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從企業家到產業家?

這一講我們談的是一種認知——如何從企業家到產業家,也就是能夠站在產業鏈整體的視角和高度來挖掘產業鏈上的機遇。


如何從企業家到產業家?


各位朋友通過前面一些講的分享,應該是有所瞭解了,你用什麼樣的視角來看待自己這家企業?如果就在自己這家企業內部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有的時候可能是解決不了這些問題的的,還喪失了我們現在講到的互聯網進入下半場的重要的戰略發展機遇。


上半場是消費互聯網,誕生了很多優秀的公司,比如說我們個人點外賣可以找美團,我們打車可以找滴滴,我們要買商品可以到天貓、京東。那麼,現在互聯網進入下半場,是實體經濟與互聯網進行深度結合的時候。和內部做信息化項目不一樣,內部做信息化項目服務的是內部的管理提升,讓領導滿意,讓企業的經理滿意,讓員工滿意,覺得這些功能用的比較好就行;而“產業+互聯網”是一種用戶思維,“+互聯網”之後,為產業當中的哪些用戶提供什麼樣的服務是他們願意接受的?也因此把他們的存量交易、存量資源能夠遷移到我的平臺上從而發生關聯。這種思維是從一個內部的管理信息化到產業數字化的互聯。


所以我們說從企業家到產業家,不僅僅是企業家少數個人應該思考的事情,我們現在很多企業家的焦慮:一個是感覺到自己的知識體系、思維模式、格局、視角需要不斷的去提升,因為有句話“一個企業家好像是一個茶壺蓋”,茶壺蓋的高度決定了整個茶壺能夠裝多少水,我們企業家自己是需要不斷的提升;同時又不是這少數人去提升,因為現在很多企業家焦慮的是看到了產業鏈上面的一些轉型創新的機會,但是企業內部的中層幹部都是在原有做業務的慣性當中,比較熟悉企業內部的方方面面的管理和業務,而要到產業上的互聯網的思維還有比較大的差異,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有我們的產業互聯網在線20講以及更加深入的一些訓練營,包含產業互聯網的頂層設計、長期建設、持續運營方面的工作,我們希望由企業家帶領中高層骨幹團隊一起擁抱產業互聯網,建立新認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