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马店还想怎么开?
3月19日,盒马召开新年战略发布会。会上,盒马总裁侯毅对疫情期间盒马的表现做出总结和思考——无论是开店、商品品类、人力还是配送,此次疫情对盒马产生的影响是全面且长期的。以“共享员工”为例,盒马决定将其升级为一项长期的策略,作为盒马人才运营平台化的重要一步。
同时,侯毅还宣布了“两个一百”的新年开店计划:到2020年底,盒马将在全国范围内新开出100家盒马鲜生大店,在上海至少开出100家盒马mini店,覆盖整个城市。基于这样的开店计划,侯毅希望一年后的盒马能真正和竞争对手拉开差距,销售额至少翻一番甚至两番。
盒马mini将占据最重要的一席。按照侯毅的设想,盒马鲜生大店和盒马mini都将长期存在,打好组合拳:在大店完成主城区核心商圈的覆盖之后,由mini店完成更加密集的渗透,并成为盒马走入下沉市场的加速器。
随着盒马对城市核心区域完整覆盖,盒马鲜生大店的开店速度将逐渐放慢,更多承担建立品牌和用户心智的职责。在供应链上,盒马鲜生大店仍将起到示范的作用。由于实行采购一体化的机制,大店为盒马mini提供了优质的品类体系。
新销售目标也显示着盒马mini战略地位的继续提升。盒马方面曾向36氪透露,未来几年里,盒马mini的销售额将占盒马总销售额的50%。
发布会上,侯毅还做出一个更大胆的判断:“盒马mini会是我们的终极目标,也将是生鲜电商的主要模式。”
为什么是盒马mini?
为验证这一判断,盒马花费了整整一年时间,期间不惜花费大量资金孵化多个全新业态,甚至开设了70多家前置仓业态盒马小站,即使侯毅曾在多个场合公开提出前置仓的种种弊端。
菜市、便利店、购物中心,是早已明确不会大规模铺开的几个业态。它们更像是盒马为持续打造品牌、给用户制造新鲜感的一番操作,更现实地是,盒马仍需要花费很大力气在生鲜市场站稳脚跟,其他业态的优先级都没那么高。
因此,长达一年的测试期内,盒马实际关注的是盒马mini和盒马小站之间的业绩竞赛。
在扩店速度的比拼中,盒马小站更胜一筹。由于开店成本和门店选址要求更低,仅在测试期,盒马小站已开出70家,并走出上海,渗透进杭州等周边城市。同期盒马mini只开出6家。
但门店数量和销售额却不成正比:盒马小站整体的销售低于盒马mini,单店坪效也相差4倍;盈利能力上更是相差甚远。根据盒马官方给出的说法,盒马mini首店开设不到半年,已开始盈利,财务模型基本跑通。验证完财务模型后,规模化只是时间问题,而前置仓始终绕不开高损耗和高履约成本的问题。
此外,盒马mini无论在流量获取还是商品结构上都优于盒马小站。
流量获取上,盒马mini与盒马鲜生大店一致,也具备新零售的特征,能同时在线上线下引流,而盒马小站只有线上一个渠道获取流量的场景,仍然需要靠烧钱补贴来不断拉新。品类上,盒马mini的可能性更多,与大店类似,盒马mini也可以做到对食品的成品和半成品进行加工,而盒马小站完全不具备这一功能。
简而言之,盒马官方认为,mini店是兼顾成本、效率、流量、供应链等诸多因素的最佳解决方案。侯毅透露,即使在疫情期间盒马小站已经盈利,但盒马仍然决定放弃这个业态,大部分盒马小站将升级为盒马mini,部分盒马小站会直接关停。
盒马mini并非盒马的独创,大量的商超和生鲜玩家都已开始试水。沃尔玛社区店、永辉mini都已颇具规模,大润发等玩家也都在入局的路上。众多有资本有强大供应链实力的玩家入局,盒马mini如何突围?
一方面是技术,作为原生的新零售玩家,盒马mini依然采用全盘的数字化和智能化,目前每家门店线上销售都在50%以上;一方面是供应链,盒马仍将不断提升品类差异化能力,加大力度建设蔬菜和水果基地。侯毅提出,到2020年底,盒马或实现50%的独家商品。
疫情给盒马带来了什么?
20年难遇的疫情,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盒马的发展轨迹。
最直观的体现是订单、销量、用户等数字的大幅提升。盒马鲜生在疫情期间线上订单数量同比大涨220%。Quest Mobile数据也显示,盒马鲜生App今年春节日均DAU同比增长127.5%。侯毅认为,经此一役,线上买菜已成为必然趋势,中老年人开始适应线上买菜,这一习惯在疫情之后仍会保留。盒马需要通过打造独家商品和会员服务以做好用户留存。不过,有几个核心指标仍会回落:线上买菜的客单价、毛利结构、损耗、配送成本。
一个更意外的收获与圈地相关。疫情过后,行业集中度将大幅提升,不少线下商超、餐饮玩家会退出生鲜市场,市场会空置出大量门店,这为盒马新店选址带来很大助力。而至于外界一直猜测的盒马mini未来将开放加盟的问题,侯毅表示,这取决于每一家店是否都能赚钱,等到盒马完成阶段性扩张,开出100至200家之后才会考虑加盟模式。
疫情的突然爆发,也令盒马开始重视加工环节更少的熟菜和半成品等品类。
今年盒马首次成立了一个半成品一级部门——3R事业部,希望通过组织上的升级,快速扩张这一品类。除了基于疫情得出的经验,半成品现有的市场环境也是盒马考量的重要因素。在国内,半成品市场的发展空间很大,但此前更多是作为便利店商超的补充品类,至今也没有长出一个大玩家。盒马希望通过加大投入这一品类,与传统大卖场和商超拉开差距。
人才运营方面,全自营模式的盒马也有了新的尝试。非常时期,为了补充人力,盒马在行业内发起了“共享员工”的活动,从40多家餐饮企业中聘得5000名“临时员工”。这本是个临时的举措,但盒马因此意识到,在特殊情况下,自营模式的人力资源缺口很难完全自主解决。盒马设想,未来是否能建成一个社会化的共享员工体系,快速将社会闲置人员组织起来,迅速来盒马上岗。据盒马方面透露,该平台将于4月上线。
对于一家生鲜企业而言,特殊时期最大的挑战仍然是供应链的稳定性。盒马已拥有自营的加工中心,但由于智能化程度不够,在疫情期间,产能远远跟不上需求,无法消化突然涌入的订单。接下来,盒马将继续增加智能化设备,提升全国的加工厂能力,练好供应链内功。
疫情也让盒马开始尝试更灵活的配送方式。2020年春节,盒马全国200多家门店保留了七成运力,但仍然很难承载新增的订单,尤其在配送员无法进入小区,门店配送服务能力受限的现实情况下,盒马开始尝试“社区团购”,将原先零散配送订单整合送到小区自提。
此前,盒马线下门店已配有微信“盒粉群”,疫情期间,杭州、西安、北京等城市部分小区用户自发在“盒粉群”拼单,由小区内居住的盒马工作人员在当晚汇总,次日进行配送。据接近盒马的人士向36氪透露,盒马已内测一套新的社区团购下单系统,用户可通过该系统直接线上下单,配送到社区。至于该服务是否长期存在,取决于测试效果。
无论是疫情下的迅速转变还是新的店型战略,盒马都在尝试做出新的突破。这也是侯毅的愿望:“盒马希望给大家的印象是不断改变自己,继续引领市场。”
閱讀更多 36氪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