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強迫家長監督輔導學生,是利大還是弊大?學校和家庭有無必要明確教育分工?

馭水客


在家裡門面孩子應由家長管,因為老師根本就管不了,老師要求家長監督是對你的孩子負責任,說句難聽點的你的孩子是好是壞關別人屁事,吃虧的難道是老師嗎?


這麼點兒不要


我教你一個辦法。讓你孩子的老師再也不逼你監督輔導孩子了。從此一勞永逸。

同事班上有一個孩子,反應有點兒慢。完不成作業。考不來試。每次考試。他家孩子拉班級人平一分以上。同年級老師之間有競爭,排名隔一個名次,獎金隔幾百塊。

這孩子把分數這麼一拉。老師累死了也白乾。老師很生氣。天天逼他的孩子學習。他的孩子不肯學。老師就天天逼家長管孩子。家長都快被逼得抑鬱了。

後來,這個家長從朋友那兒得到了一個妙招。從此擺脫了老師的逼迫。

這個妙招兒就是去醫院給孩子開一張證明。證明他不可以參加考試。一旦考試,身體就會有恙。

從此,那個不參加考試的小寶寶。在教室裡,人見人愛,花見花開。老師逮到他一丁點的進步,就拼命地誇他。誇他愛勞動,誇他有禮貌。誇他關心集體。誇他是個小暖男。

從此,這個寶貝,見老師再也不像貓見老鼠了。他在教室裡也昂首挺胸,揚眉吐氣了。因為有老師給他撐腰啊!

大部分人都與人為善。只要你不觸犯他的利益。社會上如此。學校裡亦然。


老催寶寶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我是中學教師,對學生心理健康、提高學習成績有豐富的經驗,敬請關注。 優雅白馬愛教育。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個問題,我們做一切工作的目的的什麼?我想大家都明白,就是為了孩子的成長,包括學習成績、身心健康等。


一、家長輔導和監督孩子一定是利大於弊。

家長可以不督促和輔導學生,但是你要有接受孩子順其自然的結果的能力。

學校的教育是一個面對大眾的教育,教育的內容是統一的,教學時間也是統一的。但是學生們的智商、基礎、學習能力等各方面是不一樣的。這樣,同一個班級的學生教育後的結果,就會有很大的差異。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老師能把一個班的孩子教得一個樣。


一般情況下會出現正態分佈的情況,這種情況就是少數學生優秀,約佔比例為5%,然後,就是大部分是中間層次,再就是還有部分同學是後面的部分。


但是如果有家長的有效監督和輔導,這樣情況就可能發生變化,如有一部分中等的孩子就可能變成優秀的孩子,中間帶部分,也會可能從後面向上突破。還有一些基礎薄弱的孩子就會在家長的幫助下,客服基礎薄弱或者更長的時間讓孩子將沒有學會的知識學會,就可能是中間層次。

還有部分學生本來智商沒有問題,可是孩子小比較貪玩,這樣孩子也是學習成績不好,所有需要接受家長的監督和輔導。


因為知道了這個道理,很多家長不在老師的要求下,就會監督和輔導孩子的學習。如大家都知道海淀黃莊的輔導一條街。為什麼在海淀黃莊這種現象最明顯呢,因為全國最優秀的人才集中在那裡,這些人對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視,他們不僅用自己的聰明學識教育孩子,還藉助外力,就是輔導班,對孩子進行教育。所以他們孩子的學業水平整體比較高。

老師們也知道這個道理,所以常勸說或者要求家長進行輔導和監督,這樣孩子的整個發展也會有很大的作用。


當然,如果你的孩子特別的優秀,很自律很自主又很聰明,那你的確不用去監督輔導,我們在教育實踐中也會遇到這樣的孩子和家長,並且往往這樣的孩子成績還特別的好。但是也發現他們的家長也都有有一些共性,如本身自律能力強、工作很出色、從小培養孩子的閱讀等習慣,極少數孩子性格非常適合讀書,很內向、安靜、細緻。如果你的孩子是這樣,你這一生就算中大彩了,不用督促輔導孩子。


但是如果你的孩子不是這樣,你能接受孩子愛咋地就咋地,你也可以不輔導監督孩子。但是你會害了孩子。


但是很多家長和老師都知道孩子監督和輔導以後情況是不一樣的,關係到孩子的成長。雖然他們也會抱怨,也會遇到困難,但是他們會努力去輔導和監督孩子。


如果你能接受孩子以後不責怪你,或者你不責怪自己,你也可以不監督和輔導。因為別人的孩子很普通,通過輔導考取了好的大學或者成績好一些了,改變的人生。你也可以無論老師怎樣說,你也不監督和輔導。

因為我們已經發現很多孩子後來怪家長。也有家長後悔的,如劉歡,前不久就說:當時如果能對孩子學鋼琴要求嚴一點,孩子也許現在會更有成就。

當然,有些孩子可能輔導和監督後,你看不出來一些成果,你也要認識到,如果你不輔導和監督,結果更差。你盡了該盡的責任,你也問心無愧。


這位家長說的弊,我想就是家長要花費精力,不情願等等,我覺得很多家長在輔導和監督中都遇到困難,但是他們為了孩子的成長孩子努力去做。 才出現網上那麼多關於管教孩子的段子。

教育的方法的確重要家長用心地學習,沒有一個家長是天生就會的,遇到孩子有問題,或者與孩子發生衝突,家長要不斷對學習和摸索,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幫助孩子。今天的努力,換來孩子一生的發展和幸福。


所以說整體的是利大於弊。


二、學校和家庭教育需要分工,但是達不到明確分工。

學校和家庭教育的確的職責不同,應該有一個分工。就猶如,醫院裡的醫生和護士是有分工一樣。

其實在學校里老師即是醫生又是護士,如學科知識的學習,思想教育等等,這些如醫生一樣,現判斷學生需要什麼,目前遇到什麼困難,給學生開處方、抓藥方,做免疫等等。同時也如護士,督促學生做作業,改作業。讓他們學會團隊的活動等等。


同樣的道理,老師絕大多數的教育也是對多個孩子的,每個孩子的思想狀態的基礎都不一樣,可能別的孩子中課上就學會了相關知識,可你的孩子課上就沒有學會,所以你的孩子回家以後,你就要教會他,這樣你也就充當了老師的角色。如果你不想充當教師的角色,那你的孩子以後就跟不上班級的學習,學習就會落後,你可能會怪老師沒有較好,可是老師會說,我班裡其他學生都很好,只有你的孩子不好。這個責任可能只能你自己承擔。

並且孩子回家以後,老師是鞭長莫及的。


還有一種情況,人上一百,形形色色,老師和孩子都一樣,有時候,有的孩子就是不喜歡每一個學科和老師,你也要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也要從當醫生的角色。


所以說:老師好家長的角色需要分工,但是做不到明確的分工。分了也是沒有意義的,因為我們的目的是幫助孩子進步,怎樣能達到怎麼做?


老師和家中是一個互相配合的關係。要對老師有信任。在現在的教育體制下,教師對某些孩子的偏向都是不太可能發生的事情。因為任何一個學校都是以平均分來衡量老師的,而決定評價分的最大的因素就是基礎薄弱生。


優雅白馬愛教育


自己回答一下這個問題,我認為家校職能分工很重要。

首先,很慶幸,從幼兒園開始,自己的孩子從沒有遇到一個要求家長輔導作業的老師;

其次,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孩子就深刻地明白一個道理:上課認真聽講是他獲得家庭作業答案的唯一渠道;

再次,不服從老師管理或者完不成作業的後果是他絕對不願意面對的;

最後,孩子一直非常明確的知道好好學習的意義和不好好學習的後果。

令人擔心的是厭學的孩子。

對於這些孩子來說,家長和老師最需要做的是幫助孩子尋找學習動機,培養學習興趣。

強行灌輸知識是非常低效的,副作用很明顯。成人在工作生活中壓力過大時能比較容易地找到釋放的方式,孩子同樣也有這種需求。但是,孩子的世界絕大多數時間裡只有家庭和學校兩個場景,如果把這兩個場景同質化,孩子的精神健康面臨著巨大的威脅。如果長期保持這種狀態,逃學厭學是輕的,經常見諸報端的那些因不堪重壓而自殘自殺的案例足以使人警醒。

除了先天性因素或不可抗力因素, 同一族群的智商差異並不明顯。孩子的競爭力培養,不能只注重於督促,引導更重要。


馭水客


首先要明確孩子是家長自己的孩子,不是老師的孩子。孩子不學習不成才,影響的是家長不是老師。所以對家長而言肯定是利大,對老師來說就難說了,畢竟會被牴觸被吐槽被抱怨被投訴,難說是利大。

為什麼老師會強迫家長監督,那肯定是因為老師有責任心而家長沒有責任心,有責任心的家長還需要老師強迫嗎?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肯定有明確分工,如果不清楚,說明孩子缺失的是家庭教育而不是學校教育。比如孩子學習需要監督,還需要老師強迫家長去監督,說明這個孩子的家庭教育缺失太多了。家庭教育做得好的孩子應該是會在家自覺學習不需要監督的。如果孩子在學校會努力學習,而在家裡不自覺,不更是家庭教育的問題嗎?

孩子厭學絕不是因為家長教師化,如果家長真的有教育的藝術,也不至於厭學。如果孩子厭學是因為學校老師的原因,那家長更應當充當孩子的老師幫助他。如果孩子厭學是因為家長的原因,那麼家長就要好好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幫助孩子走出困境。如果孩子是假裝厭學,那麼家長要想想是不是因為自己溺愛孩子,過度放任孩子。

總之,遇到困難一定要克服困難,而不是吐槽。作為家長始終要銘記,孩子是我們自己的孩子。我們必須要為孩子的前途擔負起家庭教育的責任。



書林覽閱


首先,需要老師強迫才能做到監督學生的家長是不合格的。其次,家校不能分工明確。最後,家校合作才是共贏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接受系統教育之前,孩子所得到的教育皆來自生活環境的人際,父母為主。所以,有句老話叫做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孩子會打洞,講的就是在未接受系統教育之前孩子所學的內容來自周遭環境的榜樣示範,家庭教育是啟蒙教育。所以,家庭教育非常重要。


孩子到一定年齡之後,開始進入教育系統,接受系統教育。這就是學校教育的開始,學校開始教授知識內容。雖然義務教育踐行素質教育,經過多次改革,但內容仍然偏向應試。所以,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關於生活教育,關於人格養成,僅僅依靠學校教育是不夠的。我們要明白,無論家庭教育,還是素質教育,教育的主體都是學生本人,教師和家長只能起到引導和監督的作用。

因此,學校教育必須與家庭教育共同合作才能充分發揮作用,不能出現在學校讓學生講出我家長這樣要求的,面對家長又說老師這樣要求的。

學校教育為家庭教育夯實理論基礎,家庭教育進行實踐。家庭教育為學校教育的堅實後盾。

所以,一個人格健全且優秀的孩子,離不開優秀老師的引導,更離不開家長的陪伴。希望全天下的孩子,擁有家庭伴行和恩師指導,人生之路,溫暖有餘。希望全天下的家長,陪伴,溫暖孩子,溫暖自己。希望全天下的老師,教授知識,指引方向。


南魚文字


第一個問題,利大於弊。第二問,沒有必要明確分工。

老師強迫家長監督學生,無論是出於減輕老師負擔,還是希望家長參與孩子的教育中,其結果都是百利而無一害的,最終都是想讓學生變得更優秀。



學校家庭必須有機結合在一起,而不是明確分工,使得兩者好無聯繫。事實上,家庭教育和學生在學校的學習一樣重要,並不是學校學習就是學生的全部。一個真正優秀的學生,應該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而這些都離不開家庭的培養。



可能很多家長覺得,學生大部分時間都在學校學習,而在家的時間就相對短點,認為學習的事情,就是老師的責任。事實上這個想法是不對的,學校很多老師都是很負責的。可能有的學生不喜歡學習,同時會和家長產生矛盾。家庭教育的意義就在於,引導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以後融洽的家庭,是孩子學習的堅強後盾。孩子心態好了,不論待人處事或者在學習上,家長老師都會少操心很多。



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想了解很多歡迎點贊和關注我。我是南昌大學大四學生,現已報送哈爾濱工業大學。


愛喝硫酸的氫氧化鈉


我是教師,這個問題看家長對孩子的重視程度、期望值和責任心。老師當然是希望本班所有家長能夠配合老師搞好學生教育和學習,所以必然會這樣要求,本來孩子教育就是三位一體的:學校、家庭、社會。家長要是不重視,不期望孩子有所作為,你可以不管孩子,安穩的玩著你的手機,打著你的麻將(家長確實因工作無法時時關注孩子的除外)。記住:同一個班級學生的差距就是家長的差距!!!


一蓑煙雨任平生4930


家校聯合是培養好孩子的前提。

如果說學校教學是孩子成長的土壤,那麼家庭就是孩子成長的肥料。

家庭和睦,對於孩子的心理健康,學習習慣,都是良好的促進。

因此在這個特殊時期,不要想著家庭和學校對立,而是最大可能的把力氣往一處使,形成合力。


老師並非強迫家長監督輔導學生。

是有的學生的習慣,需要家長監督,這些事情本來在學校裡面是由老師負責的。老師在學校裡面的任務很重,教學,管理,其他各項任務。所以他們的精力是有限的,而管理這一塊的精力,實際上主要就放在需要家長監督輔導的這些孩子身上。

可以說,在學校裡面,學習習慣好的同學不用管,同樣的,在家裡面,學習習慣好的同學也不用家長操心。


需要對孩子監督的家長做的就是老師日常在學校做的工作

如果你在這短短的幾十天就煩了的話,想想老師,他們一般跟你的孩子,以及和你孩子一樣的孩子,至少共處一年。


這不是剝奪他們休憩的角落,而是讓他們不至於落後同齡人更多

如果說逼迫學習就是一種殘酷,那麼學校以外的生活,將會告訴他什麼是真正的殘酷。


勤學者善於思


現在教育資源還是不足,老師的任務不光是教學,還有很多其他工作,你懂的,所以家長監督輔導也是沒辦法的事。在學校的時候,課堂作業,老師監督並輔導,家庭作業,老師如何監督,如何輔導?人的精力畢竟有限,如果老師把精力放在改題上,輔導的時間就會少。

我一直有個想法,如果每個班級,能配一到兩名助教,專門批改作業,並且把學生容易出錯的地方及時總結反饋到任課老師和家長,會不會提高教育效率和質量,當然,好的老師根據經驗也會知道學生們哪些地方不容易掌握,得多加輔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