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帶貨不如授之以漁?揭祕傳統小吃疫情下如何逆襲“大吃”四方

編者按:新冠肺炎疫情給溫州帶來各種影響,同時也給這座改革創新之城帶來各種轉機,無論是傳統行業還是新興產業都迎來了一次重構的機遇,“共享模式”“隔離經濟”“在線服務”等成為孵化新經濟的重要加速器。新時代,如何不浪費一場危機,抓住新需求,把握新機遇?浙江新聞客戶端推出《“疫”線新經濟》專題,聚焦溫州“敢為天下先”的經濟活力——

3月18日上午,陽光明媚,溫州平陽“餛飩恩”傳承人錢月順捏著手中的恢復堂食備案,心中卻有煩憂。因為疫情,他和他的餛飩品牌第一次“觸網”,沒想到一上線成了“小吃網紅”,訂單爆滿。堂食一旦恢復,意味著現有的工人將沒法滿足線上線下雙重需求。這對錢月順而言,是“甜蜜的煩惱”。

疫情發生以來,像錢月順一樣,許多從事傳統小吃行業的“師傅們”一直被各種“不安”的情緒包圍著。面對突如其來的變化,如何突破傳統單一的營銷模式,為傳統小吃尋覓新平臺,成了傳統手藝人被“疫情防控”趕鴨子上架要做的事。嫁接網絡平臺、自己直播帶貨……意想不到的是,過去一直不敢做的嘗試,此刻卻為他們打開了新市場。

根據溫州小吃協會統計,疫情期間共為30多家溫州傳統小吃提供“觸網”銷售支持,銷售額近1000萬元。

一夜之間,從排隊到沒有銷路

直播带货不如授之以渔?揭秘传统小吃疫情下如何逆袭“大吃”四方

作為“中華名小吃”,溫州平陽錢承恩餛飩一直是堂食界的扛把子。即使門店沒有空位,也時常有遠道尋來的客人蹲在門口吃餛飩。一天堂食賣出1000碗對這家餛飩店來說稀鬆平常。原本全年無休,今年正月裡“閉店”成了錢月順2020年遇到的第一波煩心事。

“從60年代開店以來,店內銷售一直是主要的銷售方式,雖然客人也分佈在五湖四海,但基本上都是他們尋到平陽吃,周邊省份或是省內可以零散郵寄。”41歲的錢月順從年輕時就一直跟著父親錢承恩學做餛飩。論打餛飩皮、選餡兒,他經驗豐富,可要拓寬營銷渠道,他卻犯了難。傳統品牌的銷售短板在疫情來臨時一下暴露了出來,幾乎是一夜之間,餛飩店從排隊售賣變成了無單可接。

“那段時間,生意沒法做了,我一邊居家不外出,一邊考慮讓產品上線的事。雖然之前也接觸到了一些網絡銷售平臺,但店裡生意都忙不過來,也就不覺得到了必須要行動的時候。”錢月順回憶道。

直播带货不如授之以渔?揭秘传统小吃疫情下如何逆袭“大吃”四方

見識到網銷的“厲害”是在溫州小吃協會為他牽線搭橋後的一次試賣。專業人員拍攝餛飩產品的製作過程和產品特徵,再整合成鏈接通過微信朋友圈宣傳。當天線上營銷已經開始,但錢月順心裡並沒有底。直到第二天,平臺後臺的數據讓錢月順大吃一驚:一個晚上竟然賣出了900碗餛飩,購買的客戶中許多甚至是第一次接觸“錢承恩餛飩”。這單生意,讓店裡的8名工人從上午5點一直忙到晚上9點多。加班加點趕訂單,讓錢月順嗅到了品牌拓展的新機遇。

試水直播,自己上陣“帶貨”

“大家好,我是鳥蛋姐姐,我現在正在給溫州的陳阿姨送貨,你們有需要都可以喊我噢。”在來興敏的手機裡存了上百條自拍視頻,有給客戶送貨的,有在廚房下廚的,還有打包發貨的,錄完的視頻她會發到朋友圈或者製作成短視頻發到熱門平臺上,用她的話說“要用網絡全方位全流程展示”。雖然是個新嘗試,但她已經用得很溜了。

直播带货不如授之以渔?揭秘传统小吃疫情下如何逆袭“大吃”四方

“今年碰上疫情,又快到吃清明果的時節,我就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網絡視頻的宣傳上,女兒老公全家上陣代言。”來興敏將傳統小吃展示平臺從省市農博會搬到了網絡端。3月以來,通過視頻造勢、網絡平臺銷售、社區團購,單清明果一款產品最多的一天就賣出了5000只。來興敏用驚歎的方式表達“網紅”的魅力:“一天的銷售已經達到了過去一個季度的量!我送貨上門,客人都會驚呼,見到了活的‘鳥蛋姐姐’。”

直播带货不如授之以渔?揭秘传统小吃疫情下如何逆袭“大吃”四方

看到一個產品通過視頻引入客流的效果,來興敏又有了新主意。最近是鴿蛋旺季,她將村裡鴿子場滯銷的鴿蛋收集起來,幫助村民組團銷售。每週四晚上收蛋的時候,她便準時變身“主播”直播鴿蛋包裝過程。鏡頭前,來興敏不如平時來得活躍,她說:“其實也想像其他主播一樣和網友多聊些,但一邊幹活一邊說話真的很難。”

試水網絡銷售帶來新啟發

“我現在的包裝還不夠好,有什麼改進空間嗎?”看著來興敏定製的牛油果色“原生態”包裝盒讓人對裡頭裝的清明果味道多了幾分期待,錢月順忍不住向她請教。來興敏做了經驗分享,還主動為錢月順聯繫了包裝生產廠家。

毋庸置疑,傳統小吃今年一季度的銷售將同比降低,但是在這場疫情防控戰中,小吃界中的手藝人們互學互看互助,把前些年落下的營銷課慢慢補了上來。

“很多網紅產品能夠考慮到許多細節,比如用很簡單的辦法教消費者在家裡就能做出好味道。我們也開始著手做這項工作了。”錢月順現在一邊忙恢復堂食,一邊還抽時間更新包裝,調整外送配料,總結錢承恩餛飩“一鍋一碗清湯餛飩”特色燒法的“家燒版”方案,讓消費者在自家餐桌上吃出堂食原味。

“接下來,我還要設計自動化生產流程、完善冷鏈,克服工人手工製作數量有限、包裝運輸不便等瓶頸,打造傳統小吃界的網紅。”錢月順看著從父親手上傳下來的老品牌將添新貌,對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

來興敏也謀劃著“盤活”疫情期間積攢起的粉絲資源計劃。她想著,或許能夠在直播中提供“個性化”服務,找到提高用戶黏性的方式。“我已經在四處尋訪,想要裝修一個適合‘直播’的廚房,今後一邊視頻直播一邊為客戶做屬於他們口味的‘特色’小吃。”來興敏憧憬著,滔滔不絕地分享起了她準備推出各色鴿湯燉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