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吐槽中高速成長的智能客服​賽道

在吐槽中高速成長的智能客服​賽道

“你有沒有男朋友?”

“不想回答這個問題,給您拜個早年,趕緊來取您的包裹吧。”

年初,一段網友和智能客服的對話引來圍觀。不過,圍繞智能客服的討論,更多的往往還是遭遇“智障客服”吐槽。

智能客服帶來的新鮮勁很快就會過去。因為不管是售前、售後場景,還是網頁、電話、公眾號等渠道,智能客服產業正從四面八方而來,加速融入我們的日常。

爭奪百億市場

找到商業機遇或尋求行業變革的前提,是發現痛點。傳統客服行業的問題顯而易見。

首先是C端,入口少、響應慢、服務體驗不佳是常見問題。打不進電話或者問題得不到解決的焦灼,也是許多消費者的切身體驗。與此同時,C端用戶需求,恰是產業互聯網生態的邏輯起點。

在B端,客服中心重複問題多、效果難以把控、客服人員培訓成本高等問題也十分突出。更進一步,如何基於客戶服務增值,實現發現問題甚至營銷獲客的目標,也成為企業開始考量的訴求。

C端要客戶體驗,B端要降本提效,傳統客戶服務已經和客戶需求升級形成衝突。而矛盾之下,即是一個百億規模的存量市場。

“智能客服目前總體上是存量市場,許多企業是基於替換需求購買服務。”網易七魚總經理段毓錚告訴億歐。

這一存量市場由呼叫中心和在線客服兩部分組成。據鯨準研究院測算,呼叫中心市場共計有60-100億的市場規模,在線客服領域共計有 40-50億市場規模。僅著眼於存量,智能客服就有著100-150億人民幣的體量。

相比美國,中國的企業級SaaS市場仍然處於發展初期。智能客服更是處於低滲透率階段,存在較多機會。

在吐槽中高速成长的智能客服​赛道

著眼於百億規模藍海,各路玩家紛紛入場。按照產品形態劃分,智能客服的玩家主要為雲客服廠商和客服機器人廠商。互聯網下半場自然少不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巨頭,不願錯過SaaS機遇的巨頭們也紛紛基於生態優勢,切入智能客服賽道。

雲客服廠商以環信、快商通、智齒科技為代表,客服機器人細分賽道有小i機器人這樣的老牌玩家,也有硅基智能這樣的年輕選手。

在吐槽中高速成长的智能客服​赛道

在互聯網巨頭陣營中,網易七魚的智能客服業務可圈可點。據網易七魚總經理段毓錚介紹,在鼎盛時期,網易每年孵化的產品高達一百多個,且都需要服務體系。起初在市面上沒有看到稱心的產品,網易便以滿足自身需求為初衷成立了網易七魚。待業務成熟後,網易七魚才開始尋找商業化機會。

何以智能?何以“智障”?

多數受訪的業務負責人對智能客服的概念有著高度共識——不是機器人,也不是雲服務形態,智能客服意味著用智能化手段改造整個傳統客服體系。

具體到技術手段,智能客服的“智能”主要由雲計算和人工智能這兩項新一代信息技術構成。

智能客服多采用SaaS(軟件即服務)的交付方式,SaaS也是雲計算的一種服務方式。藉助這一方式,用戶直接通過互聯網按需購買軟件服務,能夠有效降低開發和運維成本,並實現持續快速的升級迭代。

再說AI技術。作為一項顛覆性技術,AI技術本身具有普適性特點,用科學家吳恩達的話來說:人工智能是一項通用技術,將改變每個行業。智能客服不僅是AI技術的應用高地,更為NLP(自然語言處理)技術提供了絕佳的應用場景。

AI產業熱也成為智能客服賽道的催化要素。AI風口出現在2016年左右,許多應用AI技術的機器人客服企業登場。此後,百度、阿里、騰訊等巨頭也先後在智能客服賽道落下棋子。

有黑科技加持,為何智能客服卻頻頻遭遇”智障”吐槽?

”它就是不夠智能。“ ”這是事實。“多數受訪企業負責人直言,受制於NLP等技術瓶頸,現階段智能客服的智能化程度確實有待提升。

“C端用戶體驗的好壞不僅僅受技術水平的影響。”智齒科技聯合創始人龍中武認為,一方面,消費者的使用習慣還沒有完全被培養可能會導致較低評價,另一方面,B端用戶可能會綜合考慮自己的投入產出比,對用戶體驗有一定妥協,而作為解決方案提供的服務商,應該考慮的是基於行業最大限度的提升客戶體驗。

環信創始人劉俊彥表示,部分B端客戶也會有不合理預期,企業需要在市場培育、銷售、售前、交付實施等多個環節協助企業建立對智能產品的正確認知。他也指出:行業內的認知偏差,往往是源於“行業還沒有達到大規模應用的階段”。

在技術允許的範圍內改善體驗,是很容易達成的共識。快商通執行董事劉曉葳援引了公司的服務案例並指出,人工智能服務於客服體系是重點在人機交互。需要拓寬視野來看智能客服的邊界,從業務出發改善用戶體驗其實也可以從細微處著手,比如利用聲音合成技術美化客服機器人的聲音。

在硅基智能創始人司馬華鵬看來,更高效的人機耦合不僅是智能客服的服務方向,也是改善用戶體驗的突破口。在語音對話中,簡單的開場白可以由機器人負責,關鍵部分則交給真人客服。“讓人迴歸人的價值,讓數字員工更大程度上扮演好協助的角色。”

產品?市場策略?智能客服賽道拼什麼

數字化程度和企業市場教育程度不高,付費意願有待激活,大型企業的定製化訴求……作為企業服務市場的一部分,智能客服賽道也要適應國內的B2B產業環境。

不過,億歐和受訪企業溝通的過程中發現:B端客戶的教育問題,已經不再是阻礙因素。

劉俊彥觀察到,就文字客服機器人而言,從去年開始就能看到明顯變化。企業不再盲信算法優勢,許多小客戶也非常樂意試用產品。龍中武觀察到,對比四五年前,客戶不再懷疑智能客服產品能否解決問題。而是開始問:能解決多少,邊界在哪裡?

產品能在多大程度上解決問題並創造價值?這個問題也拋給了賽道內的每一個選手。

相比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消費者,B端客戶的決策模式更為理性,轉換門檻更高。與此同時,作為業務垂直應用,渠道、客戶、資源等競爭指標交織,智能客服領域呈現更為複雜的競爭邏輯。

產品是客服 SaaS 企業競爭的核心。一些業內人士指出,智能客服行業已出現嚴重的產品同質化。不過,在多家受訪的業務負責人看來,智能客服產品的價值實現仍然有較大差異。

小i機器人高級副總裁許弋亞表示,現階段的產品同質化是偽命題。產品否同質化,應當看客戶最終的選擇。比如,微軟之所以能夠佔據高市場份額,是因為它確實提供了有差異的價值。

網易七魚想要打破“表面的同質化”,並希望能夠向客戶傳遞這一信息,讓客戶感受到差異化的價值。段毓錚表示,“更高的產品價值才是遷移壁壘的本質。”

產品是一方面,在賽道內拔得頭籌也離不開有效的市場策略。受訪者大致在一下幾個方面形成共識:

一、業務聚焦,選取少量行業沉澱。

智齒科技一開始就選定電商和教育“精耕細作”,輸出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龍中武指出,在企業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尤其應當優先選擇少量行業。

近年來,網易七魚在業務細分的選擇上具有顯著的特徵,電商、教育、政務、企業內部服務是其發力的主要領域。立足於網易的電商生態並對外服務,網易七魚的電商業務比重高達30%。

作為業務垂直型SaaS,智能客服賽道要求企業對垂直行業形成充分的理解。劉俊彥表示,自己原來覺得互聯網背景的企業能夠很容易勝出,結果“業務做得越久,越對深耕行業多年的所謂傳統企業有敬畏。”

除了行業理解,以行業知識圖譜為代表的數據沉澱,也能成為先發企業的重要優勢。許弋亞認為,自己所在的客服機器人賽道原本是勞動力密集產業,如今已經變成了知識密集型產業。“在智能客服行業建立競爭優勢,核心是知識的積累。”

二、利用標杆客戶的燈塔效應,積累品牌溢價。

大客戶往往有著較為強硬的本地部署需求,難以充分發揮SaaS模式優勢。再加上毛利不高,許多注重產品化的企業並不願意服務大客戶。不過打造標杆客戶案例的好處也有很多,比如能夠幫戶企業打響品牌,進而積累溢價。

小i機器人在金融領域沉澱的同時,積累了招商銀行這樣的頭部客戶案例,就非常有利於提升業內知名度。“從頭部做起,中型企業會逐步認識到AI的重要性。”在許弋亞看來,從大客戶做起,也符合行業特點。

三、針對中小企業,堅持SaaS服務模式。

針對中小企業提供標準化雲SaaS產品,能有效發揮商業模式優勢,不少企業已經嚐到了甜頭。

相比傳統行業,近幾年,SaaS模式不僅表現出較高的複合增長率,更有著優異的投資回報率。據段毓錚介紹,網易七魚絕大部分客戶為中小型企業,標準化產品能夠滿足大部分訴求。

四、通過營銷等賣點挖掘價值。

更高的價值是產業互聯網撬動傳統行業的內在邏輯,智能客服賽道亦然。客服領域長期存在業務線索型客服訴求,不少企業將營銷視作機會點。

快商通就較早轉換思路,將營銷智能化作為產品核心價值。劉曉葳說:“To B產品可以簡單分成兩類,幫企業賺錢和幫企業省錢,賺錢的視角永遠比省錢的視角更吸引人。我們朝著更好的營銷發力。售後的故事則交給大的客服中心。”把最重要的引擎做好,並輸出智能接口的能力,這也是快商通目前的重要考量。

此外,也有企業通過組合產品的方式建立優勢。劉俊彥認為,市場上許多甲方項目招標,標的往往包含客服軟件和智能機器人,需要從基礎客服軟件到客服軟件智能化升級的整體解決方案。在兩類產品都沒有短板的前提下,既做客服軟件又做智能機器人產品能夠為其帶來優勢。

龍中武則認為,客戶為了避免流程互通等問題傾向於綜合性服務方案,業內可以提供完整的客服營銷方案的公司卻並不多見。因此,智齒科技產品方案的高度完整性可以構成競爭優勢。

疫情催化,價值凸顯

風險往往是結構性的。對於新業態而言,新冠疫情下,有著更高的概率轉危為機。正如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在《黑天鵝》一書中提出的觀點:危機往往為新的商業模式帶來突破性機會。

從受訪企業來看,智能客服賽道確實能夠感受到一定程度的利好。

司馬華鵬表示,疫情期間,企業對非接觸營銷產品的需求更為迫切。“在線營銷去年還是概念,今年全民在家營銷,目前來看,Q1Q2業績仍然比較積極。”

龍中武表示,回款週期延長和不能與客戶當面溝通是較為突出的問題。不過,Q1大致能完成目標,Q2可能受影響,考慮到下半年可能反彈,年度目標仍有望實現。

主要服務大客戶的小i機器人,感受到了由疫情和宏觀經濟帶來的市場不確定性。許弋亞認為,面臨挑戰,企業需要在提高敏捷性的同時,以客戶為中心,堅持持續創新,投入200%的努力“活下去”。

多數智能客服企業能明顯感受到餐飲等線下業務受到的負面影響。不過,電商、在線教育等領域流量激增下,企業也可以在這些領域“找補”。

值得一提的是,智能客服企業受疫情衝擊的程度,也和自身的數字化能力有關。

從做B端業務的第一天開始,網易七魚就十分注重線上營銷。疫情期間,通過不斷增加線上觸點,使得原有的獲客方式仍能維持較好的運轉。據司馬華鵬介紹,硅基智能也一直以線上渠道為主要的獲客途徑。

揭開天花板,用確定性迎接不確定性

智能客服賽道的誕生基礎,是其需求替代與升級價值。在疫情中迎來利好,也是基於價值凸顯。可以肯定的是,未來智能客服賽道主線仍然是尋求更大程度的價值實現。具體而言,企業可以從強化自身優勢,橫向業務拓展,以及價值增值三個方面發力。

在強化自身優勢方面,專注人機交互的硅基智能,將重點藉助多模態識別能力,提升服務質量。“文字是歷史中間態,語音包含更高維度的信息,我們認為多模態是行業未來的趨勢。“司馬華鵬告訴億歐。

疫情期間,客戶對音視頻能力的需求激增,也讓環信更加堅定地基於底層通信能力優勢,發力音視頻產品服務。

在許多企業看來,沿著行業縱向深耕、跨行業橫向拓展是打破天花板的重要方式。前者的打法是在行業需求鏈上提供整體解決方案,後者則是豐富領域知識庫。劉曉葳強調,公司在擴展業務的時候,會優先選擇和現有業務契合度較高的領域。

在業務增值方面,營銷機會一直有較大的聲量。不過,劉俊彥對此不是非常樂觀:絕大部分企業的客服部門本質上是成本中心,如果不伴隨著相應的企業組織架構變革,客服部門成為利潤中心的目標任重而道遠。

產業互聯網是未來十年國內經濟發展的確定性主線。業內人士認為,僅提升數字化程度就能帶來大幅度效率提升的企業和服務,將最早吃到產業互聯網紅利。作為技術產業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智能客服賽道與這一宏觀邏輯完美耦合。

關於智能客服的大趨勢,全球範圍內SaaS服務的高景氣度也有助於行業提振信心。2018年,美國的獨角獸企業有110家,30家從事企業服務的。據Gartner預測,2020年全球共有公市場服務規模將增加到約3800 億美元,SaaS市場規模約760億美元。

SaaS商業模式本身決定了,其不會像To C 市場一樣,出現爆發式增長。具體到智能客服賽道,雖然不在“快車道”,但國內的智能客服產業已然在經濟發展的主航道上加速演變。

特別感謝:多位業內資深人士同億歐分享了豐富的行業觀點和案例,並在本文撰寫的過程中給予大力支持。特別緻謝(排名不分先後):

網易七魚總經理段毓錚、智齒科技聯合創始人龍中武、環信創始人劉俊彥、快商通執行董事劉曉葳、硅基智能創始人司馬華鵬、小i機器人高級副總裁許弋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