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產品質量的兩個關鍵措施(上)

互聯網產品,從產品經理開始設計產品到產品上線的過程,需要多個角色參與,例如有產品、UI、開發、測試等。在這個過程中保障各個環節的質量,最終交付高質量的產品對企業來說非常重要。這個方面有很多工具,例如PMP、六西格瑪等等。今天也不聊這種比較知名的工具,而是談一些工作中總結的心得。


我覺得要保證產品質量,主要分為兩個方面的措施:


一、制定工作協作規範

確定大家的角色、職責、分工,協作方式。這也是大家合作完成同一個任務的基礎。好的協作規範能夠提高團隊的工作效率。這一部分介紹一些工作規範方面的問題場景和應對建議。


二、工作執行過程中監控

規範有了,大家幹活的過程中具體乾的怎麼樣也需要關注。但是大家的情況各不相同,那麼在做執行過程中監控的時候,就需要根據人員進行分類,區別對待。這部分說下如何劃分員工類型和各類員工的合作技巧。


這篇先說下“工作協作規範”。


一、制定工作協作規範


先說明下為什麼需要工作協作規範,用一個場景來做示例。


保障產品質量的兩個關鍵措施(上)


產品從設計到上線,是一個多人協作完成的的工作任務。會分為產品、UI、開發、測試等多個角色,每個角色還會有多個人。從上面的場景可以看出,如果沒有好的工作協作規範,參與的同事即使很努力工作,最終工作也可能做不好。所以要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出適合自己團隊的工作協作規範。讓大家明白自己的工作任務以及與其他角色協作的方式。

下面介紹幾個工作協作約定方面的問題和建議:


(一)信息傳遞與確認


問題描述:

信息傳遞失真!

從需求來源開始,產品經理、UI要收集需求來進行設計,開發人員根據產品經理的需求文檔進行技術方案設計和開發,測試i人員以需求文檔為依據編寫測試用例、檢查開發代碼質量。各個環節環節做好工作的前提就是:上一環節信息傳遞準確,本環節成員正確理解,本環節多成員信息同步一致。如果做不到,就會發生如下如圖的例子,產品做出來一定是自己蒙圈,客戶蒙圈。


保障產品質量的兩個關鍵措施(上)

工作建議:

一堆評審會:可以包含產品需求評審會、UI設計評審會、技術設計方案評審會、測試用例評審會。

評審會佔用時間,但是評審會也是有作用的。必須產品的需求評審會,產品介紹一遍需求,有說的不清晰的地方。大家可以提問。消除疑問後大家對需求的認知達成一致。然後再開技術方案評審,就像是說:“你們的需求是XXX的,我們打算用這樣的技術方案實現,你們看看有遺漏或者有對需求理解錯誤的地方嗎?”類似三次握手,需求評審信息是”產品-->開發"傳遞,技術評審是“開發-->產品”進行信息確認。其他評審會也一樣,各個評審會的最終作用就是儘量確保信息傳遞的正確、完整。

為了確保會議開得有價值,建議對會議做一些約定。例如技術評審會,如果開發同事講了,產品同時沒有提出異議,如果方案未滿足功能,責任主要在產品。明確責任之後,大家會相對的對會議引起重視。

如果評審會只是走形式,開這種會就是浪費單位資源!下面的例子就是這種情況:


保障產品質量的兩個關鍵措施(上)


(二)各環節參與攔截問題

問題描述: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出現問題後,發現的太晚,甚至上線後才發現。問題發現的越晚付出的成本越高。如下:

保障產品質量的兩個關鍵措施(上)


工作建議:


如果信息傳遞無誤,其實有很多環節都會對問題進行攔截。不要一提到質量問題就想到測試,測試又不是神仙,其實大家都有攔截問題的機會!例如:

▶開發同事根據需求進行單元自測時候發現問題;

▶開發團隊系統測試的時候發現問題;

▶測試同事測試的時候發現問題;

▶ 產品UAT的時候發現;

都沒發現那就可能是三個原因:1.信息傳遞失真;2.沒有明確各環節為攔截問題需要進行的工作;3.如果明確了,那就是大家都碰巧“失職"了。

所以建議通過評審會來確保需求傳遞準確,在此基礎上明確各個環節需要做的質量保證動作。

不過,即使明確了職責,現實中有問題漏網的情況也不少。這就是具體工作執行情況監控的問題了,這個在下一篇文章聊下。


(三)工作中工具統一


問題描述:

大家都知道,Axure9編輯的原型Axure8是打不開的,墨刀畫的原型也不好與Axure原型互通。還有,如果大家分別負責產品設計的一部分原型,團隊中有人用墨刀,有人用Axure,是不是會很尷尬。


工作建議:

現在各種辦公輔助軟件很豐富,很多人也願意嘗試新的工具。嘗試新事物是好的,就是需要考慮團隊協作。無論是產品、UI、開發、測試,大家一起工作的時候,都要做好工具類型、版本或產出成果格式的統一約定。


(四)團隊名詞統一約定


保障產品質量的兩個關鍵措施(上)


問題描述:

有時候開會,產品和開發明明達成了一直認識,但是開發出來還是跟需要不一樣。那是因為,僅僅是“你以為”一致了。其實大家腦子裡想的並不是一個東西。還有因為大家來自不同的公司,每個公司可能都有自己不同的叫法。例如測試環境和生產環境之間的那個環境叫啥?灰度、準生產、UAT環境?其實不同公司指的不太一樣。


工作建議:

1.各個環節梳理自己的常用名詞,進行統一約定。大家針對同一個東西都有相同的稱呼和理解。例如產品的版本、狀態名稱和定義、系統的名稱和劃分依據等。

2.或者直接拿出成果示例在會上展示,場景事例中可以直接畫出圖形,勝過十句描述。具體工作中的一些數據測算、交互動作等都可以直接給出Demo示例與內部團隊與客戶溝通。


(五)做好覆盤,不重複犯錯


問題描述:

由於性格、工作習慣、工作能力的差別,團隊磨合的過程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並且由於工作節奏加快、外部環境變化、部門職責調整等因素,會讓原本已經形成協作默契的團隊產生新的問題。


工作建議:

問題發生很正常,但是要減少同樣的問題在團隊內部多次出現。在問題發生後大家一起去覆盤一下,找到問題發生的原因,一起想解決方案。覆盤的主要目的不是問責,而是為了吸取經驗教訓,避免同一個坑裡摔倒兩次。

大家都不說問題原因或者為了怕得罪人不願意說,問題再次的時候出現大家一起被坑。

並且在找到問題原因後,要一起想好避免問題發生的解決方案。不能光靠大家自主能動性,還是要有切實具體的工作約定。


(六)儘早拿到預期結論


保障產品質量的兩個關鍵措施(上)


問題描述:

工作中會存在一些風險我們無法完全消除。例如場景中說的由於UI資源不足,並且是後臺界面,就決定請前端工程師找開源的界面套一下樣式。但是發現最終不符合預期。還有一些小概率異常邏輯的風險,不確定因素的風險。風險如果真的發生,會對項目資源造成損失。


工作建議:

儘量找到更多的“佐證”,清晰直觀的傳遞信息,並且請團隊成員參與論證。例如還是界面的問題,在提需求的時候,順便找幾個比較符合預期的軟件的界面截屏給開發看,問下能不能做。這樣在開發資源投入前,就能夠拿到結果預期,如果不行就趕緊想其他方案(做成啥樣都忍了、投入UI資源等)。


(七)職責該不該分清


問題描述:

職責不清晰,一定是一團亂。可是工作中非把工作職責分清楚,也有點問題:1.有些很難分清楚;2.即使能分清。職責分的很清晰,你幹你的我幹我的互相不摻和,但是自己如果有疏漏或能力不足是不是就不能相互查漏補缺了?


工作建議:

1.職責、任務儘量分清楚;

2.鼓勵團隊內部交叉檢驗工作成果,例如產品需求評審會前先進性內部評審;

3.出現分歧遵循“我的地盤我做主”、“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原則。

(1)我的地盤我做主:工作負責人,為結果負責,同時有最終決策權;

(2)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大家都發揮自己的專業性,做好本環節的質量把控。由專業人拍板。例如產品方案的分歧,最終由產品經理決策;技術方案分歧,最終由研發工程師決策。


(八)團隊內部信息傳遞


保障產品質量的兩個關鍵措施(上)


問題描述:

自己獲取到的信息傳遞不全。就像場景中描述的,組長去開會沒跟組員同步信息。


工作建議:

1.相同崗位視角一致,組內同步信息更加便於理解。約定好誰去參會,誰負責給相關人員同步信息。

2.會議做好會議記錄、錄音、錄像發給大家。


(九)腦子沒那麼牛X就多動筆


保障產品質量的兩個關鍵措施(上)


問題描述:

有些錯誤的印象或者習慣:去開會,就是當“大爺”,就是休息時間。能帶耳朵就不錯了,帶著腦子聽的就是負責任的,能做記錄的那就是優秀員工。


工作建議:

1.腦子夠聰明,用腦子記。

2.如果記不住,那就別懶。跟自己相關的細節動手記錄下來。例如自己需要跟進的問題,後邊需要處理的事項。

3.制定規範,要求會議結論及時整理留檔。可以是軟件記錄、郵件,能把信息記錄並且傳遞給干係人就可以。


工作規範會增加成本執行,所以規範一定是為了解決工作中的問題產生的。建議根據自己團隊事情情況,制定能解決自己團隊問題的協作規則!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