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姓氏耶律、完顏現在都改成什麼姓了?具體如何?

詹帆妃


愛看史書與武俠小說的讀者都非常熟悉中國古代的很多複姓,比如諸葛、司馬、夏侯、西門、淳于、東方、東郭、宇文、南宮、令狐、拓跋、完顏、耶律、慕容、獨孤、上官、歐陽等等,而這些複姓現在非常稀少,在全國多的有幾十萬,少的只有幾千人。

至於耶律、完顏與司馬、拓跋、宇文、慕容等複姓都是中國古代皇帝的姓氏即國姓,耶律是耶律阿保機建立的遼朝的國姓,完顏是完顏阿骨打建立的金朝的國姓,遼朝與金朝都是中國歷史上兩個強大的少數民族建立的王朝,但結局都比較悲慘。

先說契丹族人建立的遼朝,公元907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成為契丹部落聯盟首領,916年始建年號,建國號“契丹”。公元947年,遼太宗耶律德光率軍南下中原,攻佔汴京(今河南開封),滅亡後晉王朝,耶律德光於汴京登基稱帝,改國號為“大遼”,1125年遼朝被女真族人建立的金朝所滅。

遼朝滅亡以後,耶律大石西遷到中亞楚河流域建立西遼,定都虎思斡耳朵,1218年被蒙古所滅。1222年西遼貴族在今伊朗建立了小政權後西遼,後又被蒙古所滅。

經過女真族與蒙古族的兩輪殘酷屠殺,作為遼朝國姓的耶律姓氏所剩無幾,但耶律家族並沒有滅絕,在蒙古帝國還出了一個著名的政治家耶律楚材。

但大多數耶律家族的後代在遼朝滅亡以後,為了逃避被異族統治者屠殺而改姓,耶律姓氏改為姓蕭、劉、王、葉、耶、律等姓氏。耶律姓後代主要有三個民族,第一個是漢族,第二個是滿族,第三個是錫伯族。在少數民族裡姓依喇氏、伊拉氏、伊拉里氏都是耶律家族的後裔。

漢字簡化姓氏後,耶律姓改成了耶姓,因此耶律這個複姓的人口數量目前比較少,全國只有幾千人。

再說女真族人建立的金朝,公元1114年,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統一女真諸部後起兵反遼。在上京會寧府(今黑龍江哈爾濱阿城立國,國號“大金”。1125年金朝滅遼朝,1127年攻佔東京開封滅北宋王朝。公元1130年,南宋皇帝趙構向金朝皇帝上降表稱臣,南宋成為金朝的屬國。公元1153年,金朝皇帝完顏亮遷都中都(今北京)。金世宗、金章宗統治時期政治文化達到巔峰,金章宗在位後期急劇由盛轉衰。金宣宗繼位後,內部政治腐敗、民不聊生,外受大蒙古國南侵,被迫遷都汴京(今河南開封)。公元1234年,金朝在南宋和蒙古南北夾擊下覆亡於蔡州。

金朝滅亡以後,蒙古軍隊對金朝皇族進行大肆屠殺,完顏皇族的男性大多數被屠殺,女性大多數都被押送蒙古為奴,少數死裡逃生的完顏家族人為了避免被蒙古軍追殺,紛紛改姓為:顏、王、吳、符、汪、完、顧、銀、金、魏、院等姓氏。

隨著後金暨清朝的崛起,完顏家族終於熬出頭,重新出來做官,比如清朝乾隆、道光時期治理水患有功的完顏偉、完顏麟慶等,都是金朝皇帝金世宗的後代,證明金朝完顏皇族並沒有被蒙古人完全滅絕。

現在完顏姓氏的人口在1.2萬左右,主要聚居在河南鹿邑縣、甘肅涇川縣,安徽肥東縣這三地。

在暗無天日的古代亂世,一個王朝的滅亡甚至可以導致一個姓氏尤其是皇族國姓被屠殺,尤其是耶律、完顏、司馬、拓跋、慕容等皇族幾乎被斬盡殺絕,剩下的漏網之魚也基本上都隱姓埋名改為其他姓氏,而當今文明時代,各個民族都是祖國大家庭的成員,恢復這些複姓還是繼續用後改的單姓都是個人自由,再也用不著擔心因為姓氏而引起殺身之禍。


厚德載物49847


現在還在姓“耶律”、“完顏”的,多是最近二三十年為了趕時髦,改回來的,大部分屬於滿族、錫伯族和達斡爾族。

因為,他們老祖先的那個年代,在亡國之際,為了躲避異族統治者的各種滅門式的追殺,早就把這些容易惹來“殺身之禍”的姓氏統統的改掉了。

咱們按時間順序,先看“耶律”一家人。

這個大遼的“耶律”家族,比較悲催,被金朝的女真人和蒙古大汗的鐵騎給滅了兩輪。

想當年,大遼在北宋“歲幣”的“滋養”下,逐漸飄了起來,在專心享受生活,忽略秣馬厲兵之時,東北的女真部落有了異動。

長期以來,契丹人視女真人為野蠻的賤民,欺壓和各種歧視不說,還剝皮抽筋一般的向女真人徵收大量“貢賦”,逼得女真人都活不下去了。

女真部落有個首領,叫完顏阿骨打,提出——把這個王朝直接端掉,幹掉大遼皇帝,那麼,咱們就不用再受氣交稅了嗎?

於是,女真人一不做二不休,鼓起精神頭,一路南下,沒幾年,聯手大宋,就開進了大遼的南京(現在的北京),再往西走了幾步,順勢又殺到了西京(山西大同),在西京郊區俘獲了大遼的末代皇帝——遼天祚帝,耶律延禧。

這個大遼的末代皇帝先是被解送到了金上京,軟禁了一段時間,之後被殺死。更有傳說認為,他死後,屍體還被馬群踩成一攤肉泥。

當年,“耶律”家族的皇室男性直系成員基本被金人殺了個光,不少宗室男童被手術改造成了“公公”。宗室女性則被計入奴籍,供人玩樂踐踏。

更沒想到的是,沒多久,戰鬥力超強的女真人又拎回了兩個北宋皇帝,還把順便大宋宗室帶來給大遼宗室當“難友”。

據《大宋宣和遺事》則記載南宋紹興年間,金朝皇帝完顏亮強迫57歲的宋欽宗和54歲耶律延禧去比賽馬球。善騎術的耶律延禧,企圖縱馬衝出重圍逃命,結果被亂箭射死後,讓亂馬踩成了肉泥。

不過,在大遼滅國之際,有個叫耶律大石(這個名字好接地氣)的宗室,帶著隊伍和老百姓,過境西夏,一路向西,最終落腳在了我國新疆和中亞地區,建立了西遼王國。

然而,還不到一百年的光景,更具殺傷力的蒙古人大老遠的趕了過來。西遼的王公貴族們,遭到了比金朝滅國時要猛烈的多的殺戮和各種物質性的破壞。這輪糟蹋,讓西遼的相關史料古蹟多不完整,一直困擾著後世的考古工作者。

再看,“完顏”一家人。

在大金國時代,蒙古人長期受到女真人的欺壓,民族之間接下了非常深的樑子。

加之,絕境之中,女真人的戰鬥力還是可以,統治者帶頭選擇了死戰,讓蒙古人著實費了大勁。出於當年的蒙古人的行事風格、民族傳統和作戰成本,加上歷史上血淋淋的怨仇,他們對金國皇室,採用了異常殘暴甚至極端手段。

比如,蒙古人曾找到金哀宗自殺後沒來得及燒乾淨的遺體,劈開,自己和南宋一邊分一半。

成功滅金的窩闊臺大漢直接除掉了金朝的皇室男丁和直系女性,差點就把完顏家族殺光光了,而剩下的完顏家旁系族宗室則被當成了奴隸,拉到草原上受苦遭罪去了。

這種情形下,遺落民間的金朝宗室,各個談“完顏”變色,為了保命,爭相恐後的改成了顏、王、符、汪、完、魏、顧、院等漢姓。

再回頭看“耶律”。

整個蒙古—大元的時代,曾經的契丹族也已經跟漢族融合的差不多了。比如大名鼎鼎的漢化契丹人——耶律楚材,先後輔弼成吉思汗父子三十餘年,成為了把儒家思想引入到了草原民族的營帳內的第一人。

再往後,因為契丹族完全融入到了北方漢人之中,久而久之,大部分的“耶律”,都逐漸改用了漢姓,各類分支,已經非常不可考了。

這段歲月裡,有部分留在東北的女真人,在白山黑水間,仍堅持著“完顏”姓氏。

隨著大清國崛起,完顏們也迎來的“第二春”。此時,還出了一些“完顏”系列的名人。比如,治理黃河水患有功的完顏偉、完顏麟慶(下圖)祖孫二人等等。

只是,風水輪流轉,到了大清國覆滅的時候,作為“驅逐韃虜,恢復中華”中的“韃虜”,害怕被“革命群眾”報復和“驅逐”的滿族大戶和他們的近親達斡爾族、錫伯族,又都紛紛低調的改了漢姓。比如,葉赫那拉氏,就改成了“那”、富察化作了“富”、“紐祜祿氏”改為了“郎”、珍妃的那個他他拉氏,成了“唐”姓等等。

建國後,以愛新覺羅家族為代表的一堆前朝“皇親國戚”,又掀起了一陣改姓熱潮。

“愛新覺羅”在滿文裡,是金子的意思,於是,直接改姓“金”;其餘的皇族,比如婉容的孃家,郭布羅氏(達斡爾族),簡化成了“郭”姓;更有清末,末代皇后婉容的表妹——“最美格格”完顏童記(下圖),他媽媽是乾隆五世直系嫡長孫女(愛新覺羅·恆慧),爸爸是完顏立賢貝勒。

這位格格和她的親妹妹,直接把名和姓全改了——姐妹兩人分別叫做了“王敏彤”和“王涵”(原名完顏碧琳)。

類似的還有溥儀的親妹妹,愛新覺羅·韞歡(下圖),也選擇了很具時代特色的“響亮”姓名——金志堅,成了一名桃李滿天下的人民教育家。

至今,真正的皇室貴族後人們,基本早都成了漢人姓氏了。

只是,現在出現個怪現象——有據可考的皇室後裔都很低調,踏踏實實的用著漢姓,積極的入團、入黨。

反倒是一些前清宗人府大門都挨不上的“野生愛新覺羅”們,或是拿著各式“宮廷祖傳秘方”專治疑難雜症,尤其是“不孕不育”(照說,大清國的最後三代帝王都沒有子嗣,當年怎麼沒捨得自己用一下呢?);或是天天黃袍加身,一口一個阿瑪、阿哥、額孃的叫著,還供奉了大清國的“列祖列宗”,每天堅持祭拜........也不知此情此景下,那些被供奉著的祖列宗們的在天之靈,情何以堪。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看過歷史劇的人都知道,歷史上有很多的複姓,像司馬、拓跋、完顏、耶律、慕容、獨孤、歐陽等等,而這些現在在全國有的幾十萬,少的只有幾千人。

古代的耶律來自遼國契丹人姓氏,完顏出自金朝女真人姓氏,比較著名的人物就有遼太祖耶律阿保機,金太祖完顏阿骨打。
耶律源於契丹族鮮卑分支宇文部支,出自唐朝末年契丹迭剌部耶律家族,屬於以家族名稱為氏,耶律家族後來建立了遼國,到遼國滅亡,耶律姓氏改為姓蕭、劉、王等姓氏。耶律姓後代主要有三個民族,第一個是漢族,第二個是滿族,第三個是錫伯族。在這些名族裡姓依喇氏、伊拉氏、伊拉里氏都是耶律後裔。

漢字簡化姓氏後,耶律姓改成了耶姓,因此耶律這個複姓的人口數量目前比較少。

建立金國的完顏氏,在滅國後,完顏姓氏因為是皇族姓氏,為了避免被追殺,紛紛改姓為:顏、王、符、汪、完、顧、銀、金等姓氏。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完顏姓氏的人口在1.2萬左右,主要聚居在河南鹿邑縣、甘肅涇川縣,安徽肥東縣這三地。
耶律和完顏這兩個姓氏都是少數民族姓氏,為統治漢人,曾用過漢名,後來建立的王朝滅亡,為了躲避追殺,後人都使用了漢名作為偽裝,作為皇族複姓而改姓簡化,主要原因是為了躲避戰火的追殺。


狂熱歷史


耶律是契丹人的姓氏,元代以後契丹人大多融入蒙古族,也有的融入女真族和漢族。所以今天已經很難再見到耶律這樣的姓了。在雲南省有一支契丹人的後裔,但現在大多使用漢字單姓,具體有沒有保留耶律這個姓則有代調查。在今天蒙古族當中有姓亦拉爾齊的,滿族當中有姓伊拉里的,都與耶律音近,但究竟是不是當初的耶律氏還有代考證。完顏是女真人姓氏,金朝滅亡後完顏家族的人逃散散,明朝末年完顏家族後代中有一部分加入八旗,跟隨努爾哈赤建立了清朝。後來女真人發展成為今天的滿族,完顏家族一部分留守在東北的瀋陽、丹東以及黑龍江,一部分入關在北京,天津,承德,荊州,廣州等地駐防。這一部分完顏家族後人如今均屬滿族,家族最大的有兩支,一支在遼寧省鳳城滿族自治縣,另一支在北京。兩支完顏家族都後代如今大多取單姓“王”,也有的姓“汪”。


老龐的娛樂生活


那些耶律、完顏等少數民族國姓,後來都改成什麼姓了?

我國姓氏文化中,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那就是,一個姓氏的人口越多,意味著這個姓氏在歷史上的地位越顯赫。比如我國現代人口最多的李、王、張、留、陳、楊、趙,這些姓氏,隨隨便便就能再是歷史上找出一大批的帝王將相。雖然可能大多數名人與當今的芸芸眾生都是八竿子八百杆子打不著的親戚,可依然有人遇上同姓的陌生人會說一句"五百年前一家人"。

非常有趣的是,中國近代的四川軍閥劉湘和劉文輝,其實是叔侄倆。這兩人為了給自己臉上貼金,直接認了2000多年前的蜀漢皇帝劉備當祖宗。姓氏文化專家一研究,居然真的給他們續上了劉備後人蒲編堂(編草鞋的名門)的家譜。另一個蒲編堂後人,是民國最狂野的知識分子,掌摑委員長的劉文典校長。

中國姓氏文化源遠流長,可是當我們看少數民族歷史時,卻發現他們使用的那些國姓,卻大都已經難覓蹤跡,這些人的後人,後來都到哪裡去了呢?

說到這裡,我們不妨先來梳理一下中國古代少數民族政權的國姓都有些什麼?

1,匈奴族:

匈奴一開始沒有姓氏,南匈奴歸附漢朝後,大都改為劉姓。南匈奴建立的的政權主要是漢趙(也叫前趙)和大夏。前趙的國姓是劉,大夏的國姓則是赫連。

現在,還有姓赫連的人,他極有可能是匈奴王室後人。

2,摩羯族。

摩羯族其實是匈奴人和鮮卑人的雜交品種,屬於邊緣化小部族。但是石勒天縱奇才,居然第一次統一了黃河流域。石勒後人被漢人冉閔篡位,摩羯族基本被殺光。

姓石的小夥伴,不要說自己是摩羯座,因為摩羯族已經被殺光了。

3,鮮卑人。

鮮卑人,原先住在鮮卑利亞,現在改為西伯利亞,其實是同一詞語的不同翻譯。鮮卑人建立的政權還比較多,主要是多個燕國和和多個魏國。燕國的國姓是慕容,所以這一部叫做慕容鮮卑,燕國也有段姓,叫做段氏鮮卑。建立魏國的另一部叫做拓跋鮮卑,後來改姓為元。

現在慕容姓、段姓和元姓,都是存在的,他們有可能是鮮卑王族後人。

4,氐族羌族。

氐族和羌族規模比較小,但是包含的國姓還不少。氐族先後建立過前秦和成漢,國姓分別是符和李。羌族建立了後秦,國姓是姚。

這三種姓,現在還有,而且還不少。

(蒲松齡是不是符pu堅後人?)

5,沙陀族。

沙陀族建立了五代十國中的三個朝代,後唐、後晉和後漢,國姓分別是李、石、劉。

這些都是漢族大姓,不少人以為這三個朝代是漢人朝廷,其實是誤解。

6,契丹。

契丹族建立了遼朝,可是他自己又總是改國號為契丹國。在俄羅斯語裡面,中國就是契丹。契丹國姓是耶律。

耶律家族最後一個名人,是輔佐成吉思汗的漢文化大臣。這說明,耶律基本從那時起就融入漢人了。耶律姓到現在幾乎沒有了,很多改成漢姓了。

7,党項和吐蕃、南詔等。

党項族、吐蕃和南詔,都是羌族的分支,党項族一開始姓魏銘,後來改為了李唐賜給的李姓,這一點與沙陀族李克用一樣。吐蕃族沒有姓氏,後來逐漸以家族徽號、封地為姓氏。南詔也沒有姓,南詔國王以父親名字的最後一個字作為自己名字的第一個字。比如皮邏閣的兒子叫閣羅鳳。

8,蒙古。

蒙古族建立的中原政權是元朝,國姓為孛兒只斤。孛兒只斤,後來就成了"包"或者"寶"兩個姓氏。

目前蒙古各部的音譯複姓,大都改為了烏、席、白、杭等。看起來好像和漢族人沒什麼區別。

9,女真。

女真族建立過兩個中原王朝,分別是金和後金(清),國姓分別是完顏和愛新覺羅。完顏這個姓,一支存在著,清朝喪權辱國割讓伊犁的完顏崇厚,就是完顏家族在近代的優秀代表。愛新覺羅在清朝滅亡後,大都改為金姓。因為愛新覺羅就是金子的意思。

愛新覺羅在現代最有名的兩人,一個是溥儀七妹金志堅,一位普通的中學教師,臨死前說獻身革命,奉獻教育,是為清朝皇室贖罪。另一個旁支後人啟功,是個書法家,他認為自己姓啟。

隨著網絡文化的流行,越來越多人給自己改一個少數民族複姓,慕容、完顏、耶律就成了重災區。其實這些人不知道,改變自己的姓氏,其實沒什麼意義。

更有甚者,一些人自稱皇室後人,招搖撞騙,又是打款解禁皇室資產,又是兜售壯陽滋陰神藥。那就是違法行為了。


歷史知事


耶律乃是契丹人的姓氏,隨著遼國契丹的沒落以後,契丹人逐漸西遷,前往中亞地區,當然還有一部分人被後來的蒙古部落吞併了。



因為當時的遼國是被金國滅掉的,因此耶律皇室的成員大多都被殺了,所以僥倖逃過一劫的也大都改了名,而且因為逃到了西邊的契丹是被更為兇悍的蒙古國滅掉的,所以有很多史料都保存的的不完整,因此很難找到耶律姓氏的下落了。



前面說了,滅掉遼國的就是金國,金國皇室就是完顏。但是因為當時的金國因為佔據了中原的北方,所以有一定的民族融合的趨勢,再加上金國的幾位皇帝也是財用漢人幫助治理國家的,所以金國皇室的下落還是有跡可循的。



蒙古人在飽受金國上百年的欺凌以後,終於在在公元1234年,蒙古國攻佔金國都城以後,金國宣告滅亡。由於金國的奮力抵抗,所以蒙古人在功成以後,採取了極度殘忍的屠殺,完顏皇室被屠殺一空,生下一些偏遠分支為了保命,紛紛將自己的姓氏改為“王、汪、魏、顧等姓氏。

當然即便是改了姓氏,也免不了受到處罰,一些金國原來的貴族世家大多都被蒙古人流放到大草原上牧羊去了,成為了蒙古人永世的奴隸。


這個歷史很正


這個問題提的好,在封建時代尤其是南北朝之後只要是前朝滅後朝的前朝的皇室宗親們幾乎都沒有什麼好下場。

耶律阿保機創建大遼朝之後以鑌鐵為國祚,象徵堅不可摧。宋金海上盟約聯合滅遼之後大遼的皇族們是死走逃亡,除了耶律大石一支西遷建立西遼帝國最後熔入以吉爾吉斯為主的中亞民族之外剩下的幾乎都是都隱姓瞞名,但後世子孫中也出了耶律楚材這位優秀的政治家。

蒙古滅金之後耶律皇族後裔都逐漸的熔入了漢、蒙古等民族,耶律楚材及子孫們就被成吉斯漢授予了蒙古人的稱號並且列入貴族,因為契丹人以鑌鐵為號所以他們的後人絕大多數都改漢姓鐵。

完顏阿骨打創立金國之後以金為國祚意思就是萬年不腐不朽,金國在蒙古與南宋的聯合夾擊之下滅國的非常之慘!皇族們被世仇宋蒙兩國屠殺一番之後是死走逃亡剩下的的並不是太多,完顏一詞在漢語中的意思就是王姓的意思。所以說他們絕大多數人都熔入漢族改漢姓王了,也有些人改姓金或者是顏姓了。


用戶夏天的風


我老家山東濰坊臨朐,我們村姓王的比較多。但分為兩支,我們這一支人多,家譜記載祖上姓完顏,故稱完顏王。另一支人少點,稱為沂山王。


山海之緣54


因果報應,當初,祖上殺戮成性,威風八面,燒殺擄掠、無惡不作,今日,害得子孫藏匿行蹤、遮遮掩掩、不得終日,若是祖上相信因果循環,報應不爽,就不會如此造孽!


zxh12604


耶律姓氏我不太清楚,但完顏姓我知道一點,我是豫東地區的,臨縣鹿邑有幾個姓完的村子,人口大概一萬五千人左右,家譜記載是完顏宗弼後裔,世代不允許在村子的上演關於岳飛的戲劇,93年改回完顏姓氏,民族改為滿族,我孩子的班主任就姓完顏,這應該是完顏氏比較大的一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