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2《活著》:在三次死亡的絕望中仍能看到三次希望

絕大多數人在這個世界上活著,就是因為世上存在著希望。 ——〔古希臘〕索福克勒斯


《活著》這部電影是張藝謀導演早期電影的巔峰之作,曾獲得第47屆戛納電影節評審團大獎,豆瓣評分高達9.2。

電影改編自餘華的同名小說,講述了窮苦人福貴(葛優)和妻子家珍(鞏俐)悲慘的一生,本是富少的福貴因為嗜賭成性而失去了家裡的財產,他和妻子一起過著窮困潦倒的生活,在時代的洪流之中,在命運的無常之下,他們不斷失去親人,不斷經歷死亡……

豆瓣9.2《活著》:在三次死亡的絕望中仍能看到三次希望

這是一部太容易讓人流淚的電影,導演已經用較為含蓄的鏡頭語言來適當沖淡一些悲劇色彩,也沒有在一些大苦大悲的場面上故意渲染煽情,但依然讓觀眾不斷翻湧起難以抑制的傷感情緒。

但是,如果只從電影中看到福貴命運的悲慘,沉浸在親人一個個死去的悲傷和絕望,那麼就錯失了導演在這充滿悲劇元素的底色上給我們暗藏的一抹希望,也就沒看到在命運的殘酷面前悄悄綻放的溫暖的光亮。而這部高分電影最難等可貴的就是:

在電影中最讓人感到悲涼的三次死亡中,我們依然能看到絕望中的希望。

1、龍二之死,命運給福貴開了一個善意的玩笑

電影一開始,福貴是個標準的紈絝子弟,他對父母妻兒不管不問,一心痴迷賭博,最終把所有的家產都輸給了龍二,搬出了祖宅,氣死了父親,開始了他悲苦的一生。

龍二象徵著舊社會里成功實現階級跨越的有能之人,而福貴則是因墮落而從上層階級被甩到底層的無能之輩,兩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龍二本是一個靠皮影戲吃飯的手藝人,在與福貴的賭博過程中他一直是謹小慎微,表現出恭敬卑微的樣子,在不知不覺中贏走了富貴的全部財富,才終於露出小人得志的表情。而福貴作為一個嬌生慣養的富家子弟,則沒有任何危機意識,他只是本能性的賭博玩樂,直到失去一切才看清龍二的真面目。

龍二於是再也不玩皮影戲了,他搬到福貴的豪宅,而福貴迫於生計來找龍二乞討,卻接下了他皮影戲的營生。兩人正式完成了身份互換。

這部分劇情其實已經是非常完整的故事,兩個不同階層的人,窮苦者富有心機步步為營,富裕者吃喝嫖賭無能為力,最終實現身份互換。這本是一段關於“窮人立業、敗兒敗家”的傳統橋段,卻在命運的洪流中發生了逆轉。

幾年之後,龍二因為住在豪華的大宅院裡被定為地主階級,而一貧如洗的福貴則成了城鎮貧農被政府保護。當龍二被拉出去槍斃的時候,他看到了人群中的福貴,目光非常複雜。

豆瓣9.2《活著》:在三次死亡的絕望中仍能看到三次希望

在這一秒鐘,兩人的身份再次發生了互換,曾經的上層階級變成了要失去生命的死囚犯,而因為嗜賭成性而窮困潦倒的福貴如今卻可以安享平靜的生活。

如果你仔細琢磨,是誰做了錯誤的選擇嗎?難道龍二不該努力鑽營,讓自己過上好日子、住上大房子?難道福貴因為紈絝而敗家敗業反倒成了好事?

龍二的死亡是悲涼的,他代替福貴而死。如果福貴是一個正常的富二代,他努力經營保住自己的家業,那麼現在死的就是他。似乎一瞬間分不清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在命運的面前誰也不知道前方等待自己的是什麼。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所以,從龍二死的那一刻起,福貴才真正重生了。龍二帶著他過去的身份而死去,他則帶著自己獲得的新身份而活著。

命運送給福貴的這個善意的玩笑,就是電影中的第一盞希望之燈:雖然我失去了一切,但我還能活著。

2、有慶之死,人性的溫暖在此完全釋放

有慶死了,這是電影的第一個悲劇的極點。

福貴和家珍畢竟是從舊社會走出來的人,他們當然重視自己唯一的兒子,而且他們的女兒鳳霞還是個智力有點問題的啞巴,而有慶是個充滿著正義感、照顧姐姐而又嫉惡如仇的小男子漢,他是全家人對於未來的希望。

可是一場意外卻帶走了有慶的生命,這對於福貴和家珍無異於滅頂之災,而那個開車無意中撞死有慶的,就是和福貴一起經歷過生死的好兄弟春生。

原著小說中,有慶是在抽血中意外夭折的,雖然悲劇性更強,但電影裡卻沒有采用這樣的設計,他之所以加入春生這個角色,就是為了給我們展現在命運的殘酷中依然能看到的人性的溫暖。

豆瓣9.2《活著》:在三次死亡的絕望中仍能看到三次希望

他們完全有理由去恨春生這個人,這個帶走了他們全家希望的男人,可是福貴也只是在有慶的墳墓前大罵春生而已,家珍也只是十幾年不搭理春生、在春生到家時故意不給他倒茶而已。

這是中國黃土地上很有代表性的一對傳統夫婦,他們經歷了多少死離死別,卻從未學會仇恨,痛苦也從沒有淹沒他們的善良。

如果電影用大筆墨去渲染有慶的死亡,去烘托這個家庭失去唯一的兒子所承受的巨大悲痛,那就不會成為一部藝術佳作了。

死亡只是命運隨機擲骰子帶來的後果,希望才是人類的燭光。

所以,當被經歷了自己被批鬥和妻子自殺的春生站在福貴門前時,我們看到的是更讓人感動的一幕:福貴鼓勵春生一定要堅強的活下去,而一直耿耿於懷的家珍也原諒了春生。這段善良的夫妻,他們從未把仇恨埋在心裡生根發芽,他們只想讓這個男人活著。

豆瓣9.2《活著》:在三次死亡的絕望中仍能看到三次希望

豆瓣9.2《活著》:在三次死亡的絕望中仍能看到三次希望

“春生,你記著,你還欠我們家一條命呢,你得好好活著。”

這是句催淚的臺詞,可卻與親人死亡時那種催淚完全不同。這淚裡含有對生命的敬畏,更包含對人性的欽佩,此時的所謂的仇恨完全轉化成了祝福。福貴他們失去了一條生命,他們卻要用這條失去的生命去鼓勵那個帶走生命的人,讓他活著。

有慶之死,讓我們電影裡的第二束希望之光:活著,比死去更難上千百倍,但是人與人之間的愛與善良,從未消失。

3、鳳霞之死,從絕望的夾縫裡沐浴未來的光

在鳳霞死之前,電影的一系列劇情,讓觀眾以為似乎要迎來一個幸福的美好結局:

鳳霞嫁了一個好丈夫,勤快能幹,根正苗紅,對鳳霞和福貴夫婦也很好。而且鳳霞還懷上了孩子,一家人開心的去醫院等待孩子的誕生,連醫院裡的小護士都反覆說一切順利。

可是鳳霞還是死了,產後的大出血帶走了她的生命,那個被饅頭撐得緩不過氣來的老醫生也無法及時救她,而那些毫無經驗的年輕護士根本無能為力。

至此,悲劇似乎到達了一個極點,就在福貴和家珍以為全家可以過上好日子的時候,他們失去了最後一個孩子,這個一生都在苦難中度過的鳳霞,還未品嚐過母親的幸福就撒手而去了。

對比原著小說,會發現電影已經刻意淡化了人物命運的悲劇性:原著裡鳳霞難產而死,女婿因傷致死,家珍病死了,福貴晚年時他還未長大的外孫子也死了,最後只剩下福貴一個人,身邊有一頭老牛伴著他,他說:“人嘛,就是要活著。”

而電影裡,家珍、外孫和女婿都還活著,他們在鳳霞的墳前還開著玩笑,說當時要是給王教授少買幾個饅頭就好了,他一定能救活鳳霞。

豆瓣9.2《活著》:在三次死亡的絕望中仍能看到三次希望

他們似乎已經看淡了死亡,只因為他們還活著。

電影的結尾,家珍坐在床上,外孫子饅頭在逗弄一群初生的小雞,福貴在給饅頭嘮叨著:

雞長大了,就變成了鵝,鵝長大了,就變成了羊,羊長大了,就變成了牛,牛以後呢,饅頭就長大了。饅頭長大了,就坐火車,坐飛機,那時候,日子就越來越好。

豆瓣9.2《活著》:在三次死亡的絕望中仍能看到三次希望

這平實而溫暖的一幕,成了全片的結尾。

在這裡,我們看到電影帶給我們的第三道希望之焰火:縱然過去再多悲劇,我們依然能看見未來,只要活著,希望就不會熄滅。

結語

如果你的世界,沒有痛苦的害怕,沒有尊嚴的擔憂,沒有富貴的貧賤,沒有暖寒的交替,沒有外貌的困擾,沒有男女的區別,沒有你我之分,沒有生死顧慮,你才會離真正的活著越來越近。——節選自餘華小說《活著》

《活著》是一部讓人流淚的電影,卻不是一部悲劇電影。全片始終在努力的找尋生命和人性的閃光點,人物命運的戲劇性被刻意淡化,悲傷的情感也沒有大肆渲染,而是用精準的視聽語言將福貴和家珍的一生娓娓道來。他們經歷過起起落落,經歷過生離死別,當所有的故事落幕時,電影依然緊扣著“活著”的主題,平淡、幸福、溫柔而善良的活著。

導演試圖帶給觀眾的,是悲劇中的喜劇,是殘酷中的溫暖,是黑暗中的黎明,是絕望中的希望。

如果我們執著於生命的死亡,那麼我們就不會明白人為什麼而活著;如果我們沉陷在絕望的泥淖,那我們永遠也看不到希望的光芒;如果我們被命運壓彎了脖頸,那我們又如何抬頭看到人性的力量?

人,是為了活著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其他任何事物而活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