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卿一句話刺痛中國父母:你不逼孩子,將來生活會逼他!你贊同這句話嗎?

中學教育研究工作室


先反駁一下:不要以偏概全!今天不看見這個問題,我都不知道她說過這句話,何來刺痛一說?我相信董卿是父母逼出來的,但是我並不喜歡或欣賞董卿的生活。今天這篇文章就是特地針對這句話來寫的:我也一點都不信!

論證一個觀點正確與否,需要講科學原理,需要從理性出發。絕不是宣洩情緒地鼓譟。

第一,世界上有無數子女被父母逼迫,有幾個人被逼迫成功了?被逼迫的人中,是成功者多?還是不成功者多?

第二,世界上成功的人也無計其數,又有幾個人是逼迫出來的?是被逼迫而成功的人多、還是不被逼迫而成功的人多?

下面來針對這兩點進行分析。

01 逼迫並不一定導致成功,而是導致失敗的幾率更大

無需統計,我們也清楚,我國絕大多數家庭是相信家嚴出孝子的,也相信不打不成才。

但是,一個事實是,無計其數逼迫孩子的家庭中,成功的卻是極少數,絕大多數都是失敗的。既然逼迫教育下,成功率低,失敗率高,應該相信逼迫是失敗的根源才對,但為什麼還在強調只有逼迫才能成功呢?

那是因為成功者的宣傳。失敗者的宣傳是沒有價值的,人們不會相信失敗者,人們只相信成功者。但是,從成功者的角度來看,應該既有逼迫出來的成功,也有非逼迫出來的成功。那麼,這兩種宣傳應該都有,事實上也是兩者都有。為什麼人們只相信逼迫的教育呢?

一、這恰好說明逼迫教育與非逼迫教育出來的成功者之間的差距。

逼迫出來的成功者,往往是追求物質層面上的成功者居多,更傾向於成功學宣傳,目的還是為了名利。

非逼迫的成功者,往往更接近於追求事物本質奧秘的探究,一般不會做成功學宣傳,更多地是宣傳他們專業領域的知識。

二、因為人們選擇性地相信逼迫成才的說法。

原因在於逼迫教育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而不逼迫的教育卻是講究教育原理的,讓人感覺無跡可行。

三、逼迫出來的成功者實際上也不是因為逼迫才成功,逼迫只不過是他們的宣傳。

當然,這些成功者宣傳成功是因為逼迫,並不是刻意隱瞞其他的原因,而是他們自己也相信自己成功是因為逼迫。但實際上並不是因為逼迫。

只不過因為逼迫在他們成功的過程中對他的身心傷害最大,所以,記憶最深。於是把成功與記憶最深的逼迫進行關聯。在心理學上,這是潛意識對逼迫帶來的傷害進行的刻意的彌補,以減輕傷害的不良記憶帶來的痛苦。

這些逼迫的成功者的成功往往是因為他們心中對現在成功的事情產生了興趣,才導致成功。並不是因為逼迫。逼迫只不過是個引子,把他們引導到了成功的那件事上。

02 無數的成功者證明,成功往往不是因為逼迫,而是執著的興趣

我國最早的教育家孔子,他的教育方式並不是逼迫的。弟子們都自由散漫得很,怎麼學、怎麼做都可以。孔子只不過加以引導,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因人而異的因材施教。與現在講的逼迫教育相去十萬八千里。

“昔孟母、擇鄰處”的孟子的教育也不是逼迫的。“孟母三遷”正是通過改變環境來引導孟子對學習產生興趣。

還有古代流傳的“頭懸梁錐刺股、如映雪如囊螢、如負薪如掛角”等,也沒強調逼迫,而是強調刻苦。並且這些刻苦的例子實在經不起推敲,虛假得很。

古代成大事者有哪些是真正逼迫出來的呢?我真不知。

倒是近代的聽說過較多,如周杰倫練琴、朗朗練琴、田蘊章練字、董卿讀書等。我相信他們是逼迫的,但更相信成功不是逼迫的。我認為在這個過程中,更重要的是父母的言傳身教在起作用,而不是逼迫。如果沒有父母的言傳身教,逼迫不可能達到應有的效果,甚至起反作用。而且,更關鍵的是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進行了鑽研,產生了深厚的興趣。所以,對於他們,如果不逼迫,而是引導他們幹這些事,也一樣會成功。

當然,古今中外,更多成功者的例子是沒有逼迫,而是遵循興趣的引導。如王羲之、徐霞客、達芬奇、卡文迪許、愛因斯坦,包括鑿壁偷光的匡衡等等,不勝枚舉。

從心理學原理上講也是如此,逼迫帶來的是抗拒,內心是厭惡。只有興趣帶來的才是熱愛、內心才是喜悅。興趣才能持久,逼迫終將崩潰。

03 逼迫與引導都不過是外界的輔助手段,內心的慾望才是動力

所謂逼迫才成功的人,並不是依賴外界的逼迫,而是自我的堅持。外界的逼迫只是一種形式。如果內心不想學習,無論怎麼逼迫,總是學不進去的。這樣的例子身邊隨處可見。

那些逼迫成功的人,本質是內心有了學習的慾望,只不過缺少了堅持。逼迫的作用是讓他們堅持下來。但是,讓他們堅持並不一定需要逼迫。讓一個堅持下去的最好方法是鼓勵與陪伴,也就是言傳身教。而事實上,逼迫型的父母也正是這樣做的。那麼,在這樣的環境下,不逼迫他們,他們最終也會成功。

內心有學習的慾望才是成功的奧秘。而學習的慾望絕對是環境薰陶出來的,決不是逼迫出來的。所謂“虎父無犬子”,與其說是遺傳,勿寧說是家庭環境教育。這也正是“孟母三遷”的核心意義:為孩子建立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

04 逼迫本身已經決定了目的的功利性,內心有功利則必然精神不自由。精神不自由也必然達不到高境界

逼迫從性質上已經決定了,即使成功也是世俗的名利上的成功,往往是隻是停留在“匠”的高度上,而上升不到“藝”的高度。

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我國教育為什麼出不了頂尖的人才。我們目前的學校教育很大程度上逼迫式的,缺少了精神的自由。逼迫教育本來就會抑制精神自由。從而使人得不到身心完全投入地自我追求與發展。

真正的學術上的創新(而非技術應用層面的)必然是居於精神的自由。逼迫教育可以培養工匠、技術人才,也可以培養忠誠、吃苦耐勞的品質。但恰好培養不出創新思想。

所以,逼迫教育下的成功者,也無非是世俗的功利的成功。而那些真正的開創一個領域的成功者又恰好不會出來宣講自己的成功,因為他們的精神就在領域本身,而不在成功與否。這正好與前面講的第一點“我們為什麼相信成功者是逼迫出來的”相吻合。

所以,那些宣揚逼迫才能成功的所謂的專家們,也只能這樣呼叫宣講“不逼迫,孩子將沒飯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