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為公共衛生防控體系帶來新契機 分級診療或成未來方向

2020年年初,新型冠狀病毒在我國爆發。進入2月下旬疫情形勢在國內初顯好轉,在海外卻開始加速蔓延。此次新冠病毒具有隱蔽性高、傳染性強、發病迅速等特點。這為社會公共安全及經濟活動帶來了重大沖擊,也對疫情防控及患者診療提出了巨大挑戰。

抗擊疫情是全社會的戰役,國家不僅需要做到快速響應,及時調配醫療資源救治病患,實現物資供應和醫療服務高效協同;更重要的是健全防治結合、聯防聯控、群防群治,對疑似或密切接觸者進行隔離、對人員流動進行限制、對疫情發展趨勢實施監測、對群眾生活困難及時排除,以阻止疫情蔓延並保持社會穩定。

興業證券指出,此次抗擊疫情的過程在體現出國家凝聚力和快速反應能力的同時,也暴露出公共衛生體系中的一些不足之處。預計未來應急保障體系將實現加速發展,尤其是醫療、醫藥等相應領域講迎來長期建設,主要在於補齊公共衛生短板(診療設備)、提升民眾衛生意識(家用醫療器械)、豐富診療手段(互聯網醫療)、強化研發能力(創新藥產業鏈)等方面。

值得一提的是,5G在本次整體疫情防控中起到了積極作用。相較於4G,5G網絡利用其高傳輸速率、低時延、多終端廣連接數及對移動環境的高適應性,能夠有效應對疫情防治診療中的實時數據挑戰,為抗疫各環節的篩排診療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自疫情爆發以來,5G+熱成像人體測溫信息化平臺在全國各地得以快速部署和應用,有效地提升了人員密集場所如機場、火車站等地體溫測量的效率,並且避免了工作人員和被測人員直接接觸,降低交叉感染的風險。隨著“復工潮”的到來,各地將出現大規模人員流動,5G+熱成像人體測溫方案在全國各省將得到更廣泛的應用,通過信息化手段助力疫情防控。

智慧醫療以大數據為核心要素,廣泛涵蓋診療過程問診、診斷、治療等各個環節。疫情發生以來,5G遠程會診已在多個醫院進行應用。5G技術不僅能實現診療過程的高效與協同,也為奮戰在一線的護理工作者提供了新的技術手段和護理模式。基於5G技術的智能醫護機器人,可以幫助醫護人員執行導診、消毒、清潔和送藥等工作,實現日常看護工作的快速、靈活和安全,提升病區隔離管控水平。

德勤指出,得益於5G技術的高速傳輸、高可靠性及低時延特點,此次疫情防控工作的快速響應能力、全過程監控能力、數據收集及分析能力、遠程協同能力、資源統籌能力等都較以往類似事件獲得大幅度提升,也使得建立信息化、智能化、基於雲技術與大數據的創新型公共事件應急系統平臺成為可能。而受5G技術在公共衛生事件管理中的應用啟發,其他相關產業也可能依託於 5G 的普及催生出各種創新應用商業模式。

中國疾控體系在本次新冠疫情中暴露的問題,成為未來一段時期衛生費用投向“補短板”的重點。招商證券認為,未來中國將進一步推動“分級診療”以有效配置醫療資源,這方面除了建立醫療集團,加強對基層社康中心的各方面建設之外,探索多種方式尤其是“醫院+互聯網”的方式開展互聯網醫療是一條新路,在本次疫情之後也得到了多方面的政策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