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表彰,百姓稱讚,蘇軾為何成為勞模?

先來說說蘇軾這幾年的工作變動

熙寧七年(1074年),蘇軾在杭州任滿。因為蘇轍在濟南,所以蘇軾申請到山東一帶任職。

五月,神宗皇帝恩准,蘇軾任密州(山東諸誠)太守。

九月,蘇軾離開杭州,去往山東。

熙寧八年初,蘇軾到達密州。

熙寧九年(1076年)十二月,蘇軾從密州被調往河中府(山西省永濟縣西)。蘇軾前往京城謝恩,行至河南開封時,詔令改任他為徐州太守。

熙寧十年四月,蘇軾去徐州赴任。

蘇軾和蘇轍兄弟情深,去往徐州的一路上,蘇轍都傾情相送,蘇轍在徐州住了一百多天,兄弟二人這麼多年來,第一次有這麼長久的相聚,一起度過了中秋節。


皇帝表彰,百姓稱讚,蘇軾為何成為勞模?

洪水襲來

中秋過後,徐州卻迎來了歷史上百年一遇的大水,蘇軾馬不停蹄的投入到了抗洪搶險當中。水災始於黃河決口,時年七月十七日,黃河在澶州曹村埽決口,洪水一路淹沒了45個縣,30萬頃良田。

八月二十一日 ,洪水就包圍了徐州城。

由於徐州城南有兩座山環繞,所以洪水被堵在徐州城下,但水位竟高達12丈8尺,比城中的平地還高了1丈9寸。屋漏偏逢連陰雨,更要命的,這些天還一直大雨不斷,水位持續上漲,徐州城牆岌岌可危,有隨時倒塌的危險。如果城牆倒塌,徐州會立刻被洪水吞沒。

蘇軾的組織和領導才能也在此次抗洪搶險中表現的淋漓盡致

大水襲來,百姓恐慌不已,富人開始爭先恐後的要逃出城。作為一城太守,蘇軾決心與百姓、城池共存亡。他認為,如果富民出逃,勢必導致民心動搖,百姓會效仿,抗洪就淪為笑談了。

蘇軾果斷下令,禁止任何人出城。很多人開始抱怨,但蘇軾堅定的說:

“我蘇子瞻和大家一起保衛徐州。只要有我蘇子瞻在,就絕不讓洪水進城。”

百姓看見蘇軾的態度如此堅決。也就沒有人再執意要出城。百姓們也都表示要同太守一同來保衛家園。

民心是穩住啦!百姓們表現的非常積極,也很配合蘇軾的工作,蘇軾接下來又出了一招,他來到了徐州的軍營當中,對統率禁軍的將領說:

“洪水馬上要淹沒全城了,情況十分緊急。你們雖然是禁軍,但是也要幫助當地百姓啊!”

禁軍的將領看到蘇軾如此誠懇,一心為了百姓也深受感動,當即表示,您做為一任太守尚且不辭勞苦、帶頭抗洪,難道我們這些武夫就不能為百姓做些事情嗎?

於是軍民齊心抗洪,成為了一段美談。抗洪的力量也大大增強。


皇帝表彰,百姓稱讚,蘇軾為何成為勞模?

化解危機

他們首先在徐州城南筑起了一道大堤。洪水到達以後,就無法進入城內。百姓看到洪水被攔截,民心更加穩定了。

但是天公不作美,接下來兩天兩夜暴雨。水位距離城頭只有幾寸了,蘇軾一邊指揮軍民,一邊親自參加勞動,加固、加高城牆。他多次經過家門而不入,累了困了,他就在城牆上的臨時棚子裡睡一會兒,就像當年大禹治水一樣,他心裡想的全是徐州百姓。

正在蘇軾治水一籌莫展之際,有一位和尚給蘇軾出了一個主意。改變了抗洪的總體趨勢,使抗洪形勢越來越好。這位和尚就是言應和尚,他建議蘇軾派人開鑿冷口,把洪水引入黃河故道。

十月十二日。抗洪搶險已經持續了個把月,這一整天,狂風怒號,暴雨傾盆。可是到了傍晚風漸漸停了,洪水已經被引入了黃河故道。城外的大水逐漸褪去,水位逐漸降低。蘇軾欣喜若狂。寫下了《河復》這首詩。

君不見西漢元光、元封間,河決瓠子二十年。

鉅野東傾淮泗滿,楚人恣食黃河鱣。

萬里沙回封禪罷。

初遣越巫沉白馬。

河公未許人力窮,薪芻萬計隨流下。

吾君盛德如唐堯,百神受職河神驕。

帝遣風師下約束,北流夜起澶州橋。

東風吹凍收微淥,神功不用淇園竹。

楚人種麥滿河淤,仰看浮槎棲古木。

最終在蘇軾的帶領下,經過軍民齊心抗戰,徐州城終於保住了。徐州百姓歡欣鼓舞。回到城裡面,蘇軾看到到處都是水的痕跡,但是無論如何徐州城沒有被洪水淹沒,百姓們也沒有變成魚蝦的美食。於是他又高興地寫下了:

歲寒霜重水歸壑,但見屋瓦留沙痕。

入城相對如夢寐,我亦僅免為魚黿。

旋呼歌舞雜詼笑,不惜飲釂空瓶盆。

念君官舍冰雪冷,新詩美酒聊相溫。

由於蘇軾在抗洪搶險當中的優異表現。神宗皇帝,下詔令表揚蘇軾。蘇軾並沒有滿於現狀,他居安思危,為了防止以後洪水再次來襲。他又立即投入到另一場緊張修築徐州城牆的工程當中。


皇帝表彰,百姓稱讚,蘇軾為何成為勞模?

新黃樓


工程完成之後,蘇軾在徐州城東門上修建了一座高達十丈的閣樓。這座閣樓全用黃土刷牆,所以取名為黃樓。黃代表黃土表示可以克水,因此黃樓變成了徐州征服洪水的象徵。

蘇軾作為一介書生,在抗洪搶險當中表現出了出色的組織和領導才能,盡了一任太守該盡的職責。兢兢業業、不畏艱險,將生死置之度外,所以他贏得了百姓的稱讚,也贏得了皇帝的表彰,更成為百姓無心目當中的再世大禹。

文、樹下的皂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