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借錢創業,現在年收9000億成首富。

創業,錢不是問題,在於有無創業精神;

而所謂創業精神,核心就是有沒有決心。

他曾借錢創業,現在年收9000億成首富。


4月15日,路透社報道稱,臺灣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計劃在未來幾個月內辭去董事長一職。

沒過多久,富士康集團就表示,此為不實消息:

“郭董(郭臺銘)只是說希望退居二線,讓年輕人把精力集中在日常事務上,而他將專注於戰略方向。”

出生於1950年的郭臺銘,現在已經69歲,他依然奮鬥在一線上,他的創業經歷,也非常神奇。

他23歲借錢創業,不僅賠光了母親多年的積蓄,還失去了多年的兄弟;

第二次又借錢創業,公司舉步維艱,經常收到黑白兩道的騷擾,郭臺銘只能咬牙堅持。

他甚至把工廠開在監獄旁,以防有一天自己被抓進去,手下能方便進去“彙報工作”。

哪怕條件如此艱苦,郭臺銘依然沒想過放棄,咬牙堅持到今天,終於成為年收入9000億的臺灣首富!

他的富士康,有120萬名員工,78%的員工學歷在大專以下,卻生產著全世界工藝最複雜、科技含量最高的電子產品。

郭臺銘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他的富士康帝國,又是如何保持高效運轉的?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他的故事。

他曾借錢創業,現在年收9000億成首富。

01

23歲辭職創業卻輸得一塌糊塗

1948年,郭臺銘的父親郭齡瑞攜家眷從山西移居臺灣,2年後才生下郭臺銘。

作為外來者,童年的郭臺銘經常受到當地土著的欺負,有時候甚至專門針對他進行5對1的群毆。

小小年紀,郭臺銘就很有脾氣,他從不退縮,即便打不過也會爬起來和對方對打。

直到現在,郭臺銘依然很信奉“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一套,或許是童年時的經歷影響太深。

由於家裡只靠父親一個人的微薄工資過日,所以十分貧窮,家裡最好的傢俱還是一把單獨的藤椅。

所以,郭臺銘從小就要靠自己賺錢讀書,為了湊夠學費,他幾乎做過所有能做的工種。

但他從沒想過放棄,因為他知道,家裡窮,只有靠知識才能改變命運。

長大後,郭臺銘考上了海事專科學校,這在當時可是個熱門專業,因為當時臺灣航運貿易高速發展,郭臺銘的不少同學畢業後都去了航運公司,待遇非常優厚。

郭臺銘畢業後,也在航運公司當了一段時間業務員,雖然待遇優厚,但從小貧窮的生活讓他有著更高的追求。

他每時每刻都在思考:

“一輩子幫別人打工,能有什麼出息。沒有工廠哪來的貿易,開工廠才有更好的前景。”

思考良久,他辭去了待遇優厚的航運公司工作,準備創業。

1973年,23歲的郭臺銘拿了母親到處借來的10萬新臺幣,自己再聯合幾個朋友,湊了30萬新臺幣創立了鴻海塑料企業有限公司,生產塑料產品。

但無論是資金還是技術,郭臺銘都夠不上開辦工廠,他甚至連很多模具都買不起。

當時他接了一個生產塑料零件的單子,自己廠子做不出來,只好到處找模具廠幫忙。

但又遇上石油危機,那張單子也被對方放棄了。

這樣辛苦一年,郭臺銘虧光了所有錢,母親的積蓄虧光了不說,幾個好兄弟的錢也虧光了,大家的關係也破裂了。

郭臺銘滿懷雄心壯志的第一次創業,就這樣以失敗告終。

他曾借錢創業,現在年收9000億成首富。

02

借錢第二次創業做到年收入9000億

雖然第一次創業失敗,但郭臺銘並沒有放棄,他又借了15萬,準備東山再起。

這一次,他專門生產黑白電視機的按鈕,因為當時電視機開始流行,所以企業慢慢開始做大。

有了錢,他並沒有拿去享受,更沒有投入到當時最賺錢的房地產中,而是拿來投資模具廠。

因為他深信:

“做長遠的生意,才能贏到最後。

談長遠,興辦工業一定要比投機炒作好!”

但搞實業談何容易,儘管企業有了起色,但要想做大,還是要付出許多,郭臺銘就經歷了不少“至暗時刻”。

技術更新遭到抗議:

開模具廠,引進新設備、新員工,遭到了不少老師傅的反對,不少人還曾經是郭臺銘的得力助手。

引進設備,企業才能發展,但也砸了這些老員工的飯碗,郭臺銘夾在中間,很是為難。

資金週轉不靈:

引進設備,處處都要花錢,一時間公司資金週轉不靈,原本已經盈利的公司,很快又出現了危機。

  • 人才難求:
  • 當年的臺灣,大家都只想吃公家飯,沒誰想去郭臺銘的小企業。

除了這些經營上的困難,郭臺銘還要面臨黑白兩道的挑戰,一些社會上的小混混動不動就過來收保護費。

政府那邊也不讓人省心,“早上有人來推銷消防器材,如果不付錢購買,下午就會有官員來做消防檢查。”

一連串的困難出現在郭臺銘面前,郭臺銘別無選擇,只能咬牙堅持,一件件解決。

他想辦法安撫好老員工,到處借錢,還一個個親自去遊說、招募人才。

每晚他上完夜班休息,就把電話簿當枕頭,睡沒幾個小時,一大早就騎摩托車出去送貨,搶先其他競爭對手送貨。

郭臺銘還專門把公司總部搬到了偏遠的土城,那裡的監獄是臺灣專門關押經濟犯的地方。

郭臺銘的想法是,萬一他出事被關,員工可以天天就近彙報公司的情況。

客戶可以到“隔壁”跟他談生意,確保公司繼續運營。

這個當時心酸到哭的故事,到今天他還到處笑著講。

這樣的生活,也影響了他的家庭,有一次他連續3個月沒給家用。

妻子沒錢買奶粉,只能用粥熬成米糊給孩子吃,孩子餓得嗷嗷叫,妻子為了不讓郭臺銘分心,竟然一直沒告訴他。

直到郭臺銘每次回家,發現孩子總是在哭,妻子才告訴他真相,原來他已經3個月沒給家裡錢了。

如此困難的情況,換作一般人早就放棄了,但郭臺銘依然咬牙堅持了下來。

為了搶到外國客戶,他住12美元一晚的汽車旅館,10天內跑遍了美國32個州。

為了拿到康柏公司的訂單,他甚至在康柏總部旁投資建了一個成型機廠。

只要康柏有新設計,當天就能看到模型,最終鴻海獲得了康柏的長期訂單。

就這樣靠著堅忍、智慧和“量大、低價”的競爭策略,郭臺銘和他的鴻海集團熬出一片天,終於成為世界有名的代工廠。

郭臺銘的企業,有120萬員工,年收入9000億,他自己也多次成為臺灣首富。

當年的那個經常被欺負的窮小子,就這樣逆襲了!

他曾借錢創業,現在年收9000億成首富。

03

他說創業必須具備3種精神

連續創業46年,郭臺銘的創業心得一直備受關注,郭臺銘則在一次採訪中透露,創業必須具備三種精神:

一、“必須具有狼性”

郭臺銘創業46年,遇到的困難不計其數,一般人早就放棄了,但郭臺銘就是堅持了下來。

據他自己透露,他是“一年360天,一天24小時,腦子就是想著說我必須要把這件事做成功。”

郭臺銘解釋,再好的項目也有失敗者,再不好的項目也有成功者,關鍵是精神,尤其是剛開始創業的時候,一定要把自己的精神武裝起來。

否則,一創業就三心二意,想著自己會不會失敗,會遇到多少困難,還沒成功先想著失敗的事情,那永遠不可能成功。

二、“找到能夠協助你成功的資源”

創業期間,有很多資源需要去獲得,創業者要花很多時間調整內部,和自己的夥伴一起探索。

資金、技術、人才...這些資源都不會憑空而來,需要你去尋找。

尋找回來,還要進一步管理,才能把它們疊加起來,達到“1+1>2”的效果。

三、“要了解市場的趨勢”

現在信息時代的傳遞非常快,你做什麼東西別人也都會做,所以最重要的是要了解自己的市場,對產品市場有一個定位。

如果產品定位和市場定位清楚了,將來做起事來會事半功倍。

他曾借錢創業,現在年收9000億成首富。

04

創業精神,核心在於有沒有決心

郭臺銘有這樣一段往事:

一日郭臺銘到鴻海工廠視察,有一位工作人員問他:

“為什麼累到爆肝的是我,首富卻是你!”

郭臺銘回答:

“我30年前創建鴻海賭上全部家當,不成功便成仁。

而你現在只寄出幾十份簡歷就來上班,而且隨時可以走人。差別就在創業與就業。”

許多人總哀嘆自己為什麼不能成功,但天底下並沒有多少免費的午餐,你想成功,那你又為成功付出了什麼?

郭臺銘的創業故事,就是最好的例子——

為了創業,他甘心拋棄穩定且收入豐厚的工作,到處借錢開辦工廠;

第一次失敗後,他損失慘重,卻能再次東山再起;

第二次創業,他面臨種種困難,資金不足、人才缺失、黑白兩道刁難...

但他咬牙堅持了下來。

這一切,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做到了這一切的郭臺銘,又怎麼能不成為首富?

所以,別再嫉妒別人為什麼能成功,先想想自己真的有付出過多少嗎?

正如郭臺銘說的那樣:

“創業,錢不是問題,在於有無創業精神;

而所謂創業精神,核心就是有沒有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