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陽為什麼不在漢水的北岸?

初中語文陸老師


簡單的說,就是漢水改道的緣故。

轉一篇文章《漢水改道,不改城名》,引自武漢市漢陽區地方誌辦公室編,《漢陽典故傳說》(湖北人民出版社):

漢陽城,是與漢水相關而命名的城名,由來已久。

古代稱“江”專指長江,稱“河”專指黃河,其他河流多以“水”相稱,如涇、渭、漢、沔,指涇水、渭水、漢水、沔水。對地域方位多以山水劃分,山之南坡、水之北岸有陽光照射,稱為“陽”,反之則稱為“陰”。因此,“漢陽”即指漢水北岸,漢陽城本在漢水以北。

“漢陽”這個稱謂最早出現於春秋時期。周王朝控制漢水東北及至江淮的大片區域,分封了不少姬姓或姻親諸侯國,稱為“漢陽諸姬”。

長江與漢水交匯處,春秋時即屬“漢陽諸姬”範圍,漢代因漢水又名“夏水”,故稱長江與漢水交匯處日“江夏”。漢陽城在東漢末初建時即稱江夏城,三國時改稱魯山城。隋朝開皇十七年在魯山城中設漢津縣,大業二年改漢津縣為漢陽縣,唐武德四年改魯山城為漢陽城。從大業二年(606年)至今,“漢陽”之名一直沿用。

按古代地名命名規則,隋唐時期漢陽城無疑在漢水以北。況且《尚書·禹貢》記載:“蟠冢導漾,東流為漢,又東為滄浪之水,過三澨,至於大別,南入於江。”漢陽城依大別山(漢陽龜山和鳳凰山的古名)而建,既然漢水“至於大別,南入於江”,漢陽城當然也在漢水入江口以北。

但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漢陽城卻在漢水入江口南岸,按說應該叫“漢陰”,為什麼叫“漢陽”呢?是隋唐時命名搞錯了方位,還是後來發生了什麼變故?

還真是後來發生了變故。明代成化年初期,漢水改道從漢陽城北入江。


清風


漢陰是由於歷史沿革的問題。漢朝置安陽縣(縣址在今上七鎮鰲頭山下的冉家壩)。晉改安康縣。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改稱漢陰(縣城位於漢水南岸的社溪,今石泉縣與漢陰縣緊鄰的石泉嘴,因水之南為陰,故名漢陰)。後因漢水氾濫,城池被毀,宋紹興二年(公元1132年)縣城遷至漢水北面100多里的新店(即今縣址),仍沿稱漢陰至今。

漢陽則是漢水改道的結果:過去的漢陽與漢口練成一片位於漢水北岸。“《明史》說,漢水一直是從龜山之南流入長江的,河口大致就在今天的鸚鵡洲頭漢陽汽車渡口。大約十五世紀初,漢水在郭茨口改道。河水的特點就是裁彎取直,這次漢水徑直向東流經龜山之北入長江,形成了今天的模樣。所以,今天的漢陽應該改稱為"漢陰"才是。但"漢陽城"叫順了口,沒有哪個好事者去改口了。”


神之僕


漢陰是由於歷史沿革的問題。漢朝置安陽縣(縣址在今上七鎮鰲頭山下的冉家壩)。晉改安康縣。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改稱漢陰(縣城位於漢水南岸的社溪,今石泉縣與漢陰縣緊鄰的石泉嘴,因水之南為陰,故名漢陰)。後因漢水氾濫,城池被毀,宋紹興二年(公元1132年)縣城遷至漢水北面100多里的新店(即今縣址),仍沿稱漢陰至今。

漢陽則是漢水改道的結果:過去的漢陽與漢口練成一片位於漢水北岸。“《明史》說,漢水一直是從龜山之南流入長江的,河口大致就在今天的鸚鵡洲頭漢陽汽車渡口。大約十五世紀初,漢水在郭茨口改道。河水的特點就是裁彎取直,這次漢水徑直向東流經龜山之北入長江,形成了今天的模樣。所以,今天的漢陽應該改稱為"漢陰"才是。但"漢陽城"叫順了口,沒有哪個好事者去改口了。”


Future未來503


山南水北為陽,漢水在明朝成化年以前還沒有改道,所以歷史上一直稱為漢陽。漢水改道後,將漢陽夾在長江與漢水之間,漢水改道後的北岸就是漢口了。


燈影情懷


因為在漢水改道前,漢陽就存在了。那個時候確實是在漢江北面的。


姜忘憂


因為漢水改道


左文右史


因為漢水曾經改道,改道之前就在漢水的北面


爍爍侃史


陰陽倒錯


凌永寧


因漢水改道


崗張00013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