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價大漲,太極實業的股東們“坐不住”了,計劃套現

記者 | 陳慧東

3月20日,太極實業(600667.SH)低開3%,截至界面新聞記者發稿,太極實業跌8.3%,報13.15元/股。

消息面上,太極實業3月19日晚間公告稱,員工持股計劃擬以集中競價交易或大宗交易或集中競價與大宗交易混合的方式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3134萬股(即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1.49%)。無錫創投擬以集中競價交易或大宗交易或集中競價與大宗交易混合的方式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4000萬股(即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1.8992%)。上述股東通過集中競價方式減持的,自本公告之日起15個交易日之後的6個月內進行。

太極實業稱,上述兩名減持主體中,員工持股計劃與無錫創投不構成一致行動人。員工持股計劃和無錫創投過去十二個月無減持公司股份的情況。

股價方面,受益於半導體及元件板塊走強,整個2月份內太極實業股價不斷上漲,走出16.19元/股的歷史新高,截至2月底股價階段性漲幅約25%。進入3月,太極實業股價經歷短暫下調後重新走高,截至3月19日,3月份公司股價階段性漲幅達19%。今年以來該股股價漲幅超過60%。

2019年三季報顯示,截至2020年9月底,控股股東產業集團持有上市公司6.3億股,持股比例為29.92%;第二大股東員工持股計劃持股比例為9.21%;第四大股東無錫創投持持股比例為4.77%。與2018年年底大股東持股情況進行對比,除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陸股通)增持0.22億股外,太極實業大股東2019年內持股比例未出現變動。

太極實業於1990年12月成立,1993年7月上市,公司最初以合成化纖產品的生產為核心業務,2013年初成立太極半導體和太極微電子切入半導體領域,目前主營業務包括半導體業務、工程技術服務業務、光伏電站投資運營業務。2019年6月,國家大基金以9.49億的價格受讓太極實業6.17%的股權,成為該公司的第三大股東。

2016年至2018年,太極實業實現營收分別為96.16億元、120.34億元、156.52億元;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分別為2.33億元、4.18億元、5.73億元。

2019年前三季度,太極實業實現營收124.68億元,同比增長11.06%,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4.53億元,同比增長23.01%。

此外,太極實業銷售毛利率呈現下滑狀態。該公司2016年至2019前三季度銷售毛利率分別為14.87%、13.56%、13.25%、11.75%。

負債方面,截至2019年9月底,太極實業資產負債率62.81%,較2018年年底的59.97%出現上升。

2019年年底,太極實業對控股子公司海太半導體部分閒置及報廢資產進行處理,上述資產預評估值為3325.52萬元;根據生產經營需要,太極實業還對海太半導體在業務經營中形成的不超過9000萬美元的應收賬款進行轉讓,受讓方建行無錫分行支付海太半導體應收賬款對價不超過9000萬美元,海太半導體還按照應收賬款轉讓價款向建行無錫分行支付買斷費25.9萬美元(約182萬元)左右。

財報顯示,截至2019年9月底,太極實業的應收賬款週轉天數為69.88天,與2018年底的70.39天基本持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