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多抗戰影視劇中,你最喜歡哪一款?它有什麼打動你的地方?

不二喲


來說一說自己曾近為數不多中完整看過的抗戰電視劇《長沙保衛戰》。

《長沙保衛戰》是湖南和光傳媒與浙江美濃影視共同投資拍攝的戰爭劇,講述了1939.9~1942.1期間,中國軍隊與日軍在湖南長沙及周邊地區所進行的三次大規模會戰,影片由董亞春執導,張豐毅,佟瑞欣,鄭昊,戴嬌倩等主演。

《長沙保衛戰》中其實有個特別有意思的存在,那就是讓這場殘酷的戰役的演變在小人物身上所發生的變化中體現,也從側面反映出戰爭的殘酷與血腥,在戰火的無情摧折之下,數以萬計生命軌跡被改變,生離死別一幕在不斷的上演,讓人頗感肝腸寸斷之痛。

李本忠本是一名警察,在將彈藥送至前線時,面對草鞋嶺的慘烈戰況,一時膽懼而裝死,而將要逃離的時候接了電話而被任命為連長,而後妻子死於日軍空襲之下,國仇家恨讓其徹底成為一名士兵,義無反顧的走向了戰場,去保護身後的長沙。

劇中作為中方守軍的最高指揮薛嶽,也是憑藉此戰而成為一代戰神,更是在長沙會戰中總結出聞名的天爐戰法,與日軍的指揮官無論是岡村寧次還是阿南惟機之間的鬥智鬥勇也是該劇的一大亮點,兵法之道,貴在不意,兩者皆在虛虛實實之間展現出各自的智慧與謀略,在戰場的較量之間擦出激烈的火花,雙方各有勝負的同時也將人物性格刻畫豐滿。

劇中沒有了那些抗日神劇中的滾滾雷點,中日雙方的廝殺,向觀眾頗為真實的反映的那段不堪回首卻又負重前行的歲月,日方天上飛機的支援,地面上重武器的推進都讓中國守軍倍加艱難,甚至劇中也出現了日方使用毒氣彈的情節,都在告訴著我們當年的艱辛,向觀眾展示著歷史上真實的長沙會戰,而非簡單的歷史書上一筆帶過的輕鬆。

《長沙保衛戰》還有個較為特殊的故事情節,就是通過日本一名普通的士兵來反襯這場侵華戰爭的不義與無情,和部一郎在前方奮戰,而其母親卻成為一名慰安婦,在最後和部一郎得知母親在慰安所後前往,卻只看見了母親遭撤離前的日本軍官慘殺的遺體,如此一幕可謂是諷刺至極,最後和部一郎自盡身亡。

《長沙保衛戰》是自己為數不多從頭看到尾的抗戰電視劇,從服裝設計,戰爭場面與人物性格刻畫都較為真實的反映的長沙會戰的原始面貌,是為較為不錯的電視劇,值得推薦。


佛魔妖僧怪和尚


至今為止勉勉強強抗戰題材的電視劇能看的就只有“我的團長我的團”!勉強不算誇張!

其他的影視劇,特別是抗戰題材的影視劇本人只想說編導都是“垃圾”思維!胡編亂造,完全嚴重的“脫離”現實!

假如當時的中國軍隊能如影視劇中所表現出來的“英勇善戰”!中國能讓日寇侵略屠殺三千多萬民眾嗎?能丟盔棄甲讓日寇追著打的雞飛狗跳的嗎?

那些國軍將領之無能比比皆是!幾倍於日寇往往都是“一觸即潰”,甚至是“望風而逃”!能拿的出手的戰役沒有幾次!

而今天的編導們肆意妄為的胡亂的吹捧,誇大事實!既輸了戰役又丟人現眼的失去承認“失敗者”的勇氣!

失敗不可怕,總結失敗才能讓民族走出失敗的陰影。在未來面對現實中的挑戰!

肆意誇張己方的戰果就能提振民族士氣了嗎?

我看未必!

在面對國軍“一潰千里”的局面,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在毛主席放手發動群眾路線上,積極抗戰。沒有吃,沒有穿,與敵手中爭奪!扒鐵路,炸橋樑,引偽軍入埋伏圈殲滅,突擊鬼子封鎖線,端掉鬼子炮樓,與鬼子爭奪軍糧,教育幫助中國廣大的人民群眾懂得什麼是國家民族……事例比比皆是!怎麼今天的編導思維就“匱乏”到只剩下沒有根據的“胡編亂造”了嗎?!

八路軍,新四軍抗戰時期太難了!衣服是補丁摞著補丁!打兩槍就得上刺刀“拼命”!如此惡劣艱苦卓絕的抗戰!怎麼今天都變味了?

讓人無法“直視”!大家都知道怎麼回事!為什麼編導們“如此厚顏無恥”膽大妄為的胡亂“刻畫”抗戰?

你們是拿如此“慘烈”的抗戰血淚,撈取消耗民族的情感!讓人哭笑不得!

再不嚴肅審視抗戰劇,將把抗戰題材的影視淪落成二十一世紀最大的民族“笑料”!這是犯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