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廠企業落實質量成本控制的兩大階段

大家好,歡迎大家閱讀益至講壇的本期內容。我們專注於分享傳播精益理念,歡迎大家加入到益諮會,一起學精益,勤思考,讓精益行動起來!


- 1 -


目前大多數工廠企業對於成本管理是隻停留在財務會計層面,而要實現精益生產管理,則是需要將精益思想融入到企業經營的各個層面,因此對於成本管控,我們可以結合把控質量的層面進行考慮,進行質量成本管理。


- 2 -


質量成本是總成本的一部分,它包括確保滿意質量所發生的費用,以及未達到滿意質量的有形與無形損失。它是指企業為了保證和提高產品質量而支出的一切費用以及由於產品質量未能達到既定標準而造成的一切損失的綜合,製造合格產品的費用並不屬於質量成本的內容。


質量成本的發生不僅僅侷限於產品的製造和銷售過程,而且涉及製造和銷售過程之外的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涉及企業外部的相關活動。因此,質量成本的控制應該從兩個階段入手:建立質量成本測量系統和建立質量成本管理工作系統。


工廠企業落實質量成本控制的兩大階段


- 3 -


一、建立質量成本測量系統

建立質量成本測量系統,實際上是為了在做好質量管理工作的同時,實施對全面質量管理工作的成本控制,並使這些成本能夠納入到整個成本管理之中去,這也是質量管理的目標和核心。在建立質量成本測量系統的時候,我們需要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思考:


1、進行質量成本的宣傳。首先要結合企業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質量成本的宣傳。通過質量培訓工作等途徑來進行宣傳,從而在全體員工的頭腦中建立起質量成本的概念,自覺控制質量成本。


2、建立質量成本項目。為了更好地監測質量成本,我們還需要建立一系列相關的質量成本項目,通過質量成本項目的優化規劃和設置,達到控制質量成本的目的。


3、與預定的質量成本數據進行對照。當我們建立了質量成本項目,並對現有的質量成本進行測量之後,就可以把現有的質量數據和設定的質量目標進行對比,發現質量成本是偏低還是偏高。


4、分析質量成本的原因。我們還需要分析造成質量成本偏高或偏低的原因,並通過努力思考以找出解決的措施。實際上,PDCA循環正是用來分析質量成本原因的工具,通過持續的努力來改善質量成本的狀況。


二、建立質量成本管理工作系統

除了建立質量成本的測量系統,我們還需要建立質量成本管理工作的系統。為了使這種質量成本管理系統能夠正常運行,我們需要做到以下幾點:首先,建立起來的質量成本工作系統,必須由專人來負責;其次,明確各主要部門和人員的職責範圍,從而明確他們在質量成本控制中所要承擔的責任;最後,還需要制定統一、協調的工作程序網絡。


- 4 -


對於質量成本的構成,通常情況下,可以將質量成本劃分為運行質量成本和外部質量保證成本。其中,前者反映了產品在製造和銷售過程中所發生的質量成本,後者則是在前者基礎上的進一步擴展,這部分的成本較難定量測定,但對企業的銷售、利潤,以及對企業的發展等方面影響都更大,因而是目前質量成本研究的方向。


質量成本有四種分類方法:控制成本和損失成本,顯見成本和隱含成本,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階段成本。其中,控制成本就是預防成本,損失成本是指質量事故發生時所要承擔的成本。


直接成本是指直接投入到質量控制和檢驗過程中的成本,間接成本是指需要間接解決付出代價的質量事故而帶來的成本。對於間接成本和直接成本來說,我們都可以把它稱為預防費用、鑑定費用、內部故障和外部故障費用。


階段成本是指研究和提高到一定程度時所付出的成本。實際上,整個產品從設計開始直到被顧客使用,中間的每一道環節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著質量成本的要素。


而質量成本控制包括事先控制、事中控制、事後控制三個階段,其控制方法主要有限額費用控制方法、圍繞生產過程,重點提高合格率的方法。此外,運用改進區域、控制區域、至善論區域的劃分方法進行質量改進、優化質量成本也是質量成本控制的常用方法。


在全面質量成本管理的模式主要有兩種:反應型的質量成本模式和進攻型的質量成本模式。其中,反應型的質量成本模式遵循預防-鑑定-故障的程序,從內部控制成本;而在進攻型的質量成本模式下,由我們主動提出質量成本目標,然後通過科學的控制方法來達到質量目標。


工廠企業落實質量成本控制的兩大階段


- 5 -


以上就是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內容,大家對開展成本管理工作有什麼看法?或者有什麼工作心得?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我們一起聊聊。另外,如果覺得此文讓你小有收穫,可以搜索“益至諮詢”與我們進行互動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