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患者,做什麼檢查可以發現左室肥厚?

張之瀛大夫


很多長期血壓升高的高血壓患者,最關心的就是高血壓會損傷哪些臟器。其實,這方面張大夫也曾經多次科普過,可以說基本上長動脈的地方都會受到損傷,尤其是對於心腦腎的損傷更是嚴重。其實,如果讓我說,我會告訴你,最常見的損傷是左心室肥厚。那麼,問題來了,左心室肥厚這種高血壓最常見損傷應該如何檢查和評估呢?現階段,有以下3種方式。

①心電圖

心電圖簡單便捷便宜,很多人都可以做,適合基層篩查。心電圖如果看到Sv1+Rv5>3.5mV或者Rv5>2.5mV,可以初步考慮左室肥厚。

②心臟彩超

心臟彩超診斷左室肥厚是最高效快捷準確的手段。而且現階段大眾體檢的普及,做一個心臟彩超慢慢都成了體檢的標配。於是很多高血壓患者都發現了自己存在左室肥厚。一般說來,大部分超聲科都是通過室間隔厚度、左室後壁厚度以及它們之間的比值來衡量是否存在左室肥厚的。

③心臟磁共振成像

對於某些特定人群是可以通過這個方法檢查心肌是否肥厚的。但是這個方法有點貴,不利於大眾常規檢測,所以用的比較少。

以上就是現階段能夠檢測左心室肥厚的3種手段和方法,希望血壓升高的你能夠了解這些知識,做到定期檢測,儘量不出現左心室肥厚。


張之瀛大夫


高血壓性左心室肥厚是指由高血壓引起的左心室肥厚。

  • 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水平若長期居高不下, 就會使其心肌的收縮能力增強, 以維持足夠的心排血量。

  • 但長此以往就會導致患者出現心肌細胞肥大、心肌纖維增粗、毛細血管的相對密度下降等情況, 從而易引發左心室肥厚。

  • 左心室肥厚是誘發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

過去, 臨床上常採用心電圖檢查診斷高血壓性左心室肥厚。

  • 但臨床實踐證實, 用心電圖檢查診斷該病, 易受到患者胸壁的薄厚度、桶狀胸及其心電位等因素的影響, 從而可降低診斷的準確率。

近年來, 臨床上用心臟彩超檢查診斷高血壓性左心室肥厚, 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 心臟彩超檢查具有簡便、準確和無創等優勢, 能夠利用連續5個心動週期的超聲心動圖準確檢測出患者左心室的內徑、厚度及其室間隔的厚度等數據, 然後根據此數據可計算出其左心室的重量等, 從而可大大提高診斷的準確率。

  • 有研究表明, 對左心室肥厚患者進行心臟彩超檢查診斷其病情的臨床價值更高, 且其對早期 (Ⅰ級) 原發性高血壓患者併發左心室肥厚進行診斷的臨床價值更高, 能夠有效地減少漏診和誤診的情況。

例如,有臨床研究對不同分級原發性高血壓患者進行心臟彩超檢查和心電圖檢查時其左心室肥厚的檢出率

  • 結果表明:與進行心電圖檢查相比, 對該研究中Ⅰ級、Ⅱ級、Ⅲ級原發性高血壓患者進行心臟彩超檢查時其左心室肥厚的檢出率均更高 (P<0.05) 。詳情見下表。

綜上所述,與心電圖檢查相比, 心臟彩超檢查在診斷原發性高血壓患者併發左心室肥厚中的臨床價值更高。


參考文獻

[1]司徒秋順.心臟彩超檢查與心電圖檢查在診斷原發性高血壓患者併發左心室肥厚中的應用效果對比[J].當代醫藥論叢,2018,16(19):169-170.


子樂健康科普


高血壓是今天最常見的慢性疾病,高發於中老年人群,近年來,高血壓面臨著越來越高的發病率,這主要是與人們今天不當的生活模式有關。

高血壓患者,做什麼檢查可以發現左室肥厚?

高血壓不僅僅是一個數字,它最大的危害在於血壓持續升高就會潛移默化地傷害我們的心臟、大腦、腎臟、血管等靶器官,進而使得器官受損,誘發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而高血壓不可治癒,只能是通過降壓藥來控制血壓穩定。因此,一直以來,我們都在強調,高血壓患者需要堅持長期用藥治療,以穩定血壓,預防併發症。

1、高血壓患者左心室肥厚的檢查:長期血壓升高的患者,常會導致外周血管阻力增強,血容量增加,進而使得心臟負荷加重,長此以往就會導致心室肥厚,心臟擴大,使得心功能減退。有些高血壓患者即便血壓長期控制在穩定的水平,也會有心臟擴大的表現。因此,對於高血壓患者而言,需要注意定期做詳細的檢查,以便及時發現異常的靶器官受損表現,及時診治。

高血壓患者想要發現心室肥厚主要需要做的檢查包括:心電圖檢查,可記錄心電異常波動,輔助發現心臟異常表現;胸部X線檢查,可測量心胸比例,觀察心室變化;超聲心動圖檢查,可測量心室壁厚度,是診斷心室肥厚最敏感可靠的手段,可在超聲定位基礎上記錄M型超聲曲線或直接從二維圖進行測量。

2、高血壓患者需要定期複查:對於高血壓患者而言,一般都沒有明顯的不適症狀,正因如此,很多人不足夠重視,降壓藥也是吃吃停停,殊不知高血壓會慢慢地損傷患者的心臟、大腦等。因此 ,對於高血壓患者而言,除了堅持長期用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外,還需定期監測血壓,定期去醫院進行檢查,以便及時瞭解病情嚴重程度,以及因此而導致的靶器官受損程度,及時進行相應的用藥調整。

高血壓患者需要定期檢查的項目包括:心電圖、超聲心動圖及X線胸片,便於瞭解心臟受損情況;腦部CT或磁共振檢查,瞭解腦缺血、腦動脈硬化等;針對眼底的檢查,幫助瞭解是否有視網膜動脈痙攣、動脈硬化等;尿常規檢查,瞭解早期腎臟損害;血常規,血液生化檢查,瞭解血脂、血糖、尿酸、血黏度等;其他檢查,如腹部B超檢查、心臟彩超、血管多普勒超聲檢查、 24小時動態血壓檢查等。


王藥師心血管講堂


心B超 和心臟ct


AA紫絔


最直接的證據,心臟超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