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得明白》,生涯的十八個經典案例

繼12月底生涯基礎班、1月生涯實踐班和2月若干生涯實踐之後,最近學習了賈傑老師《活得明白》關於生涯諮詢的十八個經典案例,整個過程先後經歷了從理論到實踐,再從實踐到理論的循環往復。

如同習練武藝,不同階段,對技藝和心法的體悟會隨著不同的當下有所變化。而我相信記錄會讓這些不可言說的體悟躍然於紙上,閃爍在記憶中,進而內化成自己的一部分。

這本書講了什麼

初拿到這本書時,翻看目錄對於整體結構有所瞭解,便可感知到賈老師的用心之處。諮詢時間長達10年,案例量級超過3000,這本書從賈老師豐富的執業實踐中,提煉抽取了十八個人生窘境的常見場景並提出對應的解決方案。

每一個來訪者和案例的情景雖都極具有個性化,而暗藏背後思考框架、關係構建、技藝操練和探索解決方案卻有通用之處,不同的讀者應該可以得到不同的啟示。對於普通讀者,故事性的描述方法,可以讓大家輕鬆學到幾招,找到應對生活的一些知識增量;對於困惑糾結者,書中形形色色的來訪者故事,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跟著諮詢師抽絲剝繭,逐步揭開心中疑惑;對於諮詢師,觀摩、體驗或者監視作者的諮詢步驟、理論分析和技術操作,可以吸取一些參考和借鑑。

一本書以給不同讀者帶來不同的收益,算得上是良心之作。

《活得明白》,生涯的十八個經典案例

一、對自己有什麼啟發

因為是帶著諮詢學習的預設開始閱讀,在讀書的過程中,更多的是從諮詢的視角來解讀,給當下的自己幾點啟發:

1.自我覺察。作為諮詢師,諮詢的風格不是憑空而來,往往是我們日常思維和行為模式的投射。在日常工作中作為團隊管理者,承擔著相對較多的衝突管理和快速決策的角色,為人做事講究效率,注重提出解決方案,同時結合本身的性格特質,容易形成比較急躁甚至是強勢的工作風格,這一點在實際諮詢過程中需要有意識地覺知並調整。覺知才能悅納,悅納才能有選擇變與不變的智慧和勇氣。

2.慢即是快。這一點是關於諮詢的節奏,諮詢的目的是幫助來訪者構建新的認知並一起探索解決方案。諮詢師在其中的作用是引導探索,定位問題,啟發思考進而找到可能的方案,而不能是越俎代庖替來訪者做決定或者無意識地用知識優越碾壓對方。不要著急提出解決方案,耐心一點多一些探索,定位才更準,耐心一點多一些啟發,答案才能浮現,才是來訪者自己的決定。

《活得明白》,生涯的十八個經典案例

3.互惠影響。主業工作中追求效率對於諮詢工作有很好的的指導作用,上手快起效快。反過來,諮詢這種相對娓娓深入的節奏和重視啟發的溝通方式,對於主業中的溝通管理,尤其是相對強勢的工作風格,也起著一個比較好的中和作用。教練式溝通方式,不要著急質問對方why,也不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滔滔不絕和直接指令,更多地是讓對方說,領導者的角色更多是關鍵節點上的啟發探索和思考,這一點對於團隊理解工作意圖和提升自我都有比較大的幫助。

《活得明白》,生涯的十八個經典案例

4.技藝錘鍊,這本書某種程度也是賈老師的工作筆記,能夠從中看到一個成熟的諮詢師好的職業習慣,包括一開始諮詢就自動開始的筆記記錄、用圖畫幫助來訪者對問題進行可視化思考、對“諮詢師殺手”來訪者的情緒接納、關係構建和預期管理、在關鍵點上的情景化引導,當然還有在整個過程中隨時可見的自我覺察和洞見,既要投入,又要抽離。想起生涯實踐班小雪老師說的,諮詢師在整個探索的過程中三個不同的層次:沉入水中,清楚現狀;浮出水面,看清周圍;升到空中,瞭然來龍去脈

《活得明白》,生涯的十八個經典案例

5.知識結構,十八個案例中,其中關於快樂=能力-期待,能力的提升中,賈傑老師從三個不同的知識維度給出了不同的建議,側面也反映出諮詢師豐富的知識儲備是功力深厚的基礎。

三個不同的角度給出提升能力:從個人實力上來講,可以提高綜合能力,讓自己將來有機會找到更適合自己、待遇更高的工作;從人際關係的角度講,提高自己應對外界評價的能力,這需要建立自己客觀而堅定的自我標準,讓內心更加強大;從生涯諮詢的角度來講,可以提高自己找樂趣的能力,比如業餘時間合理安排休閒活動,讓自己工作的壓抑和難受可以隨時釋放,獲得平衡。再一次清晰化了,知識晶體與知識晶體連線成片,形成新的知識結構星域,同時也獲得對世界認知的提升

《活得明白》,生涯的十八個經典案例

二、日常中如何應用

1.教練式溝通方式,任何以解決問題為目的的溝通都是類諮詢。無論是工作還是日常生活,探索和啟發性質的溝通都是幫助我們更好地構建關係和提出解決方案。

2.知識靠背、技藝靠練、個人品質靠悟。無論是新工作、新項目還是新問題,能力的精進都包含了知識、技能和品質三個方面,心中有全圖,精進方向更明確,升級也會更快。

三、其他知識遷移

關於自卑:當人們無法達到自己期待的目標時,才會自卑。而那個期待的目標一定是自己認為應該達到的。有多大自卑,就有多大自信。應該如何面對自卑:該接納的接納,無論怎麼樣努力都無法改變的,這是我們值得自卑的部分。而通過行動可以改變的,則是需要我們化自卑為動力的部分。

關於他人評價:建立客觀而堅定的自我標準,才能合理地應對他人評價。一個人內心的強大,並不是說TA沒有情緒反應,而是能夠根據自己的標準來合理面對評價。

所謂處變不驚或者處亂不驚,不是因為沒有驚或亂的反應,而是可以從容應對。這份從容,來自自我標準的清晰和堅定

關於臨場發揮:一個hard truth, 從來並沒有什麼臨場發揮失常,這就是真實水平。任何知識或者技能都會經歷從不熟悉到熟悉到足夠熟練自動化的過程。無論在哪裡,無論是什麼場景,無論心情是緊張還是放鬆,都能做對,這就是自動化輸出的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