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狀況下,企業要活下去,靠什麼?

可以預見,在這一次新冠肺炎疫情之後,有一批體質非常孱弱的企業將倒下,我們現在要努力做的,就是活下去。怎麼活下去?第一靠信念,第二才是靠行動。


今天我們講講企業文化,現在,大災大難還在進行當中,我們希望通過這六門課,指引中國企業化危為機,儘快回覆到正常經營狀態,並以這一次疫情作為契機,拉動組織變革,活下去之後,企業能夠更長壽。


先不要說企業要長壽,就當前的狀態,企業要活下去,靠什麼?


很多老闆很焦慮:


現在這個情況,一分錢都沒得進,還要給員工發工資,怎麼辦?


這就是企業文化的話題,企業要活下去,要永遠活下去,第一靠的不是努力,靠的是不犯錯誤,也就是決策要正確,第二靠的才是努力。也就是做正確的事情,要優先於正確地做事情。


什麼是當前要做的?老闆說:一分錢都沒得進,還要給員工發工資,怎麼辦?


怎麼辦?問題就是答案啊,一分錢都沒得進,就想辦法有錢進呀,可是線下活動受限制了,怎麼有錢進呢?到線上去呀,在線上跟客戶互動呀;還有啊,你說還要給員工發工資,既然是自己的員工,就要讓員工動起來呀,動起來做什麼?到線上去跟客戶互動呀。


可是我們沒有線上能力,不會就學呀。


正確的做法是:調動員工、集思廣益,在疫情期間快速對接客戶,看看客戶在怎麼想、怎麼做,有什麼需要我們支持的,如何快速幫助客戶恢復生產和出貨;如果是做線下實體店的,就要盤活會員,看看客人有哪些需要,我們能幫助客人做些什麼。


也就是說,線下不行就線上,線上不會就學嘛,自己學得慢就讓90後00後動起來呀。這樣的思維,在松下叫“下雨就打傘”,該怎麼做就怎麼做,做理所當然的事情。


這是什麼,這就是企業文化。這是企精神文化當中的思考方法。


如果正常經營,企業就一定會成長。做生意也好,辦公司也罷,或者說是經營企業,最怕的是犯錯誤。松下幸之助說:企業和人的成長一樣,如果正常經營,就會自然成長。事業失敗的時候,一定是有不自然的行為,如果能夠正面地看待事情、判斷是非,就不會走錯路,尤其不能用私心、私慾做經營判斷。


稻盛和夫說:如果用利他之心經營事業,成功一定會屬於你。


企業經營最怕犯錯誤,一般的錯誤及時改正就好了,無非就是交學費、試錯而已,大的錯誤不能犯,致命的錯誤有可能帶來風險甚至危機,只有正確地經營,企業才有未來。


怎麼正確地經營呢?


這就需要建立完整的企業文化,用經營理念作為指引,可以讓我們看清方向、正確地判斷、少犯錯誤。


正確地經營,企業才能持續下去。什麼是正確不正確呢?就是企業是賺正當的錢,還是發不義之財,這是經營的出發點和手段問題,從本質上來說,就是企業的義利觀。


日本的經商之道叫關西商法,關西商人繼承中國的儒家和佛教思想,把正確的經營稱為天道經營,也就是遵循天道的經營,就是要敬畏世界、遵循規律、合乎情理,日本關西商法當中的“以義取利、先義後利、無義不利、義利合一”,這就是他們經營的義利觀。


從這個原點出發,拓展出企業的家訓、經營宗旨、使命等一套思考方法和行為準則,上個世紀90年代之後又導入了美國的核心價值觀和企業DNA,形成了完整的企業文化體系,日本企業把它稱之為經營理念,也會叫經營哲學。現在,經營理念這個詞也已經為廣大中國企業所接受。


有人說: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企業文化是一家公司的靈魂,我倒認為,對於企業來說:有趣的靈魂歡快一時,高尚的靈魂才能天長地久。


只有高尚的靈魂才能締造企業美好的未來,不能為社會創造價值,企業就沒有存在的資格,不能持續為社會創造價值,企業就不能持續下去。所以,不論企業創立的時候是老闆迫於生計,還是為了發家致富,最終,企業都是要走到服務社會、貢獻人類的利他心。也即是說,不管過去老闆們如何白手起家、為利而來,做公司要持續做下去,都必須成為高尚的人,做下來的結果,最終都會是高尚的人。


對於企業來說,高尚的靈魂千篇一律,就是大義、大愛、大責、大贏、致遠。服務於人類、呵護地球,利他、無私,擔當、奉獻,與環境相融共生、多方共贏,創造積極的產業生態、全球生態,追求持續經營,回報社會。


當前狀況下,企業要活下去,靠什麼?


企業文化指引正確地經營。


什麼是企業文化呢?


我們先說一說理論化的定義。企業文化是指經濟組織在經濟活動過程中形成的、為該組織成員所共同認可的組織文化,包含價值觀、行為準則等意識形態和物質形態。


廣義的企業文化是指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質文化和行為文化的總和;狹義的企業文化是指以企業價值觀為核心的企業意識形態。


也就是說,企業文化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質文化和行為文化四個部分,他們之間是遞進的關係。


精神文化是企業文化的內核,是根本、是中心;將精神文化融入到制度當中就是制度文化,比如我們推崇什麼樣的價值觀,我們就會重用什麼樣的人,在評價制度、晉升制度當中就會有相應的標準。


精神文化表現在物質層面就是物質文化,比如會議室牆上的企業文化展示,比如紙質版的文化手冊等等;最終我們希望看到的是企業文化表現在員工每一天的語言和行動當中,中集集團的員工都給人真誠、熱情、務實的印象,這就是行為文化。


企業文化形形色色,跟品牌一樣,企業文化不是宣傳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企業文化不是在老闆的嘴巴上,也不在各種宣傳上,而是在員工的心裡、在外人的心裡。


我對一家在廣州的臺資企業印象非常深刻,他們的保安對來訪的客人非常冷麵,說話非常不客氣,不但要客人登記身份證,還要把身份證壓在保安室,這家公司怕客人在廠區亂跑,就準備了很多馬甲給客人穿,穿黃色馬甲的人只能去辦公區,穿綠色馬甲的人只能去接待區等等,讓人感覺這家公司非常不信任人、不尊重人,跟他們的幹部員工接觸之後,內部員工也是這種感受,說這裡工作非常壓抑。


所以,企業首先要知道公司現有的企業文化是什麼樣的,有哪些不好的文化,應該建設什麼樣積極、正面的文化,企業的行為文化表現在外部,就是品牌形象。


什麼樣的企業文化是受歡迎的呢?


首先是一致的危機感,全體員工都不安於現狀,組織內經常充滿危機感,對環境變化非常敏銳,常態化地對變化採取適當的行動。


第二是有共同的價值觀,大家都基於相同的價值標準判斷對錯、好壞,朝向同一方向,團結一致地行動。這個看起來很虛,實際上不虛,比如說營銷的同事要跟進客戶按時付款,採購的同事也要跟進財務按時向供應商付款、不要拖,財務的同事也是這樣想、這樣做的,這種相同的行為習慣,本質上就是有共同的價值觀,就是講信用。試想一下,如果是我們著急向供應商付款,供應商會是什麼感覺?


第三是自信和信賴,“放心,我肯定能做到!”,這是對自己的信心;“他肯定會幫我!”,這是對於夥伴的信賴。這樣的狀態,整個團隊都是積極的,齊心的。各位,您的公司有這種現象嗎?有沒有推脫工作、撇清責任的情形?


第四是有感恩之心,企業時刻警惕過於自信,不傲慢,做到現在的狀態“多虧了他人的幫助”,我們很容易對客戶有感恩之心,對供應商呢?對員工呢?獨木不成林,有感恩之心的人,就算不把“感恩”兩個字掛在嘴上,他的真誠也能被對方感受到。企業沒有感恩之心,就會自大、傲慢。


第五是這家公司有高標準、高要求,從不滿足現狀,每天都在變化,每天都在進步。用上個世紀90年代廣州市市長黎子流先生的話說,就是“一年一小變,三年一中變,五年一大變”,這都不夠,現在的時代對於企業來說應該是“一個月一小變,一年一中變,三年一大變”。呵呵,這聽起來有一點兒不雅哈。

當前狀況下,企業要活下去,靠什麼?


構建一套有生命力的企業精神文化體系,別再任由企業行為文化任性下去,企業的文化體系應該是什麼樣的?


說真的,真沒有標準答案,不過,企業文化體系的結構還是共性的,比較有共識的結構是:企業精神文化體系最高層面是核心價值觀,接下來是經營理念,有的企業也會叫經營宗旨,之後是企業的使命和願景,第四個層面是企業的思考方法、行為準則,行為準則包含了企業的紅線機制。


在這樣的結構當中,大部分中國企業都有上面的部分,就是核心價值觀、經營理念、使命和願景,很多企業缺少的是第四個層面,也就是思考方法和行為準則(包含紅線機制)。


企業有了明確的精神文化,再把它滲透、落實到制度文化、物質文化,最終落地到行為文化。


一個人只有價值觀正確、思想才正,思想正才不會有邪念,才不會幹壞事。企業也一樣,企業的精神要健康,碰到事情才能正確地判斷,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什麼事能做、什麼事不能做,什麼錢能賺、什麼錢不能賺,這樣企業才能不犯錯誤、少犯錯誤,至少不犯大的錯誤、不犯致命的錯誤,而且能夠自我反省,犯了錯誤能夠及時糾正,久而久之,企業作為一個有機體,不斷學習,不斷進步,身心健康,經營就能持久,這樣的組織是有生命力的。


一個有生命力的精神文化,應該融入全球普世價值觀,倡導真正的人類價值,符合社會倫理道德,順應時代大勢和社會期望,而且有變革、進化的基因,有危機應對基因。


我們應該看到,一家公司不論活了多久,三年五年也好,二十年三十年也罷,既然還活著,就是階段性的成功,因為能活不能活是由市場、客戶和社會決定的,不是企業自己決定的,只是活得好不好、健不健康、還能活多久而已。


這家公司既然還活著,就一定有他精神層面積極、正面的地方,所以,利用好這次疫情帶來的機會,企業要儘快把精神文化萃取出來,老闆和企業領導人,要多花一點兒時間思考:咱們公司是為什麼而存在?怎麼做才能持續下去?想得多,才能想得深,思考深了,就越來越接近我們內心深處的善良,越知道我們的初心。


接下來,我們就分別說說企業的精神文化體系是什麼、如何萃取。


當前狀況下,企業要活下去,靠什麼?

首先是企業的核心價值觀。核心價值觀(Corporate Core Values)是企業擁有的終極信念,在企業哲學中起主導性作用。核心價值觀是締造企業發展的成功DNA,是確保可持續發展而必須傳承的文化基因,在精神文化當中處於最核心的位置。


也就是說,企業的願景可以變,使命可以不變;企業的使命可以階段性地變,企業的經營理念、經營宗旨可以在更長的時間內不變;三十年之後,企業的經營理念可以變,但是核心價值觀可以不變;一百年之後,也許核心價值觀大部分不變,小部分要微調,要去掉個別的核心價值觀,要導入個別新的核心價值觀。


比如,絕大部分做線下傳統業務的製造型企業,都是大工業的基因,沒有互聯網基因,現在疫情出現了,所有企業無一例外都必須向線上線下融合的OMO模式轉型,不轉型就活不下去,這個時候企業的核心價值觀就要優化。大工業思維已經幾百年的時間了,過去我們在觀望,向互聯網轉型慢一點兒也活下來了,但是現在環境劇烈變化,再不轉,就活不下去啦。


核心價值觀是解決企業在發展中如何處理內外矛盾的一系列準則,例如企業對市場、對客戶、對員工等的看法或態度,也就是說,核心價值觀是企業如何生存的立場,對於別的企業來說,咱們公司的核心價值觀是相對性的,但對於我們自己來說,核心價值觀是絕對性的,在這個階段甚至在未來很長的時期,是不可改變、不可發展的。


核心價值觀是一個企業本質的和持久的一整套原則,既不能被混淆於經營實務,也不可以向企業的財務收益和短期目標妥協。


舉個例子來說,我們零牌顧問機構創立於2001年4月,近20年的時間,我們萃取出公司九大核心價值觀,其中一個就是“原創”,您想想,我們是做企業管理諮詢和管理培訓的,“原創”是不是我們萬年不變的準則?靠抄抄改改能夠長期做下去嗎?這就是核心價值觀,所以,我們零牌的小夥伴經常掛在嘴上的一句話,就是“原創越高、價值越大”。


看一個高大上的例子:


美國因特爾公司的核心價值觀有六個:客戶至上,冒險精神,紀律嚴格,良好的工作環境,質量為本,注重結果。


再看一個我們身邊的例子:


廈門及時雨公司是做焊料的,及時雨?做焊料?做焊料的公司怎麼起一個“及時雨”這樣的名字?是的,確實有一點兒配不上,原來呀,公司註冊的時候想要的公司名已經有人用了,一著急,腦袋裡冒出來一個“及時雨”,一下子就註冊上了。


這家公司1997年成立,現在已經20多年了,2019年我給他們做企業文化建設諮詢項目,在萃取核心價值觀的時候,大家竟然不知道,及時雨焊料公司發展到今天,最重要的一個優勢就是供貨很及時,客戶什麼時候要用我們就什麼時候到貨,客戶端不需要特別多的庫存,還特別能幫客戶應急,就這一點,就搶了很多競爭對手的訂單,當然他們的質量是很好、很穩定的,價格確實比同行高一些,但是客戶接受呀。


我在跟及時雨公司的領導幹部們研討的時候,驚喜地發現,“及時”就是他們20多年的成功基因,這應該成為他們的核心價值觀,您想呀,什麼時代會不需要及時供貨呢?廈門及時雨焊料有限公司是做電子低溫焊接材料的,歡迎聽課的企業有需要的找他們,美國因特爾公司也是及時雨公司的客戶喲。


萃取企業的核心價值觀,既要面向過去,又要面向未來。我們可以從三個維度來萃取:第一是既有的價值觀,也就是公司已經沉澱下來的價值觀;第二是應該傳承的價值觀,是在既有價值觀當中有生命力的、亙古不變的價值觀,是無論時代如何變化都要繼承下去的價值觀;第三是創造未來的價值觀,也就是為實現公司持續發展而需要導入的新的價值觀。


舉一個例子來說明:


上海一家民營企業,經過20多年的發展,已經完全國際化了,他們在歐洲、美洲和東南亞都有自己的全資公司,有100多位外國人員工,特別是歐洲的研發中心、美國的銷售公司,這個時候他們面臨一個問題,就是外籍員工對於公司的“家”文化不認同。在他們的九大核心價值觀當中,有一條就是“公司是一個家”。


這就奇怪了,歐美公司那麼重視人性化,員工之間也是親如一家,而且歐洲很多一家三代在一個公司上班的例子,為什麼會不認同“家”文化呢?這跟東西方的文化背景和企業生態有關係,這裡我們不作展開。現實的問題就是:靠“家”文化發展20年的這家公司,要不要調整“家”的核心價值觀?


顯然,這個價值觀就是前面提到的沉澱下來的價值觀,過去是核心價值觀,今後不要提了,“家”文化還要,但是“公司是一個家”就不要出現在核心價值觀當中了,這樣更能凝聚全球員工,更能建設好公司這個家。


在這裡,我要特別說明一下,我會用到一些公司案例,有的我會說出真實的公司名字,有的我不說。正常來說,企業文化是要對外公開的,這不是什麼秘密,所以我說好的案例就會說出真實的名字,順便幫助我們的客戶做做宣傳。


當前狀況下,企業要活下去,靠什麼?


接下來就是經營理念,也可以說是經營宗旨。


經營理念是企業正確經營的根本。什麼是經營理念呢?直接地說,就是說清楚公司是為了什麼而存在的?公司應該用怎樣的方式來經營?


每家公司的創業歷程不一樣,領導人不一樣,所在的文化背景、社會環境、主營業務也不一樣,企業的經營理念在表述上可謂形形色色,但是,正確的經營理念在本質上都是一樣的,就是一個字:義,道義的“義”。


企業的經營理念是根據長期的創新、創業和經營實踐逐步形成的。正是有了經營理念,人員、技術和資金才能最大化地發揮作用。我們把這一套企業的精神體系叫做企業文化。


我們來看幾個例子:


橡果美健集團是一家做健康食品的公司,他們做減肥瘦身、美白養顏、潤腸通便、改善睡眠等六大類產品,原來他們不知道自己的經營理念是什麼,只是覺得是通過公司的產品幫助人們變得更美、更健康,在我組織老闆和高管研討之後,他們的經營理念越來越清晰,最後確定的經營理念是:融入時代潮流,通過健康和美麗事業,為社會提供新的生活方式,幫助人們提高生命質量、享受幸福里程。


這跟原來的理解有什麼不同呢?大了去了。原來是產品概念為主,是功能價值為主;現在更寬廣了,是向客戶提供新的生活方式,是幫助人們提高生命質量、享受幸福里程。換句話說,我們不只是賣產品,我們向客戶提供新的生活方案,一下子就進入了服務型營銷的領域,做到不推銷產品、產品銷量卻是肯定的。


實際上,好的經營理念就是好的事業定位,好的事業概念會極大地拓展經營的思維和業務的空間,這種務虛的思考實際上是實實在在的,是可以直接指導經營的。


剛才提到的廈門及時雨焊料有限公司,他們的經營理念是這樣的:我們以實業報國的情懷,在人類邁向智能化的進程中積極參與產業生態建設,為人們的美好生活、社會發展和綠色地球擔當、貢獻。


當前狀況下,企業要活下去,靠什麼?


明確了經營理念之後,就要確立企業使命。使命是什麼?它跟經營理念有什麼區別?

前面說到,經營理念就是要表明公司是為了什麼而存在的?公司應該用怎樣的方式來經營?使命呢,是將經營理念落實到具體怎麼做,是從中長期的角度,確定企業的市場定位,確定公司對客戶、對社會和對員工等擔當的責任和追求。


以前我們常聽到的例子是,建築工人有的認為自己在搬磚,有的認為自己在建教堂,有的認為自己在幫助人們淨化心靈,不同的理解賦予了相同的工作不同的意義,如果公司有明確的使命描述,所有的員工都會有一致的理解,每個人都賦予自己普通的工作以崇高的意義,這就在最高層面奠定了員工共同的工作觀。


工作觀這個詞,咱們中國企業比較少用到,這裡提醒各位領導人,一定要加強員工的工作觀教育,這會無形當中調動員工的工作熱情、工作的使命感和責任心。


企業的使命一定是有益於市場、有利於利益相關方的,一定是貢獻於社會、造福於整個人類的。


我們來看幾個例子:


中集集團總部在深圳,2004年開始我跟他們做諮詢和培訓,當時中集是全球最大的集裝箱製造企業,開始進軍特種車輛領域,2005年中集集團確立的使命是:在全球市場中,成為能按照客戶需求,提供世界一流的現代化交通運輸工具和相關服務的主要供應商,創造為客戶所信賴的知名品牌,同時保持公司的健康發展和持續增值,為股東和員工提供良好回報。


當時中集集團的年營業收入是接近300億人民幣,您說他們是大公司,那我就舉一個幾個億的例子、一個十幾個億的例子。


廈門及時雨焊料有限公司的使命是:為全球電子產業提供綠色、穩定、可靠的電子焊料,以奮鬥者姿態建設智能化社會。


橡果美健集團的使命是:引領時尚的食·飲·生活。放眼全球,幫助人們創造健康的身心、建立由內而外的自信,速遞驚喜和滿足,成就醉美人生。


這裡的“醉美人生”的“醉”不是“最好”的“最”,而是“陶醉”的“醉”。


廈門及時雨和橡果美健集團都是零牌顧問機構的長期客戶,我帶領團隊全程參與他們的文化再造項目,親身感受到文化給團隊注入的活力和能量。


(未完待續...)


作者|祖 林

來源|本文節選自零牌顧問機構祖林《疫期,企業家六堂課》(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