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太乾淨”,易得白血病?90%家長都不瞭解的生活真相

本文為小步在家早教原創,歡迎個人關注、轉發、分享

有資料顯示,白血病是我國15歲以下兒童第二位的死亡原因,每年大約有1.5萬的孩子患病,其中急性白血病約佔95%。

一旦孩子患上白血病,對一個家庭就是毀滅性的打擊。去年,2歲的女童瑤瑤患了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3個月下來,原本不富裕的家庭已經花費近25萬,而等待他們的,還有5年漫長的治療期……

孩子“太乾淨”,易得白血病?90%家長都不瞭解的生活真相

孩子“太乾淨”,易得白血病?90%家長都不瞭解的生活真相

孩子患白血病的誘因有許多,包括甲醛超標、輻射、遺傳因素等,但最近看到一個研究表示,“太乾淨”也許也是誘發兒童白血病的原因。

孩子“太乾淨”,易得白血病?90%家長都不瞭解的生活真相

孩子“太乾淨”,更易得白血病

這個觀點是倫敦癌症研究所(ICR)中心主任Mel Greaves博士提出來的,他表示,早期缺乏微生物暴露會增加兒童患白病的風險。

孩子“太乾淨”,易得白血病?90%家長都不瞭解的生活真相


原來,白血病的發展需要經過兩次基因突變。第一次基因突變是先天的,我們無法控制,這其中大概有1%孩子的基因突變會最終導致白血病的發生。

而第二次基因突變是由外部環境感染所致,如果孩子早期(生命最初的前幾周到幾個月內)缺乏任何微生物的接觸,就無法促使免疫系統產生應答反應。那麼,以後孩子再遇到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時,免疫系統就無法正常抵禦,就可能引發突變而導致白血病。

雖然,Greaves博士也表示,這種突變風險相對較低(大概1/2000)。但這也提醒我們,只要不是特殊情況,讓孩子適當接觸一下外界的微生物,並不是壞事。

孩子“太乾淨”,易得白血病?90%家長都不瞭解的生活真相

家裡“太乾淨”,孩子哮喘幾率更高

除了白血病,在兒童哮喘等過敏性疾病中也有相同的研究發現。

近年來,兒童中哮喘的發病率不斷上升,而且數據顯示:生活在農場中的孩子比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患哮喘和過敏的數量大約少一半。

為了查明原因,芬蘭的科學家專門考察了395名芬蘭兒童家中的屋塵微生物群,這些兒童有生活在城市的,也有生活在農場的,通過取樣發現:在農場家中的室內灰塵中微生物的種類更多,細菌構成更豐富。

跟蹤研究後進一步發現,越接近農場屋塵的家庭環境中,孩子6歲前出現哮喘的可能性越小。

隨後,他們又分析了1031名德國兒童家中的床墊微生物,也得出了相同結論:家裡微生物群構成與芬蘭農場家庭最類似的,孩子患哮喘的風險也較低。

雖然研究者還沒有確認具體哪種微生物對孩子免疫系統的反應是有好處的,但是至少可以說明一點:讓孩子早期生活在過於乾淨的環境中,很可能降低機體對疾病的抵禦能力。

孩子“太乾淨”,易得白血病?90%家長都不瞭解的生活真相

孩子“太乾淨”,易得白血病?90%家長都不瞭解的生活真相

“愛乾淨”的幾點打臉真相

有人問了,太乾淨了也不好,但是又不能不愛乾淨,畢竟,很多疾病的發生還是由於環境汙染和接觸了有害病菌引起的。那麼,該怎麼把握這個度呢?

不妨先了解這3個真相:

1.玩得“髒”一點其實對孩子有好處

有很多媽媽,生怕孩子碰到了一點髒東西,不許玩泥巴、不許摸地板、吃飯也不準吃得髒兮兮……

但是,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阻止孩子把自己弄“髒”的天性,一方面和上文所說一樣,阻止孩子與微生物的接觸不利於形成健康的免疫系統,另一方面也阻礙了孩子運動能力的正常發育。

我們應該鼓勵孩子去大自然中探索,學習“活”的知識;

大膽讓孩子去觸摸物品,有利於發展大腦認知力;

允許孩子吃飯的時候吃成小花貓,孩子更有安全感……

當然,這並不是說越髒越好,只是說我們不必苛求孩子“一塵不染”,更不能因為怕洗衣服麻煩就不讓孩子去做這些事。

孩子“太乾淨”,易得白血病?90%家長都不瞭解的生活真相

平常,做到飯前便後洗手、定期打掃房屋(不必每天大掃除)、清洗乾淨物品(不必依賴消毒劑,以免殘留,大部分情況下用開水消毒足夠)就行了。當然,疫情期間除外。

2.你以為髒的寵物,其實有利於孩子健康

也有一些家長覺得,家裡有孩子不能養寵物,覺得寵物的毛髮很髒,身上有寄生蟲,甚至還可能是疾病的傳染源。但實際上,只要家裡規範養寵物,對孩子來說好處多多。

加拿大艾伯塔大學的研究顯示,懷孕期間養寵物或者讓孩子在嬰兒早期就接觸寵物,利於增加腸道細菌,有效降低孩子過敏和肥胖的風險。所以,要是在懷孕的時候有人勸你把寵物送走,可以不用聽了。

而美國一項針對城市兒童的研究也顯示:在生命早期哮喘發生前暴露於寵物和害蟲等過敏原可能對哮喘有預防作用。

以色列科學家的研究還發現,養狗有助於降低兒童血壓,這是因為孩子在和狗玩耍的過程中能夠保持心情愉悅,還增加了活動量。

此外,寵物還是孩子最好的玩伴,孩子在與寵物的互動和相處中,能培養責任心和社交能力。只要不是非常排斥養寵物,或是孩子天生對寵物過敏,不必為了怕髒不養。

養之前,按要求給寵物進行疫苗接種,做好社區備案,然後記得定期檢查寵物身體,出門處理好寵物糞便,就不會有大的問題。

3.愛掏耳屎、鼻屎,可能害了孩子

身邊有這樣一些媽媽,隨時給孩子掏耳屎鼻屎,為的是讓孩子隨時保持乾淨,殊不知,這樣做可能害了孩子。

首先說掏耳屎,耳屎其實不是壞東西,反而對人體有很多好處:它可以阻擋飛蟲、灰塵或有害細菌進入耳朵內部,可以保持耳道的溫度和溼度,還可以削弱噪音,保護耳膜。

正常情況下是不需要掏耳屎的,更不能輕易用棉籤掏,這可能會讓棉籤上的組織和髒東西跑到耳朵裡去,再就是孩子好動,一不小心還可能戳到孩子,讓孩子受傷,嚴重還可能導致耳膜穿孔。

要是家長覺得孩子的耳屎的確太多,堵住了耳朵,要去醫院找專業的耳鼻喉科醫生處理。

同樣的,鼻屎、鼻涕其實也是孩子的一道天然保護屏障,不宜過度清潔,具體怎麼處理要依據情況而定:

只要不是特別嚴重,影響到孩子呼吸,建議不要掏,刺激多了反而分泌物會更多;

不能用指甲或者棉籤棒直接硬摳,這樣容易損傷孩子鼻腔的粘膜;

可以用水或者潤滑油塗在消毒棉籤棒上,輕輕潤溼鼻腔,待鼻痂軟化後再用棉籤棒輕柔勾出來;

或用溫熱的毛巾在鼻子上進行熱敷,待鼻腔通暢鼻涕就比較容易自然流出。

孩子“太乾淨”,易得白血病?90%家長都不瞭解的生活真相

最後強調,寫這篇文章不是鼓動大家不講衛生哦,任何事情都要把握好度,過度愛乾淨,可能適得其反,另外,在加重勞動負擔的同時,還有可能被人吐槽“處女座”“強迫症”。疫情期間每天為了衛生神經緊張,真的是疲憊了,希望快點春暖花開,病毒退散,大家都回歸正常輕鬆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