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 相中一個仿汝窯, 老闆一開價,我就知道老闆不識貨。

“你瞭解了陶瓷的歷史,就瞭解了中國歷史”——馬未都

中國的英文名字叫做“China”,與瓷器同一個單詞。可見瓷器是中華文化的標誌。著名的瓷器有汝窯、官窯等。而今天我們要講的故事便於汝窯有關。

馬未都: 相中一個仿汝窯, 老闆一開價,我就知道老闆不識貨。

正所謂英雄不問出處,其貌不揚的地攤,往往也可以創造奇蹟,一大批國寶級文物都是從地攤上走進博物館裡的。比如馬未都曾在地攤上撿漏了一個西漢鎏金蠶,同款的是陝西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民間擁有者僅馬未都一家,可見馬未都確實是有眼力勁。馬未都曾表示“我”在地攤撿漏一個仿汝窯,世上絕無僅有,還好攤主不識貨。這又是一個堪稱國寶的重量級文物,持有者依舊是馬未都。馬未都如何得到這一國寶級文物呢?該寶物又有什麼獨特的歷史價值呢?

馬未都: 相中一個仿汝窯, 老闆一開價,我就知道老闆不識貨。

話說馬未都逛地攤的習慣,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一直都有,就是身價百億之後,也會有事沒事的逛地攤。一則或許真的能夠拿到什麼寶貝,二則保證自己的業務能力不生疏。所以,馬未都逛地攤成了業餘時間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在的條件好了,地攤變成了古玩城,套路還是跟地攤時一樣。當然了收藏行當沒有人不認識馬未都的,真是逛到了誰家,暫且不說賺錢還是不賺錢,單憑見過馬未都這個牛都能吹一輩子。

馬未都: 相中一個仿汝窯, 老闆一開價,我就知道老闆不識貨。

精品汝窯

馬未都前幾年去古玩市場上逛,一轉眼隔著櫥窗相中了一個仿汝窯,但看不清楚是什麼時期的。直覺告訴馬未都,可能要撿到天大的漏了。說時遲那時快,馬未都眼睛瞄到了卷門上的老闆聯繫方式。打通電話後,馬未都直奔主題說:“我相中你店裡的仿汝窯了”。老闆一聽覺得是個大客戶,就趕快過來,一看是大名鼎鼎的馬未都。老闆一臉賠笑的寒暄過後,就對馬未都說:“我這東西很貴的”。

馬未都: 相中一個仿汝窯, 老闆一開價,我就知道老闆不識貨。

【收藏級】澗素堂制深秘色蓋碗

馬未都沒說那麼多還是直奔主題,就問多少錢。老闆再度強調這是從日本帶回來的,馬未都還是問多少錢。老闆扛不住了,就表示馬老師我這東西很貴的,別人要不是這個價。馬未都再次發問多少錢,老闆直接開口馬老師你要是喜歡我就給一個很好的價錢,你就給我8萬吧!馬未都一聽,心裡當即判斷出老闆不識貨,他對這件仿汝窯的判斷出現了偏差。馬未都指出老闆可能把這件仿汝窯當成了清末民初的作品,底部有沒有落款可能是民窯出品,開價八萬算公道。

馬未都: 相中一個仿汝窯, 老闆一開價,我就知道老闆不識貨。

事實上,馬未都事後表示這是明成化仿汝窯爐。這一下子就拉開了不小的差距,真實價值遠遠不止8萬塊。馬未都一直鼓勵他說出多少錢,目的就是為了探一探對方的虛實,從而實現利益最大化的撿漏。古董行有個規矩,賣方開出價錢後不可能再加價了,就能夠從容的砍價。馬未都給對方討價還價,最後以7萬元的“白菜價”撿漏明成化仿汝窯爐。

馬未都: 相中一個仿汝窯, 老闆一開價,我就知道老闆不識貨。

現代高仿汝窯

事實證明,馬未都撿了個天大的漏。馬未都後來多方查證資料,得出一個結論世上同款的明成化仿汝窯瓷器僅此一個,並且還是完整的瓷器,其他的有是有但都是殘缺不堪。馬未都為什麼能夠精準的判斷呢?這得益於他早年下的功夫,他曾在景德鎮出版的專業書籍中看到一個同款仿汝窯殘器,從而判斷出這是明成化年間仿汝窯。

馬未都: 相中一個仿汝窯, 老闆一開價,我就知道老闆不識貨。

現代高仿汝窯

至於底部為何沒有落款,馬未都的解釋是後來被鏟去了。於是乎,馬未都就以7萬的價錢買回相中的仿汝窯,老闆卻不識貨,還偏偏就鼓勵他說出多少錢。這就是高手過招,堪稱神仙操作啊!

開篇小編說的英雄不問出處,這句話大家都很常聽,而下半句是什麼想必知道的人就不多了。英雄不問出,富貴當思原由。這是明代詩人楊基《感懷》。富貴當思原由,很好理解。而馬未都之所以能常常撿漏,原由無疑是他對古玩的瞭解,對歷史的瞭解。所謂書中自有黃金屋,有了相應的知識,才有撿漏的基礎。所以在沒有足夠的瞭解時,不要有貪圖小便宜的心理。當心偷雞不成蝕把米,賠了夫人又折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