙斯盾防禦系統工作模式。

配圖是幾款典型的宙斯盾級驅逐艦。











孔乙己亂彈


簡稱盾艦。

我對盾艦的定義是在艦體上安裝有固定陣面(一般是4面)有源/無源相控陣雷達且配置遠程防空導彈發射裝置的戰艦。

關鍵詞是4面相控陣雷達可監視周遭360度至少兩百公里的空域,然後配置遠程防空導彈可以攻擊這個範圍內的目標。

最早的盾艦是美國的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而後有伯克級驅逐艦,以及從伯克級的基礎上日韓造的金剛,愛宕,摩耶和世宗大王等,中國目前的盾艦有052C,052D,051C和055。印度也有一型加爾各答,英國有45型,法國和意大利有地平線。。。等等,不勝枚舉。

主要的作用是為了提高單艦和艦隊的遠程防空和抗飽和攻擊。由於現代反艦導彈的射程越來越遠,一般最差也在100km,尋常的艦艇防空偵測手段已經難以為繼,再加上岸基戰機和航母艦載機的作戰半徑不斷加大,現代海軍的防空已經需要從點防空變成區域防空了,不然艦隊也好單艦也好很難在現代的海空軍的聯合打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