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最後為崇禎殉國的大部分都是“禍國”的太監,感覺“愛國”士大夫卻幾乎消失了?

mmymmy74488


我們知道崇禎殉國時候身邊只有一個叫王承恩的太監,確實挺淒涼的。但是這樣的情況會出現,一半的責任要由大明的皇帝承擔,在中國歷史上主要的封建王朝裡,宦官的權利之大也只有大明瞭。看看歷史上有名的大太監幾乎都出自明朝,我們來看一組數據。

這是明朝大太監被抄家時統計的數據。

1,王振,:金銀六十餘庫,玉百盤,其它珍玩無算;

2,劉瑾:黃金一千二百五萬七千八百兩,銀二億五千九百五十八萬多兩;

3,李廣,被抄家時搜出“黃白米各千百石”。黃米白米指的就是黃金和白銀。

4,馮保:金銀百萬餘兩,珠寶瑰異以萬計

這裡面沒有記錄明末大太監魏忠賢的情況,不是說他沒有貪汙,在明朝的權監裡魏忠賢排第一估計沒什麼問題。這裡沒有他的數據是史書裡沒有記載,應該是崇禎有意這麼做的。魏忠賢的財產肯定會比王振要多。

為什麼明朝會出現這麼多的權監?根子就出在皇帝的身上,所以太監和皇帝基本是一體的,換句話說,皇帝都要上吊了,太監也不會有什麼好的出路。

而大明的“士大夫”們就不同了,跟太監相反的是大明的士大夫在明朝就不是那麼的盡如人意了,尤其是從明太祖朱元璋開始就對文官集團苛刻至極,動不動就大開殺戒。最為過分的是朱棣,因為方孝儒不肯為朱棣篡位正名,竟然屠殺了方孝儒十族,近千人,創造了中國歷史之最。

而“文字獄”這個對大明文化思想的禁錮傷害極大的行為在大明是司空見慣的情況,大明不但“殺儒”還“辱儒”。在這樣的情況下以文官集團為核心的士大夫們對大明離心離德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總之太監這個特殊的群體給大明造成的傷害是極為巨大的,他們把持朝政,任人唯親,貪汙腐敗,欺壓百姓。太監雖然可惡,根源還是出在皇帝身上,所以大明發展到最後也只能有崇禎來承擔責任獨自上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