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島問題上,有多少國家支持阿根廷,哪些國家支持英國?

Admiral乘風破浪


自古以來,關於領土的爭端,不分國界不分時代,關乎到各國的切身利益,幾乎很難達成共識,畢竟在一方收穫利益的同時,肯定會對另外一方造成或多或少的利益失衡。

說白了國家與國家之間的交往,最終也落足於人性的交割,話語權在哪位領導人手中,自然也就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領導人的主觀判斷,但是綜合考慮並不見得合情合理。

有關於發生在1982年的馬島戰爭,究竟又有怎樣的故事呢?

同樣也是領土主權的糾紛問題,對於阿根廷和英國的這次戰爭,也引起了世界範圍內的廣泛關注,有關於馬爾維納斯周邊群島的主權控制問題,阿根廷也準備不惜一切代價,充分動用國內先進的軍事力量,準備一舉將其拿下。

關於這次戰爭的規模,也可以說是冷戰時期最為龐大的一次,當時戰爭狀況的激烈程度,也相當的壯觀。當然更值得一提的是,這次戰爭主要以海戰和空戰為主,當時也有很大的學習和參考價值。

冷戰時期,美國和蘇聯自然不肯放過這樣絕佳的機會,名義上不能發動戰爭,但是可以充分的動用這次機會。

借題發揮,或許能夠從中攫取到不菲的利益,當時蘇聯支持的是阿根廷,在這次遠程戰略操控戰當中,給予了極其重要的衛星系統支持,提供了大量重要的情報。

也在當時英國的航母剛放出驅逐艦的同時,對航母編隊進行了干擾預警,同時也對阿根廷彙報潛在的危機,當然阿根廷也很快做出了反擊和回應。

要說起當時美國和阿根廷的關係,可就足夠鬧心了。

阿根廷的總統本來會認為,此前對於美國總統里根也沒有過任何冒犯和挑釁,一直以和平的態度相處。即使發動戰爭,也極有可能站在自己這一邊,最不濟也不過於袖手旁觀罷了。

(加爾鐵裡)

也正是因為這樣的掉以輕心,讓阿根廷的加爾鐵裡大跌眼鏡的是,美國居然站在了阿根廷的對立面。就在阿根廷和英國宣戰的同時,美國也採取了相應的制裁措施,具體的表現就是武器方面全面禁用運輸。

更令阿根廷絕望的是,同時也禁止其他國家向阿根廷銷售武器,這樣可相當於釜底抽薪,要了阿根廷的老命。

這樣的結果是阿根廷的總統萬萬沒有想到的,這樣一來,阿根廷也就缺乏足夠的底氣應對這場戰爭,本來當初的戰略規劃就存在很大的問題,魯莽行事的結果最終往往要付出慘痛的代價,美國在這場戰爭中的立場很明確,同時在後勤上給予了英國補給和支持。

(馬島戰爭是撒切爾夫人與美國總統里根)

具體的表現在,美國為英國國提供了足夠的航空燃料,與此同時,也同蘇聯對於阿根廷的支持一樣,美國對於英國有大量的情報信息提供,同時也輔助以當時先進的海底聲吶作戰系統,與此同時在各個方面,都表現出對英國的強力支援。

然而更讓阿根廷看不想看到的就是,除了美國對於英國的大力支援,法國在當時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當時阿根廷的飛魚導彈還是有一定的威懾力,但是法國卻這一關鍵武器的關鍵性參數,告訴了英國。

俗話說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武器關鍵參數的暴露,就意味著很容易被敵方掌握到武器的軌跡行蹤。

阿根廷當時用來擊沉英國艦艇的飛魚導彈,雖然在前期取得了不少的優勢,但是並不見得在後期也能夠發揮同樣的作用。

其他國家對於雙方勢力的支持,也還是很容易區分的,當然南美洲除了智利之外,都對於此次的阿根廷的馬島問題表示支持。

與此同時,中國也和阿根廷站在相同的立場上,大國有大國的立場,小國有小國的利益,在這場博弈當中。

阿根廷對於馬島問題的訴求,也牽涉到許多大國的利益,要說誰支持誰的問題,就看參與的國家能從這場戰爭當中得到什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