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兩個月成績提高150多分有可能嗎,那些成功逆襲的人是如何做到的?

財經小詞典


有可能,但是分情況

一.沒怎麼上過學的人,或者初中水平的人。這樣的人培訓兩個月,甚至都不用兩個月,告訴他們高考流程,考場上什麼都不會隨便蒙,也有很多選擇題,隨便蒙個150分,沒什麼難度,會認字,會寫自己名字的人基本都可以做到。

二.本身水平就很差,平時分數200分左右,這樣的學生努力兩個月,有可能考350~400分,哪怕如此,這個分數也達不到一本線,實際上就算能提高150分又有什麼用呢?

三.本身水平有500分,兩個月提高150分到650,可以明確告訴你,沒有可能,一點可能也沒有!高考的命題工作是國內所有考試中最嚴格的,也是最公平的,高考試卷好不好在於是否有區分度,一份好的高考試卷一定是最能衡量考生水平的,要讓500分的考生再怎麼超常發揮也達不到600分,這樣才是一份好試卷。妄想兩個月從普通一本的水平直接考上前幾所985,你太不把高考放在眼裡了,你把認真學習了三年的同學當什麼了。

四.如果本身有600分的水平,別說兩個月,再複習十年一百年也考不到750。


考研小秘書


我是一名北大博士,2010年山東考生,以682分考入北京大學,有過8年家教經驗,為上百名高考生高考指導學習方法與提分技巧。


以我的經驗來看,如果平時成績在360—430分之間,考前提高10分還是有很大的可能的。這個分數段的考生提升空間大,最容易提高成績。


我根據不同分數段高考生在備考階段遇到的問題,寫了一本書——《直擊高考漏洞》,書裡分析了高中學習常見的問題,不同學生不同的學習方法,並通過真實案例介紹了多種學習策略,主要幫助高考生針自己的學習漏洞,有效提高高考成績,甚至逆襲。

如果有需要這本書的家長或學生,私信:領書,即可免費領取。


“高考逆襲”這個話題絕不是空穴來風,我身邊經歷過高考的人,有不少人都走過逆襲這條路。有英語從80分提高到130分的,有數學從70分提高到115分的。高考沒有捷徑可走,但有百條路衝刺終點。


|如何逆襲?


1.制定學習計劃

根據自己的學習狀態與學習能力,制定短期內目標分數,不要設太高的目標。比如語數外分數在90分左右的學生,基礎知識已經掌握的差不多了,需要通過提高學習技巧來提分,提分空間就非常大。


2.針對性訓練

每門科目挑3套自己正常發揮的試卷來分析,分析易錯點、基礎題知識點、不同類型題的考點。以數學為例,選擇題前10道題(50分)、填空題前3道題(15分),解答題3題(36分),解答題後3題的第一小題(18),只要掌握了基本的解題思路與答題步驟,是可以保證這些題的得分的(119)。如果要衝刺130,需要分析剩下的11分從哪裡得分,專項訓練。最後通過刷題,提高每次做題的得分率。

語文作文是不可忽視的得分點,能得滿分就不放過,包括標題,收尾段落,文章邏輯性與美感。文綜掌握答題技巧,每年高考的評分標準都是一樣的,所以答題一定要按著高考評分標準走。理綜除了選擇題準確率外,實驗題是必考題型,佔分值大。可以通過記憶與做題結合,掌握基本答題思路。

(私信:資料,即可領取)


3.平穩心態

很多學生將最後兩個月的考試作為最後的籌碼,重視每次的考試成績與排名,這無形中加大了自己的壓力,打亂了複習節奏。你需要做的是考試認真答題,不放過每個可以拿到分數的題,考試後及時在錯題本糾錯,反思錯題原因,及時調整複習方向。


北大博士教數學


真人真事

我是江西2017屆的理科考生。上的是江西的一個重點中學的實驗班(比尖子班稍差)。我同桌一個男同學他舅舅的我們學校的副校長,託關係弄在了我班上,在我的印象裡他高一高二從來就沒有認真讀過書。高二期末也才300分多一點。上了高三以後他就發奮讀書。在高三上學期期末也是考到了490分。一模也是考到了500分。後來高考考了540多分。被上海某一本大學錄取了。

我問他有什麼方法:他只說對的時間做對的事。而我也是考取了華東理工大學

高三,就是要孤獨,面臨高考孤軍奮戰,沒有人能代替你一起考,馬上就上大學了高三這一年會過得很快,各奔前程,不需要在意


LHine


時光飛逝,離高考僅有兩個月,在最後的兩個月裡想提高150多分,不是沒有可能,不過難度相當的大。

首先:成績偏上的學生,比如模擬考試分數在600分左右的學生提高150分,是不可能的。不說現在不可能,就是用一年的時間讓這類學生提高150分,也是神話。

我親戚家孩子,第一年高考603分,複習了一年也不過提高了幾十分。所以,對於優等生,要想在段時間內成績有大幅度的提升是不可能的。因為,他本身成績已經足夠好,上升的空間有限,上升的難度加大。每年高考各省上700分的人數畢竟廖廖,除了高考大省河北上700分的考生較多,有的省份甚至沒有1個上700分的。所以,分數越高,提升的難度越大。

其次:對於中等偏下的學生而言,用對方法、發揮最大能動性,在短時間內提高150分,還是有可能的。有的學生基礎較差,對於基礎性的知識掌握都不夠牢固,這類學生到了高考前,認識到了高考的重要性,急於提高成績,學校的教學、複習節奏跟不上,怎麼辦?有的乾脆停課,找輔導機構一對一輔導,短時間內提升成績當然是有用的。

不過,不是所有的中下等成績的學生都能參加一對一的輔導,畢竟一對一收費很高。怎麼辦?自己制定學習計劃、目標、踏踏實實落實,會有效果。如何去做呢?分享一下一個中等生由一模的260多分到高考570多分的經驗,但願對考生有所幫助!

語文:將語文的基礎知識手冊和閱讀剪貼裝訂成三大本,每10天看完一本。這樣即鞏固了基礎知識,又提高了閱讀能力,還為作文積累了素材。

數學:每天花兩個半小時做三套數學題,只做選擇題和填空題。第二天把錯題看兩遍,第三天、第七天再把錯題看一遍,切實弄懂錯的原因,提高解題速度和技巧。

英語:每天做一套題,把不認識的單詞記下來,第二天早讀背會。堅持了一個月成績飛速提高。後來,他依然按照這種複習方法,不過做題的數量、深度、廣度繼續加大,語文增加了作文素材的積累,數學除了填空選擇,又加上了四道大題,英語增加了語法、短語和句型。堅持一個月後,成績又大幅度提高。

所以對於中下等學生而言,在最後的兩個月,一定要回歸課本,牢固掌握基礎知識,找準備考方向;然後充分利用作業和試卷,查缺補漏,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

在這個過程中一定要循序漸進,不可急躁;要建立信心,不記一時得失,保持了這樣的好心態,高考逆襲才有可能!你說是嗎?歡迎留言!歡迎評論!


靜靜助學


過不了幾天,我們距離高考就還會只剩最後100天的時間

100天其實來說並沒有絕對意義上的時間節點的意義,因為100天本身來說只是漫長的高考備考中的其中一環,但是似乎這個世界上很多人都會有一種經“儀式感”的訴求,久而久之,這個“100天”的概念,就成為了高考語文的一個非常特殊的節點,似乎所有人都會將一個“倒計時”的概念,從“100天”這個數字本身,開始計數。

但是如果就從100天這個時間點本身來說,100天左右的這個時間(前後不超過10天),其實很多時候我們要了解的一個非常本質的問題就是,這段時間,它所具有的特徵是什麼?

首先,第一個特徵,其實非常簡單,那就是,在這個時間段以內,基本上大家的語文分數,都會某種意義上呈現出一種穩定,至少對於絕大多數的同學來說,在這個階段,他們的成績,往往就已經某種程度上“定型”了。

也就是那句話,一模二模的成績,能夠某種意義上提供高考填報志願的參考,

大部分同學的成績,和一模二模考的成績非常接近。

但是如果你搜索知乎,搜索公眾號,又有非常多的屢見不鮮的新聞或者文章,說自己在“最後100天”當中,自己語文成績突飛猛進的。

這個本身又給了很多人不一樣的期待,似乎,在這個距離高考的最後階段,我們是有可能,讓自己的成績,取得一個突飛猛進的改變的。

那麼最後一百天,到底是奇蹟叢生,黑馬崛起呢還是一沉不變,已成定局呢?

其實,最後的100天,就單單以語文而言,是有希望提高成績的,但是相對來說,能夠徹底逆襲的人並不是太多。

那些網上的故事,確實是能夠給你希望的,但是你卻要知道,其中十有八九是過分營銷或者倖存者偏差的產物,而你想要逆襲本身,不是那麼的容易。擺放一個最簡單的事實就是——其實和你一個班級,或者一個年齡段的別的同學也在努力,那麼為什麼你的努力就能夠逆襲而別的同學就會止步不前呢?

我們要知道,逆襲的本質,不是相對的,你在一次考試中得到幾分,而是某種意義上來說的絕對名次,所以逆襲的過程,就是你一步步向同輩進行超越的過程。

我希望用這篇文章,和大家聊聊,逆襲的本質是什麼?相信這篇文章,會對於大家的語文學習,帶來一些幫助,思考和啟迪。

那麼接下來,我們就來說一下,這個100天的概念,在語文學習中所具有的特殊性。

這裡先說結論,最後100天,真正上讓自己語文成績獲得進步的,是那些能夠在高考中尋找到區別於其他同學的關於高考行為的意義系統,而只有這樣的同學,才能保證自己在語文分數和水平上,和一般同學拉開區別。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其實這句話背後投射的,是一個非常深刻的道理——

第一,我們來分析一下,意義系統的作用是什麼?

意義系統本身來說,就是我們對於某一個行為具體能夠產生什麼樣子結果的一種預估,而支撐我們做一件事情的動力的根源,就在於,我們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對於意義的期待。

我給大家舉一個非常簡單的例子來和高考本身來做一個比對,來幫助大家瞭解意義系統到底是什麼:

比如有一個同學,他非常的肥胖——當然,我們都知道,胖本身來說,並不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因為肥胖本身來說,意味著不健康,意味著社交價值的貶損,意味著可能你會錯過很多真愛等等不用贅述的問題。但是如果我問一個同學,你為什麼胖?這個時候同學會說的,都是“從自身出發所引申出去的原因”。

比如說,我太懶,所以我胖;比如說,我控制不住自己的嘴巴,所以我胖。

這種答案在我們生活中司空見慣,原因很簡單,因為我們對於“減肥”這件事情,都已經構建了一個非常完整,非常穩妥的意義系統——怎麼樣才能減肥呢?簡單來說就是“管住嘴,邁開腿”就行。

我們都知道,“少吃一點”是對於減肥有意義的,我們都知道“多運動”是對減肥有意義的。

而這個時候,如果一個人胖,他更多的回答,基本都是在於“我雖然知道減肥的好處,但是我對於及時行樂的快感追求,遠遠戰勝了理性,所以才會帶來這樣的問題。”

那麼把這個問題,我們對比一下語文的學習,那麼很多時候我們自然能夠看出其中所具有的區別——

對於語文這科目本身來說,其實最大的問題就是在於,同學們對於“意義系統的認知”,是有缺失的。

也就是大部分同學,都不知道,對於高考語文來說,到底做什麼事情,才是真正有意義的。

這個時候就會發現,當我們問一個同學,“你為什麼語文學不好”的時候,我們得到的答案,都是“對外” 的——比如:學不來,沒天賦等等,我們很少看到同學會說“因為我懶得學,所以才不做”。

這些答案,就是意義系統的缺失,也是我們語文學習當下學校教學中最大的尷尬:教考分離——學校教的往往考試中不會考,而考試中考的,又似乎感覺自己沒有辦法複習。

於是乎,最後的100天,我為什麼說語文是具有逆襲可能的?

因為首先針對我剛才所說的第一個消極影響:周圍同學也在努力這個觀念,我們來對於語文來說做出第一重價值判定——大部分同學對於語文的價值系統,是什麼?

語文學習本身並不是像減肥那樣,用簡單的“管住嘴邁開腿”就能夠得到共識,所以對於語文來說,我麼剛才說過,大部分同學,是遇到“意義系統的缺失”,而不是“意義系統的虛無”。

什麼叫做“缺失”?缺失是一種“存在,但是不完全”的狀態,也就是同學們不會覺得,學語文是徹底沒有意義的,至少同學對於一樣東西,對於語文學習的價值,是有正確意義感的,這個東西本身,我們會稱之為叫做——記憶。

沒錯,至少同學們,都會對於:記憶這個概念,產生認同。

所以說,在這種意義系統的支撐之下,同學們平時來說,

不會徹底的不學語文,而是會做的事情,是一個不斷與“遺忘”進行不斷的抗爭。

比如,同學們主要在語文上面的投入的時間,主要為以下幾個方面——

背誦實詞詞義,虛詞詞義,默寫篇目,詞法句法,答題公式,作文素材,時政新聞以及有些有心的同學,會做錯題集,而有些自我麻醉的同學,會去看小說,看散文等等……

這個也是為什麼,一模,二模,高考分數趨近於穩定的核心原因——這些努力本身,只不過都是服務於知識的“存量”,但是卻不是關於知識的“增量”。

用我們之前所說的概念來說,同學做的事情,就是讓自己已經知道的知識,進行反覆的強化,而強化的本質作用,就是讓自己不要“遺忘”自己過去學習過程中所記憶到的內容。

存量本身,並不能帶來認知的進步,更何況同學們在處理存量的問題的時候,也不是對於存量本身的“量”做優化,而是在存量本身的“穩定性”上下足功夫

,那麼成績的更加穩定但是不能帶來成績的逆襲的原因,自然就不言而喻了——你只要一模的時候默寫沒有默錯,那你二模的時候自然默寫也不會有問題。

回到上文,我剛才說的東西,在這個問題上就不攻自破,同學們成績不能真正意義上獲得語文成績逆襲的根源,是在於他們對於語文科目學習的意義系統的缺失,而他們如果只知道記憶本身對於成績提升是有幫助的,而對於記憶之外的別的方法對於語文學科的分數影響沒有任何感知的話,他們的成績提升效率就會變得非常的低下。

那麼我們接下來,再說說,逆襲者口中所謂的逆襲經驗,到底是如何出現的?

首先,正如我之前在我文章裡說過的,語文考試本身來說,是具有非常強大的偶然性的。

什麼叫做偶然性?從偶然性的根源上來說,其實也非常好去理解其中所具有的關鍵——

任何考試,都有運氣的成分,對於一部分考試逆襲者來說,他的成功,是因為運氣。

比如說為什麼每年參加我們押題班的同學,成績都獲得了提升?其實原因很簡單,就是在於,在押題班的同學,他們最大的優勢就是我們在考前講的作文題旨,在高考中出現。當然,押題本身來說,就有一定的隨機性,我能做的,就是憑藉我的經驗,來讓這種“隨機性”不至於那麼的“隨便”。但是押題本身來說所具有的問題是什麼呢?其實也很簡單——沒有一個老師能夠保證自己每一次的押題都能夠完全與高考一致,而特別是我們的語文科目,雖然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們都取得了作文押題的成功,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夠保證,在新的一年中,我們的押題,能夠100%的再一次壓中高考的題旨呢?所以就從這個問題上來看,其實很多時候,語文本身來說,就會具有這樣的問題。所以,儘管很多時候,押題班的同學不乏出現一些“聽了一次課,結果語文考了120,有史以來最高”的情況出現,但是我們卻不能永遠的將高考的分數,寄託在這一次對於偶然性的挑戰之上。

那麼,還有沒有別的方法能夠在最後階段逆襲呢?

其實辦法也是有的,辦法就是——將自己對於語文科目的認知,做到提升。

這個,也才是最重要的——你能夠知道,語文本身來說的認知提升,同學如果能夠做到對於語文學科的知識的擴展,讓自己對於語文學科的認知做到“增量”——你能夠做的,如果不是單純的“提高自己對於語文學科的記憶的穩定性”,而是“讓自己會做更多的語文題目”,那麼對於這一部分的同學來說,你就可以用更多的“掌握”來減少“偶然”對於學習的影響。

那麼我們再來看一下,那些號稱語文“從90逆襲到115”,或者語文“逆襲130”的同學,他們身上的特質是什麼?

第一種,我們某種意義上來說,只能說他們在一模考之前,“連語文基本的知識都沒有掌握”的同學。

這些同學的特質是什麼呢?我們可以很輕易的看到在他們身上所具有的那些特徵——比如在一模考的時候,沒有背實詞,沒有背默寫,沒有積累素材,沒有背答題公式,只能憑藉自己自己對於語文的“直覺天賦”做到一個90分的分數,但是在高考的時候,他背出了前面那些在高考中“穩定得分”的知識點,那這些同學,最後的語文成績,一躍而生,達到了105,110甚至更高,那麼他們的逆襲本身,不足為奇。

畢竟只是把自己“拿不到的分數拿到了”罷了。

那麼第二種同學,屬於“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怎麼考得好”的系列的同學,他們的特質就是很強烈的偶然性

——平時積累應用的題目只能得到個60%的正確率,一模做錯了,但是高考選擇題選對了。

現代文的選擇題做10道能對7道,高考正好選對。

默寫正好考到自己背過的篇目,作文正好寫到了自己考試之前看到的文章,或者看了某些老師押題的教程(比如我的課程),自然他的成績也隨之不斷的飛躍,最終得到了一個令自己滿意的分數,那麼這類同學,就是我們所謂的第二類的同學——他們的分數高,其實就是運氣使然。

也有一部分的人,會在運氣的成分之下,沾沾自喜,甚至誤以為是自己的能力,這個時候就會給自己學弟學妹們推薦各種學習“經驗”——

比如實詞要好好背,要積累什麼素材,平時看什麼書之類的。

這個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不僅僅是語文,數學英語的科目也是如此,我們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大量學習方法,我們要去思考其中價值的時候,不能僅僅從“證實”這一個簡單的維度去衡量某一個學習方法

,我們還要去思考,這個概念本身,所具有的“證偽”價值。

很多因為偶然性因素得到高分的同學,他們講的學習方法,是“經不住證偽”的,也就是說,他們站在成功者的立場上,將偶然性完全的忽略,進而去從偶然性中尋找出來的穩定性——這個時候,能夠讓你變得更加睿智的,是去思考,這種方法講解之下,所具有的“證偽”的可能性,而這個可能性本身,會讓你對於學習方法,產生更加深刻的反思。

比如說有些東西,是一目瞭然的證偽:“我考試用了一支三菱的筆,這支筆給我帶來了好運”。

這種分享,我們都知道是反智的,因為有大量的同學,在考試的時候,也有用三菱的筆,但是卻沒有考好。

但是當這類型的反智,套上了“學習方法”的偽裝,那就瞬間不一樣了——

低層次的認知在這裡——“我考試之前,非常努力,每天凌晨兩點睡”,學弟學妹肯定聽得非常津津有味,但是這個方法不能經得住推敲——有很多同學也很努力,但是最後他們的語文,卻沒有考好。

所以對於這個概念,很多具有獨立思考的同學,會嗤之以鼻——投入努力,並沒有說到提分的本質,而對於“努力”的意義感感知,我覺得大部分同學都有一個比較穩定的期待。

再比如“我練字練得更好看了,所以我成績提升了”,這個概念本身也是被證偽了——有大量字寫得不錯的同學,最後語文成績也不理想,而那些字歪歪扭扭的同學,也不乏出現高分的可能性。

當然,練好字是有用的,但是你要對於“字好看”本身來說,要有一種這個方法到底有多少作用的“期待”。

那麼如果我們再升高一些,擁有認知門檻但是又具有部分反智屬性的學習方法建議,很多時候同學們就看不出方法所具有的有限性了——

比如說:想要提高作文成績,很重要的一點是寫一個好的標題,以及精心設計一個具有排比句特質的作文開頭,讓老師眼睛一亮。或者說:想要提高成績,最重要的,就是滾瓜爛熟的背出高中語文的300實詞解釋。

看看上面兩句話,當你在學習的時候聽到這樣的言說,是不是忽然就整個人精神一振,在自己的筆記本上將這兩個建議用最為顯眼的字體寫出來,並且標上紅框——你會無條件的接受這兩個建議,並且在高中學習階段為之努力。

但是我們再仔細看想一下,你就會發現其中的問題——

作文的開頭真的很重要麼?首先我說的結論就是,作文本身來說,寫開頭,不要“拖後腿”就行了,你用排比,如果有積累能寫出來還行,如果你沒有積累的話,你寫出了那種生搬硬套的作文開頭範式,那麼還不如不要寫。

我已經見到很多作文,開頭三段,很霸氣的排比,但是仔細一看,似乎和材料並沒有太大的關聯。

而同時,我們去看那些一類卷的時候你就能夠發現,確實有幾篇文章,因為開頭寫得好所以作文得了高分,但是有更多的作文,開頭其實不能說特別好,沒有那種花哨的排比句,但是因為正文的優質論證而讓自己到達了一類。

所以,開頭結尾,並不是作文高分“不可證偽”的實質原因,而很多時候花費太多時間在開頭結尾之上,其實某種程度上來說,只會對於你的成績,帶來影響。

而第二個問題就更明顯了——據我調查,只要對於自己高考這次考試足夠負責的同學,都會在高考前將300個實詞八九不離十的搞定,但是我們也發現了其中所具有的問題——那些將實詞背出來的同學,最後是不是真正的,讓自己文言文零失分了呢?答案是否定的。

有大量的同學,即是實詞背出來了,但是文言文分數卻沒有任何進步。

所以我們不難得出第二個層次的結論——背出實詞對於文言文來說,只能說是充分條件,首先,我們不能否定其具有有效性的事實,但是我們又要知道,在高考中,其實僅僅背出實詞,是不夠的。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們就說了,為什麼高考中那些逆襲的案例沒有那麼多——當我們的目光一味地聚焦在那些在我們生活種被“證實”的概念,而忽視了這些概念背後所具有的“證偽”現象的觀察,我們就會對於這個方法產生錯誤的期待。

那麼自然,在一些不”那麼正確“的路徑上努力,逆襲本身來說也變得非常的困難。

那麼接下來,我們就說,真正能夠逆襲的第三類的同學,他們所具有的特質是什麼。

對於這個問題來說,其實本身來說,如果站在一個自學的層面的同學,你需要做的,其實就是對於語文,你要了解到一個新的概念——對於語文學科本身學習所應該的意義系統是什麼?

我之前在很多文章中都有說過關於語文的意義系統到底應該用什麼方式進行構建的文章,就如很多同學看到的內容那樣——

首先,文言文和詩歌的本質問題,是在於對於語文學科本身來說,所具有的“亞文化”的還原問題——主旨得不到,不知道文章的方向是什麼,從其本質來說,是在於你在知識系統中對於亞文化所具有的特質和屬性的忽略。


隨後,我們所說的現代文,現代文的本質,我之前在文章裡說過,叫做對於某一個概念本身來說,“實體本質”和“演繹範圍”之間,如何取捨。


而積累應用的本質,首先,我們需要的,是將積累應用進行某種意義上的分層。

(詳細內容請移步我的頭條文章)


而最後,作文的本質來說其實你更加需要的,是講作文,做到更加深層次的認知,你需要做的,是積累一些對於文章所具有的世界觀,你需要做的,是學會用理論,去解釋理論。

關於作文的攻略,我到現在,主要寫的,就是關於作文的提升技巧,如果要找一篇能夠把我的核心攻略給改變的,那麼就推薦這篇——本體論和常無觀,這篇文章本身來說,對於作文的提分,還是具有非常好的使用價值的。

當然,作文的話,不僅僅看這篇文章就行了,真的想自學語文,需要你把接下來別的文章也一篇篇耐心看完。

而綜上,是我們關於語文來說,100天逆襲最關鍵的幾個節點,也是在最近大家作文如果想要取得突破,所需要的一般化的本質。

而這些認知本身來說,如果能夠把這幾篇文章看完,你才算是提高了作文的“增量”,而不再是作文知識系統的“存量”那麼簡單了。

如果你最後100天的這個時間節點,因為這篇文章而改變了你對於作文整體意義系統的構建,那麼恭喜你,你就獲得了一個非常好的契機,這個契機能夠幫助你們在最短的時間內提高你的語文成績。

以上


餘揚捷


高考前兩個月成績提高150多分為何不可能?

一、看地區!如果是江蘇卷當然不可能。如果是全國卷或者考理綜的地區是非常可能。筆者工作二十幾年,其中擔任高三一線教師十幾年,說這話應該不算胡謅吧!拿英語來說,如果全國卷是高考難度的話,江蘇卷就是4級和6級之間。清明放假之前,筆者講評書面表達,還說了句:江蘇省的高考書面表達以議論文為主,正好銜接四六級考試,你們要認真對待,考入大學的學生都說自己和其他地區學生比有優勢。😊😊😊


二、看學科!類1:語文和英語。這兩個學科知識點分散,非常注重積累,短時間內大幅提高是不可能的。但語文的作文加強審題方面和類型訓練,英語加強書面表達範文背誦效果還是比較明顯的。筆者自己孩子高考衝刺階段語文作文要麼來不及,要麼審題錯誤,徘徊在80~90之間,高考109,這比較明顯吧? 類2:數學。數學學科哪幾個題型是必考考點一目瞭然,自己哪個類型差弱就加強那個類型的訓練,高分考不到,但不把時間浪費在難題怪題上,考個90~100不難!去年文科班一個女生一模才40~50之間,高考90幾,筆者侄子(江蘇省2009年高考生)一模70幾,高考130幾。類3:理綜。不管是文綜還是理綜,低於220已經是該地區比較差的了,高於250的比比皆是。按出卷規律,70%的常規題,方法也是很簡單粗暴,就是一本本刷題,把所有知識點刷熟,刷透!
高考衝刺,拼的是毅力,拼的是心態!你如果自己覺得做不到,那誰也幫不了你!如果你覺得自己行,別在這浪費寶貴時間了,趕緊行動吧!


Scarett


高考前兩個月成績提高150多分,有可能嗎,那些成功逆襲的人是怎麼做到的?其實高考前成績再提高150多分是完全可以的。只要你講究科學的方法和技巧,持之以恆,堅持不懈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首先,你要求成績提高150多分,必須你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實力,要相信自己的智商和智慧。必須要有積極向上,健康良好的心態。因為,只有敢於進取,不斷拼搏的心態,才能使你不斷前進,成績精彩。

因為心態決定成敗。你必須給自己強大的心理暗示,要克服自卑心理,克厭戰情緒,要振作精神,全力以赴。投身到緊張的高考衝刺中去。

其次,要立即針對自己目前學習的現狀,進行科學的評估,找出薄弱的知識點,然後有針對性的制定衝刺計劃,查漏補缺,全面提高。

要找出最弱的一門課程或者具體的幾門課程。要找出每門課維中最薄弱的知識章節。然後有針對性的突破和提高。做到心中有數,心明眼亮。才能前進有方向,腳下有力量。

第三,必須立即進入到對知識的系統的歸納整理階段,用知識的主線來貫穿整個知識系統。

決戰的時刻即將到來,驗證自己能力和實力的時機即將到來。我們必須。對自己所學的知識進行系統的歸納總結。才能形成比較完整的紮實的知識體系,才能在運用的過程中靈活,主動,才能培養自己運用知識的自覺性,主動性,積極性。綜合性,邏輯性和靈活性,以及創新性。

只有把基礎知識的強化和運用有機的結合起來,才能迅速的提高自己的成績。所以你必須現在做到立即迴歸課本,迴歸基礎,迴歸提高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和技巧,加強訓練,加強應用能力的提升和驗證。

總之,在決戰高考前的最後兩個月,只要你依然具有強大的意志和精神力量,百折不撓,堅持不懈。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和技巧,從基礎抓起,從查漏補缺抓起,一定能夠取得優異的成績,也能夠使你自己的成績取得突破性的提高。


金牌高考志願填報專家


您好,很高興回答你提出的問題,針對於你提出的問題,我將用自己的見解幫你回答。

近來,越來越多的家長以及考生都在關心高考志願的填報,高考之前是否還能夠提高分數等問題。離高考還有將近2個月的時間,對於高三的學生來說,是否還能夠提分,能夠提分多少呢?提高150分有沒有可能呢?我將通過本文對於此類問題進行分析。


🍀🍀🍀高考兩個月提高150分可能也不可能

為什麼說離高考還有兩個月提高150分是可能的呢?如果一個高三學生現在只能夠考150分,那麼利用最後兩個月在六門課課上提高150分是很容易的(江蘇考生除外)。語文多考40分,數學英語多考50分,理綜或者文綜多考60分是很容易做到的。因為高考300分,只要稍微努力都是可以完成的目標。為什麼又說不可能完成呢?你讓一個現在考600分的考生,高考最後兩個月提高150分可能嗎?別說提高150分,提高20分的可能性都不是很大。你讓一個現在考400分的考生,到高考之前提高50分都有困難的。每個人學習達到一定程度會遇到瓶頸,不是說想提高就提高的。如果你能夠快速提高,從一開始就是一張白紙,什麼都不會最容易提高。


🍀🍀🍀成功逆襲如何做到?高考如何奮鬥

任何成績都是努力得到的,而不是靠幻想得到的。很多學生到高三下學期總是心存各種幻想,覺得自己能夠在高考超長髮揮,自己能夠逆襲?任何能夠逆襲的人,或者最後爆發出超能力的考生,都是前期不斷的努力與積累,沉澱自己的知識。我從來沒有見到過一個沒有知識積累或者沉澱的考生能夠最後逆襲的,很多時候我們只是看到別人的成功,缺從來沒有看到別人在前進道路上為成功而付出的努力。

離高考還有兩個月左右,如果你想成為那個高考最後能夠逆襲的人。那麼從現在就需要腳踏實地,認真刻苦的學習,盡最大能力去掌握知識。離高考的時間還有,不說你最後能夠提高150分,哪怕6門課程,你每一門提高5分,那麼也就是30分的提高。高考30分的差距是讓你上不上本科的分水嶺,是讓你上重點高校還是與普通高校的分水嶺。


🍀🍀🍀腳踏實地,仰望星空

離高考還有最後兩個月,最後在給各位考生一些複習的建議。希望能夠幫助大家取得比較不錯的高考成績,很多考生可能越到最後會越亂了自己的陣腳。

1、不要相信市面上各種高價的押題卷,絕密款。

2、切勿眼高手低,一定要自己多動手去算,動手去練,保持良好的做題感覺。

3、基礎知識是考試的靈魂,切勿本末倒置,一昧追求怪題,難題。讓你能夠考上大學的是基礎知識,中檔難度題目,而不是怪題,難題。

4、任何成功都需要努力,沒有捷徑可以走,如果有的話,那可能就是你的能力出眾。

最後就是,面對高考之前的複習,一定要學會多總結多分析自己的錯誤,避免遇到此類題目在犯相同的錯誤。減少的錯誤越多,那麼高考成功的概率就越大。

以上就是我的見解,歡迎大家評論交流。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我,每天都會分享自己的不同見解。如果你有其他不同想法的,也可以評論交流。


微談論


他們天天燒香拜佛!


珍球迷


答案是肯定的。關鍵看你的狀態,你是否有拼的精神,是否拿出了你最狠的勁頭。

這是一個真人真事:我弟弟當年初中升高中的時候就是那個成功逆襲的人。剛上初一的時候,有點不在狀態,成績在班上排名倒數,家裡也沒怎麼對他提要求。一直到初二結束都還是班上成績倒數的那幾個人。後來發生了一件事情,他當年的班主任是一位很嚴厲的男老師,遇到犯錯的同學會很大聲的批評他,會拍講臺桌子,那場面就是粉筆灰滿天飛的那種,教室裡會變得鴉雀無聲。有一天我弟弟因為上課不聽講,被這位嚴厲的班主任老師點名回答問題,結果他連問題是什麼都沒弄明白。他當時心想,這下慘了,低著頭站在那裡等著槍林彈雨的來臨,所有人好都等待著老師的爆發。沒想到的是:老師沉默了,許久過後,老師語重心長的說了一句話:“響鼓不用重錘。”然後就讓他坐下了。我弟當時羞愧無比,低下了頭。從此他被這句話深深的觸動了,他當時對這句話的理解是他那麼差,老師並沒有放異他。他做了幾個動作:他將這句話刻了大字在自己課本的封面上,買了一個小手電和一大盒5號電池。從此他開始發奮圖強。當時他們的晚自習下課時間是9點30分,他回到宿舍還要躲在被窩(怕影響其他同學)看書到11點。他當時所在的是學校的精英班,到了初三上學期,他變成了他們班的黑馬,平時單元測一般都在班級前5名。中考時,滿分是760,他以710分獲得年級第一名。這件事對他來講是他人生的轉折,至今都對當年的班主任非常感恩。

從這件事可以看出,人成功的關鍵是自我的覺醒,一旦你自己的發動機被你自己打開了,潛能是非常可怕的。在現實中,很多人的發動機,不管外界輸入什麼信息,都打不開。所以要想逆襲,先問問你自己夠努力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